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鹤奴认命的应了一声,踮脚够最上头的那一本。
  虞璁被他蠢得看不过去,伸手把上面一摞抱了下来,慢慢道:“这些折子我晚上再看,王大人今天下午没有讲学,但是我想去吃他们家的栗子糕了。”
  鹤奴怔了下,犹豫道:“又出宫?”
  “你说这司礼监做糕点的怎么就比不上他们呢?”虞璁还在回味栗子糕的甜香味:“软糯又喷香,是放了蜂蜜还是牛乳啊……”
  他在那一咂吧嘴,鹤奴也略有些馋了,只弱弱道:“他们家的油炸小河虾也特好吃。”
  “小河虾?”虞璁愣道:“我怎么没吃过。”
  “这个……他们家的婢女见我长得好看,悄悄去后厨端来的。”鹤奴摸着后脑勺笑道:“我闻着香没忍住,两三口就全捞嘴里了。”
  “你这吃独食的!”
  陆炳还有忙不开的公务,他们便只二人去了尚书府。
  孙管家一看是那两位贵客,忙不迭上前迎道:“王大人正在后花园里垂钓——”
  “不用过去再讲一声,”虞璁挥袖道:“带朕——咱们过去就成。”
  “好嘞。”孙管家那头早就被叮嘱过,这时也毫无顾虑,直接领了他们过去。
  终于到了二月,池塘边还有一株早开的桃花。
  王大人穿着依旧朴素的长袍坐在乱石旁,正一边打盹一边钓着鱼。
  初春的阳光暖烘烘的,让人心情都好了许多。
  虞璁示意孙管家找两把椅子来,一左一右的坐了下来。
  世人敬他为圣人,可等自己贴近了,才发现并非如此。
  大概是因为活的比谁都通透,王守仁平日里才更像个无拘无束,又普普通通的老头子。
  “哟?”王老头儿微睁开眼,见着皇上时笑了起来:“你也钓鱼试试?”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前些日子下了场小雪,虽然如今都消融干净,倒是让桃花儿的香味都流溢开来。
  不远处的柳枝开始抽条冒绿芽,四处都透着春意浅浅的味道。
  黄管家瞥见虞璁跃跃欲试的样子,忙不迭捧了渔具过来,还把鱼篓都在水边弄好。
  婢女们端来茶点放在一旁的小几上,一众人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虞璁拿起串好鱼饵的鱼钩,在他的指点下甩杆又坐下,神情略有些忐忑。
  “皇上在想什么?”
  “怕它上钩,又怕它不上钩。”虞璁坐在王阳明身边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说心里话:“我从前没钓过鱼,这要真是蹦上来了,还怕它甩我一脸的水。”
  其实改革许多,也是这样的念头。
  他想出种种举措,就如同往这鱼钩子上串饵似的,可并不知道会钓上来什么。
  也正因如此,内心才会总是忐忑。
  王守仁微笑着看了眼这个年轻人,又望向远处静止的浮标,慢慢道:“《圆觉经》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是普贤菩萨教与文殊菩萨的。”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
  鹤奴在旁边拿起那小桌下藏的一小碟炸河虾,悄咪咪的又开始吃东西。
  虞璁注意力都在那微微摇晃的鱼竿上,只好奇道:“这是什么意思?”
  “倘若知道一切生灭妄想都是幻境,那便马上觉知,不要再靠念经咒来妄想烦恼。”王阳明的声音不轻不重,每个字都仿佛放进了他的心里:“离开幻影便顿悟清醒,也不用再徒劳弥补。”
  什么是幻影,什么又是妄念?
  虞璁怔了下,陷入漫无目的的思索之中。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阳明望着涟漪迭起的池塘,温和道:“陛下迟早会顿悟的。”
  正在思索之际,鱼竿忽然剧烈的摇晃起来,虞璁惊呼了一声,忙站起来拽竿。
  “上钩了王大人!”
  王老头也慌慌张张的站了起来,帮他稳住杆子。
  “现在——现在该怎么办?”虞璁又怕鱼儿跑又怕杆子被拽断,束手束脚的往上提:“怎么收线?我不会啊!”
  “我也不会啊,我从来没钓起来鱼过——”王守仁边帮忙拽线边哭笑不得道:“你慢点!鱼要脱钩了!”
  随着他一个用力,一道水花滑了老长的弧线,一只肥硕的鲫鱼在空中拼命打着摆子,还在努力挣脱长钩。
  “鱼鱼鱼鱼!”虞璁高呼:“鹤奴!鹤奴你赶紧拿篓子接着啊!”
  沉迷吃虾的鹤奴终于反应了过来,忙不迭擦了下一手的油,慌慌张张把鱼篓从水边拿起来,小心翼翼的把鱼装了进去。
  三个人慌乱之间,全都被甩了一脸的水,身上都溅了一股子鱼腥味。
  “你看,”王守仁抹着脸上的水,给自己找着台阶讪笑道:“这不就成了嘛。”
  “所以,你带着皇上,钓鱼直到天黑了才回宫?”
  陆大人看着乾清宫御案旁边满满当当的鱼篓,沉声道:“越发没规矩了。”
  鹤奴直接躲到虞璁身后,辩解道:“王大人说皇上一来鱼就全蹦出来了,死活要继续钓,不关我的事!”
  “咱们炖鱼汤吧,奶白奶白的鲜鱼汤!”虞璁一脸的骄傲:“我是不是特别棒!钓起来这么多!还分了一大半给王大人呢!”
  “你先去洗洗吧……”陆炳心里叹了口气,拿过帕子帮他擦干净脸侧的水渍,又低头嗅了嗅他身上泥土和鱼腥的味道,无奈笑道:“等你洗完了,就有鱼汤喝了。”
  “鹤奴你记得把多的鱼分给六部的尚书,就说是皇上亲手钓的御鱼!”虞璁临走之前还在嘚瑟着,又补了一句道:“还有剩的就给后宫送过去!”
  鹤奴应了一声,颇为嫌弃的闻了闻自己爪子上可疑的味道:“啧啧啧。”
  皇上连玩带吃,折腾到天黑了才开始看折子。
  这看古代的文章,就需要拿根炭笔划重点,一目十行的忽略掉那些文绉绉的掉书袋和华丽辞藻,用缩句的法子来找这帮人都说了啥。
  虞璁一边啃着梅干菜烧饼一边加班,时不时还抿一口牛乳茶。
  最近这小日子过得是越发滋润了啊。
  杨慎之流自然早就明白这海禁之事利大于弊,在简要论述之后就开始帮忙设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而兵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在被自己好好教训了一通之后,连夜翻了无数的卷宗,从军事的角度总结了近百年的情况。
  这开放海禁的时候,东南一带的流寇祸乱还真就比如今的情况要好。
  而且好很多。
  通过《日本考略》、《宁波县志》等书的记载,在最早的洪武时期,也就是朱元璋老祖宗执政的那段时间里,海盗侵犯沿线有大概二十一次,倭寇进犯的记录为三十六次,加起来就是五十七此。
  而到了永乐年间,随着海军力量的全面崛起,海盗的记录为十三次,倭寇二十六次,合计三十九次。
  在永乐大帝驾崩之后,到了宣德年间,海盗和倭寇各进犯三次,合计六次。
  在这个时间段里,随着船队的维护和对沿海管理的加强,流寇海盗的猖獗都被碾压式扫平,再无人敢犯我中华海域。
  可到了前朝和如今,这海患如野火般再起,又成了极为头疼的一桩破事。
  虞璁看了数据半天,觉得哪儿不太对。
  他当时看明史的时候,只对朱元璋朱棣、嘉靖万历那两段感兴趣,毕竟是猛人神人层出不穷的光辉岁月,哪怕拍成电视剧都好看的很。
  可对嘉靖以前的两朝,他只是略读了几段通史,没怎么关心过具体的事情。
  可是前朝明显发生了什么,让大明朝的海军力量明显江河日下。
  这事儿也不能老麻烦自家阿彷,皇帝想了想,又吩咐鹤奴把徐大人给找来。
  封建社会就是好啊,加班费都不用给。
  似乎从他跟徐阶认识开始,两个人交流公务都不管早晚,半夜有事都敢来敲门。
  比起杨慎,徐阶更深谙为官之道,在官场里短短几年就看得清大事态。
  比起杨一清,徐阶又多了几分忠奸难辨的圆滑和制衡,也正因如此,虞璁才某些中恶难辨的问题上,才更放心找他。
  ——毕竟开放海禁这件事,在目前的舆论看来,简直比拆了孔庙当窑子还离经叛道。
  在等待徐大人的这段时间里,皇上把兵部的折子看完,又意外的发现了第三摞。
  第一摞被鹤奴分为歌功颂德,鼓吹皇上如何英明神武的。
  第二摞被判为有理有据的分析,干货满满又颇有创新的。
  这第三摞……居然是几个老臣的辞职信。
  虞璁哭笑不得的翻了翻折子,内容还差不多都是那个论调。
  要么说身体越来越差,要么说自知愚钝难迎圣意,全是要告老还乡的。
  很明显啊,有几个老家伙发脾气发不过他,讲道理又讲不出道理,索性掀桌子不干了。
  不干了正好,眼瞅着新科举改革,未来要涌入的新鲜血液会越来越多,巴不得再多走几个。
  皇上抿了口奶茶,笑眯眯的批了个准。
  徐阶居然没回府,还呆在衙门里看书呢。
  一听虞大人过来找他,他披了袍子就跟着上了玉辇。
  “徐大人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家呢?”鹤奴跟他处的熟了,忍不住关心道:“当心着凉啊。”
  “我是感觉,皇上最近肯定会找我,这几日都留宿在衙门里。”徐阶想了想道:“毕竟这开海禁之事,确实同前朝的论断截然相反,那些老臣必然是不会同意的。”
  哪怕好话说尽,把事实和证据全部都摆在眼前,某些守旧派的也会临时性耳聋眼瞎,油盐不进。
  他甚至隐隐担心,陆大人会不会又跟几年前一样,再把那些棍棒全拎出来。
  虞璁这头一盏茶还没抿完,徐阶就到了乾清殿里。
  皇上如此聪明的人,当然意识到他就在衙门里呆着,不然不可能来宫里如此之快。
  “朕问你,”他开口道:“弘治年间有关海运的资料,怎么会如此之少?”
  弘治皇帝是朱厚照的爹,也是明朝里难得的明君。
  作为大航海时代和海禁时代的中间点,这一段历史里有关航海的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
  就连杨慎为自己收集的一摞书籍里,也全然没有这一段的任何记载。
  徐阶愣了下,他原以为皇上对这段历史一清二楚,才会在会议上怒斥群臣,以正视听。
  可能是皇上原本世子出身,远居湖北,所以不太清楚这一段?
  “回禀皇上,”他行了个礼道:“若单论航海之说,宫里原有郑和出海的完整档案,无论是舰队制备,还是往来财获,都全面齐整。”
  “怎么不早说?杨大人没告诉朕这个!”虞璁猛地坐了起来,急切的提高声音道:“去给朕取来!现在就去!”
  “陛下,”徐阶深深行礼道:“这些档案在成化年间,已经全部被焚毁了。”
  …3…
  焚毁了?!
  虞璁整个人像被迎面泼了盆凉水,心都凉了。
  这又不是什么宫闱丑闻,祖宗啊你们烧了这些书干什么!
  “陛下,海贸之事确实对国家、对东南,都福泽深厚。”徐阶心知皇上是真不清楚这一截,只缓缓起身道:“但是对于朝中老臣而言,这都是诛心之论啊。”
  徐阶讲的不紧不慢,虞璁瘫在龙椅上听了一会,算是明白了自己漏掉了什么。
  自己这辈子的爹兴献王曾经说过,
  这楚地之中,有三大才杰——刘大夏,李东阳,杨一清。
  刘大夏作为三朝老臣,虽然没机会活到嘉靖朝,但在过去两朝里都拼命发光发热,热到最后把有关郑和所有的资料都通通给烧了。
  他算是旧时代里,当之无愧的忠义之臣。
  当年他当右都副御史的时候,就主力大治黄河,修筑堤坝,严查贪污之乱,肃清朝廷上下,陪老皇帝朱佑樘开创了弘治中兴,重新给大明朝一长段喘息和痊愈的时间。
  也正是他,在弘治年间成为反对海禁的领头羊,不光带动一堆大臣上奏停运,关掉了许多的港口和船厂,还一把火烧掉了在现在而言堪称宝物的旧档案!
  “刘大人当时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徐阶话说了一半,见皇上脸都黑了,还是硬着头皮把话说完:“‘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
  虞璁沉默了半天,这时候连杀人心情都有。
  这刘大夏脑子里全是出海的消耗和死伤,怎么就不看看沿海一带被灭了多少海盗,抢了人家小日本的多少船只,赚回来了多少钱!
  这群死脑筋!
  由于弘治年代与现在离得太近,现在宫廷里的许多老臣,都还在坚定不移的跟着旧观念走。
  这不是他们蠢,是这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里,墨守成规的问题从来没有被改变过。
  也正应如此,过去每一个时代的改革,都如分娩般痛苦又挣扎,这些老头儿们会把命都赔上,就是为了把那胎儿塞回肚子里去。
  要不是他今晚和徐阶如此深入的交流一番,他会完全忽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再往后的改革和创新中继续被烦的口干舌燥,还未必能动摇这大半朝代的古旧思想。
  “徐阶,你现在就去东殿,给朕写篇忠奸赋出来。”虞璁看了眼一旁守候着的鹤奴,揉了揉眉头道:“虞大人,这一夜都得劳你为我研墨誊写了。”
  有些东西如果不连根拔起,会如脓疽般伤及骨血,毁掉整个王朝。
  “忠奸赋?”徐阶愣了下,多问了一句道:“陛下想重新定义刘大夏这个人么?”
  “不错。明日上朝的时候,由你来跟百官念这一篇折子,”虞璁知道他向来懂自己,点头道:“朕会令六部上下都誊抄学习,下午交心得体会上来——当天晚上,我们再去乾钧堂开会。”
  徐阶微微点头,又行了个礼,退到东侧去写论稿了。
  这搞政治,就得折腾意识形态。
  虞璁心里清楚,按照现有的经济结构,自己要是弄出个议会制度、人代会制度,那完全是给国家乱上加乱。
  现在的经济体系和民智,只能由君主专制来统领,这也正方便自己强行扭转方向盘,逼着这些乘客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亏这个朝代兵权在手,还有锦衣卫时刻出动,不然事情真不好办。
  皇上头一次加班,就直接加到了天亮。
  他写了改改了写,废了不知道多少张纸。
  鹤奴一改从前不正经的嬉笑神情,也沉默着帮忙誊写抄录,一点点的陪他把一个小册子给做了出来。
  这将是傍晚开会的讲稿,也将是未来照耀这些古人的一盏明灯。
  陆炳没有睡,只如守宅的忠犬一般,安静的候在角落里,陪他熬过这漫漫的长夜。
  朝廷里通知又要临时上朝,哪怕消息来得再晚,无数的官员都从被窝里爬了出来,披星戴月的往金水桥那赶。
  这皇上一下旨,有谁敢称病退朝,哪怕跑都得赶紧跑去奉天门那吹寒风去。
  虞璁一夜没有睡,这个时候都有些恍惚。
  徐阶的《忠奸赋》一共改了四遍,不断地突出要强调的重心,还简化了文藻,让论述变得更加锋芒毕露。
  他在写青词上的出色才华,在这一刻展露无遗,每一个字都挑不出毛病来。
  皇上确认一切无误之后,从出乾清殿的那一刻起,就在玉辇上睡的昏昏沉沉,完全醒不过来。
  剩下的,都按照原定的计划来好了。
  在上了金台之后,他短暂地醒了一刻,嘱咐完黄公公一些细节之后,吩咐鹤奴把准备好的东西交给徐阶。
  年轻的徐大人接过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之后,懵了半天:“皇上是要臣把这个戴在头上么?”
  虞璁噗嗤一笑,瞌睡都醒了:“这个是扩音器,你等会把开口朝向外面,大声对着中间说话就好——整个广场的人都能听见你的声音。”
  这是自己之前靠仅有的理科知识储备,摸索着做出来的,还差点把黄锦吓得从窗户旁边蹦出去。
  ——两张硬纸剪好贴合成纸杯的样子,再粘个纸筒,在上面缠上一圈圈的铜线。
  他想法子让宫人找来一大块的磁铁,又打磨成巨大的甜甜圈状,套在纸筒上面。
  左右是纸杯状的扩音筒,中间是套着磁铁圈的纸筒,效果还相当不错。
  待一整套的礼仪走完,鸿胪寺的小吏头一次没有唱班。
  在众人的疑惑中,徐阶走到了高处,举起了那个奇怪的扩音器,试探着高声道:“臣——徐阶——”
  巨大的声音瞬间扫荡过去,整个广场的人都被吓得猛抬起头来,少数人差点拔腿就跑。
  “臣徐阶,奉陛下之命,诵读《忠奸赋》一章,供诸位求索反思。”
  由于扩音器的效果相当不错,整个广场的人终于都能基本听清楚他说的每一个字,由于篇幅略长,听着听着也渐渐习惯了这奇怪的声音加强效果。
  整篇《忠奸赋》深入浅出的探索了刘大夏这个前朝老臣的一生,并且按照皇帝的意思,做出中肯又深刻的表扬和批评。
  很多老古板的思想都僵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