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宗赵桓虽然被女真人掳劫在北方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赵桓就是不松口,一直不肯放弃他的帝位。
从严格意义上说,高宗赵构的传国玉玺是源之于张邦昌,而并非继承于他的亲哥哥钦宗赵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宗皇帝的皇权法统是有缺陷的。
实际上,高宗皇帝最为担心的是,金兵会以钦宗皇帝的名义来攻打他,如此一来,高宗皇帝所有的名分和大义都会丧失掉。
伪齐政权的建立,其实变相帮高宗皇帝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刘豫,赵构当然是更具有合法性,无论是从血统、资源、又或是能力上。
所以,自从伪齐政权成立之后,江南地区的政局反而变得更加稳定和团结,除了一处地方…………洞庭湖。
第三百零三章洞庭湖土寇
毫无疑问,南宋初年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在江南地区的大片土地上,盗匪为患,各种各样的强人贼寇多不胜数。
于是乎,就有好事者替这些盗匪贼寇进行分类。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金贼:这些女真人穷凶极恶,不但抢钱粮、还要枪人口,是最为可怕的存在。
排在第二位的是半官匪:
什么叫半官匪?当时南宋朝廷实力孱弱,对一些实力强的贼寇实施招安,给他们分封官位;而这些贼寇亦官亦匪,给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
诸多半官匪之中,名气最大的就是被岳飞赶到江北去的李成排在第三位的是流寇:流寇大多是由北方避战而来的流民组成。这些流寇居无定所,到处游走,不服从朝廷的规矩,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
诸多流寇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湖南的刘忠,不过此时刘忠已经逃到长江北岸去投靠伪齐政权了。
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土寇:这些土寇全是由当地居民组织而成。
对于土寇而言,北方人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原来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所以,这些本地人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来抵御一切的外来者,甚至包括南宋政权。
对于高宗皇帝而言,在那么多贼寇之中,土寇的危害性是最低的,因为没有特殊的原因,他们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土地。
然而,时间到了绍兴五年。南宋朝廷的统治根基已经稳定下来,其他的贼寇也都被相继被消灭。高宗皇帝的目光就放在了土寇之上。
对于最大的一处土寇………洞庭湖叛军,高宗皇帝已经下了决心去剿灭他们。
说起洞庭湖的叛军,这还是高宗皇帝年轻时的一个小小的失误。
当初在靖康之变后,开封陷落,赵构外逃到南京应天府称帝时,他曾经下令天下兵马勤王。而在当时,就有一支三百多人的小部队,从遥远的长江南岸跋山涉水来到了小皇帝的身边。
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叫钟子昂。是荆湖北路鼎州人,一介布衣,而他老爹钟相则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巫师。
可惜的是,小皇帝对于这些农民兵根本看不上眼,便下令把这些人遣散回乡,让他们老老实实回去当农民。
钟子昂一腔热血,竟然被人一盘冷水当头淋下。真是气愤莫名。
不过,钟子昂虽然被拒,但他在应天府中,却也见识到原来所谓的皇帝也只是一位小年轻而已。
最要紧的是,钟子昂发现,堂堂九五之尊。原来手下只有那么些兵马。
结果是,当钟子昂回家和父亲一商量,便决定不再当农民,要改行当皇帝。
钟相父子主意既定,说干就干。便将原来招募的民兵“团集在家,结成队伍。多置旗帜、器甲,意要作乱”。
钟相自称楚王,改元天载。
由于原先有结社“拜爷”的基础,钟相军很快占据了鼎州境内的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澧州境内的澧阳、石门、安乡、慈利四县;荆南府境内的枝江、松滋、石首、公安四县和峡州宜都县,岳州华容县,辰州州治沅陵县,潭州境内的益阳、宁乡、湘阴、安化四县。
简单说来,就是围绕着洞庭湖的湖滨地区,建立了割据政权。
钟相这个老巫师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民间的故事却也听了不少。于是乎,钟相的军队自称“爷儿”,所到之处,宣布要保障“执耒之夫”的安全,却要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和卜祝这五类人,谓之“行法”。
另外,钟相还把南宋政权称为“国典为邪法”,“谓劫财为均平,病者不许服药,死者不许行丧,惟以拜爷为事”。
一时之间,“人皆乐附而行之,以为天理当然”。在钟相宗教迷信的蛊惑下,很多当地的贫苦百姓都成了狂热的信徒。
钟相“不分贵贱均贫富”的政策,固然吸引了大批的贫农,却也激起了当地官府和富户的恐慌,于是他们请来了一支半官匪部队………孔彦舟。
孔彦舟原本只是相州的一个无赖,杀人为盗。
靖康元年,孔彦舟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毅然应募从军,一路凭借军功升迁至京东西路的兵马钤辖。
后来金军入侵山东,他率领部属向南逃跑,所经之地,沿途烧杀抢掠;未几,接受南宋朝廷的委任,升任沿江招讨使。
孔彦舟开始与钟相打了几仗,全部是失败告终。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再与钟相打了几仗,让自己的部属假装投降,诡称“入法”;但凡捉获钟相的军士,便用竹签插在他们头发上,然后放回。竹签上的题辞说:“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
竹签上题辞的意思是,我们两军罢手吧,我要往东边离开了。
孔彦舟这分明是缓兵之计,却也瞒得过钟相。
钟相丧失警惕后。孔彦舟军在“入法之人”的配合下,一举击破钟相寨栅,钟相和妻子伊氏、长子钟子昂等被俘。
孔彦舟抢得了洞庭湖的大批财物,又把种相和钟子昂等人卖给了南宋朝廷,取了一大笔奖金后,竟然渡过长江,投靠了伪齐的刘豫。
钟相死后,其余部继续在洞庭湖滨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龙阳县的杨太。
后来杨太找到了种相的小儿子钟子义,实施“挟幼子以令旧部”。结果是,杨太把洞庭湖的势力给重新统一起来。
杨太的年纪不大。荆湖一带方言呼幼为么,人们习惯称他为杨么
杨么的能力很强,运气很非常好。
他统管洞庭湖的时候,高宗皇帝才刚刚结束了上山下海的狼狈生涯,朝廷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陕西富平方向,关注并支持着张浚进行的国运之战。
洞庭湖再闹,也只是一小片浪花而已。他们翻看了一下升官花名册,派去了一位同样从江北过来的实力派人物前去征剿。
这位大人就是鼎、澧州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禹。
不得不承认。程昌禹是一个非常具有南宋特点的官员。
在金兵南下之前,程昌禹只是一个小小的蔡州知州;当金兵大军压境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的抵挡,直接弃城而逃。
当然,单单是逃跑并不能够显示出程昌禹的特点,望风而逃的官员多了去。程昌禹的厉害之处是,在离开之前。他把蔡州给洗白了。
程昌禹不但把衙门库房里面的钱银给全部搬清,还下令属下的士兵们在蔡州城里大肆抢掠富户。
就这样,程昌禹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兵力,再加上一位叫小心奴的欢场女子,施施然南渡长江而来。
程昌禹的所作所为,已经把逃跑的定义给完全颠覆过来。甚至在不战而逃和衣锦还乡之间直接划上了一个等号。
如此渡江,投入新宋朝的怀抱,让建炎集团从上到小都高看一眼。
瞧瞧人家这官儿当的,回忆一下赵构过江时都衣衫不整,人家锦衣华服还有小蜜和保镖。这就是素质!
考虑到程昌禹的手里既有钱又有兵。南宋朝廷决定把剿灭洞庭湖水匪的光荣任务就交托给了他。
对于洞庭湖的水匪,程昌禹一点都不放在眼里。
当然。程昌禹有他的得意之处。
无论是军费粮饷、装备、兵力数量等等,程昌禹比起孔彦舟还要多出几倍;既然孔彦舟能够打败钟相,难道我程昌禹还打不赢钟相的残部?
征讨洞庭湖匪军的行动开始了。
程昌禹把手下分成了水陆两路:陆路是将军带着士兵们行走,而水路由他、他老婆、小心奴、大批家丁侍从幕僚组成。
对于程昌禹这个北方人而言,江南水乡的风景就像梦境一般,梦幻而且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决定从公安县的油河出发,沿鼎江、经龙阳县转往洞庭湖,一边顺水飘荡,一边完成工作。
还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一路上风景确实很美,可是战乱时期物资极度匮乏,这么长的一支船队,一天下来,单是食水供应都是很大的数字,沿途两岸全是匪患交战区,人都看不到几个,就算拿钱都买不着东西。
好不容易临近鼎州,出现了几个小村镇,船上的贵人看见了几只活的鸡鸭鹅,立即派人上岸去抓。
接着就出事了,洞庭湖的水匪蓬勃发展,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这帮外乡人刚一靠近就被盯上了,经过观察,很肥、兵力也小,值得一抢!
非常具有喜剧感的一幕就这样出现了,剿匪司令部在开战之前被匪徒打劫,整支船队只逃出去程昌禹所在的旗舰,原因是这艘旗舰行驶在最后,见势不妙,迅速掉头逃跑。
这一下程昌禹可亏大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银财宝落在了洞庭湖水匪的手里,其中还包括了可爱的小心奴秘书逃出生天的程昌寓大怒,迅速与陆路上的大部队汇合,向水匪开战。
PS:谢谢zhuxyhh01大大、书剑…笑大大、风靡网络大大、大寒尖大大、横断江山大大的打赏,还有被爱的小徐大大以及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的大力支持。
第三百零四章强大的洞庭湖水匪
剿匪司令反过来被匪徒抢劫。
一不小心,程昌禹成了笑柄,被天下人所耻笑。
程昌禹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急匆匆带着大军直闯敌营。
只不过,当程昌禹与一众将士来到洞庭湖的边上,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大水,人影都看不见一个。
程昌禹属下的士兵全都是北方人,不谙水性,一见这种情况,当时就呆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传来,程昌禹的私人秘书小心奴进入钟子仪的后宫,地位大大提升,如今已经是嫔妃的级别了。
连番打击之下,程昌禹反而冷静了下来,他决定出绝招了。
程昌禹的绝招就是他从蔡州不远千里带来的钱财。如今要报复洞庭湖的贼寇,他要动用自己的私己钱了。
首先,程昌禹以剿匪司令的身份,没收了周边所有木材商人的货物,再征集来大批工匠,日夜赶工造出了大批“车船”。
这种“车船”船体巨大,能载兵千人;船身如同车形,两则有翼轮,船头和船尾有专门的脚踏和方向装置,踏车使船前进后退。
简单说来,这些“车船”就是现代公园里那些脚踏游船的特长版而已。
巨大无比的“车船”船队从芷江出发了,与岸上的步兵相配合,从水路两路一起进攻位于夏诚的贼寇水寨。
大排水量的“车船”配上先进的动力系统,再加上数量庞大的兵力。和更加优质的武器装备。以这样的条件,区区水寨还不手到擒来?
必须承认。程昌禹对于这次剿匪是认真和负责的,也为剿匪工作投入了血本;可是,程昌禹不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与回报不一定成比例。
就在程昌禹满怀希望目送着自己打造的部队出发后的第二天,战报消息传来,程昌禹发现,自己再一次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洞庭湖水域航道的深浅不一。程昌禹所精心建造的巨型车船搁浅了,横亘在水里进退不得,被水匪们连船带人都抢劫一空。
哈哈哈,这程昌禹哪里是什么剿匪司令,分明是给水匪送上门来的肥肉。
程昌禹悲愤莫名,大声喊道:“上天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我啊?”
老天爷悄悄地在梦境里反问他:“你又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蔡州的百姓?”
不得不说,程昌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运输大队队长。因为在这一战结束以后,洞庭湖水匪的兵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首先,洞庭湖的贼寇得到了大批精良的武器装备,使用的武器从原来的民间手作铁器换成了正规的官家制式装备,可谓是鸟枪换洋炮。
其次。程昌禹最初被劫掠的几条船,里面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如今都变成了洞庭湖贼寇的用度和使费。
再者,在被洞庭湖贼寇所缴获的官家车船上,有一位特殊人物。他就是皇家制造局的都料匠高宣。
高宣的被俘,让洞庭湖的贼寇拥有制造各种先进大船的能力。导致洞庭湖的水上的军力大增。甚至可以正面压制宋朝的正规水师。
事实上洞庭湖的贼寇也是这么做的。
在高宣被俘之后,杨幺也开始大肆建造巨型战船。
这些巨型战船中,有二十四车大楼船“和州载”、二十二车大楼船“和州载”,以及“大药山”船、“大钦山”船、“大夹山”船、“小德山”船、“小药山”船、“小钦山”船、和“小夹山”船,等等。
这些巨型车楼船,大的可载兵一干多人,小的也可以载兵三四百人;而且,在船上还装配有拍竿,长达十多宋丈,上置巨石,下设辘轳,遇着官军的战船,可用拍竿击碎。
除此之外,杨幺还为这些巨型战船配置了几百艘轻快的小战船,取名为泥鳅,如众星拱月一般,簇拥和协同大车船作战。
在很短的时间内,洞庭湖水师的兵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总兵力也超过了五万之数。而杨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地膨胀,开始与伪齐的刘豫联系,准备走出洞庭湖,瓜分江南地区。
这时候,正好是李横他们北伐失败归来,南宋朝廷派了岳家军北上,对伪齐进行讨伐,要夺回襄阳六郡。
为了防止洞庭湖水师从背后对岳家军进行骚扰,高宗皇帝派了另外一员大将前去征讨杨幺。
他就是荆南府、潭州、鼎州制置使王燮。
这个王燮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原来高宗皇帝的御林军统领,深谙小皇帝的逃跑神功。王燮后来被皇帝调拨给杜充,以加固长江防线,岂料在马家渡之战中,王燮不战而逃,让宋朝的长江防线毁于一旦。
马家渡之战后,王燮并没有回到高宗皇帝的身边,因为那时候皇帝也是自身难保,被完颜兀术给逼下海去。
只不过,王燮依仗着自己有兵,却也占据了几个地盘。
等金兵撤退之后,更凭借着高宗皇帝的信任,一跃而成为了荆南府、潭州、鼎州、澧州、岳州、鄂州这六个州府的制置使,总兵力达到五万人,丝毫不弱于刘光世等军界大佬。
高宗皇帝相信,以这样的庞大兵力,即便攻不下洞庭湖,也起码能拦住贼寇,不让他们与伪齐的大军汇合。
这次是皇命所在,奉旨行事。
王燮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一到了洞庭湖,便马上向湖内的贼寇发起进攻。
之前的程昌禹之所以失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洞庭湖中有些地方水浅。大船容易搁浅,被敌人所乘。
这次王燮吸取了程昌禹的教训。亲自率领最强的一万五千名精锐士兵,乘坐着大量的小船下湖剿匪。
王燮没有想到,经过了程昌禹的全力栽培,如今的洞庭湖水军已经今非昔比,不但武器精良,而且还装备了大量的巨型战舰。
战斗的过程非常悲壮,结局却简单,只有一句话。
“一日之间。万人就死!”
王燮本人倒没有死,满脸是血地逃了出来,从此一蹶不振。
前后两次的惨败,让高宗皇帝大为震怒。
结果是,程昌禹被朝廷贬职,调离鼎州。而王燮因为在后来虚报战绩,企图掩饰惨败。结果受到台谏官的弹劾而被罢官,他的几万余部改为隶属在淮南东路镇守的韩世忠。
这里要强调一下,关于杨幺与刘豫勾结的事情,经过了多年的考证,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有人说是诬陷。也有人说是确有其事。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假如杨幺能够抵挡得住南宋朝廷第三拨的围剿,即便最初没有与刘豫勾结的想法,到此时也会有所行动。
可惜的是,杨幺没能挡住朝廷的第三轮围剿。所以。就算当初有什么想法,杨幺如今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朝廷在第三拨剿匪中派出的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大将………岳飞。
其实,绍兴四年八月,在岳飞复襄汉后,南宋朝廷本已委任他全权“讨捕”洞庭湖的贼寇岳飞也为此进行了一些筹划和准备,但是因为金、齐联军南侵,使到清剿的行动延搁了半年。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自池州前往“行在”平江府,并且随同皇帝返回临安府。
最终,朝廷除了拜岳飞为两镇节度使之外,又任命他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升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平湖贼杨么”,并赐钱十万贯,帛五千匹,作为犒军费用。
三月,岳飞自池州发兵,前往潭州,他所率的大致上是援淮西的部队。
此外,宋廷还沿用文臣督军的惯例,特意任命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张浚以都督诸路军马的头衔,随军通行。
仅从上述两项任命,也足以明白高宗为消灭杨幺叛军,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岳家军出发了。
正常来讲,军中最忙最紧张的应该是主帅岳飞。
但实际上,这次军中最繁忙的另有其人,他就是监军大人张浚。
张浚大人是那样的睿智和伟大,屡屡以诸葛孔明自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即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