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主一听,化解心中忧虑道:“我已嫁与那牛魔王,世人尽知,但我已再不想与他生活一处,却又苦于无法回去我那父王之处,离开此处,无有安身之地,请老君助一安身的法子。”
  老君笑道:“这个也不难,我此次正要去往当年我那炼丹炉碎落之处,此炉碎片落在人间,成了一片火焰大山,周遭人等受此火焰灼烤,民不安生,此山之火唯有这芭蕉宝扇可解,你可执此宝扇前往熄火降雨,那周遭人等自会感谢供奉。”
  公主一听,心想是个好办法,便道:“这是个好法,只是我用宝扇将那火焰大山之火熄灭之后,再无营生。”
  老君摆摆手道:“你可不必将那山火熄灭,那火要扇七七四十九下方可彻底熄灭,你每次只是将其压住便可,待当地之人得雨种地,收割之后,那火焰重又复燃,你即可第二年再去熄火生雨与那众人方便,他们便年年给你供奉。”
  公主谢道:“如此甚好,我得此供奉,可离开那牛魔王,自去他处居住。”
  高兴之余,公主面似有难色,老君觉察,问其还有何要求。
  “哈哈,正是。你还有没有其他要求,经管说来。”
  公主脸露难涩,说道“是有一桩,恐有些难处。不敢烦劳老祖费心劳力。”
  “无妨,说与我听,我当初取你两片仙叶,便答应允你两桩愿望,我身为道祖,当无虚言,皆可办到。
  公主点头道:“那好,弟子这厢先谢过。我与那牛魔王成亲,因其本相凶恶,我实不愿与其行夫妻之实,但又不能再嫁与他人,是请天尊赐我一子,如能得子,一来能成我天伦,有个依靠,二来也让众人无他话言说。只是此愿恐难以办到。”
  老君笑笑,道:“这个简单”。
  说罢,取出紫金葫芦,从葫芦里倒出一粒葫芦籽,对公主道:“我这里有一粒葫芦籽,这葫芦乃是天地之初昆仑山东边的一棵葫芦藤上所长,被我摘了,装丹药。这葫芦仙藤与你前世芭蕉仙树乃是天地造就的一对仙木,因此与你结缘至此,你将这葫芦籽吞了,便可得子。”
  公主闻听大喜,连忙接过葫芦籽,小心揣入怀中,喜难自禁,开心已极。
  老君又从怀中取出一粒仙丹,对那公主道:“这是一粒长生丹,你可服下,便可驻颜长生。”
  公主忙下拜,口中连声称谢,却又不起身,对老君道:“老君即然赐我长生,但我那尚未出生的孩儿料却不能,将来我见其生老病死,离我而去,岂不悲伤凄凉,因此还请老君大发慈悲,再赐我一粒,与我那未出生的孩儿,让他也可长生不老,永驻童颜,与我陪伴。”
  “好”。
  老君点头应允,便又取出一粒递与公主,公主又连拜称谢,把那长生丹小心放好。
  “你既然已经准备离开此地,正好随我去那火焰山一看情形。”
  公主点点头道:“好,待我这就回去收拾,便随你去。”
  未久,老君携了公主驾云前往火焰山。
  不多久,二人便来到那当年老君炼丹炉掉落的地方,远远看去,炉片成一大山,一片火海,从山上腾空而起,高有千丈,四周赤热荒凉,人烟尽绝。
  老君担心那公主受不了灼热,离远处收了云彩,落到地面,又念动真语,把那被罚看守的道士召唤了来。
  看守道士已在此守候多年,闻听老君召唤,忙赶了前来,应声行礼。
  那道士将情况报与老君,自打丹炉破碎,落至此处,终日大火,片雨不下,此地原有居民便尽皆逃无踪影。
  老君点头,回过头对公主说:“此地已被那火焰大山灼烤多年,周遭人烟尽散,我且将这火焰山挪个有人烟的去处,你也好受那人间供奉。”
  “多谢,道祖。”公主连忙道谢。
  只见老君念动咒语,那着火的大山平地腾空而起,缓慢向西南方向移去。
  片刻,那山移到一处周围有人烟的所在,着无人处轰然落下,把那些个当地人家惊吓不已,不知何方突然来这么一座着火的大山,奔走呼号,惊恐万状。
  老君对公主道:“现在你可执那宝扇前往降火救助,必得那些人的感恩,我先教你些飞腾避火的法术,你可借此法力前往那山前行事。”
  公主接过宝扇,又记了老君教授的口诀,飞身前往那山前。
  底下众人正燥热慌乱处,见天上飞来一位仙女,手执一芭蕉扇,扇脉闪动金光,在空中高声道:“你等莫怕,我特地前来,为你等灭火。”
  说罢,只一扇,那大火即刻变小,再一扇,天降甘霖,天气马上凉爽舒宜,只是那火焰并无熄灭,依旧隐约可见。
  众人见有神仙相助,一时除了祸患,一齐跪倒叩谢,马上供奉牛羊。
  公主见众人跪倒纳拜,便对众人道:“今日火患已熄,但那山火未灭,不日还会复燃,你等可趁此机会种养,安歇,一旦那山火复燃,唤我名号,我便来此为你等解难。”
  众人又拜,有人忙问:“不知仙人如何称呼?”
  公主一听,心想:“这倒忘了,需告诉他们一个名号,不能用我本名了,我已离开父王国度。”
  遂自己起了个诨名,对众人道:“你们就叫我铁扇仙吧。”
  众人连连拜谢铁扇仙,铁扇公主回身奔老君处去了。
  老君见铁扇公主返回,知道事已办成,又叫那看炉的道士做了当地的土地。
  老君对土地吩咐道:“铁扇仙每年为此处解难,你可听从他的调度。”
  道士听老君安排,马上应承。
  老君又道:“今铁扇仙初到此地,你可帮他安排一个住处。”说罢又叮咛那铁扇公主:“宝扇要小心使用,不可让他人得了去,以免生出是非。”
  公主答应,老君遂转身腾空离去,直奔天宫,来到半空中见那火焰山落处,正拦在了通往西牛贺洲灵山的必经之路上,便满意地回自己的宫中去了。
  土地不敢怠慢,按铁扇公主的期望给公主在远离此地的西南方的翠云山安排了一处洞府,宽敞舒适,铁扇公主依自己的身世来源将此洞起名为芭蕉洞。
  每年至播种季节前往火焰山灭火,并受当地人的供奉。
  铁扇公主得了太上老君的仙葫芦籽,回去后生下一子,因是老君所赐,故天生仙体。
  牛魔王那日走了公主,四处寻访,终于在翠云山找到那公主。
  牛魔王见了铁扇公主对她道:“那日惊吓了你,是我的过失,你现可愿意和我回去,继续做夫妻?”
  铁扇公主得子还有了宝扇,心境已平,见牛魔王来到也不再惊惧,答道:“我已在此安家,不愿回去,但我身为女子,无夫即无主,既然你我二人算是正式成亲,就做过挂名夫妻吧。”
  牛魔王见此情形,也不勉强,答应如此。
  铁扇公主又道:“我向太上老君求得一子,念往日之情,待孩儿日后长大,便叫他唤你做父亲。”
  牛魔王一听,是道祖给公主赠子,很想一见。
  公主也不拒绝,将那孩儿抱来与牛魔王一见。
  那孩儿天生仙体,生得机灵可爱,牛魔王也十分喜爱。
  牛魔王看着孩儿对公众道:“这孩儿今后定是不凡,我要亲自对其教导,传其法力。”
  公主见那牛魔王对孩儿也十分喜爱,放下心来,对于这个要求便也接受,对牛魔王道:“你若不弃,自是可以,只有一样,你每次来时脸面还要作当初在我父王国中那般模样,方才可以。“”
  牛魔王笑道:“这是自然。”
  此后牛魔王常来那公主处看望那孩儿,就当自己的儿子看待。
  面对自己曾经钟情的那副面孔,铁扇公主有念及当初之情,二人逐渐感情又有复原,只是不能与当初成亲之前完全相比。
  那孩儿长至能识人辩字的时候,公主将老君三昧真火的口诀传与此子,并按照老君之法,让他在那火焰山中练习修行,因自小练火而遍体通红,起名红孩儿,天生仙体早早得道,永葆七岁孩童模样,有放出三昧真火的法力,威力无比。
  牛魔王也逐渐将自己的法力传授给他,公主不曾说破,牛魔王又常与那红孩儿谈其出生时如何如何,也并不与其说自己当年为魔首的经历。
  那红孩儿问起当年,只说自己刚有千年岁数,红孩儿便只当自己是牛魔王所生,毫不怀疑。
  红孩儿在火焰山修行,公主和牛魔王也常去探望,与子感情深厚,只是那牛魔王去公主相处的时日却渐少。
  几乎为自由身的牛魔王依旧常四处游荡,男男女女,见到颇多。
  后被一玉狐看中,原来是那积雷山摩云洞万岁狐王的女儿,万岁狐王已经过世,留有一女,访得了牛魔王颇有本领,便备了上等好礼请他做夫,家业好有个看管。
  牛魔王见那玉狐生得美貌动人,便常住玉狐处,再加上自己与那铁扇公主在红孩儿修行去后,逐渐生分,也就高兴应允,自此久居玉狐之处不回,留下那公主常日夜期盼。
  话说红孩儿在那火焰山修炼,不知不觉便三百年,修成了高强法术,尤其擅长三昧真火,又有那牛魔王传授的武艺,十分了得。
  牛魔王见其已可成事,便安排其在自己的属地钻头号山看管,住在枯松涧一处洞中,以火为名,起名火云洞,称圣婴大王。
  又拘来附近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听那红孩儿使唤。
  那些山神土地畏惧牛魔王的威名,又加上红孩儿本身法力高强,因此不敢违背,只得来听命。
  牛魔王成亲得子以及铁扇公主执老君宝扇把守通往灵山要道之事早有人报与如来,如来见此情形,暂时放下收服牛魔王的念头,再做打算。
  牛魔王有个兄弟如意仙,听牛魔王说了铁扇公主据火焰山宝地大受供奉一事,心中羡慕,于是自己也跑到一处落胎泉,将其据为己有,向那周围百姓收取钱财。


第一百四十六章 :《观音禅院》
  话说天庭与灵山乱事均已平息,一时间各方看似安定无事。
  难得的平静带来的却是暗流涌动,各路神仙纷纷忙于领地扩张,收取更多供奉,从上至下,概无例外,佛门人丁渐兴,更是如此。
  神仙受供奉无外乎两种,一种弟子多的,便遣子弟至人家中做法,收些赠送。
  一种是弟子较少,便建立道观庙宇,设立供坛,人们烧香祭礼。
  神仙之间虽无约定,但也有章法,自己扩张,别人的地界通常不去打扰,免生事端。
  西天自打安定了天庭大乱,平定了灵山内祸,传经一事已成为各种场合包括兰盆会的最主要话题,灵山一众上神几乎都在谈论佛祖要传大乘经于世,佛徒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步在转化。
  也有如毗蓝婆菩萨者,乃是一心做个世外清修之士,逐渐也与那众人无甚共同话语,自打二百年前最后一次参加兰盆会后,便独自隐居千花洞,不再过问佛门之事。
  观音菩萨早已感知传经乃是佛门既定之要事,最为关注,同时也在暗中做着准备。
  观音本居于南海普陀山,自打跟了佛祖如来,四海常往,普济天下,对各方各处了如指掌,自是知道哪里最为重要,在重要之地提前布局乃是先手,上仙都知晓其中奥妙。
  根据东土至西天的地形,观音选中一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交界之处。
  此地正在东土前往西天的要道之路上,不如那东土道门兴盛之地,而已经是佛道穿插共生之前沿处,是为必争之地,寻思若在此界立佛门之名,必可占据先机。
  见那里已有一庙宇,观音便准备亲自去往造访。
  此地原本有一禅院,多年以前,有一长老出家至此,因修行甚高,做了方丈,此位长老与众僧有所不同,为人特别喜好金银宝物,广纳钱财,院内有一水池,外人皆传言里面堆满金银,便称其为金池禅院,那长老也被称为为金池长老。
  这金池长老除了广纳钱财,也广结人缘,喜欢四处结交。
  距此地东南二十里不远处有一山名为黑风山,是个僻静优美,山水清灵,琼崖争秀,苍松翠柏,花草芬芳,百鸟争鸣的真修所在。
  金池在寺院内每日诵经,偶有烦闷,便出门闲游,行至山下,见此山生得灵秀,石木皆奇,不禁赞叹,想自己年事已高,终日诵经念佛,竟未曾进到过此山深处,便决定继续向前,一探幽静。
  行至山林深处,远远见有青烟升腾,不禁心下奇怪,心想:“难道这深山里还有人家居住?好奇心驱使,金池向着青烟出处走去。”
  走近一看,原来,此处有一山洞,洞口颇大,能容几个人同时进出,洞前有一块平地,那平地上立有一个丹炉,看来是有人在此生火炼丹。
  金池见此,更是惊奇,如此人迹罕至,居然还有人修行,既然也是修行之人,乃是同道,不妨前往拜望,想到这里,金池来到洞前,向洞里张望,看有无人在,扣壁呼唤。
  话说炼丹者的确是住在这洞内,乃是一黑熊修炼成精。
  这黑熊生得高大威猛,擅长炼制长生等各类丹药,修得接近了人形,平日在此洞内生活、炼丹。四下里结交些这山中的狼虫蛇兽。
  这一日,黑熊精一早升起炉内丹火,便回洞休息,却忽听洞外有人呼唤,声音陌生,不知是何许人,便出来一探究竟,见是一僧人模样打扮的老者在向洞内张望。
  长老在洞外听见有人走出来,定睛一看,吓得是腿脚发麻,跌倒在地。
  原来,这黑熊精虽是人形,但头面依旧是黑熊模样,如此行将出来,凡人皆要唬倒。
  黑熊精见有人跌倒,连忙赶了几步,出来要搀扶。金池在地上向后爬了几爬,再也不能动弹,只把手放在心口,那心已狂跳不止。
  黑熊精见此情景,也不再向前,开口道:“长老莫怕,我不吃人。这长老见熊怪开口能人言,也没有上前来,心里少许安定,喘匀了气,从地上站起来,问道:你是这洞主?”
  熊精见此人,说道:“正是,你是何人,为何前来此地?”
  金池双手合十说道:“我是山下禅院的方丈,见此山清秀,进山闲游,见有青烟,便寻迹而来,未曾想,遇到得道之仙。”
  熊精辑首:“原来是方丈,我倒也所耳闻,不曾想今日有缘得见,幸会,幸会。随后邀请金池进洞内一坐。”
  二人坐下互相细说了些各自的来历,闲谈之处,愈发投机。
  原来,这黑熊精除了炼丹,也好修行,见到金池,谈佛论道,颇受开悟,自是欣喜。
  而这金池,金银多有积攒,年岁一高,每日惦念长生,也苦求长生丹药,见到黑熊精会炼长生丹药,也是高兴,二人至此结好,常相往来。
  金池通晓世理,佛法,又精于文墨,熊精渐渐受了熏染,并逐渐信仰了佛法,不再杀生。
  金池喜好各类宝物,收藏袈裟锦衣无数,挑好的盔甲兵器赠与黑熊精,黑熊精选练好的丹药与金池服了,金池因此得以延年益寿。
  观音菩萨欲考察的便是此座寺院,于是化身一行脚僧,前去查看究竟。
  看庙门的沙弥见了化身前来的观音,接进寺院,茶饭款待,安排歇息。
  观音自己绕院内行走一遭,见此寺院修整得颇为华丽,大殿堂皇,院落整洁,看来寺主是一个精细人士,化缘不少,很是合心意。
  行至后院,见那里有一水池,近看池内有鱼儿游动,仔细一看,观音颇感惊奇,原来此鱼儿生得却是非凡,虽为鱼身,却有龙型,遍体金光,乃是一尾金色鲤鱼。
  观音见了此鱼,心里颇为喜欢,转身回住处,对那小沙弥说要求见方丈。
  小沙弥去告知了金池方丈,金池听说新来一个行脚僧人要求见,便穿上方丈袈裟叫请。
  观音到了金池的方丈禅房,见金池打扮,锦衣袈裟,颇为锦绣。
  金池见观音面目非凡,沉静慈善,尽显尊严之相。
  知是得道高僧,于是互相行了佛礼,上茶款待,观音一见那茶盅,也是上等。
  二人边喝茶边做些交谈,谈论间初为来历后为佛法。
  那菩萨乃高上传法之尊,七佛之师,不须聊聊数语,已经令那金池赞叹,又起身施礼,口称得见高人。
  观音见此情景,还原了真身,金池见原来是观世音菩萨驾临,忙跪倒连拜,口中诵佛。
  观音让他起身,依旧坐归原位。
  金池说道:“不知菩萨大家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但问菩萨光临寒院有何指教?”
  观音点头道:“佛门徒众人数渐逐增多,我遍寻天下,欲寻一个为佛门收集上等袈裟的所在,今看你处寺院,经营得有声有色,十分合适,你可愿意担当此使命?”
  金池一听菩萨要其出力办事,求之不得,忙道:“愿意,愿意,只要菩萨交待,贫僧一定尽力办理,我这寺院这些年多有收集上好袈裟,只等敬献佛尊利用。”
  “甚好,这袈裟也不白向你拿,我自会有安排。”
  金池忙谢。
  观音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事,与你商议。”
  “菩萨尽管吩咐。”
  观音笑道:“就是那后院池内的金色鲤鱼,我见其颇有灵气,与我有缘,欲放置我处豢养,不知你可否同意。”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