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之前看安南两个字,都以为是云南,可是现在越瞧这个位置,越觉得……怎么像是越南啊。
  “陛下?”陆炳拎着象棋饼和桃花烧麦归来,见着虞璁又在对着陛下发呆,便开口唤了一声。
  虞璁先是动了动鼻子,闻着香味忙转过头来,相当满足的喝了口鲜果酒,再开始吃这热腾腾的点心。
  “你说这安南,是个属国吧?”
  陆炳由于家里长辈谈论过此地情况,一时反应的颇快,趁着皇帝在啃烧麦的功夫,跟他把前后都讲了一遍。
  原来,这安南从前是胡朝,在朱棣那一代被率军消灭,又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
  但是由于确实离中央太远,管理不善,到了明宣宗那一带时决定罢兵,撤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了这个布政使司。
  也就是说,这个古代版的越南曾经是中国的一个省,也是边境。
  天高皇帝远,死活管不着,就在杨士奇等人的劝谏下给扔了。
  虞璁听到这儿差点被噎着,忙喝了好几口果酒。
  ——怎么着,自己家的祖宗就这么喜欢扔地方啊?!
  洪武永乐把河套边陲扔了不说,越南也不想要了?
  这明宣宗要是不乱来,越南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麻蛋!
  “陛下难道是想,把这块地方给夺回来?”陆炳神色微动道。
  虞璁啃着象棋饼,半天没吭声。
  他也没想好。
  越南实际上,可以蔓延到湄公河三角洲那个地方。
  如果把越南吞掉,就等于可以战略往南扩,更深一步的展开贸易和海运。
  有越南在,也可以往印度尼西亚方向扩张,甚至夺走还没有人殖民的印度尼西亚。
  现在正是万事复苏之时,农田、工程、水利,什么都在恢复秩序。
  当然,现在不可能去管越南如何,毕竟河套没有拿下来,蒙古也依旧在旁边虎视眈眈。
  有关女真三部的事情没有解决,倭寇之乱也会在几十年后再度猖獗。
  但是——如果自己脱离这些现状,立足长远考虑呢。
  如果长远考虑,可以看见人口在疯狂扩张,资源会越来越匮乏。
  可以看见海军势力不断上升,也许中国可以做下一个日不落帝国。
  可以看见将来会与英法相识,又与欧洲产生多少的碰撞。
  如果拿下越南,等于给自己多开辟了一条路。
  “如果说打,肯定不能现在打,”虞璁慢慢道:“十年内,朕都没有时间管他。”
  可是以后呢?
  “不如这样。”他抬起眼眸,看向陆炳认真道:“先遣大使至镇南关请降,让他们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他记得很清楚。
  自己的兵部里,有一个牛逼人物,叫毛伯温。
  他虽然没有刘伯温那么鬼才,却不费一兵一卒,把整个越南都送回了中国。


第51章 
  所谓请降; 就是自己这边先不出兵,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要是越南那边听闻了大明朝国力雄厚; 自己心里有点数; 主动该怎么搞就怎么搞; 也不用兴师动众的去南征安南了。
  虞璁想到这里,忽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自己这怕是……到了老都得忙一辈子啊。
  现在才虚岁二十三; 眼下二十年里都得操劳无休,天天加班……
  他抬头看了眼陪伴在身侧的陆炳; 心里突然涌出几分暖意。
  还好有你在。
  第二天,太医院那边又传来了消息。
  原来是崔太医跟国子监那边商量了些许时刻,又来复命了。
  “怎么说?”
  “陛下,这杏林测确实可以; ”崔太医斟酌着词句道:“那嘉靖六年时定的考核制度; 和这个是合并统一么?”
  虞璁一愣,心想这是自己穿越之前的事情,只佯装记性不好; 揉了揉额角道:“你从头到尾跟朕说一遍。”
  这桂萼虽然小心思颇多又爱排除异己,但是在政事上确实没少出过力。
  早在嘉靖六年,他就跟皇上提过; 要选择可教的医士,设立程限; 让他们学习医业。同时每年考试四次,通过者再去太医院考试,成绩列为三等。
  上等去御药房; 已在御药房的,就授予职位。
  中等授冠带,让他们在太医院里办事,或者授予俸禄。
  而下等者,就继续在太医院里待着吧。
  桂萼当时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打破了原有的太医选拔制度。
  太医和军人一样,原本都是世业,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而且一旦他们被收入太医院,就永无考校,这才是最致命的。
  ——换句话说,只要你爸爸和爷爷是个医生,这辈子甭管你怎么药死人,这铁饭碗都能端的贼稳。
  三年前,桂萼改革了旧有的考核制度,让平民也可以出入太医院学习考试。
  而如今皇上说的杏林测,更多的是给老板姓们一个参考的标准,让他们能够去找通过资质考试的郎中求医问药。
  前者改革的是为皇家服务,后者更多的是要福泽苍生。
  并不冲突。
  虞璁心里对桂萼有所改观,自己想了一刻,琢磨道:“合并吧。”
  “一年考四次,也太兴师动众了些。”
  从此以后,每年大考一次,时间依旧是十一月一日。
  只要通过太医院终考的,都颁发一块普通材质的玉牌,上面会有记名和皇家刻印。
  至于这些人想要服务皇家,还是继续悬壶济世,还要看太医院那边具体的人手调配。
  “如此甚好。”崔御医松了口气,又道:“陛下,从前您询问的天花之事,如今已经有结果了。”
  “嗯?”
  事情都过了一年了,虞璁这时候还是听崔御医谈起此事,才终于想起来牛痘的事情没有搞定。
  “太医院专门派遣十余人去调查走访,还真发现些奇怪的情况。”崔御医虽然参与这个事情许久,可现在还是一脸的不相信:“还真的有数人出入于疫情区内,却从来都不染病。”
  “他们大多都是牧牛、养牛者,最后一归因,所养耕牛都染过痘病。” 老头儿明显不知道病毒学和疫苗的概念,只纳闷道:“难道说,这是以毒攻毒之法?”
  “很有可能。”虞璁笑道:“不妨找些死刑犯人也沾染下这耕牛身上的痘病,回头让他们去其他省市的疫情区里待几天,看看效果如何。”
  如果真是这样,那牛痘的播种和防治,肯定会极大的改善百姓的生存率。
  要知道,天花这么毒的东西,哪怕是没有接种的现代人被传染,成活率也极低。
  皇上一想到这,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他这些日子里都在忙着军事和学校的布置,对全国的医疗情况没怎么关心过。
  但是听阿彷还有鹤奴说,从前北平城脏垢不堪,如今却已经大变模样,连疫病的出现也少了许多。
  ——这就是公共卫生的问题啊!
  如果城市里不能保持干净和卫生,那么鼠疫、霍乱等等的疾病都极容易传播感染。
  说到底,就是现代和古代的健康意识不一样。
  “崔太医,你可知道这其他城市的情况?”
  “其他城市?”崔太医虽然不确定皇上在说什么,想了想道:“臣太医院里有来自各地的人,要不叫几个天南海北的,供皇上审问?”
  这话正合虞璁心意,当即就派人去把他们叫来了。
  要知道,这人口发展归发展,还要能保护住才能增强国力啊。
  虞璁直到进了古代,才明白这差异有多大。
  真正讲究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以及皇亲国戚。
  比如自己发烧不舒服的那阵子,会有四人穿着吉服入宫,在乾清宫正殿门内放下一盆炭火,在里面焚烧苍术之类的杂香。
  任何人出入的时候,都要跨过那盆熏香,驱散身体上的邪妄之气。
  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消毒。
  皇上自然是怎么金贵怎么来,百姓可没有这种待遇。
  但是人口基数最大的,就是这些底层的劳动人民。
  一旦疫情发作,别说什么农田改革科举改革了,搞不好祖国的花朵们都要被疫病荼毒,隐形损失不知道会有多少。
  四五个小太医哆哆嗦嗦的被传进殿里,一一介绍了来处。
  有的是两广之地,有的来自开封城,还有的是从南京被调过来的。
  虞璁看了眼笑容平和的崔大夫,也略放松了神情,开始简单的审问。
  令人惊讶的是,这世人公认的干净地方,是南京城。
  日常扫洒、街道宽敞,飞尘污秽几乎见不到,百姓们也很少碰着什么疫情。
  而最脏的,是开封府。
  “开封府?”皇帝心想那地方又没有沙尘暴,怎么会比南京差这么多。
  “回皇上,开封府里一旦下雨,就到处是粪壤,泥水可溅腰腹。”小太医苦着脸道:“若是久晴不雨,又飞沙走尘,难识路况。”
  崔太医在旁边听了许久,忽然轻咳一声,解释道:“陛下,这可能是南北差异的问题。”
  “什么意思?是说北方人不爱干净?”
  “不是这样。”崔太医知道皇上不事农耕,很多事未必听说过:“这江南一带处处建厕,并且以厕中人粪与农夫交易,但是江北没有水田,所以百姓多不建厕。”
  他思索了片刻,又把北京城的旧状拎出来讲:“在陛下诏令铺设排污管道之前,北京那边要么到处泼洒,要么就近把污秽倒入沟中,等来年春天再掘开暴晒,秽气恶臭不可闻。”
  皇帝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格外的怀念冲水马桶和下水道。
  现在建下水道是不可能的,没钱也没技术。
  若是能建什么下水道系统,那都能凿山建隧道了。
  “那如果给几大主城,都予以资金,让他们修建排污设施呢?”
  能够改善城市卫生,肯定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吧。
  崔太医心想皇上真是宅心仁厚,自己老家那边肯定也能大有改观,忙作揖道:“具体造价要咨询工部,微臣以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知道了。”虞璁叹了口气道:“还是要设立城管之职,如京城般效仿制度,让各大主城都有所管理,注意清洁。”
  沼气池什么的,暂时不用想,等工科大学造出来搞不好还有个盼头。
  虞鹤这头正哼着小曲排会议表,远处传来脚步声,一看是陆统领。
  “陆大人。”他抬起头来,笑着道:“皇上在里头接见太医呢。”
  “我是来找你的。”陆炳淡淡道:“从今以后,每逢双数日你在东殿值守,单数日且随我出去。”
  “哎?”虞鹤愣了下,下意识道:“皇上说的?”
  “嗯。”陆炳瞥了他一眼,示意跟上自己:“我带你去个地方。”
  两人再出宫门,又骑马拐了个弯,竟到了锦衣卫的地方。
  衙门外设了拴马的鹿角,内里有居堂寝舍,庖厨隔了两堵墙,正冒着缕缕的炊烟。
  虞鹤从前没来过锦衣卫的办公之处,这一刻走近门口时,还略有些不适应。
  “绷着脸,不要笑。”陆炳冷道:“要摆出人上人的气势来。”
  虞鹤应了一声,极快的换了脸色。
  二人大步流星的穿堂而过,只冷漠的点头应对往来的招呼声,一时也无人过问。
  直到走近陆炳的书斋里,他才略松了口气,抬手从案上拿起的一块牌子,眼神依旧平静而没有感情:“这个归你。”
  他伸出手时,左手依旧戴着那个血玉扳指。
  虞鹤愣了下,下意识的接了牌子,只见上面刻着镇抚使三个大字,旁边还缀着自己的名字。
  “陆统领……”
  “今后,我自然在三大营中常驻,未必有空回宫。”陆炳平静道:“正因如此,锦衣卫需要交给一个陛下与我,都足够信赖的人。”
  这宫中,没有靠山没有宗族的,只有你一人。
  虞鹤握紧了那块牌子,心里依旧有些惊慌。
  他知道这锦衣卫是做什么的。
  他在这乾清宫的东殿呆了两年,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全都清清楚楚。
  可他的过去,是任人鱼肉的羔羊,而不是利刃相向的恶狼。
  “你若是不愿意,也罢。”陆炳轻描淡写道:“本身没有根基,又没有实权,等陛下随我西征,你也活不了两年了。”
  虞鹤垂了眸子,声音渐渐变冷:“我懂。”
  “按照从前的规矩,我理应当众跟他们介绍你是谁,要如何尊敬你。”
  陆炳盯着他,语气里没有半分的垂怜:“可是你并不会武功。”
  “想得到他们的敬畏,你只能自己去要。”
  如今的正三品指挥使,还是他陆炳,在离开京城之前都是如此。
  一介从四品的镇抚使,不仅要应付上头的同知和佥事,还要镇得住下面的一溜锦衣卫。
  这里,可不是人人都会赶着巴结你的东殿。
  因为皇上不在,陆炳不在。
  你会受到多少恶意和算计,都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说,你在这里站住了。
  那么日后,整个锦衣卫,都会是你的靠山。
  虞鹤深呼吸了一刻,把那块牌子系在腰侧,平静道:“谢大人提点。”
  “好。”陆炳不紧不慢道:“自此以后,你自己看着日子往来。”
  “如何同他们介绍自己,如何驾驭这些人,都是你自己的事。”
  终于轮到新的一日沐休,虞璁带着鹤奴去云禄集里逛逛,竟看见了幻术艺人。
  他把莲子投在温水之中,即刻间舒展开花,莲叶亭亭如盖。
  一大朵莲花在众目睽睽之下绽放,如酒盏一般大。
  虞璁在旁边看了半天都没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但是一想到现世的大变活人和锯木机砍腰,又有点小怀念。
  鹤奴明显小时候就看过这些奇术,这时候倒没有什么惊异的神色。
  在众人的大声叫好之际,那个幻术人又口吐火焰,往土上横着脖子一喷。
  下一秒,小树苗破土而出,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条成长,不出一盏茶的功夫竟有一人高。
  虞璁看着那颗不知道品种的树发了会儿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之前自己派人去找橡胶树的种子,但肯定是找不到的。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逊啊。
  亚马逊那可是在南美洲,在十八世纪前后才会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尼西亚。
  但是如果得到了橡胶树和炼制工艺,简直是掌握了一门大杀器。
  虞璁掐指一算,估计后年下半年就有船队整装待发了,到时候一定要亲自嘱咐路线,让他们环海一趟。
  不管怎么说,自己连世界地图都被剧透过,已经等于自带金手指了。
  回宫之后,严世藩递了折子来,说是有三名老学士不服管理约束,请求予以开除。
  虞璁瞥了一眼,心想这小子还有两把刷子,既知道怎么教训不服管的老骨头,又不会得罪自己。
  恐怕折子递过来的空隙,这三个老学士已经被停了职吧。
  “对了。”他拿着折子想到了什么,扭头看向虞鹤:“学制建立的怎么样了?”
  虞鹤身兼数职,此刻也不慌不忙,只沉稳道:“杨祭酒已经接手总管,吩咐我回东殿尽责,便没再去打扰了。”
  但是在没走之前,他已经陪严世藩整理完基本的制度和阶段,几乎能看见工科和医科的雏形。
  虞璁点点头,吩咐道:“朕记得乾钧堂二楼有个空地,你回头派人洒扫整理,等会我给个名单,明天第二天上午去那里开会。”
  严世藩、徐阶这样搞文科的青年和少年,都可以放到衙门里去历练和深造。
  可是如唐顺之、曾铣、杨博这种天生适合武职的,哪怕在兵部待个二十年,去国子监读五十年的书,都未必管用。
  所谓因材施教,可对于将领们而言,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个教育。
  打仗,有灵性的天才知道要因地制宜,知道有诸多对策和兵法。
  可很多武职完全是世袭下来的,别说兵法了,他们能注意到大的气候影响、地形影响,对进攻还是防御能有个基本的判断,都非常难得。
  正因如此,虞璁才动了这个念头。
  内市恐怕还得有一段时间才能拆了建大会堂,而且名字不一定要叫这个。
  但是,这些青年才俊们被放在七部里忙碌些人人都可以替换的事情,实在是太糟践光阴了。
  如果他们可以聚在一起,可以听听老一辈的文韬武略,一起讨论过去的经典战役,想必都会大有收获。
  等时机一到,他们大可以进入军中,开始实操演练,又或者去统帅三军,指引兵士们正确的方向。
  鹤奴接到名单之后,忙不迭让小太监和手下其他人去四处知会。
  这名单中,眼熟的有几个,不认识的有十几个。
  加起来接近二十号人,都将明天聚于乾钧堂的二楼,进行新的一轮会议。
  往往在这种时候,皇上就格外需要一个人。
  “对了,你再把杨慎叫来,明天他也来。”
  鹤奴噗嗤一笑,心想果然。
  俞大猷原本在执罡军里操练军士,一听说要叫他去开会,脸上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