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唐慎在这,恐怕会大吃一惊。王溱说好的“世人皆知,杨大学士爱《周易》”呢?这是哪来的世人皆知!
  杨淇再看了看唐慎的《周易》五篇,又去看刘泽的卷子。刘泽选的是《春秋》,写了《春秋》五篇。
  “天命如此啊!”
  九月初一,乡试放榜。
  姚三本来想去贡院前看官差放榜,但唐慎拦住他:“你可知今日有多少人围在贡院外?”
  姚三哪里知道:“不知道。”
  唐慎:“一万多考生,至少有七八千人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加在一块,怎么也得一两万人围在桂榜旁。咱们没有午夜排队,哪里看得到!别去了,让奉笔在人群外头听着声音,若是报到咱们的名字,回来告知一声就是。举人我还是考得上的。”
  这时候,陆掌柜和林账房也都北上来到了盛京。
  旁人说这话,林账房还不信,觉得是说大话。但唐慎说了,林账房摸着胡子道:“姚三不去了,让奉笔去。听到消息,往回报就是。”
  奉笔领了命令前往贡院,唐慎等人在家中等着。
  时间渐渐过去,奉笔还没回来,连唐慎也有点急了。他从书架上翻出王溱给的那本《法门寺碑》,一遍遍的临摹,借此精心。等到日上三竿,奉笔急急地跑回来,脸颊涨得通红,喜不自胜。
  众人一看就知道唐慎肯定中了。
  姚三:“你快些说,小东家中了?中了多少名。”
  “中……中了!”
  唐慎从书房里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林账房问道:“多少名?”
  奉笔喝了口茶,喘过气:“亚元!公子中了亚元!”
  众人全部一愣。
  下一秒,院子外传来吹锣打鼓的声音。穿着官服、系着红带的官差们进入院落,笑着道喜:“贺江南姑苏府唐慎唐景则,高中本届盛京乡试亚元!”
  亚元,乡试第二。
  唐慎哈哈一笑,看向姚三:“赏。”
  姚三立刻拿出准备好的银裸子,分给这些报喜的官差。
  知道成绩后,唐慎立刻前往傅府,向傅渭报喜。
  傅渭竟然一点不惊讶,而是笑着对唐慎说:“不错。”
  唐慎想了想,道:“先生莫非也派人去贡院外头等着了?”
  温书童子在一旁插嘴道:“可不是,我一大早就去贡院外面排队了呢,在地上睡了一夜!”
  唐慎心中一暖。
  傅渭的两个学生,王溱当年是真正的三元及第,童试、乡试、会试都是第一。这次唐慎得了乡试第二,傅渭并没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生是真的努力了。
  王子丰出身琅琊王氏,五岁就拜他傅希如为师。唐慎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年仅十五便有这番成就与学问,实在难得。
  傅渭问道:“可曾向你师兄报喜?”
  唐慎:“还未。”
  “那便去吧,子丰也算是你半个先生了。”
  唐慎点点头,又去尚书府。
  等到王溱回来,只见唐慎在花厅里老老实实地等他。一见到他进门,唐慎立刻站起来,道:“多谢子丰师兄乡试每场给我送的考篮,景则未曾得本届解元,让师兄失望了。”
  王溱脚步一顿,望着唐慎恭恭敬敬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他这个小师弟,倒是会先发制人。
  “一万人中的亚元,难道就不好了?”
  唐慎作揖:“师兄当年是解元。”
  王溱让管家又上了一杯茶,他没坐在花厅的上座,反而随意地坐在了唐慎身边的椅子上。他忽然道:“古来说,有龙凤呈祥之意。”
  唐慎:“?”什么玩意儿?
  王溱真心实意地感叹道:“我是解元,小师弟是亚元。包揽前二,正如那龙凤呈祥,咱们师门齐全了。”
  唐慎:“……”
  你王子丰怕不是脑子有毛病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谁和你是龙凤啊!
  隔壁老王:嗯?我只是说,我与小师弟都是人中龙凤。小师弟想到什么了吗?


第39章 
  两人在花厅内喝茶; 屋外渐渐飘起了雨。是一场疾来的骤雨; 只听一阵阵雨打芭蕉的清脆声。
  王溱静静地品茶; 他就穿着簇新的正红官服,显然是刚回府就来找唐慎了。唐慎悄悄地打量他一眼,知道自己这位师兄虽说……某些方面有点古怪; 为人不可捉摸,行为举止也难以预料,但目前看来; 总归对他并无恶意。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王子丰就是爱怼人了一点; 他担着就是。
  唐慎正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就听王溱突然道:“这次乡试第二场; 你选了《周易》五题?”
  唐慎愣了愣,坐正了说道:“是。听子丰师兄说; 本届主考官杨大学士喜欢《周易》,我就取巧; 写了《周易》。”
  “写得不错。”
  唐慎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错。
  很快他反应过来,杨大学士与王溱同朝为官,自己是王溱师弟的事情在国子监不是秘密; 或许杨大学士也知道。那么他私底下告诉王溱自己写的文章; 也不是不可能。
  刚接受了这个想法,唐慎拿起茶杯,正要再喝一口,就眼睁睁看见王溱从袖口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宣纸。这叠宣纸的顶端有一层薄薄的纸糊痕迹,再看那纸上; 随着王溱翻阅的动作,赫然是一手熟练的馆阁体!
  唐慎瞠目结舌,端着茶杯,手放在半空中,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卧槽!
  王子丰滥用私权到这个份上了!
  连他的乡试卷子都偷偷拿过来了啊!!!
  这要放后世,岂不是把高考卷子都拿出来看了?
  仿佛听到了唐慎的心声,王溱抬起头,看着唐慎震惊的模样,故作诧异地说道:“小师弟该不会不知道,乡试卷子是可以自由调取的吧?”
  “啊?”
  “为了防止考官不公,出现批阅考卷的缺漏,任何考生在放榜后都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考卷。童试卷子放在县衙,保留一年;乡试和会试的考卷放在贡院,保留三年。小师弟竟然不知道?”
  唐慎:“……”
  他哪里知道这种事啊!
  既然考生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卷子,那么王溱能拿出他的卷子,看上去好像就不是那么惊悚了。
  王溱笑道:“坐过来看吧。”
  唐慎犹豫片刻,走到王溱身旁,坐了下来。
  花厅里放的椅子是张雕花紫檀罗汉椅,将椅子中央的小茶几往一旁推了推,便能容纳两人并肩而坐。
  乡试共有九天,三场各三天,唐慎在里头待着无法洗澡,休息得也不好。能够考完试就耗尽了他的心力,如今有机会看自己写的内容,对他来说不仅有温故之效,也可查漏补缺。
  唐慎看着自己第一场写的两篇制艺,如今再看,发现有几句话若是用其他表述,可能更贴合原意,也更惊艳。他看到阅卷官贴在考卷后面的评语,写的是“开段极为精彩,挥洒自如,转折变化,张合有度”。
  乡试、会试对阅卷官更折磨人的一点就是,每篇文章,哪怕写的再烂,阅卷官都得贴上批语。批语是统一批发的,除非这篇文章真的太好,让阅卷官忍不住合掌赞叹,心甘情愿地为它亲手写批语,否则大多数批语都是后期贴上去的。
  唐慎第一场的卷子,上头的批语就是统一批发版,被人贴上去的。
  而第二场的《周易》五篇,却是由人写了一手极为漂亮的王派行书,亲自写上去的。
  王溱:“听闻是杨大学士亲手写的。”
  杨大学士写的是:『文之大善求愈远而弥存,峻厉之气蓬勃而生,此之所言皆为他人所不能道也。』
  唐慎点点头。
  杨大学士果然爱惨了《周易》。
  师兄弟二人在花厅中,就唐慎这次乡试的考卷,讨论了一会儿。王溱略加指点,唐慎频频点头。等到月上枝头,王溱喊来管家:“晚饭可备好了?”
  管家:“早就备上了。”
  王溱回头对唐慎道:“那就留下用饭吧。”
  “……好。”
  用完饭,唐慎向王溱告别。王溱早就换上一身靛蓝色的绸缎长袍,这种颜色常为女儿家所穿,可穿在王子丰身上更显他风神俊秀,并不女气,反倒清雅出众。唐慎临走,王溱又让书童给他拿了一本字帖。
  王溱:“虽说会试时,字迹不再重要,每份考卷收上去后都会由人专门誊抄一份,防止作弊。”
  这事唐慎也知道,会试的时候除了有糊名制,朝廷还会聘请善于写字的秀才,让他们把每个考生的卷子都抄一份。到最后,阅卷官看到的并不是原本的卷子,而是誊抄版。如此大大防止了科考舞弊现象。
  王溱:“虽说如此,可写得一手好字,十分重要。”
  唐慎心中一紧,以为王溱又要给自己开后门。他踌躇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师兄的意思是……”
  “因为我喜欢。”
  “……”
  王溱以扇抵唇,笑道:“与你说笑了。待到殿试时,若你被选为三甲候选,圣上亲自看你的文章,那时你自然知道其中好处。”
  唐慎怀揣着一肚子不可描述的话,回到家中。等他翻开这本字帖,赫然发现这竟然是王溱的亲笔字帖。他略加思索就明白:王溱这是要他换字体了!
  智者千虑,不可有失。
  之前王溱让他学的是钟泰生的《法门寺碑》,钟巍曾经为天下四儒之首,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楷书。世上学钟体的学子数不胜数,这种字体学得快、写得又好。然而到了殿试,哪怕在场所有考生写的都是钟体,王溱也不会让唐慎写钟体。
  他为自己,布置了一切。
  唐慎看着这本字帖,心情复杂起来。
  王子丰对他,真是身为师兄,却尽了师生之谊。
  会试是来年开春的事,唐慎早早准备起来。不知不觉中,盛京中的举人们多了起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墨客纷纷来到盛京,准备参加明岁的会试。
  唐慎待在国子监,哪怕不刻意去听这些消息,也有同窗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他。
  “你们可曾听说,江南贡院上一届的解元,昨日已经抵达盛京,在城西找了间房住下了!”
  “可是那金陵府的王霄?听说他与琅琊王氏有一些远亲。”
  “正是其人!他本该两年前就参加会试,可他竟然说‘本次状元我并无把握’,就放弃进考。如今他来到盛京,想来是对状元势在必得。”
  “那又如何,我国子监的刘放、梅胜泽,又岂是等闲之辈。”
  梅胜泽谦虚地拱手:“诸位同窗过誉了,景则也得了本次的亚元,才学出众。”
  一句话把唐慎推到了风口浪尖。虽说知道好友是在夸自己,可唐慎无奈地瞪了他一眼,指责他把自己拖下水。不过表面上,唐慎倒十分淡定,他拱拱手:“状元不敢想,先考过再说吧!”
  十六岁中状元?
  这可比“状元无双王子丰”还吓人!
  别说唐慎没想过这种事了,国子监的学生们也一个没想过唐慎能得状元。
  日子很快过去,转眼就入了冬。
  这日唐慎正在家中写字看书。昨日下了鹅毛大雪,国子监放假三天,唐慎就在家里读书。他喝了口茶,听到屋外有人敲门。
  “请进。”
  木门被“吱呀”一声推开,陆掌柜拍了拍浑身落下的雪,走进去。
  “呵,这雪下得可真大。小东家,盛京也实在太冷了,咱们姑苏府何曾下过这般大的雪!”
  唐慎笑了笑,他指指屋子中央的炭盆:“去烤烤火吧。”
  陆掌柜立即走到炭盆旁,凑近了烤火。“可是舒坦多了。小东家,今日中午我又去了千里楼。”
  唐慎放下毛笔,抬头看他,目光严肃:“如何了?”
  陆掌柜道:“倒是有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小东家要听哪个?”
  唐慎:“都说。”
  唐慎不给面子,可陆掌柜也无处说去。他无奈道:“好消息是,千里楼是盛京最大的酒楼,除了它以外,盛京共有三百二十一家酒楼,无一家主做拨霞供。甚至说,没有一家做过拨霞供!”
  这意味着,盛京是个庞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
  唐慎双目一亮,接着又道:“坏消息呢?”
  陆掌柜道:“原先是只想打听如何在盛京做酒楼生意,不曾想我与那千里楼的邢掌柜接触后发现,小东家可知,千里楼的背后站的是谁?”说完也不等唐慎说,陆掌柜仰天长叹:“竟然是那逍遥王爷,六皇叔赵敖!”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其实师兄对我很好,我知道的,就是他这人……喜欢怼人嘛!我忍着就是了。说起来,为什么师兄对我这么好?
  隔壁老王:养小孩还挺好玩的。


第40章 
  唐慎来盛京不到一年; 但是逍遥王爷赵敖的名号他是听过的。
  赵敖是当今圣上的弟弟; 封号为景; 按理说该叫景王,然而人们都叫他逍遥王。赵敖年近五十,却不像其他王爷皇子; 这位王爷喜欢美玉珠宝,更重要的是,他还喜欢结交天下士子!
  凡是有才学的寒门士子; 到景王府投上名帖; 都可获得一餐饭的招待。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各地解元来盛京; 甚至还可以参加赵敖亲自主持的解元宴。说是解元宴,但宾客不一定只是各地解元。上个月梅胜泽曾经和唐慎说过这事:“你要是投上名帖; 也是可以参加腊月那场解元宴的。”
  逍遥王爷赵敖没有实权,可左右也是个王爷。
  没想到千里楼居然是他旗下的酒楼。
  唐慎思索片刻; 问道:“只有千里楼?”
  陆掌柜一听,朝唐慎竖起大拇指:“小东家高明,当然不止千里楼。景王喜欢美玉珠宝; 这在盛京是人尽皆知的事。除了千里楼外; 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画堂秋,也是赵敖名下,由邢掌柜代为管理。”
  唐慎:“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画堂秋; 景王果然是个风雅的文人。”
  唐慎让陆掌柜去打听千里楼的消息,起初只是为了借此打探盛京的酒楼形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楼的幕后东家是景王,这景王竟然还有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
  唐慎略加思索,对陆掌柜道:“既然如此,那咱们的事可以先搁置了。”
  陆掌柜愣住:“小东家的意思是?”
  “再过三个月,我便要会试,原本不想参加那解元宴的,明日我就去投拜帖,应该能见到景王一面。除此以外,你继续与邢掌柜打好关系。拨霞供的生意我们还是要做的,但是不要急于一时。先前我担心拨霞供的生意会让盛京其他酒楼忌惮,这生意在姑苏府都会招来对手,在盛京自然更会。”
  陆掌柜知道唐慎说的是姑苏府如意楼的王掌柜曾经买人,诬陷细霞楼的事。
  唐慎:“此事从长计议。明日起,你再与姚三、林账房到盛京城外走走,我记得盛京的工坊大多建在城东。找家工坊,将它盘下来。我们有用。”
  陆掌柜是个精明的人,他一思索便反应过来:“小东家是想先做肥皂生意?”
  唐慎笑道:“正是!这几日天气严寒,就多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我已经明白小东家的意思,您放心好了。”
  陆掌柜走后,唐慎考虑再三,拿出一张宣纸,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拜帖。
  第二日一早,他亲自登门到景王府。唐慎亮出了自己本届盛京乡试亚元的身份,果然,得到了景王府门房的殷切招待。唐慎将自己的名帖和拜帖一起交上,过了两日,景王府的人上门给唐慎送上请帖,请他腊月十九来景王府参加解元宴。
  腊月十九,唐慎换上崭新的儒服,来到景王府。
  景王府早已宾客满门。
  来年二月就要会试,各地的举人大多早就来到盛京,准备参加会试。乡试三年一次,会试同样也是。但并不是每个解元都会在考上举人后,立刻参加次年的会试。有时是觉得自己才学还不够,不能拿到进士及第,有时是被其他事耽搁了。
  唐慎在景王府仆从的招待下,来到宴客厅,他一眼就看见了刘放和梅胜泽。
  三人同是国子监明年要参加会试的举人,还都曾经面圣。三人相约坐在一起,梅胜泽道:“也没听你说要来,没想着你还是来了。景则,你是来作甚的?”
  刘放和唐慎的关系没那么熟,和唐慎打过招呼后他就坐在一旁,没参与两人谈话。
  唐慎反问道:“那胜泽又是来作甚的呢?”
  两人相视一笑。
  梅胜泽指着对面坐着的一个中年男人:“那人叫萧恭,陕南人士,听闻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这次乡试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的大力褒奖,直说自己没有资格评判这篇文章。”
  唐慎指着坐在萧恭旁边、长相朴素的青年道:“那你知不知道这人是谁?”
  梅胜泽一愣:“不知。”
  唐慎:“他就是刘泽,那位比我才高一筹的本届解元!”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事实上大多数参加解元宴的举人都和梅胜泽一样,是来观摩自己明岁会试的对手的。唐慎喝了喝茶,目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