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怀璧-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怀瑱本以为他不肯,见他颔首如释重负,当即取碗盛粥,匀去腾腾热气,一勺勺体贴来喂。然而李清珏胃里翻江倒海,这粥熬得再是清淡也令他难以下咽,没个三两勺便连连作呕,直把吃下的那丁点儿东西吐得干干净净。
  平怀瑱顾不得脚边秽物,搁下玉碗为他抚背顺气。李清珏渐缓不适,微喘着平息片刻,抬起一双赤红眼眸再不忍耐,低道:“平怀瑱,让他们走罢……”
  其声不稳,但字字清晰。
  “筑梦上下,年长者不过双十,年少者未及弱冠,十数年来早已力竭,是时候还予自由……这一生,我痛惜何家却不负何家,愧对瑞宁亦不负瑞宁,心系于你更不负于你……唯有筑梦,我缚之一日便亏欠一日,怜华已去,我再不能了,再不能了……”
  “好、好,依你之言,清珏,我曾允诺过的,凡事从你所愿。”平怀瑱连忙答应,只管全然顺着他,知他独自隐忍早非一日两日之事。
  可当年佣兵自用又岂是太子本意?
  是赵珂阳为太子计,谋之;李清珏亦为太子计,从之。
  逢世三十余载,平怀瑱从未有一刻如己所愿,自在逍遥,正如那时阻不得李清珏不告而别。所谓储君,不过是被置在这高位上动弹不得,但凡退却半步,皇后性命、舅舅性命、数人性命将一夕陨灭——但倘若狠心往前,便至今日结局。
  只是个中苦楚平怀瑱不予埋怨辩解,眼下他忐忑难安,纵使已求得厮杀半生之物,却仍恐失去能在这世道里续他性命的李清珏。
  平怀瑱一声声低唤其名,话里全都应下。
  昨夜城下骑兵缘何阻于京外而不能入,如今太子总算知晓实情。
  六皇子平怀颢一党尚在逃中,连同武阳侯一流,尽携妻儿老小连族奔走,兵败势去,徒留身后满目狼藉,令朝堂之上顿失联袂一角。此间亦有不舍或是不便远京离去的,私下一番商讨,便怀着牵连较浅的几丝侥幸主动请罪,没敢请到宏宣帝跟前去,而是明明白白地求到了太子脚边。
  旭安殿连日收到数封陈情书,蒋常一一收进襟里,眼瞅着太子自身事已乱如麻,实在没拿准时机呈请过目。
  内殿深处时有絮语,从送进粥后便没见停过,蒋常听得不甚清晰,隐约觉得里头二人情绪不佳,更没敢贸然叨扰。待了许久,人语声彻底静下,取而代之的是向外行来的脚步,蒋常霎时凝神,碎步至门旁候着。
  平怀瑱推门而出,动作轻缓,厚重殿门几无声响。
  蒋常垂眸望见他衣角燎毁的痕迹,惊得手头一顿,正从襟里摸出的一把书函不知该往前往后。平怀瑱全瞧在眼里,皱眉取过一封展阅,细看后明了陈信用意,随即二封三封,封封相似,其意直观易见,于是也不再逐字过目,只将人名记下,问:“都从何处来?”
  “回太子,是太子太傅赵大人令人转来的。”
  “倒不愚笨,晓得从舅舅处着手。”平怀瑱记下最后一人名姓,尽数搁回蒋常掌上,“若非母后……这些人怕是无此余裕,还能在天牢外头动笔杆子。”
  “是,奴才听说,皇上自昨夜起只下旨缉拿叛军党首,这细枝末节的还没能顾上……”蒋常犹犹豫豫想着当否斗胆半句,好劝太子莫多伤神,皇后仙逝,更该多多挂心皇帝的身子,可还没能出口,又被平怀瑱后话打断。
  “仔细收着,与我即刻去一趟天牢。”
  蒋常呆愣着颔首,未猜透太子意图,将信函稍一打理利落收回襟内,“嗻”一声跟在身后行出殿院。
  天牢里新压了一众败寇,昨夜逼宫乱党没跑掉的全在此地等着掉脑袋,说来也都是些可怜人,一身命压错了主子,而作乱之人反在此刻逃得无影无踪,哪还顾得上他们。蒋常一路想着,不知平怀瑱来此见谁,多年来养就规矩与习性,太子不讲便不疑,但管垂首随他踏阶入牢,足下了两道潮湿长阶。
  此地艳阳难照,经年充斥着刺鼻霉味,守牢狱卫在底下坐得久了难免昏沉,朦胧听着有人进来,还当是哪殿宫人又向熟识故友送吃食了。直到人近眼前,狱卫才瞧清楚来者面貌,清醒之下忙不迭起身拜迎,见太子如见新君,经此一日已将之视若真龙天子,不敢失了分寸。
  平怀瑱抬手免礼,暗沉目光落往虚影重重的牢狱深处,不作迂回地直道三字:“周君玉。”
  狱卫转回桌前翻查狱案,分毫不露惊诧,只蒋常如遭钝击,恍了恍神才把这死而复生的诡异三字装进脑子里。
  不多时,狱卫查清其收押牢室,毕恭毕敬地引路在前,穿过长长廊道在一锈迹斑驳的铁栅前驻足,取来腰间钥匙卸下门锁。
  平怀瑱眼神越过冷栅扫向靠墙颓坐的那一人,示意狱卫启门退下。
  狱卫尽皆从之,只字不予过问,但因顾忌着太子安危而不能当真行得太远,俯首退后几步至视线可及处停下。蒋常亦不敢拦,但比及狱卫更生警惕,甚至亦步亦趋地跟进里去,一眨不眨地把眼落在里面那人的手脚上,防着若有万一能将太子及时护好。
  然周君玉从始至终纹丝不动,如抽魂般背倚阴冷牢墙,随寒窗外遮月之云时涌时动,望着足下枯草忽明忽暗。
  平怀瑱再近两步,彻底踏碎他眸下那道清幽月辉,缓将身蹲下,看着那副从前尚可称作俊雅,今却溅染血垢的面容。
  周君玉终是动了动眼皮,目光自他腰间玉骨山河扇而起,渐至肃杀眉间,未几逸出嘲讽一笑:“臣贺太子大喜。”
  其声干哑,若闭眼去听,哪还见朝堂上朗朗清亮的一把好嗓。
  “本太子可要哀周大人之大悲?”平怀瑱开口回他,不留余地,“周大人素来重仪得体,怎的今日连面上血渍也不管不顾?还是此乃怜华之血,教你不舍拭净?”
  周君玉浑身一震,自那二字起骤然瞠目,抬首死死地凝着他。
  “你且记着,你今日苟活,是拿怜华之命换得。”
  似有利刃直锥软肋,周君玉痛至麻木,眸底染上连片腥红,再看不清眼前人憎恶模样。
  简短数字使他重回昨夜时分,似正置身月下京外,尚能见一人横剑向他,无情告道:“周大人欲入京门,便自我尸身踏过。”言如冷面魔煞,与早前欲取他性命时无甚不同。
  周君玉只当怜华逢场作戏从来无情,怎料句句为真,确以血肉之躯挡他去路,至死还剜他心骨:“我今夜不可令你入京,但也绝不令你再死一回……周君玉……当日一剑,我拿命还你……”
  拿命还他,太子又道是拿命换他,可有谁问他一句情不情愿?
  “你身负死罪,但怜华已逝,我定留你一命,”平怀瑱今来此处便不为他痛快,知他聊无生念,偏要教他求死不能,沉声缓言道,“待我登基大赦天下,将你降官贬职,好好守着那道京门。京中周府便作怜华埋身之处,令你日日痛他悔他……周君玉,你替怜华度尽余生,便独自好生受着。”
  话落不待答复起身离去。
  身后人无动于衷,听着铁索碰撞声,良久,向着无人廊道拜下:
  “臣,谢太子。”


第九十一章 
  此一桩事平。
  天下再无筑梦,世人亦不知曾有筑梦,仅一众少年来而复归,自阎罗殿外惊险行过一程。平怀瑱私相解囊,嘱蒋常跟随吴阳成与江良骥出宫代转,所予金银,足可令各人从其所好,再不必身处宫外实则缚身宫里。
  平怀瑱了却李清珏心底压了多年的重负,然而众人之中唯独寻容夕不见。
  时有一旬,不知身在何处的容夕才传信李清珏,笺面留有“珍重”两字,再无其他。
  李清珏将信纸捏在指间,觉此生恐难重逢。
  又两旬,六皇子党缉拿归案。
  皇后追谥昭贤二字,福经未诵足七七时日,皇城内外不可见红,乱党尽押天牢之底,至皇后下葬迁往皇陵,方行问斩。
  太子时隔一月二入天牢,临刑前再见这兄弟一面,如今除几丝凉薄血脉在身,已不须再视他作皇家人。平怀颢遭罚贬为庶,被关在这寻常牢地,便连姓氏都成了旁人口中不应唤出的忌讳。
  平怀瑱背承月色而来,实乃心静如水之态,在入牢一霎觉出几分阴寒,拢了拢披覆在肩的蚕丝锦裘。
  今夜特来此处一不为话别,二不为叙旧,不过予之三言。
  “宜妃与魏氏带我那可怜侄儿流窜在外,行踪已为我掌握。
  “老六,稚子无辜,我不动他毫毛,但来日如何,全凭他造化。
  “然宜妃与魏氏,将死无疑,便伴你上路罢。”
  平怀颢足下铁索锵锵作响,手掌用力攥住粗糙不平的湿冷栅栏,即便听他下此通牒,依旧不作告饶祈求。
  不是姿态难放,而是成王败寇,他深谙此理。
  平怀颢从不当自己会败,然倘若他为胜家,为根除后患,也必不会放过太子旧党中任意一人。太子网开一面已为大仁,宜妃与魏氏善用心计,想要幼子平安一世,从不知晓此间旧故,此二人便不可活。
  终究护不住妻母周全,但得以保下亲子,平怀颢悲痛之余不可说不万幸,可对太子绝无谢意,至死恨入骨髓,愿他得江山而失江山,令这狂书的“平”字于他手中湮灭殆尽……
  是夜天未明,平怀颢承皇恩赐酒,留全体面。
  其余罪党尽斩于京中闹市,一颗颗赤目人头拖着血道四下滚落,观刑者中就连正值壮年的胆大男子也被吓得往后闪躲,躲罢两步又觉此幕眼熟,朦胧忆起十数年前少幼时候,亦曾目睹哪家遭受了此等大罪。
  却是哪家,姓甚名谁,如何都想不起了。
  万事无大小,俱成过往。
  葭月绽梅而来。
  许是赶早落了初雪之故,京城入冬后接连放晴。
  蒋常立在廊下抬首望着檐角融入暖阳的一滴晶莹露珠,双足略微发酸发麻,想太子已在身后凤仪殿内坐了挺久。
  平怀瑱一早去过养心殿,出来后眸里失神,只字不言地把自己关进皇后旧居里。室内装潢未改,物什仍在,除殉葬之物,平怀瑱未允人擅动分毫,仿佛如此看着还能同从前一样,隔帘尚可听见皇后盈笑唤他:“太子来了。”
  平怀瑱恍惚合眼,手掌包裹着座下扶手一端飞凤扬花的富贵雕饰,想当日雁彤甘愿耗此余生为皇后守陵,誓随棺棂同去,至此凤仪殿旧人尽散,除两名守殿宫人长留在此,别无人烟。
  物是人非之感厚重袭上心头,而举宫上下,有此感慨的何止他一人而已。
  宫中少了凤仪正殿,更无与之抗衡的秋华之主,宏宣帝后宫本就不算茂密,眼下愈显空旷萧索;至于前堂,乱臣贼子一扫而净,先前与太子陈情者险险保住了项上人头,乌纱帽稳稳不落,然如旧立在堂下时依然遮掩不住心虚与惶恐,低垂首谨小慎微地往来,整一派沉寂至极。
  平怀瑱手掌紧了紧,知天下当需换新了。
  宏宣帝气色日益不佳,经此事攻心,郁气愈发滞于体。平怀瑱原本以为皇帝为逼奸佞现形乃故作虚态,事毕才知他着实已老,身况从未作假,当比旁人所料更为严重。
  方在养心殿时,终日倚榻静养的宏宣帝忽然向他叹出一句肺腑之言:“朕同太子演了一出戏,从今夏至如今,倘真只是入戏一场,该有多好。”
  平怀瑱犹在梦中,觉这语气颇不真实,再欲细想下去,又见宏宣帝转眼换了无情神色,道:“回去罢,今日之后,太子再不是太子。朕愿你堪受天下之重,莫负朕多年心血。”
  平怀瑱恭谨应下,自养心殿离开后,心不在焉地到了此处。
  蒋常在外轻微跺了跺脚,耐不住搓手取暖,一转身见太子不知何时行出。
  “太子,气候寒人,回旭安殿罢?”
  “回殿更衣,我要出宫一趟。”
  平怀瑱抬步先行,蒋常在后追着问:“太子去何处?”
  “承远王府。”
  蒋常颔首答应着,回殿后嘱人备下车驾相候,未至午时便独自伴着平怀瑱到了宫外王府。
  世子平溪崖本欲外出,人到府外恰逢太子车辇停驻,意外迎上前去,只好打消了出行念头,伴他拾阶回府道:“太子前来未派人通传,若晚一步便与臣弟错过了。”
  平怀瑱浅淡一笑,挪步间禁不住侧眸望他眉间笑意,最艳羡他这弟弟,前身事尽数翻篇,尘埃落定,唯余惬意。
  “王妃可在?”平怀瑱不应他话里戏笑,话落见他点头,接道,“我特来问你一事,不过午时将至,也好在此同你与王妃共进午膳,往后恐怕难有此等良机了。”
  平溪崖面上笑意稍作收敛,佯作不经意般扫过蒋常半目。蒋常至今不知太子身世,觉这对话刻意提及王妃实显亲昵,可又怎想都不算太失分寸,故而未露异样,仍顺眉跟在后头。
  平溪崖便又深了笑容,借冬阳煦暖,叮嘱厨房备下丰盛菜肴送至南花园中,再支蒋常去往后院请王妃前来用膳,趁独处时问道:“太子何事相询?”
  平怀瑱直言不讳:“承远王一去多年,而你至今未受封号,我来问你可有此心?”话里略作停顿,见无旁人耳杂,字句更不委婉,“你与我乃至亲,所欲所求毋须隐瞒。溪崖,明日父皇受玺于我,我登基之始必将封赏功臣良将,届时封王封地,皆从你喜好。”
  果真是一去多年,平溪崖闻言轻笑,几乎要忘了当初年值几何。那时少不经事,不知王妃缘何在那雨夜魂不守舍,眼下明身世,晓因果,自也清楚承远王绝非丧命江湖蛮流之手。
  不过不提罢了。
  “臣弟确有此心,”平溪崖内心通透,颔首回话,因承远王之死,宏宣帝再未与王妃有过往来,他亦与之不睦多年,正是缘此从未受封,也不愿受封,但现而今平怀瑱将称帝为皇,便大不相同了,“‘承远’二字在这头上冠了多年,极不顺耳,早该厌弃。不过封王甚佳,封地免了,能在天子脚下享一世庸碌富贵,足矣。”
  平怀瑱失笑:“也只你敢说这话。”
  交谈间过庭穿廊,渐近王府南花园,婢女玉手托盘呈上精巧前菜,仔细置往亭下石桌上,行过身前时福身谢罪道:“后厨早前已烹好前菜,为免凉身,特地温来暖酒佐食。待热膳备妥,还请太子与世子移驾内室。”
  “嗯,退下罢,勿令人相扰。”
  “是。”
  婢女齐齐退出园去,平怀瑱遥望亭下杳无烟气的凉菜数碟,摆首道:“这时节,确不宜在院中进膳。”
  “人不宜景,可景色宜人。”平溪崖且笑回他,“太子从未与王妃好好相聚片刻,难得如此,怎不该寻赏心悦目之地。”
  平怀瑱半晌无言,足下步伐缓了几重。
  “不如你心细。”
  平溪崖但笑不答。
  过不一会儿,蒋常随王妃匆匆赶来。
  承远王妃一番急切打理,寥寥三两座庭院相隔,竟行出山高水远之感,见平怀瑱时目露欣喜,日夜思念凝作眼底薄雾,险要化泪滚下,湿了面上精心描绘的妆容。
  平怀瑱将她身后随行婢女遣去,并令蒋常同去寻膳用饭,不必在此伺候,好容易屏退旁人后站起身来,亲上前扶王妃入座亭下。
  母子相离如距千万里,实却近在咫尺而朝暮不可见。
  自平怀瑱年岁渐长,承远王妃再不曾同他这般亲近过,不经意触得他扶在腕间的修长指节,教整只手都倏然轻颤起来。
  平怀瑱护她安稳坐下,行退半步,忽于两人意料之外单膝跪了下去。
  平溪崖诧异起身,不待去扶又听他沉声言道:“来日为君,不可再拜。”
  平溪崖双手止在途中,缓慢收了回来,不多阻他。
  此乃平怀瑱执念,过去拜不得生母,往后化龙为帝,更不敢折其福分,是故今日一拜便是非拜不可。
  “孩儿谢母亲隐忍相护,此生虽不能相认,却断不会相忘。”
  承远王妃抑不住满腹心酸,一声“母亲”苦苦等待多年,甚不知究竟能否等到,此时入耳,终获万千慰藉。
  她探出手去,不抹面上泪痕,轻柔抚上平怀瑱眉间刀痕,久望爱子,无不满足。


第九十二章 
  宏宣三十八年仲冬,帝禅位,称太上皇。
  新帝即位,更年号延狩,寓承帝祖丰功,绵延福祉,再造大业之意。
  延狩帝登基之始大赦天下,擢功臣,立良将,重整朝堂内外。然朝中官员经手足夺嫡之乱已失半壁,诸多职衔空落,无才人可担重任。
  延狩帝任人唯贤,不启庸碌,宁使官位闲置。此外御笔亲批,大改科举制度,于殿试前再增一试,即过会试者需面圣二度,一考经义,二考策问,录取不仅限三甲,取中所予官职亦不完全遵循旧制。
  是可谓古有因地制宜,今有因人制宜。
  延狩帝此番改制震动民间更触动朝野,各地学子觉天时地利,莫不珍惜光阴,满朝文武则私下暗叹其革故鼎新实属大胆,甚有年迈老官历经两朝,回首当年宏宣帝初为人君,似都比不得新帝这般不拘一格。
  尚不知如此是利是弊,而天子气魄确已于此间将诸臣压得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