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丰之深得圣心,宪之数倍比之,而不能及也。』
  余潮生如拨开云雾,恍然大悟。深夜他看着这封信,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凝思许久,最后将这封信烧毁。望着蜷曲发黑的信纸,余潮生仿佛看见了十二年前,那时他才二十五岁,高中榜眼,本该是春风得意时。可那一年,一个比他小了七岁的王子丰夺去了所有注目,他这个榜眼比往届的进士还不被人记得!
  余潮生倒不觉得嫉妒怨恨,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观察,为何王子丰能如此深得赵辅宠信?
  如今他好像终于窥得一点真相。
  琅琊王氏、右相王诠,这些都是外力。常人洞察世事,最多只看一月、二月,看半载一年。可王子丰,自四年前便埋下了唐景则这个棋子。
  余潮生长叹一声:“好一招以退为进!旁人只道你被分了权,可两年前,赵靖分你权利,最终却落得个被贬秦州的下场,你势头更盛。那唐景则与你师出同门,你们二人兄弟情深,如今难道又要拿我开刀,拿先生开刀?”
  余潮生远在幽州,对盛京的事鞭长莫及,只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王溱近日得了一只黄鹂鸟,他甚是喜欢,放在书房外,日日逗弄。唐慎来见他时,王溱正在逗鸟。他掌心掬着一捧鸟食,轻轻地用指尖喂给小鸟。唐慎在旁边看了会儿,王溱问道:“小师弟也想试试?”
  唐慎:“好啊。”
  王溱将鸟食匀了一半,倒在唐慎掌心。
  “师兄怎么突然想起来逗鸟?”
  “真正想逗之物总是远在天边,只得逗逗这鸟,望梅止渴了。”
  唐慎一愣:……说啥呢?
  “师兄说的该不会是我吧?”
  王溱面露惊讶:“为何如此说。”他将剩下的鸟食倒进食槽里,拍了拍手,语气诚恳:“如何让小师弟误会了?”
  唐慎看着王溱真切的神情,心里狐疑,但也只能承认是自己想多了。
  本来也是,他是个大活人,这是只黄鹂鸟,哪能一样?再说了,王子丰想逗他就能逗了?只怕会被他反过头揶揄!
  王溱看着唐慎变换的神色,悠然笑了,他心满意足道:“今日逗得我满心愉悦,十分欢喜。”
  唐慎一脸懵逼。
  王溱:“来得正巧,早晨金陵府送来一批上好的银鱼,让厨房做了。今日这一桌算是我宴请小师弟的,答谢小师弟的提携之恩。”
  唐慎惊讶道:“提携之恩,师兄的意思是?”
  “你为何要来?”
  唐慎颇有些不好意思:“我升了官,却分了师兄的权。”
  “巧了,我说的也正是此事。上月我去登仙台,圣上说了几句话,倒是解了我这些年来的一些困惑。”
  “什么困惑?”
  “古今帝王,无不为立储一事,煞费苦心,操劳颇多。我们的圣上却从未管过此事。”
  唐慎一惊,他没想到王溱要说的竟然是这件事。他思考片刻,道:“圣上的皇子并不多,只有三位。师兄是觉得,圣上早已心有所属?”
  王溱食指抵唇,微微一笑:“嘘,天机不可泄露也。”


第114章 
  唐慎皱起眉头:“师兄是知道些什么吗?”
  以两人如今的关系; 王溱有事也不会瞒着唐慎。碰到些问题; 唐慎也会直接问出口; 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小心警惕,屡次试探。唐慎想了想,道:“皇上共有三位皇子; 分别是二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去年辽国使臣来京,二皇子赵尚奉命接待辽使,我曾有幸与他见过几面。”
  王溱:“哦; 小师弟还认识二皇子?”
  唐慎:“算不上认识; 只是有过几面之缘。”顿了顿,他道:“接待辽使时; 二皇子事事亲力亲为,辽使气焰嚣张; 屡番针对我等,二皇子也没有动怒; 与孟尚书一起化险为夷。”
  大宋的皇子从来不参与朝政,所以官员没有直接与皇子接触的机会。从官四年,唐慎只见过一位皇子; 就是赵尚。他对这位皇子的印象算不上多好; 但对方办事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却也没多么机敏,只能说无功也无过。
  事实上,赵辅的三位皇子都是平庸之辈。如果他们真有什么本事; 哪怕被赵辅刻意忽视,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朝堂上毫无名声。
  唐慎:“师兄莫非知道什么?”
  王溱:“我并非知晓什么,立储一事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家大忌,小师弟觉得圣上会将此事与我说?”
  唐慎也觉得王子丰再受宠信,也不至于到这份上。“那师兄对此事如何看待?”
  王溱悠然道:“小师弟如何看待?”
  王溱总是这样,将皮球踢回给唐慎,拐个弯问他意见。唐慎用食指搓弄细碎的鸟食,他也学着王溱的模样,将这些鸟食全部倒进食槽里。他拍拍手,不管不顾道:“师兄若是有什么话,直说便是。在我看来,我与师兄从来都是皇党。这天下如今还是圣上的天下,无论储君是谁,与我等无关。”
  王溱挑起一眉:“未曾想小师弟还有这般阔然的见地。是肺腑之言?”
  唐慎:“自然是肺腑之言。”
  王溱忽然笑了,他意味深长道:“原来小师弟是忠诚的皇党啊……”
  唐慎心中一紧,他不知道王溱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觉得他不是皇党?虽说唐慎进京做官,是为了查明三十一年前宫廷政变的真相,还死去的诸位大儒一个清白名声。但他也确实是个皇党,深得赵辅信任。
  唐慎抬起头,看向王溱那双清澈的眼:“师兄……”
  王溱:“想起昨日得了一幅米芾的画,小师弟可要看看?”
  “啊?”
  王溱直接拉起唐慎的手,带他进入书房。唐慎被他牵着走,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等他回过神,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向两人握着的手。王溱的手微微有些凉,明明是酷热的盛夏,他掌心如冰,沁沁得十分舒服。等两人进了屋子后,王溱自然而然地松开了唐慎的手,唐慎颇有些尴尬,他抬起头看向王溱。
  “小师弟不喜欢米芾的画?”
  唐慎感觉手指间有些凉凉的触感,他道:“没有,画在哪里,让我看看。”
  王溱低沉地笑了声,两人品赏起画来。
  等用过晚饭,王溱送唐慎离府。漆黑夜色中,王子丰打着一盏明亮的灯笼,送唐慎出门。临走时,唐慎问道:“师兄今日所言……可是因为察觉到了什么?”
  灯笼照亮了王溱的下巴,他的腰间还系着四年前唐慎送他的那只香囊。黑夜中,只听风声呼呼而过,王溱清雅舒缓的声音响起:“小师弟,我并非神仙。”
  “啊?”
  “一切只是猜测罢了,我想,小师弟只要坚守本心,万事都不算难事。”
  唐慎一脸茫然地离开了尚书府。
  回到家中,他左思右想,得出结论:“王子丰或许真的没得到确切消息,只是他猜测赵辅对立储一事或许会有动作。他让我坚守本心,我的本心是什么?”忽然,唐慎哑口无言,他苦笑地叹了声气:“我的本心?我的本心是皇党,我的本心是只忠诚于赵辅一人!这话还是我下午亲口对王子丰说的!”
  唐慎在书房里想了很久,他揣摩出了王溱的意思,同时他根据自己这些日子来和赵辅的接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件事抛到脑后,唐慎抬起右手,定定地看着。他的手指微微动了动,忽然好像有哪里不对,又握紧成拳。不过一会儿,唐慎叫来姚三,询问他近日来细霞楼的生意。
  大半夜的突然被唐慎叫去谈生意,姚三有些懵逼,但还是老实说了。他要走时,唐慎突然道:“姚大哥,我近日学会给人看手相,你伸出手,我来给你瞧瞧。”
  姚三惊讶道:“小东家何时还会这个了?”他没想太多,伸出右手递给唐慎。
  唐慎拉住了他的手,仔细地看了看。他哪里会看手相,只得随口糊弄了两句“你姻缘将至,福寿绵长,一生富贵相伴”。接着唐慎不动声色地握住了姚三的手,轻轻地牵了一下。姚三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唐慎松开后,他就行礼离开。
  等姚三走后,唐慎望着自己的掌心,眼皮动了动:“……怎么还有点恶心呢?”
  姚三哪里晓得,他平白无故被唐慎牵了一回手,没得了唐慎一句好,还得到一个恶心的评价。这可真是冤枉至极。
  王溱拉住唐慎的手,只是无心之举,可唐慎却记在了心上,难以忘记。他莫名心中有了个念头,可随即他便摇摇头,将这荒唐的想法撇去。
  时至八月,临近太后的冥寿。
  太后刚刚驾崩,赵辅思念心切,这一次太后的寿诞他不想草草度过,而是大张旗鼓,要为太后办一次盛大的冥寿。往常这种事是该由礼部尚书孟阆主持,今年赵辅却没交给孟阆。八月初,他召了自己的三个皇子进宫。
  三位皇子时常进宫,可很少这样同时进宫,还是去垂拱殿。
  三人皆心有困惑,等到进殿后,赵辅对三人道:“再过半月,便是你们皇祖母的冥寿了。你们皇祖母在世时,对你们也是疼爱有加。还记得去岁家宴上,太后曾亲自做了一碗汤……”说到这,赵辅的声音渐渐沙哑起来。他闭上眼睛,缓了一会儿,才继续道:“今岁太后的冥寿,朕将这差事交给你们,你们可办得好?”
  三位皇子皆是一惊,他们哪里敢懈怠:“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赵辅挥挥手:“下去吧。”
  三位皇子心中各有打算,他们一起离开垂拱殿。等他们都走了后,赵辅望着桌面上的茶盏,良久,他轻声道:“从朕小时起,每逢家宴,太后都会洗手作羹汤。朕小时候,太后的妃位低,她每次都得做许多汤。等后来,太后只需给几人做羹汤。朕喜欢吃,赵琼也喜欢。先帝就是喜欢太后的贤惠,太后在此事上总是做得面面俱到,与人为善。”
  这话一落地,谁敢去接,连负责记录起居的两个起居官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声。
  赵辅目光痴然,他道:“先皇后出身尊贵,雍容大度,非凡人可及。太后若没了贤惠的名声,只怕先帝也不会上心吧。”哑然了许久,赵辅喃喃道:“原来朕与赵琼都像极了太后,赵璿就像皇后,他像皇后啊……”
  下一刻,赵辅猛地将桌上的茶盏挥到地上,发出激烈的碎裂声。
  季福吓得身体一跳,他赶忙上去:“官家可伤着手了,奴婢这就去召太医。来人啊,这是谁倒的茶,怎的如此烫,官家竟然烫得都拿不稳了!”接着,季福抬头看向一个小太监,那是他认的干儿子谢宝。
  谢宝对上季福的眼神,他心惊肉跳,随即明白了干爹的意思。他立刻跪地,哭喊道:“是奴婢倒的茶,奴婢知错了,求陛下责罚。”
  赵辅并没有被烫着,他抬起头幽然看了眼跪倒在地的谢宝,随意道:“打上五板子吧。”
  谢宝心里叫苦,他被侍卫拉出去,打了狠狠五板子。
  等到了晚上,季福去太医院拿了上好的金疮药去看自己这个干儿子。谢宝趴在床上,不能动弹。季福按住了想要行礼的他,笑道:“你可怨干爹?干爹这都是为了你好。陛下的失态寻常人是可以见得的?你今日替陛下掩盖,受了这五板子,往后可有你大大的好处。”
  谢宝屁股疼得发烫,明明怨气冲天,还得赔笑道:“儿子知道,干爹都是为了我好。”
  季福把药放在床边,他叮嘱道:“莫要揣摩圣意。咱们陛下是千古一见的明君,你那点小心思躲得过干爹的眼,可躲不过陛下的眼。今日你在垂拱殿中,可听到了什么?”
  谢宝眼珠一转:“没有,儿子什么都没听着。”
  季福笑了。
  皇帝要大肆操办太后冥寿的事,很快传遍朝堂。没过一天,赵辅竟然将差事交给三位皇子去办,也都广为人知了。
  百官纷纷震惊,有嗅觉敏锐的人疑惑道:“莫非这是圣上给的暗示,三位皇子要开始参与朝政了?”
  唐慎如今离开了勤政殿,消息传到他耳中,他不禁想起王溱曾经与他说过的那些话。
  唐慎不由失笑:“你说你不是神仙?这不是神仙,还能是什么!”
  太后冥寿在即,三位皇子忙碌起来。
  八月中旬,唐慎回到探花府,姚三向他汇报,说有一个客人早早在府里候着,已经等了唐慎一个下午了。
  “我的客人?”唐慎颇为惊讶,让姚三把人带上。
  这是个身穿短襟的中年男人,他见着唐慎后先是一惊,似乎没想着这几年来在朝中颇有名声的唐景则竟然这般俊俏。他知道唐慎年轻,可年轻是一回事,俊俏又是另一回事。这中年男人犹豫片刻,作了一揖,行礼道:“下官金陵府飞骑尉崔晓,见过唐大人。”
  唐慎:“金陵府飞骑尉?原来是崔大人。不知崔大人千里迢迢来盛京,特意寻我,可是有事?”
  唐慎去过金陵府很多次,但从没见过这个飞骑尉。
  崔晓目露难色,挣扎半晌,他咬牙道:“六年前,下官曾经与当时的姑苏府尹梁大人有过几面之缘,帮梁大人做过一些事,当时听说了大人是梁大人的学生。”
  唐慎睁大双眼,震惊不已。
  崔晓接着苦笑道:“实不相瞒,下官出了点私事,实在藏不住了,只能求到大人这里来。望大人看在故人的面上,救小人一命,小人日后当牛做马,一定会报答大人。”


第115章 
  寂静深夜中; 崔晓惴惴不安地低着头; 小声地说完话。他等了许久; 没见着唐慎的反应。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只见烛光下,唐景则面如冠玉; 目光凌厉,一眼便看穿他的心思。崔晓心里咯噔一声,明明眼前的人比他小了许多岁; 他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唐慎冷笑一声:“崔大人今夜前来; 是要本官为你徇私枉法了?”
  崔晓立即道:“小的不敢。”
  唐慎双目一睁,厉声道:“好一个不敢!既然不敢; 那你今日来此,是为了何事?如你所说; 本官确实与那梁博文梁大儒有过几面之缘,受过他一些指点; 那又如何?梁大人早已逝世多年,他的事和本官有何干系。你可知本官如今是什么官职?”
  崔晓这些天被“私事”折腾得筋疲力尽,他千里迢迢地从金陵府赶到盛京; 又位卑言轻; 哪里知道如今的官场变化。他惊疑不定地看着唐慎,只听唐慎冷喝道:“本官如今是谏议大夫,在御史台办差!”
  崔晓顿时如遭雷劈,整个人怔在原地。
  御史台,监管百官; 如一把利剑,悬在群臣头顶。
  崔晓如今因为犯了事来求唐慎,恰恰是自投罗网。崔晓高声道:“唐大人,下官与梁大人有旧识,下官曾经为梁大人办过差事,您不能如此。”
  唐慎冷冷盯了他一眼,崔晓浑身一寒,下意识地噤了声。唐慎直接叫来姚三,要将这崔晓扭送去大理寺。崔晓毕竟是飞骑尉,眼见唐慎竟然要把他抓起来,他竭力反抗。然而这些日子来他寝食难安,身体乏累,毫无力气。姚三又健壮强悍,两人扭打了一阵,他被姚三赤手擒住。
  崔晓双眼赤红:“唐大人,您不能过河拆桥。”
  唐慎对姚三道:“将他送去大理寺。”顿了顿,唐慎道:“我与你一起去。”
  深夜,唐慎亲自将人送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当值的官员听闻此事,立刻来见唐慎。唐慎把人关入牢中,对那当差的官员严厉道:“此人乃御史台要管办的犯官,从今日起,对其严加看守。若不是本官亲自来召见,莫要让他人去见他。兹事体大,尔可能办好?”
  大理寺官员一听,赶忙道:“下官听令。”
  唐慎回首看了满脸惊惶的崔晓一眼,转身离去。
  回到家中后,唐慎便对姚三道:“你拿了我的官令,明日一大早就南下去金陵府,我要你为我查一件事。”
  今夜一下子发生太多事,姚三一时惊住,心中困惑。他问道:“小东家要我办什么事?”
  唐慎:“大理寺牢中那官员叫崔晓,是金陵府飞骑尉。你去金陵府查查他到底犯了什么事,速速查明,回来禀报于我。”
  “是。”姚三扭头就要走。
  “回来。”
  姚三回过头看唐慎。
  唐慎思忖片刻:“金陵府的官员中并没有我的熟人,你仅仅拿着我的官令去,遇上些事可能也不方便。若碰上了意外,你便去琅琊王氏,请王氏人相助。但切记,不到逼不得已时,绝不可以去。”
  姚三:“我知晓了,请小东家放心。”
  将姚三派去金陵,将崔晓关入大牢,至此唐慎才算放了心。
  这崔晓来得太巧,梁诵去世五年,从未有人在唐慎面前提起过他。可突然冒出一个崔晓,这让唐慎不得不防。他不知道这崔晓是否真的是金陵府飞骑尉,他更不知晓这人到底知道多少他与梁诵的事。
  梁诵曾经是唐慎的先生,这事并不是秘密,赵辅也心知肚明,只是从未说过。
  唐慎早已拜入傅渭门下,与王溱成了同门师兄弟,和梁诵撇清了干系。三十一年前梁诵曾经是松清党,赵辅不喜松清党人,这都是事实。可赵辅也没有对松清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