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韩常郁闷了,关俺什么事啊,为啥子拉俺一起抽,还有没有天理了?

顺昌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完颜兀术带着他的主力部队逃回了河南,龟缩如开封府内,准备严防死守。
金兵这样的安排能想到的理由只有两个:第一是刘锜和他所率领的八字军的战斗力:女真人坚称这不是宋朝的军队,而是从外国借来的“鬼兵”。
金兵当然不会涨他人的志气来灭自己的威风。在当天,他们确实看见了有很多的鬼神在帮助宋军作战。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很简单:金兵披着几十公斤重的、还裹得严严实实的盔甲在猛烈的太阳下晒上个大半天。再来几场厮杀,还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因为颍河水有毒)。
在这种情况下,人产生幻觉就再自然不过了。
不要说鬼神,甚至是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都有出现的可能。
金兵回防的第二个原因是岳家军的出动。
岳飞,南宋朝廷的这位兵力最多、辖区面积最大、武力值最高、民间声誉最为响亮的军方第一人。终于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出兵诏令,开启了他人生中的最后的一次北伐中原的战斗。
纵观金国元帅完颜兀术的一生,他有三大不愿:第一是不愿意在水中碰见韩世忠;第二是不愿意在山地里遇见吴玠两兄弟;第三个不愿,也是他最忌讳的,就是在平原与岳飞相遇。
如今得知岳飞整员出动,他完颜兀术还不乖乖地退回开封城里防守?

这就有点奇怪了,当初朝廷死死摁住岳飞,宁愿派上象八字军这样的非主力部队,为什么现在会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难道是良心发现不成?
唉,良心这一味,在中国的历史上长期沦落为恶狗的专用食品。
高宗皇帝让岳飞出征的实际原因是:宋军在陕西战场上全面沦陷,川陕地区岌岌可危;假如中路的战场有什么意外,南宋朝廷就极其危险了。
朝廷的用意是,希望岳飞能够突击中原战场,震慑住金兵,从而逼迫金兵从川陕战场撤退,或者起码暂时停止进攻。
嗯?西北战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一败涂地。吴玠呢,他干嘛去了?
说起来,这事情还真的跟吴玠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前不久,他误服丹药,已经回归到天上的神位去了。
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直以来,吴玠象是一面坚固无比并且带有尖刺的盾牌。
他不但保护着陕西这个重要的兵源之地,还扼守住川蜀的上游,确保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在稳固防线的同时,大量地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
这些杰出的贡献。对于南宋而言,就是立国之根本。
人去楼空,当然值得可惜可叹,只不过南宋朝廷在这位英雄死后的种种安排,就显得让人痛心疾首。
吴玠死后。他的弟弟吴磷是最理所当然的接替人选。
身为吴玠的弟弟,吴磷参与了吴玠在西北战场上的所有战事,其中有多场的战役甚至就是吴磷直接指挥的,比如大散关之战。
无论从能力、人缘、声望、还是对西北战场的熟悉程度、等等,吴磷都是在当时最佳的一个人选。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让吴磷接替他哥哥吴玠的班。西北战场就不会出现任何大的变动,即便吴磷很难比他哥哥做得更好,但也绝对不会差。
问题是,朝廷自有朝廷的选人标准。
南宋朝廷一直以来最忌讳的是什么?武将的独大。
这几年西北战场虽然安稳,但吴玠这个西北王的权势越来越重,也引起朝廷的种种不安;如今吴玠突然身亡。朝廷还不趁机把西北的权利给收回来?
对于吴玠的死,朝廷最终的安排是:
第一、追赠吴玠为少师,赐钱三十万贯,谥武安。
第二、行营右护军的军权上缴给川陕新任的一把手胡世将。具体军权下分,由三个将领负责,分别是吴璘、名将郭成之子郭浩、以及右护军的老行伍杨政;他们就是后来史称的“蜀中三大将”。
对于这样的安排,高宗皇帝非常得意。四川终于姓赵,不姓吴了。
结果是,高宗皇帝得意不了几天,完颜撒离喝的几万金国骑兵就入陕而来了。
不得不说,完颜撒离喝的入陕挑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在现阶段的西北官场上,忙的是如何重新划分新的辖区,各自参拜新的长官,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完颜撒离喝进军神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金兵从河中府渡黄河入同州(今陕西大荔),长驱直进,奔袭近二百五十余里,几天之内就拿下了长安。
这个速度让川陕方面新的领导层没法反应,实事求是地说。斥侯探马的速度都不见得比撒离喝跑得快。
一直到当完颜撒离喝逼近凤翔府的时候,近五万多名的右护军还分散在陕西的各地,临时调整调度的将领们还在上任的途中,胡世将本人坐镇河池大本营,想召集高层开会,居然找不到人。
就在胡世将万分焦虑之际,他终于等到了第一个前来报道的武将。
他就是吴玠的亲生弟弟………吴磷。
西北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能依靠的还是姓吴的。
吴璘赶到的时候,正好是胡世将和他的参谋们在开会。而他们讨论的议题是:大本营还应该设置在河池吗?
为什么他们会讨论这个话题?
其中一个参谋向吴磷解释道:“金兵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如今右护军兵力分散,河池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撒离喝一定会以这里为目标,重点突破的……”
这番话差点把吴磷给气晕了。
想当年吴玠把河池设为大本营,就是因为它地理险要总揽全局,越是危难的时候,这里的重要性才越是得以彰显。
河池如此重地,这时居然要主动放弃,这是什么意思?
所以吴磷大声怒斥道:“懦语沮军,可斩也!”
这帮死秀才都该拉出去砍了
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朝廷刚刚任命的川陕第一人,四川制置使兼领宣抚使事胡世将站了起来,对吴磷说道:“我本是文人,不懂军事,朝廷派我接管宣抚司,只是为延续以文制武的老传统罢了,所以一切军务,仍按吴宣抚在世时的制度。”
胡世将的意思是,军事是我的外行,这里你说了算。
有了胡世将的这句话,吴璘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保证,一定要守住河池。
就这样,西北军的铁血防守又重新出现在了河池。
具体的过程是:一连三天,宋军顶住了金军骑兵的无数次冲击。期间他们被强攻,顶住;后来宋军反击偷袭,却被反偷袭合围;他们冲出包围圈;逃向渭州,被追击;后来他们又反追击……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宋军的损失惨重,却还保得住河池;金兵也被消耗得惨极了,被迫退回凤翔,重新休整。
就在这种背景下,岳飞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中原北伐。
PS:谢谢心花错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一章:力量的对比

事实上,南宋朝廷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并不单单是调派了岳家军,而是朝廷几大的野战军的一个全体总动员。
也就是说,包括了淮东韩世忠的部队,淮中张俊和王德的部队,甚至是高宗皇帝本人的御林军部队(杨祈中部),全都被派上了战场。
为什么高宗皇帝突然变得如此激进?
无他,狗急跳墙而已。
当高宗皇帝硬顶着天下大多数人的反对,卑躬屈膝,坚持和金人议和;然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和议又突然遭到金人所撕毁。
没人能够体会到高宗皇帝心里面那种被千夫所指的感觉,以及被女真人欺骗所带来的委屈和郁闷。
无论如何,朕也是一个堂堂的一国之君,对不对!
紧接着,西北战场上突然崩塌下来的局势,山东和中原地区金兵的步步紧逼;再加上开战之处,南宋官员们的集体不抵抗运动,等等。
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让往日首鼠两端的高宗皇帝彻底爆发了。
高宗皇帝也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和谈是要建立在武力对等的基础之上。
假如真让女真人给干翻了,他赵构拿什么身份来和谈?
因此,高宗皇帝不但催促韩世忠他们赶紧出兵,还接连发了十道紧急诏书给驻扎在鄂州的岳飞,让岳飞出兵救援刘锜。
其中有三道诏书的内容尤为出彩:
第一道御札:“金人过河,侵犯东京,复来占据已割旧疆。卿素蕴忠义,想深愤激。凡对境事宜,可以乘胜取胜。结约招纳等事,可悉从便措置。若事体稍重,合禀议者,即具奏来。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第四道御札:“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錡在顺昌,难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况卿忠义谋略,志慕古人,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最后一道御札“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遗亲札,指不多及。”
好一句“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
对于驻守在外的将领而言,这已经是朝廷最大程度的放权了。
替皇帝送递最后一道御札的官员是岳飞以前的幕僚官,襄阳府路置司参度官李若虚。在绍兴八年,李若虚被当时的枢密副使王庶调升到枢密院。任军器监丞一职。如今高宗皇帝把他任命为钦差,也是要取信于岳飞。
为什么高宗皇帝要任命一个让岳飞能够有足够信任度的钦差?
原因是,这个钦差还有另外的一个使命:他需要替皇帝给岳飞捎一个口信,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口谕。
而这个口谕的内容与白字黑字的诏书有着天壤之别。它只有九个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不要随便乱搞事,把金兵给吓跑了就可以收兵。
原来如此,之所以用了口谕,就是要保密。还要以你岳飞自己的名义撤退,别让本皇帝丢脸了!
说句实在话,前来传递口信的人假如不是眼前的这个李若虚,岳飞还真不敢相信这个口信的真实性。
整整十万野战军的出动,无论是进是退,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被敌人打个伏击,损失就大了。
再加上,那么多人上了前线,看到金兵不打,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个事。
岳飞沉默了,低头不语。他该怎么办?
无论他是多么的想收复失地,杀尽仇寇,可从骨子里他还是无条件服从朝廷任何命令的标准军人,那么这时他是进攻真打呢,还是虚晃一枪,然后撤退。
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神经错乱的事情。
岳飞为了大汉民族和他老赵家的江山社稷要出征抵御外侮,而他们老赵家却硬要自缚手脚,阻止他岳飞的努力。
最让岳飞接受不了的是,皇帝用口谕来通知他这件大事。
口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件事情在性质上是属于见不得光的,将来不会有任何官方的历史文件记载,所有结果都是由自己兜着。
这件事情有些幽默了,类似于现代黑色幽默的那种。
岳飞急了。口中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却是憋得潮红,几乎连气都喘不了。
如果真打,就是违抗君令的矫诏之罪;如果假打,就对不起整个民族。
怎么办?
李若虚看不下去了,他毅然对岳飞说道:“我是传旨人,矫诏之罪我来担当。你只管按正式圣旨出征,至于别的,你根本不知道。”
必须要知道,在宋朝,欺君之罪可是重罪,要掉脑袋的。
为了这么轻轻的一句话,李若虚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勇气,一点都不弱于他的英雄弟弟李若水所曾经付出的。
与不久前刘锜带领两万多八字军出兵时的悄然无声相比,岳家军的出动如同一条巨大无比的神龙,猛然腾飞于九天之上,声势浩大而且行动迅猛。
无论是从人数还是影响力来说,岳家军和八字军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八字军的输赢,它的影响力都只是局限于几场战役;而岳家军这支集团军的输赢,就会牵涉到金、宋两国的整体格局,甚至是国家安全。
完颜兀术即将与岳飞相遇了。在他们两个交手之前,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双方的力量构成和力量对比。
首先说说金兵方面的情况。
在攻打顺昌府之前,完颜兀术的中路大军有十三万人马。
在这十三万大军当中,属于女真族完颜部落的精锐本部骑兵只有区区两万人,其余的十一万兵马分别是由东平知府孔彦舟和博州知州郦琼所带过来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金兵精锐,竟然大部分都是原来刘豫的旧部。
哇塞,这是怎么一回事,假冒伪劣产品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几百年前的金兵兵营之中?其他的金兵都死到哪里去了?
实际上,女真族本部的兵力一直不多,就算是最顶峰的完颜阿骨打的时期,也不过十来万兵马。
只不过,女真族战士在苦寒之地所练就出来的勇武,远远不是过惯太平日子的大辽和大宋朝的士兵所能匹敌的。
“女真骑兵不过万,过万不可敌”。
这一句话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大地上流传多年,那可是女真战士们真刀真枪、一场一场拿下来的,绝无半点虚假。
问题在于,无论女真人如何勇武,他们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少了,常年累月的征战,让女真人战士的消耗远远超过了自然补充。
先不说死在大辽境内的女真人,单算宋朝境内死亡的女真战士:靖康之变前王禀在太原死死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金兵死伤无数;第一次围攻汴梁城时,被守城的李纲和种师道打死打伤了一批;第二次围攻汴梁城时,分别被张叔夜和宗泽打死打伤了一批;在黄天荡里被韩世忠打死打伤了一批;岳飞在建康府、淮西战场、以及前三次北伐中原又打死打伤了一批;赵立在楚州打死了一批;
吴玠兄弟在大散关和仙人关前又打死了一大批;等等等等。
这些个战役,全都非常有效地消耗了金兵的有生力量,给了女真人极之沉重的打击。
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堂堂一个金国,如今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这两万金兵?好像不太可能吧?
但问题是,在金国的北方是蒸蒸日上的蒙古族各部落,根据金熙宗的规定,金国每隔三年就要进入大漠之中“帮助”蒙古“减丁”。
这个“减少”政策可不是现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它是用最野蛮最残忍的手段来强行控制住蒙古各部落的人口增长。
这么灭绝人伦的事情,金国是否需要在大漠边沿布置足够的兵力?否则的话,这些经常被外人“减丁”的蒙古各族会有什么反应?
除了蒙古之外,金国的西边还有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西辽。
这个由前辽国余孽耶律大石一手建成的国家,与金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长恨绵绵,金国是否需要派大军去防守。
还有那个不知好歹的西夏,经常来占金国的便宜,让女真人恨得咬牙切齿。
而就在这次出兵中,负责进攻陕西的完颜撒离喝带走了属于自己部落的女真骑兵,负责进攻山东的聂黎孛堇也带走了自己的本部骑兵。
所以,如今剩下归完颜兀术指挥的,真的只有这剩下的两万金兵了。虽然这两万金兵确实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当完颜兀术得知岳飞出兵后,急忙把包括李成在内的多支部队调回来,以确保对上岳家军还有着人数上的优势。
PS:谢谢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二章:立大功的鼻子

之所以要在开战之前,把岳飞和完颜兀术麾下的部队做一次力量对比分析,是因为在之后的战争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匪夷所思的结果出现。
岳家军在多次战役中,都是在人数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取胜的。
如果对双方实力的基本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就很容易对古人的记载产生怀疑,甚至是各种的错误判断。
完颜兀术的兵力构成是:两万本部精锐………也就是传说中的拐子马和铁浮屠,但是在顺昌之战中被刘锜砍了五千,只剩下一万五。
完颜兀术还有十一万的大齐余孽,在顺昌之战中死了一部分,溃散了一部分,但是因为后来由李成部队的加入,这部分的兵力不减反增加,大约有十三万。
在这十三万人马当中,李成和孔彦舟两人都是岳飞的手下败将,不但被岳飞从江南驱赶到江北,而且在江北也多次遭到岳家军的蹂躏。岳飞在他们两个人的心中,早就是无敌魔神一般的存在了。
所以当他们两人的部队遭遇到岳家军时,还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这可是要狠狠打上一个问号。
郦琼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毕竟没有和岳飞直接交过手。但问题是,郦琼是岳飞的老乡,他对岳飞的熟悉程度是最高的。而正因为对岳飞的熟悉,反而让他对岳家军完全没有了想法。
可以这样说,对上岳家军,金兵真正有战斗力的可能就是完颜兀术他本人的那一万五千多精锐骑兵。
再来看看岳家军的兵力组成:
岳家军的班底是岳飞从开封府汴梁城里带出来的亲兵队伍,人数开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