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他竟然完全想不出该是怎样一个天仙似的的姑娘,才有这样的资格,入了王溱的眼。
  唐慎发自肺腑地说道:“我懂了。”他知道王溱为什么至今单身了。
  王溱:“你不懂。”
  唐慎摇摇头:“不,师兄,我懂了。”我懂了,你不成亲,是因为没人配得上你。
  王溱定定地望着唐慎,良久,他笑了,不再反驳。
  两人不再说这件事。
  王溱:“如何应对那些人?”
  唐慎头疼道:“此事我也不知。师兄应当知道,那些给我送请柬、甚至亲自上门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比我官位高的大臣。这些我一个也得罪不起,所以才出此下策,来师兄这里躲躲。”
  “不想与他们多说?”
  唐慎斩钉截铁:“不想。”
  王溱啪嗒一声,展开白扇:“那便不要再说了吧。”
  次日,竟然再没有人来为唐慎说媒。
  唐慎躲到尚书府,自然没人会来这里为他说亲。可除此以外,他去勤政殿办差,之前几天总是缠着他的几位大人竟然也一个个消失,没再对他苦口婆心地劝说。
  唐慎大为震惊,观察半天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我家师兄是真的深藏不露啊!”
  王子丰其人,比他想得还要可怕。
  其他人家的姑娘,唐慎管不着。但是他与景王世子赵琼关系不错,双方在肥皂生意上合作愉快,唐慎下衙回到尚书府后,他仔细想了想,与王溱商讨出一个对策。当夜,他便写了一封信,私下送去了景王府。


第92章 
  景王府中; 景王妃整日以泪洗面; 逍遥王爷赵敖也愁眉不展; 唉声叹气。
  世子赵琼急得坐立难安,这时,有小厮前来禀报; 说是唐慎送来了一封信。景王妃道:“难道说,那唐慎对咱们家婉儿有意,想与婉儿定亲?”
  赵琼打开一看; 他先是“咦”了一声; 接着把这封信递给六王爷赵敖:“父王,您看看。”
  赵敖看后; 也是一惊。
  景王将儿子叫去书房,父子二人商量了一个时辰; 景王动身进宫。
  待到入夜,宫里来了小太监; 说是皇帝留景王在宫中留宿。
  赵琼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他对景王妃道:“妹妹应当不会嫁去辽国了。”
  第二日,景王回来; 他将赵琼叫去书房; 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打开书后,拿出了夹在书页中的一封信。赵敖看着这封信,目光复杂,感叹道:“我与皇兄自幼相识; 相伴长大,可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依旧看不透皇兄的心思。琼儿,朝堂上的这些官员虽说与皇兄没有血缘羁绊,但在揣摩圣心上,却比咱们做得好啊!”
  看着这封信,赵琼也是感慨良多。
  这些天来,因为和亲的事,景王府愁云惨淡,一片哀声。赵琼从没想过,唐慎会给他送来这封信。信上,唐慎直接指出了三条路。
  “宋辽和亲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世子爱妹之心,亦感天动地。景则不能为世子解忧,数日来,昼夜难安,愿尽绵薄之力,有几言与世子说。若想保住令妹,景则有三计。”
  “其一,病患缠身,难以西渡。”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国和亲乃国之大事,不可儿戏。若郡主身体抱恙,自然不可和亲。然此计一来令圣上猜忌,二来有损郡主名声。”
  “其二,佳偶天成,已有婚配。”
  “此计若用,如何寻得乘龙快婿为一难;使圣上不多加怀疑,是二难。此外,恐也耽误了郡主终身大事。”
  “其三,以进为退,以攻为守。”
  “景王与陛下同胞兄弟,感情甚笃。寒冬腊月,景王常陪陛下身侧,排忧解难,陛下亦顾念手足之情。若景王求见陛下,主动愿嫁幼女,且面露不忍,或有转圜余地。”
  “愿世子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第一计和第二计,景王府不是没想过,只是如同唐慎所说,真正用了的话,不仅可能让赵辅心生怀疑,还可能耽误小郡主的终身大事。而第三计,却是兵行险着了。如果赵敖主动送女,赵辅还答应了,那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盛京城中最符合要求的贵女,就是景王府的小郡主。甚至赵敖昨日得到消息,赵辅已经有意让他家小女儿出嫁辽国。到这时候,一切都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于是赵敖进了宫,他主动求见赵辅,想将自己的女儿嫁去辽国。
  垂拱殿中,赵辅听了景王的话,大为吃惊。
  这位大宋皇帝手中拿着朱笔,目露惊愕地看着赵敖,关怀地说道:“皇弟怎的突然这样说。”
  赵敖道:“臣弟身为大宋王爷,却从未为我大宋出过力。不用皇兄说臣弟也知晓,婉儿是最佳人选。盛京百姓叫臣弟一声‘逍遥王爷’,这一声‘逍遥’,便是在说臣弟无能至极!如今,辽帝要娶大宋公主,臣弟怎能再视若不见。”
  赵敖言辞恳切,可手指颤抖,说话时胡须都颤得微微晃动。他极力藏着自己的不忍和痛苦,可又怎么瞒得过赵辅的眼睛。赵辅幽幽地望着他,良久,道:“皇弟,可是真心说此话的?”
  赵敖浑身一颤:“是。”
  赵辅叹了口气:“从何时起,你我兄弟还会说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了!”
  于是,赵辅将赵敖留宿皇宫,兄弟二人促膝长谈,说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赵辅龙颜大悦,谈起那些经年往事,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的岁月。在做了三十年无情的帝王后,他望着自己这位已经苍老的同胞兄弟,还是起了一丝恻隐之心。
  他拍了拍景王的手,道:“你就莫要担心了,朕心中自有主意。”
  赵敖彻底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过了几日,赵辅选定了出嫁辽国的女子,是已故的九王爷家的郡主。九王爷去世后,王府无人当家,又不受赵辅待见,早成了没落皇族。赵辅将这位郡主收入皇室,封了公主,送去大辽。
  九王府中是如何哭天抢地,不足为外人道也。但盛京城中,其他人家各个喜笑颜开。
  临近新年,大辽使臣即将回辽。
  腊月廿一,唐慎穿着朝服、披着狐裘大氅出门,他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天空灰蒙蒙的,一片片轻柔的雪花落在地上,无声地铺上一层银色。唐慎拉紧了大氅,步行向皇宫走去。等到上完早朝,他回到勤政殿中,先看了一些折子,接着递了折子。又过一个时辰,赵辅召他到垂拱殿中觐见。
  唐慎整理了官服,冒着大雪去了垂拱殿。
  见皇帝当然不能再穿大氅,一路走下来,唐慎被冻得嘴唇发紫。还好到了垂拱殿,小太监为他掀开厚厚的门帘,顿时一阵暖意袭来。
  赵辅抱着一个暖炉,正坐在罗汉榻上吃核桃。小太监拿着精致的小锤一下下地把胡桃楸撬开,一点点地将核桃肉挑出来,皇帝有一下没一下地吃着。
  见到唐慎,赵辅上下看了他一眼,对季福道:“瞧把景则冻的,这天是越来越冷了。”
  季福是有眼力见的,他知道赵辅看重唐慎,他又这么说了,季福便道:“方才奴婢出去走了一趟,官家不知道,可真是大雪纷飞,把奴婢耳朵都冻僵了。官家,可要奴婢给唐大人准备一个暖炉?”
  赵辅没应,而是挥手道:“赐座吧。”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把凳子放到炭盆旁,唐慎先行一礼,接着坐下:“谢陛下恩赐。”
  赵辅没说话,依旧在一下下地吃核桃。过了会儿,他道:“景则,怎么今日想着来见朕了。可是有事?你那折子中写的东西,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你啊,太年轻了。”
  唐慎心中警铃大作,他哪里敢再坐着,立即站起身作揖行礼。“自一个月前,臣接待辽使后,与辽国使团接触甚多。臣身为大宋官员,身为大宋百姓,这一月来寝食难安,难以入眠。越是与辽使接触,臣越是触目惊心。”
  “啪嗒”一声,小太监敲碎了一颗核桃外壳,声音在垂拱殿中回响。
  赵辅抬起头,道:“说来,李景德回京后,似乎一直与你一起?”
  唐慎想了想:“李将军心系西北,关心辽使来京是否有其他目的,所以与臣一起接待辽使。”
  赵辅笑骂道:“能有何事?让他这等莽夫去接待辽使,也亏你想得出来!”
  “臣有罪。”
  “下不为例。”赵辅道,“宋辽交好,公主也即将嫁去辽国,景则啊,你也不必想太多了。”
  唐慎心道:宋辽交好?不知道是谁,那天在升平楼的宴会上,满脸堆笑,表现得昏庸无能,对辽使百般求全。等到离了宴席,直接把李景德叫去登仙台臭骂一顿!要不是王溱点出这件事,唐慎还不知道那天赵辅把李景德喊过去,是要骂他没把辽人治好,害得赵辅还得在辽使面前丢人!
  大宋打不过辽国,辽国又暂时不愿耗费国力去吞并宋。
  这就是现状。
  如今赵辅居然说“宋辽交好”?
  当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唐慎也不能点明,还得顺着皇帝的意思往下说:“陛下说得是,臣自然知晓。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臣斗胆谏言,陛下万万不可小觑辽人。”
  赵辅做出沉思的模样,叹息道:“罢,景则的顾忌也并非无的放矢。”
  垂拱殿中,季福打着拂尘,乖巧地垂立一旁。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奋笔勤书,将今日唐慎面圣的事记载下来。
  唐慎作揖行礼,恭恭敬敬地说道:“臣以为,面对辽国,大宋不当视若无状。李将军回幽州前曾与臣说过,若给李将军十年,他定然可以练出一支不亚于辽国铁骑的强兵。”
  赵辅捏着核桃肉的手骤然一顿,他双目放光,抬头看着唐慎,急切道:“李景德说过?”
  唐慎点点头,斩钉截铁:“是,说过。”
  千里之外,正在幽州城练兵的征西元帅李景德打了个喷嚏。“哪个王八羔子的辽人在算计老子?”
  垂拱殿中,唐慎接着道:“然,想要练兵,非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金钱。西北银引司,正做此要职。臣以为,银引司与飞龙军携手,两相齐力,定能练成不亚于辽军的雄雄铁骑。”
  听到这话,赵辅表情舒展,心旷神怡。但随即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喜悦的目光收住几分,看着唐慎,轻声道:“子丰对你说的?”
  唐慎心中一顿,默了默,道:“王大人有与臣谈及此事。”
  垂拱殿中饭寂静了片刻,赵辅叹气道:“你们这师兄弟二人,倒是齐心协力,为朕办事啊。”
  唐慎低着头,不说话。
  赵辅又道:“银引司一事,你折子上写的朕都看过了。这些也都是王子丰该做的事,与你无关。不过景则,你在折子后面又写的那个……朕倒是看得有些迷糊。你是想作甚呢?”
  唐慎抬起头,说道:“臣以为,银引司不仅仅可以做军务往来,如此用银引司,是屈才了。”他没提赵辅设立银引司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多年后,假借银引司推动全国货币化,因为这事不该唐慎知道,他说道:“银引司,更可以深入辽国内部,打探敌情!”
  赵辅定定地望着唐慎,唐慎被他看得心中打鼓。
  唐慎身为中书舍人,这个官位并不像六部尚书、大元帅那样有个明确的职务。中书省的官员大多是唐慎这样的,官职为虚,他们要做的事,就是为皇帝办事,分忧解难。
  今日唐慎越过徐毖,直接觐见赵辅,他并没有越权,但是这也说明了他并没有将自己真正看做徐党一员。
  唐慎是皇党,只忠于皇帝。
  两年来,徐毖从未将唐慎纳入麾下,真正信任他。同样,唐慎也是如此。
  忽然,赵辅放声大笑:“朕没想到,你与斐然,在这事上竟然不谋而合了!”
  唐慎心中一惊。
  ……斐然?
  苏温允?!


第93章 
  腊月寒冬; 盛京城白雪皑皑; 皇宫被封在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中。
  穿着深红色官袍的工部右侍郎兼大理寺少卿苏温允走进了皇宫; 他迎着鹅毛大雪来到垂拱殿。不能直接进殿觐见,等到太监进去通报后,他才走进垂拱殿。苏温允先给赵辅行礼; 接着他抬起头,视线忽然停在垂拱殿中央的唐慎身上。
  两人目光交汇,唐慎移开视线; 神色平静。
  赵辅还坐在罗汉榻上; 他抱着暖炉,道:“斐然也来了; 瞧瞧你这官帽上,都积满了雪。”
  “臣苏温允见过圣上。”
  赵辅笑道:“坐吧。”
  小太监立刻搬了张椅子; 唐慎和苏温允一起坐下。
  赵辅道:“景则写的折子,你也看看好了。”大太监季福立刻将唐慎写的折子递给了苏温允。
  苏温允翻开奏折; 看了起来。越看他的表情越怪异,看到最后,他忍住想抬头询问唐慎的冲动; 对赵辅道:“回陛下的话; 臣与唐大人似乎不谋而合了。”
  似乎心情很不错,赵辅哈哈大笑道:“可不是,今日我看了这折子后也觉得惊奇。你昨日才递了折子,今日景则也递了一张来。”
  听到这,唐慎已经知道苏温允昨天给赵辅递了一张什么样的折子了。
  苏温允奏荐赵辅; 往辽国安插密探!
  唐慎不知道,苏温允是想利用什么途径讲探子安插进辽国。但是按理说,他应该不会想到银引司。银引司是由王溱掌管的,苏温允与王溱向来不合,两人没有交集。如果不是王溱私下与唐慎说过银引司的事,他肯定想不到通过银引司去探查辽国敌情。
  正说着,一个太监端上了一盅松茸鸽子汤,说是后宫里的某位娘娘特意为皇帝炖的。赵辅斜斜坐着,轻轻地喝汤。他目光低垂,神色淡定,仿若一个普普通通的花甲老人。喝了两口汤后,赵辅道:“今日这鸽子汤,喝着总不如往日那般鲜美了。”
  季福在一旁赔笑道:“淑妃娘娘的手艺在后宫堪称一绝,许是外头天太冷,太监送到垂拱殿时鸽子汤给吹凉了,官家才会觉着不如往日鲜美。”
  赵辅道:“朕怎么觉得不是呢。朕觉得,若是这松茸能更鲜香些,鸽子能更软嫩些,二者中和,相辅相成,哪怕雪下得再大,也对汤的鲜美不成影响。”
  季福心中一紧,他听出赵辅这是话里有话,可很明显赵辅这话不是对他说的。季福虚着眼睛,看向苏温允和唐慎。既然不是对他说,那只能是对这二位大人说的了。
  唐慎和苏温允心里也各有计较。
  不过多时,唐慎先离开垂拱殿,苏温允还留在殿内。
  踏出垂拱殿时,唐慎撑开伞。雪花轻轻地落在伞面上,发出静谧到几不可察的声音。唐慎走在回勤政殿的路上,快到勤政殿的宫门口时,他停下了脚步,嘴角微微勾起。
  赵辅想让他与苏温允联手去办这件事,未必是件坏事。
  时隔两年,这是他与苏温允难得的接触机会。若是借机能从苏温允口中探听出一些消息,也不枉此行。
  当日下午,赵辅下旨,让唐慎明年开春后,二月就动身前往西北,督查银引司的建办情况,替天子巡视。
  司礼太监直接拿着圣旨进了唐慎办差的堂屋,宣读旨意。唐慎领旨后,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徐毖耳中。徐毖正握着一卷古籍,细细阅读。听说了这件事,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做任何其他反应。
  临下衙前,这事也传到其他相公的堂屋中了。
  礼部尚书孟阆听闻此事,惊讶了半晌。他转过身,看向与自己同屋的户部尚书王溱。孟大人眼珠转了转,道:“王大人,本官似乎听闻,那工部右侍郎苏温允苏大人今日也接了诏书,说是明岁要去西北监察西北军情?”
  王溱正在品赏一块透彻湛白的美玉,他好像看得入了神,没听见孟阆的话。
  孟大人在心中骂了句“不知又是从哪儿贪赃枉法来的宝玉,可别被我抓着你的把柄”,接着他屈指敲了敲桌子,又道:“我记着银引司是王大人执掌的吧,也在幽州。唐大人要去幽州,苏大人也要去。莫非苏大人和唐大人是一起动身去往幽州城?”
  王溱这才放下品赏美玉的手,他抬起眼,看向孟阆,接着笑了。
  王溱:“我好像没听说过苏侍郎也去?”
  孟阆:“也是今日才接到的圣旨。”
  王溱:“孟大人甚为礼部尚书,对工部的官似乎关切得很。”
  孟阆:“嗯?”
  “对徐相公手下的中书舍人,也无比关心。”
  “……?”
  “方才谈起银引司,孟大人亦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等会儿,王子丰,我何时对银引司如数家珍了。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孟阆一点都不想和银引司扯上关系。朝中百官,每人都银引司都有一些猜测,孟阆也不例外。虽说他不知道赵辅设立这个机构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必然是要做什么大事的。所谓好事轮不到他,坏事他压根不想沾上,礼部尚书孟大人向来不乐意管这些麻烦事。
  王溱将美玉收起,他站起身。下一刻,屋外传来官差敲锣、汇报时辰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