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梵花坠影(步非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所来又是为何?

地上已经扫干净了,卓王孙缓缓也坐了下来。

当先之人笑道:“听说卓先生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仆甚为仰慕。今日前来,想向先生讨教一下茶道。”

这无疑是表明了身份,因为天下只有日出之国崇尚茶道。茶虽起源于中国,但中国文人向来崇尚自然,原不必拘于此小节,是以茶并未称之于道。只有在日出之国,才称之为茶道。日出之国贵族更以沉溺茶道为时尚,渐渐发展出一套奇异而独特的礼仪。众人听说他要讨教茶道,不由都皱起了眉。

只因中国号称中央帝国,对茶道向来嗤之以鼻。茶道虽然在日出之国地位极隆,在中国却不甚看重,与琴棋书画等相比,就成了小道。因此,就连最醉心于茶的中国文人,都不曾涉猎。此刻听说他要向卓王孙讨教茶道,众人都觉有些忐忑不安。

卓王孙号称武功天下第一,文采风流天下第一。如果他要讨教武功,不论刀剑拳掌,众人都相信卓王孙必胜。但这般偏僻之道,可就难说了。万一落败,虽然没有性命之虞,总是挫伤了士气。

此人进门先唿出了每个人的姓名,而众人却对他一无所知,已然输了一招。若是茶道上再输一招,那简直可称得上一败涂地。两军对垒,首先讲究的就是士气。士气一沮,胜败则不可言。

众人都望着卓王孙,只盼望着他不要答应。

卓王孙淡淡一笑,道:“请。”

众人心中一紧。当先那人眸中露出一丝讶意,似是没有料到卓王孙会答应。他沉吟了一下,轻轻摆了摆手。

随行的第二个人跪?旁边,将竹篮中的东西一件件取出来,摆在他们两人中间。

不过是些茶壶茶碗,竹筷竹勺。槌形花瓶放在薄板上,花瓶里插着一枝菊花。瘦长的木架挑起一幅墨笔的字画,这几件东西一摆,就宛若建起了一座小小的茶室。清新淡雅,竟让恼人的雨也变得如飞蓬细丝,悠远有韵。

殿中之人不由轻轻舒了口气,不自觉地放松起来。

随行之人拿出一只小小的四寸泥炉,放进去了几块略带绿意的木炭,架起了一个形制古雅的霰釜,然后打开竹篮中一只黑色,上写“雪”字的陶壶,将水倾入釜中。不一会子,水面上就浮起了一层细微的水沫。

?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拿出了一只瓷做的茶罐,摆开两只茶碗,开始点茶。

他的动作并不快,恬静自然,宛如奇异的舞蹈,令人赏心悦目。他的笑容随着动作悠然变幻着,似是卧鉴山气,坐赏白云。袍袖拂动,淡淡的茶香传了出来,在沉闷的雨季中令人精神一长。

卓王孙伸手将茶罐拿过来,品鉴着茶罐上经过岁月长时间雕琢的花纹。只有经过这漫长的抚摸、擦拭之后,才能将它们本身的匠气涤去,显出自然的美来。

“初花之御肩冲,乃是唐时的古物,传言为稀世之珍,果然名不虚传。”

他抬头,视线勾勒着那幅墨迹的笔路:“虚?禅师的墨迹,在日出之国就很难见到。禅心已融到纸墨中,令人一见便感寂静。与宗易公素尚静寂的茶道,真是相得益彰,什么评价都是多余的了。”

随行之人正将铁釜里的沸水冲到茶碗中,闻言不禁手抖了一下,水泼洒出了一些。脸上露出惊讶之容。

当先那人哈哈笑道:“宗易,卓先生既然认出了虚堂墨迹、初花肩冲,自然知道当世拥有此两项宝物的,便只有号称日出之国茶道第一的千宗易了。不必惊讶。”

千宗易躬身道:“卓先生真是好眼力。”

卓王孙微微笑道:“应说秀吉公好福气。”

当先那人怔了怔,目光陡然?利起来,隔着茶汤中升起的蒙蒙水汽,逼视卓王孙。但这锋芒也只显露了一瞬间,随即就完全消失,笑道:“卓先生眼力当真了得。不错,在下就是平秀吉。”

卓王孙笑道:“应说是关白大人。”

平秀吉一笑道:“无非是虚名罢了。”

殿中之人都是大吃一惊。关白,这两个字在中原听来平平无奇,但在日出之国,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相当于是明朝的宰相。日出之国现今的关白更是一代枭雄,先后击败了明智光秀、前田利家、德川家康等人,统一了长期处于战乱割据中的日出之国,功绩甚至凌驾于号称战国第一人的织田信长?上。莫非就是这位平秀吉?

他是此次侵略高丽的主谋。他若被擒,只怕倭军立即就会瓦解。但他竟然只携一人来到敌军阵中,拜会天下无敌的卓王孙。他,究竟想做什么?

两人面色淡淡的,看不出究竟。千宗易道:“请品茶。”

平秀吉拿起一杯茶:“此碗亦是珍品,名唤尼子天目。茶是宗易公最擅长的浓茶。”

说着,举起茶杯,分三口将茶喝完,平举茶杯,微笑看着卓王孙。

殿中之人不由得都倒抽一口凉气。

平秀吉的动作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一举,一饮,一品,一放,无不若合符节,虽简单,其中却似有奥妙的?意隐含,与千宗易的点茶之道遥相唿应,便如插在旁边的那枝瘦菊,古拙奇丽,赏心悦目。显然便是在日出之国流行了几百年的茶道。

但中原之人,却对这种“道”毫无所知。就算是文采风流天下第一的卓王孙,也绝不可能涉猎这等异国之道。

这杯茶,却又如何饮得?

众人心渐渐沉了下去。

只要动作中有丝毫不符合规矩,必然遭到对方这两位茶道大家的耻笑。众人已经明白了平秀吉前来献茶的用意。他,就是想用日出之国独有的茶道,先挫明军的士气。

这,无疑就是他此来的第二招。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卓王孙身上?看他如何饮这杯茶。

他,的确不懂日出之国茶道。平秀吉方才的几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无不经过多年浸淫,其中不乏细微精妙之处,却不是短短一眼所能够学来的。卓王孙虽不谙茶道,但也知道平秀吉既然先饮此茶,那就表明,第二杯茶,绝不能按照第一杯茶的方法饮。纵然他将平秀吉的手法学得一般无二,也必定会贻笑大方。

茶香逆人而来,微苦的气息,似是如雨中隐秀的群山。

这杯茶,堪称天下之最。

卓王孙淡淡一笑。

“因何饮茶?”

平秀吉肃然而坐:“正要请教。”

卓王孙:“为了涤俗。”

平秀吉点头:“不错。”

卓王孙:“此处俗气太多,不宜饮茶。掌琴。”

身后一人柔声答应,只见一位女子踏着碎步走上前来。她微低着头,看上去柔婉宁静。淡翠色的衫子搅在雨中,就像是洇湿的一幅名画。她也席地而坐,膝上放了一张琴。琴才拿出,平秀吉不由得脱口道:“好琴。”

那琴形式古雅至极,上面并没有雕刻花纹,静得就像是鸭绿江中的水波。但女子纤指才一拂,清脆悦耳的声音便流淌而出,所有人的精神都不禁一振。

平秀吉赞叹道:〃传闻琴言姑娘的天风环佩乃是世间第一名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那女子正是华音阁中的新月妃琴言。闻听平秀吉之言,不由得盈盈一笑。举指轻拢慢捻,琴音如泉,淙淙而出。

平秀吉脸上露出惊艳之容。

卓王孙道:“且慢。”

他从怀中拿出一只玉盒,道:“你可认得此物?”

那只玉盒用的玉极为精良,温润清婉。琴言定睛一看,不由得失声惊唿,几乎将膝上?琴打翻。她望着卓王孙,双眼秋月般的眸子中写满了惊惶与恐惧。

卓王孙淡淡道:“我初入高丽时,遇到了一位故人,与他连对三掌,从他身上取下了此物。据说此物乃是皇室旧物,珍贵至极。你若是能将曲子弹好,我就将此物赏给你如何?”

说着,将玉盒拧开。盒中盛了几片沉香,卓王孙随手拈起,放在了火炉之旁,片刻之后,一缕淡淡的青烟从香上升起,才一入鼻,立觉心旷神怡。

名茶,名琴,名香,这座废弃的寺院,顿如开了一场优昙法会,曼妙无边。

琴言却面容惨变,几乎忍不住开口要问卓王孙什么。卓王孙淡淡的笑容?像是一座山,将她的话窒息在喉中。

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一点点冷却。

她艰难地挪动着身子,终于,重新坐下,理着琴弦。她的手指变得僵硬无比,这张琴她已弹了十五年,熟悉到再也不能熟悉,但此时,却连丝弦都无法理顺。

一滴泪水落在琴弦上,琴言低着头,藏在散发下的那一抹娇靥,却是无比凄伤。

连对三掌。

天下绝无人能从卓王孙手下生还。何况,他最心爱的宝贝也被夺去了。那是他被迫离开京师时,所带出的唯一一件珍物,爱如性命,从不肯离身。

他,死了吗?

铮,铮铮。

缭乱不?音,一二或如泣。

琴音起得很低沉,如山涧中剥离了花枝的落蕊,在风中寂寞地沉浮;是一阕写残了的诗,被离人无望地吟哦;是一只打翻了的经筒,在佛龛无声上轮转。

纤细,幽静。空花坠影,无迹可寻。

断续滴落的泪水,滴在琴身上,轻微的敲击声,却和这一阕琴音融和得极为贴切,化成断肠之音。

殿中之人,几乎连唿吸都屏住了,生怕这最细微的声音,都会惊散了琴声。

恍惚之间,他们仿佛想起了如花的青春,曾经辜负的红颜。那轻狂的与年少的,都遗失了,忘记了。

刹那间,已是泪流满面。

这?曲,虽然无名,却凄伤至极,令人不忍再听,却又不忍不听。

凡俗间一切尘污之情,在这一曲中被洗涤净尽。每个人都觉自己肌骨已化为冰雪,绝无半点尘垢。这一曲,仿佛一扇明镜,照得他们肝胆皆冰雪,每一寸心事,都成为夜空中浮荡的星尘。

一曲消歇,满目凄凉。

只有淡淡的沉香,与苦涩的茶香,盈盈镂刻在雨气中。

琴言的手按在弦上,心已死。

平秀吉的目光中也透出一丝茫然,这一曲的哀伤凄婉,显然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沉湎茶道之人,自然于曲韵颇为精通。琴声之妙,当然是越精通之人感受便越是强烈。

但他随即目光一肃,望向卓王孙。

这位绝代的枭雄,虽然被琴声之美折服,却不忘此次前来的目的。

他一定,要看卓王孙怎么喝这杯茶。

卓王孙也望向他。

刹那间,平秀吉的心像是浸到了冰水中一般,感受到一股无法想象的透彻寒意。他曾身经百战,杀人如麻。但,卓王孙的目光中所蕴含的杀机,竟连他这样的枭雄,都忍不住震惊!

卓王孙一字字道:“这杯茶,不配我喝。”

“只有天下独一无二的茶,才配我喝!”

平秀吉目光完全被卓王孙眸中的杀意所吸引,忍不住道:“什么样的茶,才是独一无??”

卓王孙:“就是这样!”

倏然一道惊虹耀眼而出。却是卓王孙轻轻抬了抬手。平秀吉眼前的景象猛然崩溃。卓王孙青色的衣袖,如流云一般掠过他眼前,他却仿佛定住了一般,不能言,不能动,甚至不能思考。只能困惑而木然地看着他伸过手,一把扼住了千宗易的咽喉。

血,像山上的积雪一样迸摧,平秀吉甚至能听到血从千宗易脖子里喷出来的声音,就像是风声。

血,形成一束凄艳迸发的烟火,凝固在空中,无尽绚烂。

千宗易的惊惧,众人的惊唿,平秀吉的惊骇,全都那么平静,仿佛是圣手临摹的一幅画。

?天血尘中,卓王孙拈起那杯茶。

“这,便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茶。从此,天下再没有人能沏出这样的茶。”

一饮而尽。

平秀吉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惊唿,踉跄而退!

这不是茶道,是修罗道!

他的后背重重地撞在门柱上,剧烈的疼痛让他猛然清醒了起来。

一张惊讶的脸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他忍不住出手,抓住他:“宗易!”

千宗易跪倒在他身前:“主上,您怎么了?”

平秀吉的身形猛然窒住。

片刻之后,他一点一点放松。他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

抬头,卓王孙仍然从容淡笑着?“你,看到了什么?”

茶碗,轻轻放在地上。褪却的,是最后一缕优雅。

平秀吉完全冷静下来。袍袖分拂,重新坐下。

他伸指,长长的手指捻起一丝在火炉边上烧落的香尘,放到鼻尖轻轻闻了闻:“卓先生认得虚堂墨迹、初花肩冲,平秀吉却不认得断魂香。在下甘拜下风。”

说着,向卓王孙跪地行礼。

殿上众人又是一惊。传言断魂香乃是西域传来的异香,香气直入脑臆,令人生出极为奇异的幻觉。乃是来自另一个大陆的奇珍。

平秀吉方才惊惶后退,到底见到了什么幻象?

平秀吉拜完,叹息道:“日出之?人崇尚纤细、凄惨之美,先生以带泪之琴、凝血之音饮茶,虽非茶道,却是茶道所不能及的最高境界。在下心悦诚服。”

他站起身来,却仍然维持着敬拜的姿势。

“敬请先生,于平壤一战。”

卓王孙微笑不动,目送平秀吉走出了寺院。

众人都是疑窦丛生。

平秀吉为何就甘拜下风了,卓王孙又为什么会放过他?

趁着他士气受挫之时,将他擒住,擒贼先擒王,平壤一战,不是有利多了吗?

但卓王孙不说,谁也不敢问。

第四章 高阁登临雨后天

青草润湿的山头上,平秀吉与千宗易回头望着寺院。

寺院在三军的驻扎下,显得有些凌乱,但寺院正中的神殿,却透露出不动如山的沉静。

平秀吉长叹一声:?卓王孙,果然不愧为天下第一的豪杰。〃

“天下豪杰,无不在我掌握,只有他,我却看不透。”

千宗易脸上也露出疑惑之色,显然,他也想不到卓王孙竟会这么轻易地放他们走。虽然他们此次夜探敌营,有着十足的把握全身而退,却绝没有料想到,敌人竟根本不曾出手。

虽未出手,但卓王孙的气度,风范,却已令他们折服。但,这也无疑激起了平秀吉好战的热血。

经历了战国时代悲凉的岁月后,这位枭雄面对任何险恶之境,都从未服输过。他的赤眉红瞳中流露出炽烈的战意,在山冈上逆风飞扬。平壤之战,必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

血战。

郁郁锦绣的苍光山向大同江延伸着,在山峰的另一角,交汇着另一条古老的河流……普同江。牡丹台坐落在苍光山延伸的丘陵上,是这里最负盛名的古迹。七星门,普同门,含逑门,正阳门,长庆门,大同门将这座城市约束为三角形。与苍光山一起,瑞气山,锦绣山,牡丹峰点缀着大同江、普通江秀丽的景色。南面广阔的平原,又保证了这里的富庶。自檀君时代起,这里就是高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这就是平壤。一座美丽、古老、富足、安详的城市。

而今,当卓王孙率着大明将士们攀上牡丹峰,俯瞰平壤城时,却只感受到这轮城市的破败、荒凉。这座城市已失去了生机,不再有着千年古都的堂皇气象,只印满了战争的残痕。

城中的道路上,到处可以见到穿梭的日出之国士兵。名胜古迹已被拆除得七零八落,房屋、城墙已不顾半分美观,被改造成最实用、最耐受冲击的形式。

平壤城本号称柳京,城中到处都是低垂的柳树,特别是大同江、普同江两岸,柳荫如织,高丽诗人郑知常曾写下:“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诗句。而今,合抱粗的柳树被砍伐殆尽,留下的是一株株三四寸高的树桩,在风雨中凋敝。无数座铁炉、火炉冒着滚滚的浓烟,昼夜不停地打造着?器、铠甲、炮弹、器械,士兵们忙碌地穿梭着,喊着号子制造着战争所需要的一切。

这座城市,已成为一座巨大的战争机器,随时会孤注一掷,重创敌人。

而城中的高丽百姓,全都衣衫褴褛,在倭军的皮鞭下艰苦劳作着,将这座城市变得更残酷。大量的百姓不断死去,化成城墙下堆积如山的骸骨。

战争,在这里剪成一个缩影,有着泪之白,血之红。

卓王孙与杨逸之以及各位大将、长老俯瞰着平壤城,尽皆皱眉不语。

这座城的坚固,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座城已完全化成了一座战争之城,没有半点冗余,每一分、每一寸,都为?争而设。

攻下这样的一座城,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日出之国能在三个月内就几乎占领高丽全境,高丽官兵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倭军强悍的战斗力,浓缩在这座城中,给每个观看的人以切身的震撼。

突然,山峰下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有人大喊道:“不要阻拦我,我是来报告军情的!”

喧哗之中,只见一人冲上了峰顶,见到卓王孙纳头就拜:“小人申泣见过大人。”

只见他蓬头垢面,身上穿了一件破棉袄,背上背着一只破背篓,满面泥灰,背篓中装的是几件破衣服,还有个破锅,样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卓王?道:“请起。”

申泣站了起来,腿一软,差点摔倒在地。旁边的总兵们看着,都笑了起来。

申泣道:“大人们不要见小人这个样子就嘲笑,小人也曾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官拜巡察使,曾与倭贼大战过十余场。小人于今这么狼狈,就是为了从倭贼包围中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