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善。”
  会试放榜前一日,唐慎完全忘了这事,睡得很香。谁料第二天大早,天还没亮,奉笔便将他喊起床。唐慎心中一惊,立刻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奉笔道:“公子今日还是在家中等着,由我去盛京贡院外看名次?”
  唐慎想了想:“我亲自去吧。”
  换上厚厚的棉袄,披上斗篷,天还未曾亮,唐慎便和奉笔、姚三一起来到了盛京贡院。
  如今是阳春三月,可盛京依旧寒冷,呵气成雾。这还不到寅时,寂静宽敞的马道上,除了上早朝的王公大臣,就只有来贡院门口等成绩的考生。他们披星戴月,沉默地走在路的两侧,嫌少有喜上眉梢、自信充沛的。
  唐慎掀开车帘看到一个个满脸苦大仇深的考生,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这次会试的题目,确实是偏了!”
  来到贡院门口,远远望去,月光下全是学子们黑压压的人头。可这么多人,却只听到呼吸声和一两道咳嗽声,接着便是死水一般压抑的寂静。
  终于,贡院大门开了,考生人潮终于动了。
  唐慎站在人群的中央,他看见两个官差举着红色的大榜,将这张杏榜贴了出来。榜单是从后往前贴的,本届会试一共录取291人,唐慎看到第217名竟然是刘放。他一开始还以为是重名,谁料再看,竟然真的是刘放刘克己,本次参考的国子监学生中最有希望夺得会元的刘放。
  也有其他国子监学生看到了刘放的名字,有人喊道:“刘放,你怎的只有与217名!啊,刘放兄你怎么了……唉,没想到刘放兄这般沉不住气,竟也不等榜单放完,就甩袖离去了!”
  唐慎心想:要不是李大学士出了这种乱七八糟的破题,刘放能拿不到本届前三?甩袖离去还是好的,脾气暴躁的可能都要当场骂人了。
  等再往下看,唐慎又看到了一两个熟悉的名字。在景王府参加解元宴的几位学子,大多获得了前百名,可都名次靠后。再往上看,唐慎看到了梅胜泽的名字,在第34名。
  唐慎立刻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梅胜泽。
  梅胜泽朝他拱拱手,苦笑道:“我已然知足了,景则可别笑话我。”
  唐慎深有体会:“感同身受,无耻之尤。”
  榜单再往后放,唐慎又看到两个认识的名字。两刻钟过去,只剩前三名没有公布。
  姚三紧张地屏住呼吸,唐慎也死死盯着杏榜。
  开平二十七年,盛京会试第三名,姚僐姚问机。
  第二名,唐慎唐景则。
  第一名,王霄王岱岳。
  忽然被人一把按住,唐慎懵懵地转过头,只见梅胜泽欣喜地看着自己:“景则,你得了第二!”
  姚三也激动坏了:“小东家,您是第二名!”
  唐慎愣了下,故意道:“我叫唐慎?”
  众人哈哈一笑,周围的国子监同窗们也纷纷祝贺。
  梅胜泽:“瞧你这模样,可把你得意坏了。”
  唐慎嘿嘿一笑,难掩激动:“知我者,胜泽兄也!诸位同窗,千里楼,今日中午,我唐慎全请了!”
  “可不得去捧景则兄的场子!”
  “我定然前往!”
  会试中第在唐慎的意料之中,可会试拿了第二,这出乎唐慎意料。他美了一天后,仔细想了想,得出结论:“我本身天纵奇才,又有穿越金手指过目不忘加成,嗯,这占了八成原因。除此以外,我第一篇文章写得应当算是不错,可第二篇委实一般,只能说文字扎实。能得第二,一定是靠第三篇‘吾日三省吾身’。朱熹先生助我啊!”
  竟然猜得八九不离十。
  唐慎得了好成绩,立刻便去向傅渭、王溱报喜。然而这次他并没能见到王溱,王溱离京去办事,几日都没回来。等到再见王溱,却是唐慎想不到的情况。
  每次会试都是在二月进行,三月放榜,四月初就要殿试。
  国子监人才辈出,每次会试放榜至少有六分之一的进士出自国子监。每到这时候,国子监林祭酒便会邀请朝中大臣,请他们来国子监授课,被称为“官课”。这日唐慎听讲习说,明日来国子监授讲官课的竟然是户部尚书王子丰,他错愕不已。
  梅胜泽也道:“景则,竟是你师兄!你怕是早就知晓了吧。”
  唐慎无辜极了:“我连我师兄何时回的京城都不知道!”
  第二日,林祭酒带考生们来到率性堂。未时一刻,身穿正红色官袍的王溱从讲堂的正门进来。他虽说穿着官服,却没戴官帽。他站在讲堂前方,清润平和的目光在台下学子身上扫了一番,应当看见了唐慎,可并没有刻意看他。
  国子监的学生中,有一半出身官宦世家,对王溱有些了解。还有一半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从没见过这种朝廷权臣。见到王溱如此年轻,以刘放为代表的寒门子弟吃了一惊,本来端着的表情各有变化。
  然而国子监的学生们还是沉住了气。
  王溱开口:“我名王溱,字子丰。今日来国子监开官课,是为师生之谊,并无宦场高低。”
  学生们齐声道:“听王先生言。”
  王溱正式开始授课。
  林祭酒这次特意请王溱授课,讲授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政务时事。当然,王溱不可能将朝中大事透露出去,可他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便轻易说了几样先帝时期的往事。聪慧的学生一点就通,对官场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的殿试也有了一些准备。
  四月初的殿试,不考八股制艺,只考时政策问!
  官课结束,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讲课中。
  王溱声音清朗:“可还有困惑之处。”
  几个学生犹豫片刻,提出自己的疑惑。王溱一一解答。
  官课结束,王溱至始至终没有多看唐慎一眼,唐慎都开始怀疑自家师兄这次莫非真的只是来讲授官课?
  “王子丰是个这么好心的人?”唐慎总觉得王子丰和好心这个词完全没有联系。
  等他走出率性堂,一位讲习在外头等他,道:“景则,王大人在崇志堂等着你了!”
  唐慎一头雾水地来到崇志堂,他轻轻敲门,王溱道:“进。”
  唐慎进了屋,只见王溱站在崇志堂西墙的一张老翁骑牛图旁,仰首望着。唐慎进来后,他转身看向唐慎,目光在他的脸上停顿了一瞬,接着往下落,落在他唐慎的肩头。
  唐慎:“子丰师兄。”
  王溱走上前,伸手从唐慎的左肩上摘下一朵淡色花瓣。
  唐慎一愣。
  王溱:“杏花。”
  唐慎:“许是刚才从国子监的后院里走过时,落在身上的。”
  王溱笑道:“恭贺小师弟,杏榜提名,会试第二。”
  这些天被无数人恭喜过,唐慎早已有了免疫力。可听到王溱这句平平凡凡的话,又看着王子丰这张微带笑意的面庞,唐慎莫名地就有了点赧意。唐慎语气真诚道:“如同师兄说的一样,会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殿试。”
  王溱点点头,忽然扯开话题:“你的字练得如何了?”
  唐慎身为现代人,都一下没能理解王子丰这神奇的脑回路。
  不是,刚刚还在说会试,怎么突然又问他练字怎么样了?
  唐慎心里嘀咕,嘴上道:“练了很久。”
  “离殿试还有十日,这些日子你每日申时来府上。”
  “师兄?”
  “我教你练字。”
  “……”
  今天的王子丰怕不是真的哪里不对吧!
  等到很久以后唐慎才知道,王溱压根没觉得他殿试能够靠真才实学得前三甲!
  时政策问,说起来简单,其实比八股文还难写!八股文的题目都是出自四书五经,哪怕对天下大事没有一点了解的寒门子弟也能引经据典,写出不错的佳作。可时政策问呢?
  唐慎今年才十六,论阅历他比不上会试第三的姚僐,论家学渊源他比不上本届会员王霄。除了这两人外,本届杏榜上那些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的考生,哪个不比他强!唐慎想拿前二十还有机会,想拿前十就已经很难,前三更是难如登天!
  然而,事在人为。
  殿试时,唯一的主考官只有当今圣上,所有其他考官都被称为“读卷官”。291名考生的卷子,先由读卷官选出前十名,提前排好名次,接着再交给皇帝,让皇帝点出前三甲。
  唐慎要是进不了前十,连让皇帝看他一眼的资格都没。
  四月初二,卯时不到,考生们从宣武侧门进入皇宫,来到明意殿。这一日,皇帝自然是不在的,接近三百位考生向空置的御座行礼,由十名读卷官发卷监考。
  唐慎身为会试第二,坐在第一排的第二位。
  哪怕他早有准备,看到这四道时政策问题时,还是猛地懵住。唐慎上辈子没有从政的经验,这辈子穿过来满打满算,才过了三年。别说以官场思想去思考这些题目,给出解决策略,唐慎竟然连第四题所说的“域虎之战”都不甚了解,只听过大概!
  然而唐慎神色不变,举止镇定,气定神闲地开始答题。
  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便写一些恭敬圣上、请皇帝安的官方话。唐慎仔仔细细地写着每一个字,认认真真地按照殿试专门规定的格式,把每个字誊抄上考卷上。
  写策问不难,写好字、写好格式,极难!直到日落西山,唐慎才写好最后一个字,他吹干墨汁,停笔不写。
  又过了半个时辰,所有考生全部停笔,收卷离开皇宫。
  唐慎走到一半,梅胜泽跟了上来。两人互相瞧了一眼,皆是苦笑。
  梅胜泽:“景则,如何了?”
  唐慎真诚地说道:“填满了,每篇一千五百字。”
  梅胜泽:“好你个唐景则,我只写了一千二百字。不好,我本次殿试的排名又要在你之下了。”
  两人哈哈大笑。
  新晋士子们从宣武侧门鱼贯而出,读卷官们则拿着被糊了名的考卷,每人分到三十张卷子,开始轮换批卷。读卷官都是朝廷重臣,一半是二品大员,六部尚书基本都在,除了王溱因为避嫌没在其中。
  礼部尚书是个高瘦的中年人,蓄着一撮秀美的小胡。
  殿试时,读卷官们看到的都是考生亲笔写的卷子。礼部尚书看完一份卷子,再翻开下一份,他的视线刚刚看到第一行字便停住。过了片刻,他叫来礼部左侍郎,指着这张卷子道:“可觉着眼熟?”
  礼部左侍郎看了一眼,也移不开视线,等看完整份考卷后,他哈哈一笑,又喊来户部右侍郎:“秦大人,你快来看看。”
  这一下,便惊动了屋子里所有的读卷官。
  众人围聚过来。秦嗣走过来一看,目光死死盯在这张卷子上。
  礼部尚书摸着胡子,笑眯眯道:“可是王大人的字迹?”
  秦嗣苦笑道:“有王大人七分的神韵,想来是王大人那小师弟,唐慎唐景则的卷子!”
  礼部尚书故作冷哼:“这字不练上个一年半载,可练不出这么像!好你个王子丰,你这可是故作记号,舞弊营私!”
  堂屋中,众位朝廷的肱骨大臣低头看地,心想:这话您当面和王子丰说去!
  礼部尚书哼了一声,转手就把唐慎的考卷给了左侍郎。
  “理据详尽,文正字秀,放入前十候补吧。”
  “是。”
  师兄的一片心意,唐慎哪里懂啊!


第44章 
  四月初七; 本届会试高中的291位新科进士纷纷换上进士儒服; 再次踏进皇宫。
  这一天; 紫宸殿中站满了当朝文武大臣。如平日里上早朝时一般,文官左侧而站,武官右侧而站。二百多位进士当然不可能全部挤进紫宸殿; 寅时三刻,当天边泛起鱼肚白,只见太监首领季福走出紫宸殿; 高声喊道:“开平二十七年; 会试进士入紫宸殿面圣!”
  话音落下,站在第一层陛石下的两个小太监一起高喊:“开平二十七年; 会试进士入紫宸殿面圣!”
  再往下,又是四个太监齐声高喊。
  最终喊了三十一声; 尖细的声音洪亮无比,响彻皇宫。
  接着; 季福喊出了被挑选为前三名候补的十位进士的名字,让他们进殿。
  唐慎的名字排在第五位,这意味着在这十人中; 他被读卷官们列在第五。唐慎低着头; 神色平静地走出队列,与其余九人一起走向紫宸殿。
  这十人中,有会试前名声大噪的姚僐,也有本届会员王霄,还有唐慎的两位国子监同窗刘放和梅胜泽。
  但这时候哪怕是至交好友; 也不会交头接耳。十人全部垂着头进入紫宸殿,他们站成两行,每行五人,按照季福刚才喊的顺序依次站着。
  大殿中,只闻微微呼吸声,不闻一道多余声响。
  紫宸殿,是本朝皇帝召见群臣、上早朝的地方,面阔九间,进深为五间,象征着九五之尊。抬头是黄琉璃重檐顶,天顶绘制各色金漆彩画。大殿正中央高悬一面匾额,先帝时这块匾额上题的是“慎终如始”四个字,到了本朝,开平皇帝赵辅于十年前重新题了字,改为“通一万毕”,取自道家《庄子》的“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十名进士到齐,由礼部尚书孟阆端着金丝托盘,将这十人的殿试卷子呈到赵辅面前。
  赵辅并没有直接拿卷,而是笑道:“诸位卿家你们瞧,每过三年朕都能瞧见十个新的乌黑的后脑勺。”话音落下,赵辅又道:“这次是朕错了,底下倒是有个花白了头发的,你叫什么名字?”
  这是十人中的第七名,唐慎在会试前听说过这人,是山西某地的解元。
  被皇帝提到,这年愈五十的老进士感激涕零,当场便跪下说了自己名字。
  赵辅道:“天道酬勤。”
  短短四个字,就让这老进士泪流满面。
  赵辅让十个进士抬起头,十人便抬起头。对于这十人中的某些人来说,今天可能是自己这辈子与皇帝最接近的日子。唐慎站在第一排最边上,静静地垂目看地,不声不响。他听到赵辅在与百官说话,又在与礼部尚书孟阆说话。
  这样的皇帝,谁也不能说他是个昏庸之君。哪怕他沉迷修仙,耗费大量的国力财力去海外寻找仙岛,可这个国家依旧昌盛繁荣。百姓哀叹过钟泰生等诸位大儒的死亡,可谁都没恨过皇帝。
  赵辅不是个明君,却是个守成之君。他宠信小人(钦天监监正李肖仁等),又不盲信小人。今日他不过说了几句话,唐慎用余光看了看站在自己身旁的梅胜泽,他面上没有表情,心中却叹气道:自己这位好友,显然已然决定成为皇帝最忠诚的臣子!
  帝王之术,赵辅用出了十成十!
  又说了几句后,赵辅翻阅十人的考卷。这便是“天子阅文”。作为殿试唯一的主考官,十个读卷官只能给皇帝排出一个十人排名,然而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皇帝会怎么改排名。
  只见赵辅微微俯身,从龙座上探出头,用手拨了拨这些卷子。
  他看得很快,明显只是随意扫了一眼,等看到某一张卷子时,赵辅微微停留了一瞬。他低声说了句话,这话说得极轻,只有站在他身旁的季福听见了,连礼部尚书都没听到。
  季福立即抬头,直直地看向唐慎。
  唐慎原本和其他进士一样在瞧瞧打量皇帝,在季福看向他的那一刻,唐慎迅速低头,两人视线并没对上。
  季福看着唐慎俊秀稚嫩的脸庞,心道:没想着那次天子临雍,竟真让他吃到这么大的好处!
  刚才赵辅说的是什么?
  赵辅说:“恐惊天上人?可已然惊着了,又该如何是好?”说完,赵辅就手持朱笔,直接将唐慎的名次从第五名改到了第三名。
  殿试时,三百名进士被划分为三甲。
  第一甲是“进士及第”,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第二甲是“进士出身”,有若干人;第三甲是“同进士出身”。季福惊就惊在,赵辅竟然直接给唐慎抬了一甲!
  旁人不了解赵辅,可季福知道,哪怕这位皇帝说得再花团锦簇,表现得再爱民如子,事实上这些年来,赵辅从来对科举殿试没有一丝兴趣!今日说“天道酬勤”,明日修仙时就忘了那位“天道酬勤”的老进士长什么模样。
  帝王无情,可赵辅竟然为唐慎抬了甲,这说明赵辅已经记住了唐慎。哪怕只是个探花,他的未来或许也比本届状元更加辉煌!
  季福在心里偷偷记住了唐慎这个名字。
  赵辅看完考卷,礼部尚书将卷子收回。他翻开卷子,看到赵辅改的排名后,眉毛动了动,悄悄看向百官中站着的王溱。
  只见王大人眼观鼻、鼻观心,低头看地,心无旁骛地数着紫宸殿有几块地砖!
  孟大人心里骂了句“可就装吧”,接着开始宣布本届的一甲。
  “开平二十七年,新科状元,姚僐姚问机!”
  姚僐本就被孟阆等读卷官排在第一位,听到自己名字,他喜不自胜,赶忙走上前一步行礼作揖。
  “新科榜眼,王霄王岱岳!”
  王霄原本也排在第二,他也走上前一步。
  “新科探花,唐慎唐景则!”
  唐慎心中一震,目露诧异,但他没表现于脸上,而是镇定地走上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