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道仙武世界-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天虎:“无事,本座与神僧切磋了一番,互相收益颇丰,今日正好坐而论道,你们也来听听。”
扫地神僧称:“善,此间尽是有缘人,来者皆可以听之。”
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鸠摩智、神山上人、段正淳、玄字辈高僧等数十人闻言,纷纷上前来围坐在两边,静心聆听谢天虎和神僧各自对道的表述。
谢天虎首先发话:“武道艰难,吾辈向道之心又有几何!吾知一人,一心求那无上剑道,以至于最后忘了姓名,忘了年龄,忘了称号,忘了国家,忘了父母妻儿,忘了爱恨情仇……”
段正淳听到这里,忍不住出言相问:“那他最后还记得什么吗?”
“剑!”
众人大惊,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吧!同时又不禁感叹此人以身侍剑,向道之心甚坚。
谢天虎:“天下武学,看似纷杂,实则大同小异。以内力为根基,以招式为枝叶,根基强盛,枝叶自然茂密。”
鸠摩智等人点头称善
扫地神僧:“无论佛家,道家还是魔家,最终都要走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为殊途同归。”
谢天虎:“刀剑不脱藩篱,万法不变其理,武功实乃杀人技也。”
扫地神僧:“武无止境,先天之后,当还有境界……”
谢天虎和扫地神僧从后天说到先天,从招式的精妙说到招术的玄妙,听得周围之人脸上神情迥异。
先天境界的逍遥三子、邀月、怜星听得津津有味;功力稍弱的鸠摩智和神山上人一会喜形于色,一会埋头苦思;再弱一等的段正淳和玄字辈僧人只能先死记硬背下来,以求日后慢慢领会。
这就好比两个大学教授在交流学术问题,周围坐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听课。刚开始讲小学学术问题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后来讲中学学术问题的时候,小学生就听不懂了。最后讲大学学术问题的时候,中学生和小学生都听不懂了。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简单道理。
俩人越讲越玄妙,连逍遥三子、邀月、怜星都只能听得个似懂非懂的样子,但两位当事人却没有半点要停下来的样子。他二人功力相当,境界相当,功法可相互补全之处甚多,以前修炼中许多未解决的疑问,都在二人互相论道过程中迎刃而解。(看来谢天虎和扫地神僧已经上升到专业学术方面的问题了…!)
谢天虎越说脸色越红润;而扫地神僧越说脸色越慈悲。
突然,两人都闭口不在说话,众人看去,只见他俩一起入定。
邀月和怜星随即明白,谢天虎和神僧都处于突破先天三重境界的紧要关头,容不得半点打断,一左一右为他俩护起法来。
众人平白得了天大的好处,也纷纷打坐为其护法。
一个时辰,扫地神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白色真气越发浓厚,恍如菩萨下凡,不多时,神僧头顶真气聚集起来,形成左中右三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状“三花聚顶”。
扫地神僧睁开眼睛,双目炯炯有神,他那张苍老的脸上红润无比,顿时感觉年轻了几十岁。他看见谢天虎还在入定,也就不说话,静静的打坐调息。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谢天虎全身紫气大冒,把整个人都罩了进去,众人见了都好奇不已,就连扫地神僧也大感惊讶。
紫色的真气形成了一个蚕茧状,不断的加厚扩张。终于,紫气不在外溢,蚕茧状的真气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尽数回流到谢天虎体内,就见得其头顶上,真气形成一大两小三朵莲花形状,玄之又玄。
谢天虎结成了“三花聚顶”后并未醒来,而是继续入定,连最有发言权的扫地神僧也说不出个理所当然来。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一大两小三朵莲花状真气开始聚拢,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手掌般大小的珠子状真气球,散发着紫色的玄妙气息,尔后直接没入当事人的脑中。
谢天虎睁开双目,眼前尽是关切的眼神。
“我很好,夫人请放心”谢天虎先是向邀月、怜星报了个平安,这才对扫地神僧抱拳恭贺起来:“道友一朝得道,可喜可贺,再进一步,便能破碎虚空。”
扫地神僧:“同喜同喜,施主突破天花状态端是玄妙至极,令老衲大开眼界。”
谢天虎知道,自己这个状态和脑中的混沌珠有直接的联系,当下也不便多说。
旁边众人纷纷上前来道贺,谢天虎一一回礼,待看到鸠摩智时,想到此位面因为自己的强势介入,鸠摩智没有了为恶的机会,自然就没有造下多少恶果,心中一动。对鸠摩智说道:“国师,本座观你有旧疾,且已经到快发作的时候了,你不妨向神僧请教下医治的方法。”
鸠摩智知道谢帮主绝非无中生有之辈,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两眼看向扫地神僧。
神僧道了声佛法:“阿弥陀佛!国师旧疾是强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次序颠倒所种下的。罢了!看在谢施主的情面上,就为你化解一次,还望国师日后多多研习佛法,方能从根上消除此患。”说完,一伸手就拿住了鸠摩智肩膀的“云门穴”,另一手在其檀中穴打入一道真气,为其推拿起来。
片刻功夫,鸠摩智脸色发红,喷出一口鲜血,自此他方知晓,自己果然如谢帮主所说,已经身患重疾,忙起身向神僧行礼作谢,并表示立刻归还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的抄录版本,日后定当多研习佛法。
多年后,吐番出了位有德高僧,四处传经诵佛,广为后人传颂……
………………………………
第二十九章 雁门生变,大战将起
少林一役后,丐帮的声望算是达到了顶点,各路江湖豪侠共同推举谢帮主为武林盟主,正式奠定了其武林第一人的名头。
又过了旬月,辽国那边传来消息,萧峰、萧远山率领五万辽国精锐征讨女真一族,双方大小接战七八场,各有胜负。此时的女真族人丁单薄,经不起连番大战的消耗,便有了暂时求和之意。萧氏父子开出的条件,第一条就是要女真族先交出慕容氏满门,双方谈不拢继而又打了几仗,女真一族日渐式微,不得已打起了慕容氏的主意。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女真人突然发难,蜂拥而至的女真战士把慕容博、慕容复、邓百川 、公冶乾 、包不同、风波恶等人团团围住,准备将其献给萧氏父子,以换来女真族喘息的机会,慕容氏哪里肯束手就擒,双方火并一场,最终女真族以伤亡数百将士的代价全歼了慕容氏一族,并把他们的人头送到了萧氏父子手中。
就此,鲜卑慕容王室一脉算是终结于此。
平定了女真叛乱后,萧峰在辽国的声望日益高涨,辽主耶律洪基见军心可用,便下令萧峰准备南下攻宋一事。
萧峰虽为契丹人,但心怀辽宋两国和平共处之意,不愿带兵攻宋,辽主与其几次约谈,均不欢而散,双方间隙越来越大,最终耶律洪基以诡计软禁了萧峰、萧远山。而阿朱、阿紫姐妹以高超的易容术躲过一劫,南下大宋寻求帮助。
谢帮主在丐帮总舵见到了前来求助的阿朱,问明情况后,知道阿紫前往大理求救去了,她俩姐妹倒也不笨,知道多找些帮手。
谢帮主对此早已有全盘打算,他一点都不担心萧英雄父子的安危,反而好奇的向阿朱问道:“阿朱姑娘,不知你和令妹阿紫姑娘是不是同时委身于萧兄弟?”
阿朱万万没料到谢帮主会如此一问,顿时小脸绯红,轻言轻语的回答了一声:“确是如此…!”
谢帮主哈哈大笑说:“咦!萧兄弟什么时候开了窍( ̄︶ ̄),真是令本座刮目相看啊~~哈哈哈哈~~”
阿朱羞得把头低了下去,脸上表情精彩极了…!
最后还是大宅女邀月、二宅女怜星看不过去了,把阿朱拉进屋里说话去了,这才化解了阿朱姑娘尴尬的局面…!
随后谢帮主立即召集丐帮长老议事。
谢帮主对吴长老问曰:“雁门关守将最近可有求救书信寄来?”
吴长老捋着白花花的胡子说:“回禀帮主,雁门关宋将几乎每月一封告急书信送来,其信上的条件也越来越优厚,从最开初承诺的愿意救治一切受伤弟兄,到后来答应负责供应我帮全数粮草,再到后面同意发放与宋军守城将士同样的军饷,最后变成了直接上报朝廷,为丐帮请功……这事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众人闻言不由苦笑出来,这简直就是不做不死的典范。以前丐帮全力义务相助,尔等却看不起丐帮,待到丐帮全数退回关内,不敢出关接敌的宋军将士,简直变成了聋子、瞎子。辽军想来就来,想打哪里就打哪里,如若无人之境。这时,雁门关宋军才想到了丐帮的好。
谢帮主想起原著,萧峰本来已经和群雄退到了雁门关,可偏偏被拦在关外不让进,这才是导致群雄死战辽军,萧峰自杀平息辽宋争端的直接原因。事后,雁门关守将还大言不惭的上报宋廷,说自己英勇无畏大战辽军,守住了雁门关等等来为自己请功。(还有比这厮更无耻的人吗…!)
“吴长老,你回书一封给雁门关守将,就说丐帮打探到,辽军不日就要南下,军力最少约为十万,要他们早做准备。还有,丐帮本欲前往雁门关助其一臂之力,怎奈粮饷两缺,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长风听谢帮主这么一说,老脸都有些发红,现在丐帮待遇之好,武林中没有第二家,是以江湖人士尽相前来加入丐帮,说什么粮饷两缺,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吴长风:“帮主,现在丐帮富有,天下皆知,如此写信回复雁门关守将,他会信吗?”
谢帮主见吴长老还没明白其中的深意,进一步解释说:“他信不信丐帮粮饷缺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十万辽军不日南下的消息,重要的是若要我等相助,就必须名正言顺。诸位试想一下,他若是拨给了饷银和粮草,那便是正式认同了丐帮上阵杀敌之功,到时候哪里还用得着他上奏朝廷请功,本帮只需要在江湖中稍加渲染,便能天下皆知。”
几位长老一听,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起帮主来。
谢帮主对奚长老说:“此次本帮出动三千精锐赶赴雁门关,同时大张旗鼓的传告武林群雄,邀他们共抗辽军。”
奚三祁领命准备去了。
“宋长老,你负责总后勤补给,不但要照顾好本帮弟子,还要兼顾赶来的武林同道,要一碗水端平,切不可像以前雁门关守将对待咱们那样,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宋清溪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让大家吃好喝足,攒足了精神上阵杀敌。
“吕长老,你亲自去趟逍遥派,看李秋水能不能动用以前在西夏的力量,让西夏军队在辽国的边境上搞几次“军演”,这样可以大大分担雁门关的压力。”
吕章也领命去了。
“再派人去趟大理,联络下共同出兵的事宜。”
一切在谢帮主有条不紊的指挥下,顺利的展开。战争很多时候都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半月间,武林群雄纷纷前来,有苏星河带领的逍遥派弟子(包括灵鹫宫诸部),有孤悬海外的三十多个岛主洞主及其属下,有不计前嫌赶来的两百少林僧兵,有各大门派的上千弟子,还有天南地北的江湖散人,人数加在一起,计有两千五百余人。
大理段氏也出兵两千,由段誉领军乔装而来,其中还有一只善于掘地道的“工程兵部队”
谢帮主也依葫芦画瓢,学了次曹丞相(曹操)的做法,把丐帮弟子加武林群雄加大理军队在内的七千五百人队伍大笔一挥,直接写成了五万武林精锐,向雁门关守将要饷银,气得后者牙痒痒却又不能拒绝,只好上书宋廷,说什么辽军异动,十万火急,请紧急拨付一笔粮饷以招募壮士助阵守关等等才解决了问题。
另一边,远在擂鼓山中的李秋水也通过她以前埋在西夏国内的势力,成功调动了数万西夏军队在辽国的边境上来回“军演”,从而的吸引了一部分辽军的注意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谢帮主带着队伍大张旗鼓的向雁门关开进,鉴于之前在射雕神雕位面中,对蒙古军的作战经验总结,谢帮主派人买光了沿途所有的巴豆泻药。准备给辽军来个猛的…!
十数日后,大军来到了雁门关,雁门关守将热情洋溢的欢迎了大家,看着这些武艺高强,精神抖擞武林人士,心中倍感安心。只是这只队伍,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有五万之数。当守将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早有准备的谢帮主直言,本座带的这只队伍足可以以一当十,没报你个八万人马就算是不错了…!
宋军守将据理力争,意图讨回一些军饷…!结果被谢帮主指使的王语嫣在其体内打入一道生死符,他不但没讨回饷银,更连雁门关的指挥权也易了主…!就此,雁门关完全掌握在谢帮主的手中。
………………………………
第三十章 大战雁门关(一)
若是单纯去营救萧远山、萧峰父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挖条地道进去,便可救了两人。而谢帮主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使边境真正的安宁个几十年,祈求来的和平,是脆弱不堪的,只有把敌人打怕了,让其知道开战的后果是难以承担的,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谢帮主打定了以战谋和的主意。
辽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此时,辽主耶律洪基就坐镇南京析津府,距离雁门关大约五百余里,以战马急行军的速度来计算,只需要六七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便能抵达雁门关。
谢帮主望着雁门关外的大好河山喃喃说道:“十数万人,要在哪里才能全部展开呐?不敢出城和敌军野战的军队,最终只能困死孤城!”
本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原则,谢帮主召开了个碰头会,与会人员不但有各个门派的负责人,还有雁门关守军将校。
当谢帮主把准备出城野战辽军的想法给大伙一说,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无论是大宋守军还是武林豪侠都知道,辽军骑兵厉害,在野外对上辽军大队,胜算几乎为零。
更有宋军将校不知内情,直接质问谢帮主说:“你算哪根葱,也敢在军国大事上指手画脚。”
为了更好的达到统一调度的效果,谢帮主指示王小妹(王语嫣)在每个宋军将校身上都打入一道生死符…!让其明白,假如此战不胜,迎接他们的将是一辈子生不如死的日子。
解决了内部团结问题,谢帮主这才抛出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步:派遣精锐小队去营救萧峰父子,全部以骑兵的形式前去。第二步:营救成功后,全数往雁门关方向撤退,引诱辽军来攻。第三步:雁门关全体守军并武林人士择一最佳地点,以逸待劳,痛击辽军。
深知辽军铁骑战力的吴长老忍不住开口劝道:“帮主,这办法怕是行不通啊,就算我军以逸待劳,占据最佳地点,也未必能全胜辽军铁骑。自古以来,以步制骑都败多胜少,何况雁门关守军加上我等也不过才七万之数,想要击败十万辽军铁骑,这……”
谢帮主不以为然的说:“谁说咱们要以步制骑了,如果以步制步,以逸待劳,再加上地理优势,你等以为胜算几何?”
众人不解,辽军还能主动下马和咱拼步战不成,若说步战,宋军在当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谢帮主胸有成竹的分析:“六七个时辰的连续追击,想必辽军那时已是人困马乏,强弩之末,遇上突如其来的宋军,怎么的也要歇息片刻,等待后续人马陆续到来,才能发起进攻。如果此时,我等能将事先参杂好巴豆等泄物、毒物的马料,大范围的散落在辽军停留之处,军马长途奔袭,见了马料,岂有不吃之理!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辽军铁骑不就自动变成步兵了吗!到时候,宋军大队在前攻击,武林同道在后方地域狭隘处设置路障,两边前后一夹,辽军不败也不可能了。”
这匪夷所系的计谋一经说出,众人都觉得大脑不够用了,若真是如此,在野战中击败辽军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选择何处地点至关重要,武林人士事前如何躲避辽军的侦查也是个麻烦。
有了目标,接下来的就好办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起来。
大理“工程兵”部队的头领范骅毛遂自荐,说让武林高手隐蔽起来,躲过辽军铁骑侦查一事包在他们身上,只需要寻一隐蔽处,挖条地道,上面以木板泥土覆盖,再加上天降积雪,路面湿滑,不利于辽骑侦查,想躲过辽军的耳目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又有雁门关宋军守将建议,把决战地点选在雁门关北面的关帝庙,理由有几点,一个是关帝庙东面是一大片开阔地带,足以容得下十万铁骑,辽军到来,势必在此排兵布阵,我军可提前将上万石参了泻药、毒药的马料散落在这里,上面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