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伯温本身干过的职位颇多,前头做过福建、河南的巡按,后头做过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对军队的事情也清楚的头头是道。
  但这个话题,总感觉是送命题。
  虽然现在阳光正好,但是毛伯温总觉得后背发凉,还是把这些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讲明了。
  他越说,皇帝脸色越白,到最后差点直接瘫在椅子上。
  ——得亏没急着出门打仗!
  这特么都像话吗?!
  明代的军功制度,就两种。首功和战功。
  首功就不必说了,按人头来算战绩,跟如今的某些手游很类似,通俗易懂。
  而战功,虽然往细了说分类很杂,但都是按照战士的表现来定功劳。
  比方说,如果你斩获敌首,力挽狂澜,以一敌百,这都算奇功。
  如果跟随作战表现平平,也可以拿个次功。
  当初老朱同志带着伙计们厮杀的时候,还只有头功之说。还是他儿子朱棣看出来不大对劲——都忙着打仗谁有心思割头啊,才推出了衍生的战功制度。
  问题就出在这个奖励机制上面。
  要知道,虽然设计制度的初衷,是首功和战功相辅相成,但是用脑袋想想,这战功难以总结和提算,怎么比?
  就算有人能舍身取义,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把人家的要塞取下来了,这个年代没有相机,万一平日里得罪了上级,照样得不到战功。
  “正因如此,如今以首功为先,争相割头。”毛伯温叹息道:“臣曾效忠于旧朝,再清楚不过。”
  北虏人头一颗三十两,女真人四十两。
  一个脑袋,就能换田宅美妾——当然是能抢多少算多少!
  “如果这样来看,那争功弊端,应该相当严重。”陆炳站在虞璁的身侧,不由得皱眉道:“人都争利,如今碰到这种事情,哪里有肯放过的?”
  “何止是严重!”毛伯温长叹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战场上兵士们为了争抢首级,甚至互相残杀!”
  虞璁心里一惊,寒声道:“你给朕说清楚!”
  “陛下有所不知,这些兵士都互相抱团,在战场上看着别人疲累翻倒,再一拥而上的去争人头抢战马。”毛伯温越说越情难自禁,脸上露出愤懑的神情来。
  “如果只是因此而延误战机,无法扩大战果也就算了——他们甚至因为忙着抢功,被敌军反扑得手,被打的溃不成军!”
  “放肆!”虞璁恼火道:“竟然荒诞至此!叫高级和最高级将领去军英阁开会!”
  之前为了开会方便,直接按照品级和官职的重要性,给文武官员都划了等级。
  如今皇帝还没到,一众武官全都等在军英阁里,哪怕只有站的位置也拿着小本本,生怕又被训斥为偷懒耍滑。
  按照道理,这军备战略的册子交上去,应该能讨得陛下欢颜才对。
  怎么听说皇帝勃然大怒了呢?
  皇帝是直接踹门进来的。
  门被踹开的一瞬间,杀气就腾地散布出来,一时间有人连呼吸都不敢,只竭力隐藏自己的存在感。
  “军功之制,必须要改!”虞璁上来就直接把那几个本子拍到座位前,恼火道:“八月末之前不改完并通报三军,你们谁都别想跑!”
  一说军功之制,大伙就立马回过神来了。
  皇帝终于听说这码事了啊。
  这有的事情腐烂到极点了,其实大家都知道。
  可是皇上不关心懒得管,谁敢去招惹啊。
  搞不好还落得一身腥臊,自讨没趣。
  “都跟朕说——这首功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李承勋虽然心里装着事,此刻见皇上勃然大怒,也只能硬着头皮讲一两句自己知道的。
  因为首功制绵延百年,如今不光是官军们知道这事,连倭寇和鞑靼们都明明白白。
  他们会刻意的在某处放些死尸来引诱明军,就是为了让那些人一哄而上,争先恐后的抢脑袋。
  这个时候就可以聚而歼之,不费吹灰之力。
  这事儿其实将领们清楚,也明着教训过很多次,偏偏就是屡禁不止,因为钱多人又傻,哪里管得住!
  皇帝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讲完如今的情况,心想自己能碰到这帮祖宗,也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3…
  “陛下!首功不废,则杀良冒功之猖狂难以遏制!”毛伯温在混乱之中高声道:“臣曾经历内外之乱,当今军士戮杀良民妇幼,就为了以人头论赏,当真如无德的畜生!”
  “停!”虞璁深呼吸道:“朕清楚情况了,都安静!”
  人群唰的迅速闭嘴,没人敢冒犯一句。
  只有一个人还站着。
  虞璁见那人胡子颇长,个子又极高,压抑着火气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臣以为,战功之制也同样积弊已久。”那人作揖道:“且请陛下一并打算。”
  这话一出,倒是没人吭声了。
  虞璁感觉出来哪儿不太对劲,看了眼这些个哑口无言的武将,皱眉道:“你叫什么名字?”
  “麻禄。”
  皇帝怔了一刻,立刻反应过来他是谁了。
  万历之时,天下有‘东李西麻’之称。
  东李,则是李如松一族的将领。
  西麻,恐怕就是这麻禄的后人——毕竟此姓也算罕见了。
  他揉了揉额角,放缓语气道:“你来讲。”
  麻禄点了点头,不顾其他人各异的神色,将一切都和盘托出。
  他观望陛下改革许久,更是明白和信任陛下的眼光。
  如今将这些烂疮挑破,未必是什么坏事。
  实际上,如今的军功制度,已经烂透到骨子里了。
  战功制往往是随行的太监和御史来记录情况,论赏多少人,封多少官,都全靠他们摇笔杆子。
  正因如此,这些太监会把自己的三姑六婆的子嗣全都写上去,反正也无法追究真假。
  “在弘治年间,大军于延绥驱逐鞑靼,合斩十二首级——大军扰民伤财,而上报军功者竟一万两千余名!”
  话音未落,那惊堂木便被虞璁狠狠的扔了出去,直接落在一墨盘里,溅的那些军官满脸墨汁。
  “好啊,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这一刻都不告诉朕?”
  虞璁怒极反笑:“是又等着打了败仗,让朕死在鞑靼的手里,好给你们换个皇帝?!”
  “臣惶恐!!”
  “陛下息怒!!”
  “微臣知罪!!!”
  来开会的人太多,甚至没办法让他们纳头便拜,这个时候也只能一众起来告罪。
  “是,朕知道你们的意思。”虞璁这时候连掀桌子的心都没有:“西征在即,不可能连坐万人,更不可能追究过往。”
  “可是有些事情,必须现在就做个了断!”
  这个时候,现代化的军功考核制度,就极为清晰了。
  古代的军功制度,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得失,因此毫无纪律,又容易内斗厮杀。
  可如果按照集体来整体分授,同时又注重个人荣誉及奖励,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古代同样也有群体的奖励,比如百人斩了三十人,便可算作满功。
  但这些都错乱无序,而且难以监视。
  皇帝这个时候简直想抽包冷静一下,虽然他从来都没抽过烟。
  “拿纸笔来。”
  今天,就要把这个制度,重新订个遍。
  军英阁的会议,连着开了三天三夜。
  就连皇帝的吃住,也全部在旁边的暖阁里。
  下头的文官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一瞅连皇帝带将领个个都脸色铁青,也不敢冒昧的上前攀谈。
  要知道,从前在一楼开会的时候,这些文官们可是动辄就敲桌子互相一通怼的。
  直到第四天,最终修改拟订的文件才终于出来,被送往国子监特批印书局翻印。
  第一件事,就是废掉首功制度。
  战功的记述,也不再由太监和御史来履行。
  虞璁结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双重考虑,决定按照战役情况来具体化每一个评定。
  他在此之前,建立了备战制度。
  战争的用意,被分为掠城、对冲、占领高地,等各大目标。
  所有的军功,都按照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定夺。
  而在十日后,军功制度进行集体报备和宣传之时,各军上下的箕斗册,也将全部登记一遍。
  这箕斗册,就是指纹的人工录入。
  想要领取军功,必须跟着指纹走,指纹对应人头,出发前统计一遍,回来之后再统计一遍。
  那些无关的十八代亲友想要冒领,绝对不可能——除非他们也混入军队之中,跟着去打仗。
  在战斗目标清晰的情况下,军功会更加促进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并且全程都配备了事后的考评表。
  不仅如此,虞璁还引入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概念——指标制。
  无论是教师等级评定、奖学金的申领,还是现代军队,都离不开指标制。
  朝廷按照实际军队人数,按比例给奖励指标。
  指标再根据各部队情况,逐级下发。
  从最底层开始,由群体画押统一指标的分配与军功评定。
  提升集体军功奖励的同时,还予以浓重的个人奖励。
  如果某个分队有突出的事迹需要表彰,也可以申报额外奖励,但要建立相应档案,写入文件之中。
  虞璁跟这帮中老年人捯饬了接近七十二个小时,总算是把每一条每一例都修订的清晰明确。
  他大幅度的提升集体荣誉奖励,但是无形之中,把那些浑水摸鱼的可能,统统都摘了个清楚。
  想要跟我斗?呵。
  唐顺之虽然不算高级将领之列,但是由于虞璁提前就叮嘱过一嘴,这次也参加了会议。
  黄公公捧了新修订的文件,准备去国子监印刷通发之时,他终于起身上前,把黄锦给拦住了。
  虞璁这会儿见将军们都外出休息,自个儿趴在桌子上,犹如被榨干的可怜人。
  “唐镇府,老奴急着去国子监呢……”黄锦为难道。
  “陛下,臣有事相报。”
  虞璁听到唐顺之说话的时候,心都要凉了。
  一般白名单上的人物来找自己,十有八九只为了一件事。
  继续加班。
  再这么折腾就要过劳死了。
  过劳死也要干活。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吩咐虞鹤把大门关上,再拿个躺椅来,自己瘫着听他讲。
  这连着三天只睡三个时辰,这时候脑子都晕晕乎乎的。
  别说数羊了,这个时候他光是一瘫下来,就感觉随时能够睡着。
  唐顺之也压根不介意皇上跟橘猫似的瘫那,只接过黄锦手中的文件,把它们放在了桌子上。
  他心平气和的坐在皇帝旁边,开口道:“陛下有所不知。”
  嗯,一般说这句话,就是又要搞事情了。
  虞璁睁开眼,绝望道:“你讲。”
  绝对——跟自己的老祖宗们有关系。
  自己现在就是历史的擦屁股者,要把一个个大白屁股全都擦干净。
  陆炳候在旁边,见虞璁气若游丝的那样子,突然噗的笑了一声。
  “你还笑我!”虞璁瞪了他一眼,翻了个身趴着,懒洋洋道:“说吧说吧,朕听着呢。”
  唐顺之嗯了一声,开始讲另一件事情。
  这明代有个皇帝,叫朱瞻基。
  朱瞻基哪里都好,就是数学不太好。
  ——这样看来,估计是老朱的基因遗传,导致了后面的子子孙孙都没有理科天赋。
  这位小朱同志做了个什么事儿呢,他心疼军功制度要给予大量的赏赐,有点抠门,就开始“不吝爵赏”。
  换句话说,宁可赏官做,不肯给钱花。
  虞璁听到这儿,人都是懵的:“所以呢?”
  这不是挺好的嘛,没毛病啊。
  唐顺之用非常惋惜的眼神看着皇帝,心想果然陛下没绕明白。
  陆炳在旁边听得无奈,开口道:“正因如此,明初的世袭军官只有两万余人,到了正德年间,已经有十多万了。”
  看起来是那时候省了一笔钱,其实直接造成了武官集团的臃肿化。
  别说循例的赏赐,单是每年的薪水开支,都极其可观。
  “至于如今,已经有……”
  “你别说了!”虞璁猛地翻身坐了起来,一脸的大梦初醒。
  这哪里还有心思补个觉!再补觉大明朝就完了!
  这宣德皇帝的数学怕是跟音乐老师学的吧?!
  唐顺之看着皇帝一脸失魂落魄的样子,似笑非笑的补了个刀。
  “军官可承了特权,如今生活诸多方面都待遇优厚了。”
  虞璁深呼吸道:“这些银子权当喂狗了,优厚点也罢。”
  但是这个制度,一定要拧过来。
  无论是继承制里增加嫡长的条例,还是修改军功的升官荫庇,都要调整。
  现在想要动已经被分走的蛋糕,基本上不可能了。
  但是遏制住这个趋势,还是完全可以的。
  于是刚四散开准备回家睡觉的高级将领们,猝不及防的又被拎回去继续开会改条例。
  唐顺之继续窝在角落里,笑眯眯的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第57章 
  从八月末到九月中旬; 士兵们的训练量总算减轻了些许。
  因为他们要去开会,学习最新的战功制度了。
  皇帝的诏令发下来; 再加之高层们连着十天没休息; 制定出最合理的细则出来。
  这些下头的人要是不当回事; 那就是对权力和制度的亵渎和冒犯。
  正因如此,哪怕突然下雨; 也要支个帐篷研究会议精神。
  十几万人一层层的往下传达,还有传令使向全国各地递消息; 几乎所有当兵的在听说这么个事情的时候,都懵了。
  ——这是个什么意思?
  最开始没搞懂新制度明细的时候,少数人以为这是不给当兵的活路了,还试图闹腾抗议来着。
  毕竟这首功制一取消; 他们拿命去打仗; 回来了也没法获得什么东西。
  但是原有的晋升制度被优化的同时,集体目标实施情况的奖励也被大幅度提升了。
  哪怕不拿人头去领功求赏,也大可以让自己大半辈子能够吃喝不愁。
  这个目标制度的实施; 各层学习了最长时间。
  夺取据点、绞杀精锐,由浅入深的被一个个划分清楚,又一层层的跟每一个人讲清楚。
  从前的人打仗; 没有规划也没有目标,就是为了抢下来某个地方; 又或者就是两军对冲,谁输谁死。
  问题是,现在由于将领们被拎去多轮的开会和学习; 明确了一个新的事情。
  ——那就是在作战的时候,各股兵力都应该有明确要完成的事情。
  突袭、包抄、围剿、掠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头还明确给了个名单,指示哪些东西可以抢到了据为己有。
  ——这个就相当流氓了,关键还是跟蒙古人学的这一套。
  虞璁之所以不顾某些圣母般的文官反对,同意这个事情,就是因为国情。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人人平等,讲究文明进步的社会。
  这个时代,还是封建主义互相斗狠,在战争时根本没什么道德观可言的时代。
  你同情对立面的妇孺,他们可不会同情你。
  你不去抢掠他们的资源,他们却会践踏你们的农田,残杀你们的年幼儿女。
  当年努尔哈赤带着祖父们的十三副盔甲,能够把小股势力发展为新的王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要抢到的东西,都归你们所有。
  是做被宰割的羔羊,还是做肆意咬杀的恶狼?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强盗队伍里,在中原大地上为所欲为,收割了无数宗亲和豪绅的财富。
  虞璁知道,哪怕自己严禁这些事情,也不可能遏制兵卒们抢掠的风范。
  所以还不如明令,哪些东西可以抢,哪些不能。
  三大纪律八项规定里是写了,不许拿百姓一针一线。
  但是——你们要是抢到了蒙古刀,抢到了蒙古的高头大马,这种外族人特有的东西,都统统归你们!
  这些东西不能计入军功,但是你们可以据为己有,因为这也完全不会影响到战局。
  士兵们可以在战争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装备,把敌人的铠甲头盔统统戴好,再用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新一轮的厮杀之中。
  而目标制度的考评,也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时间一晃,就到了一月。
  这是最后的休息时间,也是最后的等待时间。
  虞璁看着窗外的飞雪,突然觉得有些恍惚。
  这日子一过,居然就到了嘉靖十年了。
  整个嘉靖九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简直都跟做梦一样。
  陆炳正坐在旁边,跟鹤奴包着饺子。
  “从前,听宫里的老太监说,这武宗喜欢养画眉鸟,就为了听那几声叫唤。”
  虞璁在玻璃窗上画了个‘:)’,坐下来拿热帕子擦了擦手,跟他们两人一起包饺子。
  “这有人就说了,如果用鹅脑来喂画眉,那么画眉的声音就贼好听。”虞璁拿着饺子皮,捏了个四四方方的十字型,搁在盘上。
  陆炳瞥了眼那个奇形怪状的饺子,默默的当做没有看到。
  “结果我那表哥,就每天都让光禄寺摘三百个乳鹅脑,就用来喂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