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遭遇战、伏击战、平原攻城战、山地战、海战、等等等等。
但是,假如单从战争的公平性而言,排列在首位的,肯定是发生在绍兴十年的岳飞第四次北伐中原之战。
无论是金兵还是岳家军,无论是攻是守,战争的地点全部都是发生在城外的郊野,没有哪一方会据险而守,占对方的便宜。
金兵这样做较为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一直都自诩为马背上的民族,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在马背上解决。
但岳家军呢,为什么他会采取与金兵一样的战术?
这就是岳飞的自信了。
经过多年残酷的战斗和艰苦的训练,岳飞相信,无论是从战斗力,还是临场的指挥调度,他一手带出来的岳家军已经胜出金兵许多,即便是在郊野外相遇,岳家军同样能够打败金兵;而且,以金兵最擅长的方式来打败金兵,更能够打击女真人的士气。
基于这种自信,岳飞对麾下的将官放权,允许他们在野外与金兵作战。
所以,这才有了董先、姚政出城迎敌的故事。
只不过,董先、姚政对阵完颜兀术和韩常,怎么看都有些别扭。
原因是,完颜兀术与韩常对上董先加姚政,金国的拐子马骑兵团对上游奕军和踏白军,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什么角度,这都是不等量的两个对手。
作为一代名将,完颜兀术的对手无论如何也应该是岳飞、韩世忠、又或者是吴玠两兄弟这些人。
而这次,完颜兀术居然自贬身价,亲自带队去偷袭岳飞的部下。岂非可笑。
可是,就这样的一个阵容,在激战了一个时辰之后,落荒而逃的居然是金兵,而带头逃跑的竟然是他们的主帅………四太子殿下完颜兀术。
在这一场战役中,场上最为神勇的当然是踏白军的统制董先。
他身先士卒,先是接连挑落了金兵的数员大将。再用飞刀扎中韩常的左臂,然后一个照面吓退了完颜兀术,在金兵阵中冲杀了几个来回,等等。
当然,董先也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表现。
在绍兴三年,他董先就曾经在无名桥上。单人匹马拦住了李成的十万大军,让李成的十万大军进退两难。
而这一次,受伤害的由李成变成了完颜兀术。
与董先和岳家军的勇猛相比,金兵的表现就逊色多了。
在双方的较量中,金兵不但在力量、身体反应、甚至是金兵最为自豪的骑术方面,一面倒地输给了岳家军。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让完颜兀术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解。
要知道。完颜兀术这次带出来的骑兵都是清一色的女真人,而不是那些胆小懦弱混饭吃的前伪齐士兵,其中有很多女真战士都是身经百战之辈,怎可能出现如此大的落差?
这个问题,不但完颜兀术弄不明白,也同样困扰着几百年后的康熙大帝。
完颜兀术的子孙们经过几百年的蛰伏之后,在清顺治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四年时再度入关。
才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到了康熙大帝的前期,八旗子弟兵的实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惨不忍睹的程度,让康熙大帝不得不依赖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
到了雍正时期,严苛的雍正皇帝认为这是旗人生活太舒适的缘故,所以发布和组织了当时的“京旗移垦”运动简单地分析,那些凶狠残忍的女真人,在抢掠了辽国、宋朝的无数金银财宝和年轻美女之后。已经安逸舒适地生活了十几二十年。
哪怕是强悍如女真人,在酒色的滋润下,在高床暖枕的烘培下,在时间老人的呵护之下。他们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难怪古人说,岁月如刀催人老,昔日勇士不复在。
当完颜兀术逃回开封府,苦思冥想了一天一夜,方才明白个中的原因,无奈之下,完颜兀术只好叹息道:“如今的宋军,就好比当年的金兵;而现在的金兵,已经与当年的宋军相差无几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是完颜兀术看完两份加急战报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的一句汉人成语。
这两份战报,一份是报告郑州和洛阳这两座军事重镇的失陷,另一份是报告岳家军在黄河以北的进展。
这两处地方对于完颜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郑州和洛阳的失陷,让岳飞一下子把中原和西北两个战场一分为二,让完颜兀术和还留在陕西的完颜撒离喝只能各自为政,不能够相互呼应。
而黄河北岸更是让完颜兀术心寒,因为那是他撤军的后路。
此时此刻,假如岳家军分兵西进,与胡世将的西北军来个左右夹攻,他完颜撒离喝将立刻陷入绝境之中;反过来,假如岳家军向东攻打,就轮到他完颜兀术落到重重包围之中。
对于完颜兀术而言,这场仗是越来越艰难了。
在黄河北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让完颜兀术寝食难安?

在绍兴十年七月一日,也就是王贵与李成在洛阳城外交战的那一天,有一支岳家军扮成平民的模样,在当天晚上悄悄地潜伏至京西北路西北角的黄河南岸,于凌晨时分渡过黄河。
这次军队的头领有两个人,一个叫梁兴、另一个叫董荣。
他们这次的行动其实已经准备了有五、六年之久,当时岳飞还把这个行动起了个名字,叫做“连结河朔”。
河朔地区是岳飞的故乡,也是当时金国在中原的重点防范区域。
所谓“连结河朔”,就是组织起河朔地区的各种强盗,让他们接受朝廷的封赏,加入到对抗金兵的阵营中。
这一片地区的民风强悍、崇尚武勇,历来是诸多强人聚集的地方。如果能够组织起来,让女真人内外受敌,对北伐的胜利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源于当年老帅宗泽的以(强)盗驱(金)贼的做法。
当年宗泽在开封府一呼百应,最巅峰的时期居然能够纠集起百万大军,虽然后来被杜充破坏,但是宗泽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地烙入了岳飞的脑海中。
对着这些义军,岳飞给了他们一个名称………忠义军。
梁兴在绍兴六年投奔岳飞之后,一直在太行山区和鄂州之间往返。虽然期间也有失败,比如在绍兴八年被金将徐文的围攻,但是,在岳家军的财力物力人力的协助下。形势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如今两河地区几乎到处是起义的烽火、抗金的义旗。
七月初二日,梁兴等人与河朔的忠义军汇合,他们先是扫清了在黄河北岸的金国守军,之后立即向第一个目标绛州的垣曲县前进。
不要小看了一个县城,在这片区域里,集结着至少一万五千名金军的实力,首领的名字很经典。叫“高太尉”。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当时的战报里,有很多高太尉、翟将军之类的人名。这些人在战争里与岳家军对垒,或死或逃,没法知道确切的姓名。
究其原因,一来忠义军里认识字的并不多,二来即便认识字也不太会女真的语言,当要上报军功的时候。也就只能将就着胡乱填写名字。
战斗开始了,忠义军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让梁兴他们赞叹不已。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前身可都是呼啸山林、打家劫舍的好汉,这十多年来能在金军的打压下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素质可想而知。
忠义军到了垣曲县,里边的金军非常警觉,居然来得及关闭城门,可下一刻事情就乱了。外边的义军还在爬城墙,城里的居民就帮忙打开了城门!
这就是全民抗金,也是岳飞多年以来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典型的内外夹击,很短的时间内。垣曲县的金军全部死光光。
这时候,驻扎在城外的高太尉带人前来援救了。
第一次来了五千人,梁兴等出战,从辰时杀到午时,高太尉落荒而逃,梁兴追出去十多里,抓了八十多个俘虏回来。
高太尉愤怒了,第二次带了一万多人来报仇。
这一次从未时杀到酉时,一万人剩下十分之二三,结果还是要逃亡。
而高太尉的结局和镇守郑州的漫独化一样,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就这样,忠义民兵在黄河的北岸迅速壮大,四处出击,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直到岳飞北伐结束,金兵仍然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时从全局来看,岳飞连续大踏步跳跃,像现代化战争中的空投战术一样,先是郑州、洛阳,然后是黄河北岸各个地区,在敌占区内多点、纵深开花,使到金兵内外一起混乱。
目前的局势可谓是空前大好。
只要维持住眼下的这种状态,配合岳家军远超金兵的战斗里,全面溃败将是他完颜兀术必然的结局。
假如运气差一点,完颜兀术甚至连逃跑都无能为力,因为在黄河北岸的退路都已经被忠义军截断了。
如此一来,真就能实现岳飞多年以来的宿愿………“使虏骑匹马不回耳!”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岳家军的侧后方突然间空了。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忘花心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七章: 涉密者

岳家军这次在中原地区的行动还只是南宋朝廷整个军事部署的一部分。
除了胡世将和吴磷在西北与完颜撒离喝苦苦纠缠之外,南宋朝廷余下的几支野战军全员出动,对金兵发起反击。
负责淮东沿海至山东一线的是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而他的对手是完颜兀术的二路军元帅………聂黎孛堇。
韩世忠的大军与聂黎孛堇的金兵在淮阳军南面二十里处展开决战,双方你来我往,水战陆战交替进行,恶斗了整整六昼夜。
最后的结果是,韩世忠大获全胜,不但把金兵硬生生赶入沂水,淹死无数,还缴获了战船二百余艘,收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几天之后,韩世忠又率领大军在淮阳军附近的潭城、千秋湖等地方连战连捷,最后驻兵于淮阳城下。
负责淮西和淮北地区的是张俊和杨沂中的部队。
虽然杨沂中不是直接隶属于张俊,但是战区重叠,根据宋朝的官制,杨沂中的官衔低于张俊,他也必须接受张俊的管辖和调度。
在岳家军出动了几天之后,张俊的淮西兵团也已经到了合淝。
张俊命令统制官赵密从西路出发,经过苏村、径取毫州;而王德从寿春星夜兼程,攻打宿州;淮北宣抚使杨沂中也挺进到太康。
打开地图细看,很容易发现,毫州和宿州位于陈州的东端,处于平行一线,甚至更向北偏一点。
也就是说,张俊他们居然推进到了比岳家军更北一点的地方。
很意外是吗?这个以爱财、逃跑和避战著称的张大帅,这次居然如此激进,还赶到了岳家军的前面去?
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前后所发生的事情,真相就会马上出现在你的面前。
这片区域好包括了一个城市………顺昌府。
在中原大战爆发的前夕,刘锜就曾经率领他的两万多八字军,在这里击败了完颜兀术的十三万主力大军。
顺昌之败。再加上来势凶猛的岳家军团,完颜兀术迫于无奈,只好把所有的金兵全部撤回开封府,以及在开封府周边的几个重镇。
也就是说,在张俊负责的区域内,几乎没有任何的敌人。
张俊指挥大军前进,就像去郊外旅游度假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占领和收复了亳、宿两州,只是负责接管工作而已。
南宋朝廷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的张大将军捡便宜捡到这种程度,应该很满足、很滋润了吧。哪怕不再进取,也要多在战场上呆一会儿吧。
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
而张俊在现实中的选择却是,在没有任何的预兆之下,突然率领大军后退。一口气退回自己的庐州驻地去了。
这一天是绍兴十年的七月四日,可怜的岳飞还在满怀信心地给朝廷写战报,说在黄河以北已有州县收复,请诸路各军配合他继续向北方挺进,云云。
张俊此时的撤退显得非常的突兀和无理。
一来他没有受到金兵的攻击;二来他本人也没有向朝廷请示,甚至没有任何的官方文件能说明张俊撤兵的原因。
可以说,这次撤军完全是他张俊的私人行为。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但是。当回想起李若虚带给岳飞的口谕,张俊的撤兵就容易理解多了。
“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张俊与岳飞不同,打仗是要冒风险的,能不打仗当然不打;更何况,给他捎口谕的那位官员也不太可能象李若虚一样,愿意承担矫诏之罪。
按照这个推理,张俊的撤军行为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是皇命难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英雄的勇气和决心。
可张俊的问题在于,他为什么偏偏选在了这个关键时刻才来撤军呢?
早点,或者再晚点不行吗?
早一点撤军的话,岳家军的攻势还没有全部展开,还随时可以从战场中脱身;而此时此刻,兵力全都铺开了。说走就能走得了吗?
再晚一点撤军,岳飞的攻势就会转化为战绩,完颜兀术会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撤退逃跑,甚至被抓捕。
那时战局明朗。岳飞也会进退自如。
可张俊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撤兵,让岳飞进退两难。
谁说张俊没有军事才能?
他恰到好处地卡住了岳飞的脖子………岳家军不是强吗,想进,得独抗全部金兵;想退,无论如何也得留下一部分本钱。
岳飞对于张俊的退兵毫无知觉。他一点都不知道当大家齐头并进时,突然间同伴们会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一步,把他晾在了最前线。
他的部队向北面的纵深不断铺开,离他越来越远;他身边的军队很少,甚至连最精锐的亲兵背嵬军都安排给了张宪。
可以说,这是他最虚弱的时候,而他大本营的位置却竟然被金兵发现了。
岳飞把他的指挥总部安置在颍昌府东南端的郾城县内。
依照正常的分析,岳飞总部的北方有张宪、王贵两支部队遮挡,侧翼有张俊、王德的大军,再向东还有韩世忠的水师,怎么看都不会有危险发生。
可是,当张俊和王德突然撤兵,顿时把岳飞的总部暴露了出来。
虽然如此,以当时的那种交通和通讯的条件,出现危险的概率也不会很高,中原地方广阔,要发现别人的总部谈何容易。
可问题是,在张俊退兵才两天的功夫,完颜兀术的本部精锐骑兵就已经出现在郾城的附近。
不得不说,这个时机拿捏的太巧太准了,完颜兀术仿佛是有先见之明一样,不但精确地侦查到岳飞总部的具体位置,还能提前预测到张俊的撤兵。
以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来看,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偏偏完颜兀术就是做到了。
由此我们联想到,在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围攻汴梁城的时候。他完颜兀术就是靠着一个叫郭京的神棍,不但对钦宗朝廷的底细和各种大小决策了如指掌,还让郭京自己打开城门,欢迎金兵入城,让天下人目瞪口呆。
而这一回,完颜兀术再一次未卜先知,突然出现在了岳飞的面前。
很明显。有人把南宋整个的军事计划全部泄露给了金兵,只要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兀术才能够在这个时候在郾城出现。
否则,以完颜兀术的能力,又如何能够抓住这种原来不应该出现的机会。
假如这样,谁是涉密者?
嫌疑人一共有三个:一个是突然下令撤兵的张俊。一个是南宋的高宗皇帝,还有一个就是南宋的宰相大人秦桧。
以上的三位之所以会成为嫌疑人,是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撤兵的具体时间,至于哪一位的嫌疑最大,成了南宋历史上的又一桩悬案。
完颜兀术来了,气势汹汹地带着他自己最精锐的本部亲兵团,一万五千人的拐子马。直奔郾城。
完颜兀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部队的集结,然后从小路绕过岳飞的先头部队,不偏不倚,直脱脱而来。
这种战术,与现代的一种最新式打法非常类似………斩首行动。
岳飞是整个岳家军的灵魂,只要杀掉他,局势立即扭转。
纯粹从军事的角度,对于完颜兀术这次的安排。还是要赞一句。
计算精确,执行得也非常完美;一万五千骑兵昼夜赶路,距离郾城还有二十里时才被发现。
还能要求他做得更好吗?
如今剩下的问题是,大兵压境,时间仓促,让岳飞如何应对是好?
第一个选择当然是撤退。
留得青山在,哪愁没柴烧!
可撤退会带来一个问题。先不说能不能在金军骑兵的追逐下逃脱,只要岳飞退了,对全军士气的打击就是灾难性的。
岳飞激昂奋锐,多年来战无不胜。光凭他的名字就能够让黄河对岸的义军们走上战场;而他本人面对金军的挑战是却选择逃避,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这和近代史上以色列总理拉宾的遭遇是一样的,作为战争中以色列最强的将军,拉宾永远不穿防弹衣,哪怕面对暗杀时也一样,他必须挺起胸膛。
第二个选择是迎战。
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该怎么打?
对于这个问题,岳飞很快就做出了回答………他选择迎战。
岳飞派出了为数不多的背嵬军亲兵,连同留在总部的游奕军骑兵,一起迎向郾城北二十里开外的金军。
战斗从下午申时起爆发,在人数上占绝对劣势的岳家军面对的不止是满万、过万的女真人,那里面还包括了金军的一个特殊兵种………拐子马。
根据《鄂王行实编年》中的记载:“兀术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好一句“堵墙而进”。
拐子马之所以厉害,无非是把重装的骑兵每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