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溱正在品茶,闻言他侧过头看了唐慎一眼:“这便知道了?”
  唐慎:“怎么能不知道,一个下午,满朝皆知!”
  王溱笑道:“皇帝封他为三军监察使,命他去的西北,与我何干。”
  唐慎:“……”
  “邢州一案,大理寺、刑部还在审理。如今余潮生走了,师兄你还打算谋害哪位忠良?”
  王溱顿时失笑:“在你心中,那余潮生算是忠良?”
  唐慎反问:“不算?”
  “未必如此。”王溱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他忽然来了兴致,侧身望着唐慎,问道:“在小师弟心中,我可也是忠良之臣?”
  唐慎:“……”
  唐慎默不作声地站起身,在王溱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接着道:“在我心中,师兄自然是的。”
  王溱欢畅地笑了起来。
  西北战事,成了如今盛京城中人人关注的大事。
  三日后,画师终于为赵辅画完了一幅画像,赵辅满意至极,他对那幅画像爱不释手,整日观赏着。他将这幅画像挂在垂拱殿中,每日一抬头,便可以看到。
  皇帝心情大悦,太监宫女们也因此得福。
  季福这些日子也过得极为舒心,他并不担心西北的战况,那是官员们该担心的事。他只知晓,皇帝如此欢悦,那一切定然是无碍的。
  垂拱殿外,季福对干儿子感慨道:“这日子真是越发舒坦了啊!”
  话音刚落,季福才嘱咐了干儿子谢宝几句,就见一个斥候官迅速地从宫门外走来。季福立刻双眼一亮。上一次西北来了军情,皇帝看完军情后,已经高兴了十天。如今又来了军情,想来定是好消息。
  季福迫不及待地将这斥候官带入垂拱殿中。
  赵辅:“是西北大营来的军报?”
  斥候官跪在地上,高举手中的密信:“回陛下的话,不是军报,小的是接了二皇子府上的密信。”
  赵辅略有些惊讶,他命季福将斥候手里的信拿上来。一边看信,赵辅的脸色迅速沉了下去。他双手捏紧信纸,力道之大,几乎要将这薄薄的宣纸捏碎。
  “废物!”
  赵辅忽然大喝一声,吓得殿中所有人心神一震。
  下一刻,赵辅两眼一闭,向后倒去。季福惊恐地扑上去,用身体当肉垫,这才没让皇帝倒在地上。他吃痛地“哎呦”了一声,抬头道:“还不赶紧去请御医,请御医!”
  所幸这次并非头疾复发,赵辅只是急火攻心,一时气息不顺才晕了过去。入了夜,他便幽幽醒来。这位阴晴不定的帝王用阴冷的目光盯着福宁宫中所有的太监宫娥,这些奴婢一个个吓破了胆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过了一刻钟,赵辅收回冰冷的视线。他起身,季福赶忙给他披了件衣裳。
  “官家。”
  赵辅没有吭声,他不发一言地走到书案前,提笔便写下一封圣旨,盖上御印。
  赵辅淡淡道:“明日,由你去宣旨。”
  季福错愕地接过圣旨,小心翼翼道:“是,奴婢领旨。”
  赵辅:“先去四皇子府,再去五皇子府。”
  季福惊疑不定:“……是。”


第158章 
  幽州城外; 西北大营。
  赵尚虽说不是绝顶聪明; 但也不至于蠢到无可救药。当他得了周太师给的圣旨; 知道自己此次来幽州是为了做宣旨官后,他也明白了这些都是赵辅的安排。如他的幕僚分析的一样,父皇这是要立他为储君; 才会将如此大事交在他的肩上!
  可随即,幕僚便惊恐道:“坏了,那封密信。”
  赵尚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密信?”
  下一刻; 他脸色煞白:“密信!这可如何是好; 那封密信,赶紧追回来啊!”
  幕僚哪敢耽搁; 赶忙前往幽州城,想将那封偷偷送出幽州的信拦下来。然而入夜; 大元帅下令任何人不得私出军营。赵尚和幕僚心急火燎,可谁都不敢说自己要急着出军营去把信追回来。于是第二日二皇子幕僚好不容易回到幽州城; 却发现送信的斥候官昨夜就连夜离城了!
  周太师封城,从未封禁赵尚。赵尚毕竟是堂堂皇子,他要做什么事; 谁也不会拦着。
  幕僚再去追信; 却已经追不上了。那封赵尚亲笔书写的求救信,就这么一路送到了盛京。至此,事情已无转圜余地。赵尚与其幕僚毫无对策,只能祈祷皇帝并不在意那封愚蠢至极的求救信。然而七天后,赵尚得了盛京那里传来的消息——
  四皇子赵敬和五皇子赵基都已离开盛京; 向幽州而来。
  赵尚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茫然地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幕僚:“先生,如今是发生了何事啊……”
  幕僚已然知晓那到手的储君之位,现在是彻底没了。但他咬牙道:“殿下,咱们未必没有机会。看来那封信十有八九是送到了陛下手中,但陛下并未下旨苛责殿下。四皇子、五皇子来了幽州又如何,殿下仍旧是机会最大的。只要您在这次大战中立了功,一切便峰回路转,尤可期待。”
  另一厢,四皇子赵敬和五皇子赵基一同被派去幽州,这事在朝堂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皇帝一共就三个皇子,如今全部派去幽州了。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唐慎百思不得其解,这次就连王溱、徐毖等人都揣摩不透皇帝的意图。直到季福与王溱提了一句,二皇子赵尚从幽州写了一封家书回来,王溱才长然叹息道:“造化弄人。”
  毫无疑问,定是赵尚做了什么令皇帝失望的事,才引得如此结果。
  宋辽交战,于焦州城外僵持了足足一月之久。
  盛京城中,每隔五日都有军报传来,大多不是喜讯,但也不是噩耗。辽国人人皆兵,焦州又易守难攻,哪怕是战神再世,想在短时间内攻下辽国,也绝无可能。赵辅给了周太师足够的信任,粮草军饷自幽州官道,一路源源不断地供给。
  但就算如此,朝堂上依旧多了许多非议。
  周太师迟迟攻不下焦州,每耗一日,都是千金损耗!
  更何况辽国此刻出了内乱,大定府那边的援军迟迟不到,焦州城中的辽军几乎得不到任何援助。辽人有如困兽之斗,可周太师迟迟不攻,如此一日日地耗下去,万一等哪日大定府的援军来了,战况恐怕就峰回路转。
  但是赵辅依旧没有怀疑周太师,早朝上,他厉声呵斥了一位质疑太师的臣子。那臣子被侍卫拖下去时,高声喊冤。其实他确实冤极了,他并没有真的弹劾周太师,只是提出质疑,希望太师早日发兵攻下焦州。
  唐慎心中叹气。
  这便是杀鸡儆猴。此事一出,朝堂上,再也没人敢对太师妄加议论。
  大同府被宋兵围困,辽国内部再乱,二皇子、三皇子争夺皇位争得再厉害,也不敢真的不派一兵一卒。半个月后,辽人派兵增援大同府。
  耶律舍哥于辽国皇帐中,严厉斥责了王子太师耶律定迟迟不发兵的行径。换作往日,耶律舍哥绝不敢与耶律定争锋相对。但如今宋军来犯,大同府一夜之间被攻了大半,险些就直接被攻破了,各部落首领震惊之余,也对耶律定产生怀疑。
  耶律舍哥:“大同府是太师的地方,那大同府守将萧翰正是太师昔日部下。诸位皆知,大同府是我大辽的天险防关,宋人是如何截断我辽国的运粮小道,突然向我大辽发起攻击的?大同府中,定然出现了叛贼!”
  耶律舍哥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因为每日侍奉昏迷不醒的辽帝,他早已累得面颊削瘦,脸色发白。他声声泣血地对耶律定说道:“太师,如今的宋军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宋军,我等不可小觑他们啊!舍哥请您迅速发兵大同府,将那叛贼捉出来,不可让那宋军再一日日嚣张地于我大同府城门前叫嚣啊!”
  话音落下,耶律舍哥竟然一撩衣摆,就要跪下。
  账中的部落首领们各个心中一震,赶忙拦住他:“殿下使不得啊。”
  耶律舍哥苍白阴秀的脸上全是坚毅之色:“舍哥每日守在父皇床前侍疾,只恨没有杀敌之力,如今只愿太师速速发兵,要舍哥做什么,舍哥都绝不会皱一分眉头。”
  部落首领们感动道:“不过是区区宋兵而已,怕他们做什么!无人出兵,我来出!”
  “好,我也出兵。”
  “我也出。”
  王子太师耶律定目光阴冷地望着那泫然欲泣的耶律舍哥,还有那些义愤填膺的部落首领,良久,他高声道:“宋军敢犯禁我大辽,老臣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只是黑狼军的诸位将领都被镇守四方,老臣空掌控了黑狼军的兵符,手中却无良将,如此才迟迟难以发兵。”
  耶律舍哥心中一凛。
  耶律定半跪下来,对耶律舍哥行了一礼:“殿下赤子之心,令老臣不得不动容。如此,老臣愿将十万黑狼军全部交由殿下手中,由殿下随军南下,灭了那无耻宋人!”
  耶律舍哥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
  耶律定打断他:“侍疾之事,便交由三殿下手中吧。三殿下愚钝不堪,二殿下才是我大辽所缺的将领之才!”
  如此,耶律舍哥便随着十万黑狼军,南下向大同府去了。
  行军路上,耶律勤难掩担忧:“原本以为可以利用宋军一事,将耶律定的黑狼军调开,谁能想他竟然将殿下也驱离了上京。”
  耶律舍哥冷笑道:“未必就是坏事。无论如何,他耶律定最信任的黑狼军如今不是跟着本殿下离开上京了?”
  耶律勤:“殿下的意思是?”
  “没有狼群的孤狼,便是任人宰割的案肉。太师以为他是将计就计,我又何尝不是顺势而为?”
  耶律舍哥披甲执剑,放声道:“这一仗,本殿下要让大同府成为他黑狼军的埋骨之地!”
  耶律勤赞许地望着耶律舍哥,一旁的萧砧却听得满头冒汗。
  萧砧原本只是析津府的一个小小副官,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因祸得福,成了耶律舍哥的亲信。萧砧是个贪财的蠢货,他这样的人想做什么,完全瞒不过耶律舍哥,所以耶律舍哥用他用得极为放心。
  离开大帐,萧砧还心有余悸,这时乔九走了上来。
  萧砧对乔九十分信任,将自己在帐中听到的事说了出来。
  乔九:“二殿下想借此机会,铲除黑狼军。大人何不助殿下一臂之力,只要做得好了,日后二殿下登基,大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闻言,萧砧突然意识到什么,他抬起头死死地盯着乔九,仿佛要将他看穿。
  “原本我一直以为,你是三皇子那里的人,宋人身份是你的伪装。如今看来,莫非我一直猜错了,难道说,你竟然真的是宋国奸细!”
  乔九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萧砧这个蠢货居然一直将他当成耶律定的人。不过萧砧的猜测也不无道理,南京析津府位于辽国腹地,他怎能想到,唐慎和苏温允居然能将手伸到这么远的地方,在析津府搅动一滩浑水。
  被揭穿了身份,乔九却不慌张,他笑道:“大人既然没有喊人进来捉了小的走,看来是不打算声张此事了。大人不必如此看小的,小的不过是个商人罢了,这些年大人与小的合作,难道不愉快吗?大人心知肚明,宋军攻下一个大同府还有可能,攻下整个辽国?绝无可能。宋人要的,由始至终只有百年前失去的那三州土地。而二殿下要的,是铲除黑狼军。”
  萧砧:“你的意思是……”
  “如何才能铲除黑狼军?让他们死在宋人的刀下,只需要大人的几句话,是何等轻松。一旦大人为二殿下办成了事,往后大人便能真正成了二殿下的心腹,何乐而不为?”
  萧砧还想做出义正言辞的模样:“我是辽官,你是宋国奸细,我怎可让我辽国的将兵去送死!”
  乔九给他一个台阶下:“想灭了黑狼军的从不是大人,而是二殿下呐!”
  萧砧本来就是个没有原则的小人,否则他也不会和乔九暗通这么多年。听了乔九的话,萧砧只觉一条康庄大道在自己面前展开。
  他萧砧,真的是要发达了!
  开平三十六年五月初二,威名震震的黑狼军浩浩荡荡地来到大同府。黑狼军来得极快,黑狼军首领名叫耶律琦,是耶律定的心腹。耶律定嘴上说让耶律舍哥带领黑狼军,他也不可能真的放心地把自己的亲信兵队交给耶律舍哥。
  耶律琦当机立断,刚到大同府,就出兵城外,想反攻宋军。
  “我黑狼军刚刚抵达,宋军定然以为我们要休整调息。我们便打他个措手不及,一举灭敌!”
  然而黑狼军冲向焦州城外的宋军军营时,宋军却以极快的速度撤退,黑狼军扑了个空。
  入夜,一个身穿黑色斗篷、身形瘦削的年轻男人走入元帅大帐,他掀开斗篷,露出一张唇红齿白的俊俏面庞来。
  周太师正襟端坐,抬头望他,声如洪钟:“苏大人。”
  苏温允微微一笑,作揖行礼:“下官苏温允,见过大元帅。”
  周太师:“你在幽州已有两年之久,本帅却是第一次见你。今日提前撤军,本帅还要谢过你。”
  “下官不过是与元帅一样,为陛下效力。”
  周太师赞赏地点了点头,他道:“景德与我说,你得了情报,那辽国二皇子想在大同府,坑杀十万黑狼军?”
  “确有此事。”
  “可能当真?”
  苏温允微微眯起眸子:“今夜黑狼军突袭,我宋军却毫发无伤,这便是证据。”
  大帐中,苏温允与周太师又说了一会儿。苏温允再次戴上斗篷,离开了军帐。他刚走到一处光线昏暗、四周无人的地方,突然察觉不对,快速道:“李景德,你若是敢再套我一次麻袋,我日后必杀你泄愤!”
  李将军愣在原地。
  苏温允转过身,只见李景德两手空空,并没有拿麻袋。
  李景德摸了摸鼻子:“你们这些文文弱弱的文官,是不是都只会污蔑忠良?行行行,您别开口,老子可说不过你。”
  苏温允嗤笑一声,懒得搭理他,转身就要走。
  “喂,本将军是来谢你的。”
  苏温允回过头,斜了他一眼。
  李将军大摇大摆地走出阴影笼罩的地方,轻飘飘地丢下一句话:“这次提前撤军,谢谢咯。”
  按理说,此刻苏温允应当出言挖苦一番,但他望着李景德左臂上系着的那条黑色布带,尖酸刻薄的话还没出口,便又咽了回去。
  “污蔑忠良?啧,这事只有王子丰那等奸臣小人才会做。”说完,甩袖离去。


第159章 
  十万黑狼军日以继夜地急行军; 只用了三日便抵达大同府。
  若是普通军队; 莫要说奇兵突袭; 甚至还要提防宋军进攻。但黑狼军不仅没有休养生息,反而主动出击。宋军因为事先得了情报,即时退兵; 让黑狼军扑了个空。但军帐中,众人却争论不休。
  “黑狼军一到,辽人士气大涨!我早说了; 在黑狼军没来前直接把那什么焦州给打下来。现在好了; 援兵来了,这可怎么打!”
  “那是大元帅的命令; 你有什么不服的,去大元帅面前说啊。”
  “嘿; 你这小眼睛酒糟鼻的……”
  西北军营中的将军大多出身贫寒,全是靠一双拳头打出来的官位。军帐中; 只要周太师不在,那便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其中,李景德年纪轻; 他声音最响:“吵什么; 给人家看笑话啊!大元帅自然有他的用意,是你们能懂的?”
  “那你就懂了?”
  李景德双目一瞪:“我懂,我怎么不懂!”
  “你懂你说啊。”
  李景德捋了袖子就道:“老子不懂,但老子的拳头懂。”
  眼看两边要打起来,身为行军监察使的余潮生立刻道:“黑狼军果然是一支虎狼之师。从上京到大同府; 正常行路需要六日,哪怕快马加鞭,也要两日。黑狼军两日便到了,还有突袭之力,果然不可小觑。”
  大帐中唯一的文官说话了,武将们齐刷刷扭头看他,看得余潮生头皮发麻。
  李景德最近几年常和文官打交道,他道:“监察使有何高见?”
  余潮生:“先前辽人援兵未到,正是我等进攻大同府的大好时机,但太师却按兵不动。以下官愚见,或许太师正是在等待辽国援兵到来。自开平二十七年,我大宋修官道、设银引司,一切都是为了这场大战。若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大同府,未免所获甚少。太师所图,是百年前我大宋失去的三州大地,是辽国百年不敢再犯的畏惧!”
  听了他的话,先前一个个粗嗓子骂娘的武将们忽然怔住,这才明白太师的用意。
  李景德心里却想,这余潮生等于说了一堆废话。这些事他早就知道了,还用得着余潮生说?但随即他又想到,余潮生虽然表面上是银引司的掌权者之一,却没真正接触过银引司谋辽的差事。他是纯粹凭自己对局势的把控,猜测到这些的。
  一时间,李景德对其又有些钦佩。
  这些文官的脑子,还真不是白长的。
  骠骑将军魏率和监察使余潮生都到了幽州,自然,四皇子赵敬和五皇子赵基也到了。
  两人刚到幽州,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西北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