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仙武世界-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旱魃羞得掩面而去,应龙急忙追了过去。
  剩下的仓颉,也有些坎坷不安,虽说夔牛已经说了,人祖指名点姓要收他进问道宫,可仓颉自认为自己一介凡人之身,论治理国家,比不过风后等大贤;论领兵出征,远不及力牧等大将。却不知人祖看中了自己哪点好。
  仓颉将自己的疑惑向夔牛说出,后者沉默了好一会。
  夔牛两个牛眼睛瞪得老大,说:“吾也不知老爷是看中了你哪点,但老爷说,仓颉将有大功于人族,吾欲将其收为亲传弟子,位列玄龟之后。”
  仓颉听了,简直不敢相信,当场就兴奋的晕倒过去。(~囧~)最后还是夔牛掐了其半天人中,才让仓颉苏醒过来。
  夔牛无限感概的对仓颉说:“保不定哪天吾还要叫你一声师兄……!”
  仓颉连道不敢。
  言归正传,当夔牛给轩辕黄帝当面说出,要将应龙、旱魃、仓颉收入问道宫门下时,正好解决了黄帝的难题,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轩辕黄帝当即拍板说:“既然是人祖的意思,那么就这样办好了,吾完全赞同。”
  于是乎,应龙、旱魃、仓颉名正言顺的就加入了问道宫。
  没过多久,黄帝找好了继位人选,就是他的孙子高阳氏,是为颛顼帝。
  如此一来,泰皇功德圆满,只差祭天大典便能回归火云洞静修去了。
  这一日,人族的圣母女娲娘娘、人祖谢天虎、教主老子、天皇伏羲、地皇神农全都来了,一同见证泰皇的回归大典。
  轩辕黄帝先是带领人族,朝着诸多圣贤三拜,然后才对天祭奠。
  黄帝指天话曰:“吾自从成为人族共主以来,内勤修政务,外安定四边,不敢有丝毫懈怠。今日吾已功德圆满,即将要去火云洞修行,特禅位与高阳氏,天下共知。”
  此言一出,天道响应,降下无边功德。
  黄帝凭此功德,也跻身于准圣后期境界,成为了天地间名副其实的大能。
  广成子身为帝师,也得了偌大功德,达到了大罗金仙后期顶峰境界,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能进军准圣之境,比以前的玄都都还要高,只是比多宝道人要低些。这使得远在昆仑山玉虚宫的元始天尊又是高兴,又是可惜。
  元始天尊甚至已经开始考虑了,干脆让广成子再接再厉,成为五帝之师算了,从而再谋些功德,一举突破准圣之境,反正以前约定好的,五帝之师玉虚宫得其二。但元始天尊此举,就让阐教中的一部分弟子更是记恨广成子,他们觉得凭什么广成子要独得如此多的好处,法宝他最多,私下听道的次数也胜过其他师兄弟,三皇之师也当过了,现在还要去当五帝之师,难不成广成子是元始天尊的亲生儿子不成……!
  夔牛、应龙、旱魃等一干辅助过轩辕黄帝的贤能们,也纷纷获得了功德之力,一时间众人喜逐颜开。
  伏羲和神农一起对黄帝说道:“恭喜皇弟功德圆满证得泰皇之位,且与我们一同去火云洞修行。”
  黄帝连忙回道:“劳烦二位皇兄前来,实不胜惶恐。”说完便登上龙辇与伏羲、神农同往三十三天之外火云洞飞去。
  诸多大能也各自散去,谢大神带着夔牛、应龙、旱魃、仓颉一步踏出,空间一阵扭曲,就回到了北俱芦洲不周山中的问道宫。
  此等高大尚的手段,夔牛见多了倒还正常,那应龙、旱魃、仓颉三只小菜鸟,足足愣了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尔等入我问道宫门下,只需记住两点。第一:尊师重道;第二:不得同门相残。”
  “弟子谨记。”应龙、旱魃、仓颉齐齐回应。
  谢大神根据个人的特长,让应龙跟着黑鳞王多学学,而旱魃则去陆压那里帮忙,到处走走,缓解北俱的寒冷潮湿的气候,同时也尽量多的赚取一些功德,二人欣然领命。
  谢大神又对仓颉说道:“本座欲收你为亲传弟子。”
  仓颉当即拜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说:“师尊大恩,纵然弟子粉身碎骨也难报其万分之一。”
  谢大神笑道:“哈哈哈哈~~~~无需要你粉身碎骨,只需要你将人族所需的字造出便可,想那妖族有妖文、巫族有巫文,唯独人族还在结绳计数,汝从今日起就好生琢磨一下,将人族文字造出来,此乃大功德之事。”
  仓颉闻言,心中顿时明了,原来自己的责任便是造字,于是他日以继夜的开始创造人族文字,并在多年后成功将字造出。
  原本仓颉造字,有大功德于人族,但同时也有大业力于其它各族,是要在造字成功那一刻身陨的,但他有了谢大神的庇护,天罚雷劫什么的根本就伤不了他分毫。雷劫一过,天降功德于仓颉身上,直接使其达到了大罗金仙中期境界,成为了一个举世公认的福德金仙。
  话说颛顼继位后,成为了五帝之首,他迁都于帝丘,对官职名称进行了改革,开始以分管民事的性质命名官职。并设重、黎分别掌管观天象制历授时和按统一的历法进行社会活动的天、地指挥官,统理天下神职人员和民事人员,绝地天通开启了以民事纪官的新时代。之后他又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了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他还改革甲历,始以建寅月为历元。在二十四节气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以物侯观测为重点转移到以天象观测为重点,有了历元、正朔、五星、营室等概念,定下一年四季。
  颛顼晚年传位给帝喾,帝喾他在位时严格要求自己,天下人都很敬服他,他现金、银、铜、铁、铅尚处于混而为一的状态。于是命臣下咸黑,率众于峒山开矿冶炼,次使金属货币分为不同等级,成为流通货币的主要形式。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关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却说帝喾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挚是帝喾的孙子。帝挚在位九年,没有大功,亦无大错,属于一个过渡性的帝王,后来他将帝位传给帝尧。
  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靠以仁治国,他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并确立起了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后期,发生了继位人的难题,一个是尧自己的儿子丹朱,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舜。
  ………………………………


第七十章 大禹治水(一)
  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
  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
  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
  “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
  “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
  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
  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
  尧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


第七十一章 大禹治水(二)
  问道宫中,谢当家正在给座下门人讲道,其中自然也包含那一群大小吃货。
  由于谢当家谋划得当,问道宫门下几乎个个都是功德金仙,一群大小吃货的脑后更是全都顶着个大小不一的功德金轮,真是羡煞旁人。
  正当众人听得如此如醉时,突然,谢当家闭口不讲了。
  “此番讲道到此为止,尔等先回去自行领悟,下次开讲,择时而定,到时自会用聚仙钟来通知尔等。”
  “多谢老爷恩典……”众门人一一散去,独留下一群大小吃货们和谢当家开闭门会议。
  谢天虎对青鸾说道:“你可去外面将女娇那只小狐狸接进来,此番功德她可是个引子,莫要耽搁了。”
  青鸾连忙站起来,对着谢当家施了一礼,然后转身出去接狐狸去了。
  谢天虎转头对魔尊重楼说道:“重楼兄,此番由你带着黑鳞王、夔牛、龟灵、乌云、应龙、旱魃出去帮大禹治水,想必不但有功德可拿,甚至还有别的机缘哦!”
  重楼:“那好,一会等着女娇小狐狸来了,我就顺势答应过去帮大禹治水就是,但不知当家口中所说的别的机缘是指的什么?”
  “想重楼兄都已经快到准圣中期境界了,却迟迟不能斩尸,不外乎就是欠缺了斩尸的先天法宝,虽然你手中有十二颗先天灵宝定海珠,但苦无乾坤尺,所以此番出去,便是要把燃灯道人手中的乾坤尺谋过来,用于斩尸之用。”
  “好是好,但咱和阐教关系不错,冒然去打劫燃灯的乾坤尺,怕是要恶了两家关系?”
  谢当家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此事易尔,若是那燃灯主动来打劫你手中的定海珠,到时候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谋划他手中的乾坤尺了吗( ̄︶ ̄)”
  重楼有些疑惑的问:“燃灯那厮怕是不敢谋划我手中的定海珠哦,以双方的实力来看,他怎敢下手?”
  谢当家老谋深算的说:“他不敢主动下手,那咱就给他制造机会嘛,让其动心,比方说咱们可以这样办……”
  一群吃货们听完后,都竖起大拇指,大赞当家的好手段。
  没过多久,青鸾就领着女娇小狐狸进来了,一见人祖在上,小狐狸连忙跪拜道:“拜见人祖,人祖万福。”
  “起来吧,无须多礼。你之来意,我已知晓,但本座有点疑惑,为何你遇见困难,首先想到来本座这里求教,而不是去女娲娘娘那里?”
  小狐狸不敢隐瞒,实言相告说:“小女曾有幸去娲皇宫听过几次道,每次听道结束,女娲娘娘都要对我们叮嘱,日后若是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困难,径可往北俱芦洲的问道宫向人祖求教。”
  谢天虎心中感叹:“女娲道友脸皮越来越厚实了哦,简直将本座这里当成了妖族的托儿所了…!”但口中却笑道:“女娲娘娘真是个实在人啊,哈哈哈哈~~~~”
  数日后,重楼带着黑鳞王、夔牛、龟灵、乌云、应龙、旱魃和小狐狸女娇一起回到了东胜神州,他们一来,自然是惊动了阐教诸仙。
  见到问道宫之众仙来了,阐教中人心思不一。
  以广成子为首的一派,大多还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来面对,他们主张以和则双利的原则来处理和问道宫的关系。
  而燃灯道人为主的另一派看法很明确,那就是问道宫之人铁定是来抢功德来了,你没见他们一来就是一群人嘛,分明就是有备而来。
  但不管两派怎么众说纷纭,面子上大家还是和和气气的,去大禹帐中与问道宫之人见上一见,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治理水患没有。
  大帐内,大禹听闻人祖派大贤来帮助自己治水,高兴得差点连鞋都没穿就跑了出来迎接对方。
  不多时,问道宫门人就到了,又过了一会,阐教众仙也来到这里。
  大禹对着魔尊重楼他们一一行礼,然后才问:“不知诸位大贤来此有何教我?”
  重楼:“治理水患的关键点无非就四个字:堵不如疏。”
  “堵不如疏”在场的众人问得此言,都眼前一亮,是啊!既然堵不住,何不将水疏通到大海里去,这样不就可以彻底解决水患拉吗。
  大禹想了想,说:“大贤口中的办法果然是好办法,只是这水道多在崇山峻岭之中,非得花费无数人力物力才能将之凿通,但眼下水患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这可如何是好?”
  重楼笑道:“这好办,这把斧头名叫开山斧,是人祖亲自为你炼制出来的,有开山裂石之功效,助你开山凿壁,疏通水道。另外本尊这里有十二颗定海珠,其有稳定四海之功效,用它来暂时压制住江河湖泊中的水患,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且先借给你暂时压住水患,等到水道疏通的那一天在还给本尊便是。”说完,重楼就拿出了开山斧和十二颗定海珠,当着阐教诸仙的面交给了大禹。
  燃灯道人见到十二颗定海珠出现,心中不由自主的一阵狂跳,暗道:“吾之道便在那定海珠之上,一定要想办法将其谋得。”为何燃灯道人会有这种念头,其实还是因为他身上怀有先天灵宝乾坤尺的原因,那乾坤尺和三十六颗定海珠有相辅相成的功效,二者缺一不可。
  燃灯道人悄悄瞟了一眼魔尊重楼,心中顿时一惊:“这人好高的境界啊,自己以准圣初期境界竟然看不透他,简直难以想象,这问道宫真是藏龙卧虎之地,随随便便来个人,都是准圣大能…!”
  既然武的行不通,燃灯道人就准备行那文的了,这是什么意思?不外乎就是准备乘着重楼将定海珠借给大禹治水之时,悄悄的将其偷去。
  厚黑学大师燃灯才不管什么水患不水患的问题,以其独特的观点看来,帮助大禹治水本就是为了谋那功德,而谋功德无非就是用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现在自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并且那道就在眼前,何苦要再去行那慢慢吞吞之事。
  阐教诸仙对于重楼提出堵不如疏的治水办法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如何分派人手问题,那就有得考虑了。
  广成子上前一步,对重楼问道:“不知前辈准备如何安排,我阐教众仙又当如何行事?”
  魔尊重楼细细道来:“本尊是这样想的,先让一个大能坐镇中枢,以十二颗定海珠去暂时压住水患,尔后其他人各施其能,或开山凿壁、或干燥湿地、或清除疫病、或安抚人族,这样一来,治理水患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诸位以为如何?”
  “善”、“此言甚妙”、“真治理水患的明言”
  燃灯道人眼前一亮,连忙站出来说:“贫道不才,但也有几分本事,愿意坐镇中枢,用十二颗定海珠去镇压水患。”
  此言一出,阐教中人脸色大变,为何?可以试想一下,魔尊重楼既然拿出自己的定海珠来镇压水患,那坐镇中枢一职理应让他来担当,却不知燃灯为何行那越俎代庖之事,这让问道宫之人如何去想。
  问道宫之众也没太大反应,好像早就心中有数一般。
  重楼装模作样的想了想,点头同意:“既如此,那就有劳道友了,不过镇压水患一事太过重大,还望道友慎之。”
  燃灯道人见计谋达成,一脸严肃的回答:“道友放心,吾必小心行事。”
  既然达成了行动方案,众人也就不在耽搁片刻了,纷纷行动起来。
  大禹带着人族治水大军,开始了漫长的疏通河道过程,他先是规划好了一套完整的疏通渠道,然后从上游开始,一点点的埋头苦干起来。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