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不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岂能因一战失利而将他弃如敝履……”

袁绍皱了皱眉:“孟德,我知道你是一片好意。不过,这件事原本是由公路负责的,我现在横插一手,怕是会和公路有冲突。你也知道的,公路现在对我意见很大,为了吕布一介武夫,兄弟不合,岂不被人笑话?等等吧,等几天,公路消了气,我再去提一下。吕布反正又跑不掉的。”

他笑了一声,又道:“除了你我,怕是没人敢惹公路吧。”

曹操欲言又止。袁绍这句话说得很有些重。他哪里敢和袁绍相提并论。再说下去,袁绍会不会以为他动了心,要将吕布收为己用?曹操自己心中有数,他没有袁家兄弟这样的背景,吕布可以和他做朋友,但是不会像依附袁家兄弟一样效忠自己这样一个有阉宦背景的浊流。

唉,门阀大于天啊。

曹操转了个话题:“洛阳兵变后,天子颇有些举措,相比于之前的蒙昧情形,竟似明白了不少事理。本初,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袁绍暗自冷笑,他知道曹操在试探什么。他瞟了曹操一眼,冲起了手臂。曹操不解,顺着他的手臂看去,看到袁绍的袖中有一个圆形的东西,发出暗红色的光。他愣了一下:“这是何宝物?”

“凤卵。”袁绍将凤卵取了出来,在手心把玩着,脸色被凤卵照得亮了起来:“孟德,你我相交多年,亲如兄弟,我就不瞒你了。朱雀阙火起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凤卵的脉动。”他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曹操:“孟德,凤鸟将至,太平可期。孟德,你是要做能臣,还是要做奸雄?”

曹操倒吸一口冷气,目瞪口呆。良久,他向袁绍拱手一拜:“凤鸟至,圣人世,天下幸,亦操之幸也。原为圣人阶下之臣。”

“哈哈哈……”袁绍开怀大笑,亲昵的拍拍曹操的肩膀:“孟德,和你开个玩笑,何必行此大礼,我还能不相信你吗。起来,帮我想个主意,看看怎么对付董卓才好。”

曹操伏着身子,眼角抽了抽。当初袁绍要招董卓等边将入京,曹操就不同意。现在董卓果然成了祸害,袁绍要向他问计了。可是,袁绍的态度很轻松,他显然并不真把董卓当成危险,说这句话,不过是调节一下气氛罢了。

曹操沉吟片刻:“丁原虽然曾经做过并州刺史,但是他名望不足,有勇谋,依我看,当由王子师(王允出面,将并州军招至麾下。如此一来,董卓独木难支,不战自溃。”

袁绍眉头一挑,连连点点头:“妙,诚为好计。王子师乃并州名士,又是我士人一党,由他出现,再好不过了。就算公路有什么意见,也不会怪到我的头上。”

曹操松了一口气。

……

吕布背着手,在帐中来回踱着步,如同一头困兽。

帐门一掀,张辽走了进来,吕布瞥了他一眼,挤出一丝笑容:“文远,有事?”

张辽很年轻,今年刚刚弱冠,是丁原麾下的并州豪杰中最年轻的一个,却也是吕布最看重的一个。张辽和高顺一样,受到吕布的信任。

“刚找到一匹健马,送了过来,先供奉先骑乘。”

一提到马,吕布就想了那匹红鬃马,想起了红鬃马眼中的泪珠,心里一阵刺痛。他转过头,强笑了一声:“文远费心了,不过,我估计用不上了。曹操刚刚来过,说要送我一匹好马。”

张辽眉头一皱:“曹操?那个阉竖后人?”

“不是他本人。”吕布得意的笑了起来:“他是奉袁本初之命前来问候。嘿嘿,袁术看不上我,我就没有出路了?这兄弟二人,虽然都出自袁氏,见识却差得不小呢。”

张辽没有说话。他知道吕布好面子,特别是这个时候,急需得到别人的肯定。袁绍愿意招揽他,当然是再好不过。放眼天下,还有谁比袁绍的号召力大呢。这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等我得了好马,再与张绣战一场。”吕布的脸色阴冷起来,眼神微缩,有些迟疑:“不过,他那条枪,好象有些怪异。”

“奉先也是如此觉得?”张辽眼睛一亮:“我正想说起此事呢。张绣那天能与奉先战成平手,我看不仅仅是马好,他手中的枪也有些怪异。能够贯注真气而不损,绝非凡品啊。”

“你也这么想?”吕布若有所思:“张绣何德何能,居然有此宝物?”

张辽笑了:“他现在身在皇宫,宫中收藏甚丰,有宝枪也不意外。陛下能为他掠阵,又赐他御马,再赐一条宝枪,也是情理之中。”

吕布眉头一挑,想起那天天子在宫墙上为张绣观阵助威的事,觉得张辽说得有理。一想起张绣所得的恩宠,吕布真是羡慕嫉妒恨。不过,一想到袁绍派人来问候,他又轻松起来。

“待我下次夺了他的马,取了他的枪,看他还如何得意。”

张辽也笑了,眉宇间却有一丝淡淡的不安。

第三,求推荐,求收藏!

祝所有的书友国庆愉!

第035章朝会(上)打脸

大汉旧制,五日一朝。

朝会很早,天不亮就开始,即使刘辩是那个离得最近,而且可以最后出场的人,他还是起了一个大早。看着外面黑漆漆的天,刘辩暗自哀叹,勤政的皇帝真不好当啊,难怪那么多人最后都当了昏君,君王从此不早朝。

前世的刘辩参加过会议,不过都是坐在边上旁听的路人甲,这一世的刘辩参加过朝会,不过他一直浑浑噩噩,自觉的充当傀儡,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御座上打瞌睡,根本不关心朝臣们在说什么。

当然朝臣们也不关心他,大事小事,外有大将军,内有皇太后,皇帝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不说话,还省了好多麻烦,免了许多口舌。

如今情况不同了,大将军死了,皇太后废了,他这个穿越千年而来的皇帝不肯再混吃等死,自然要拿出点精气神来,与袁家斗一斗。

刘辩自己很清楚,两世为人,他比原来的刘辩强一些,但是和袁隗这种老奸巨猾的官僚相比,他没有任何胜算。前世的他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人,脑子里的数理化也帮不上他什么忙,重要的是袁家四世三公的人脉非他能想象的,他除了一个皇帝身份和模糊的前世印象,一所有。

可以想见,今天的朝会很可能变成一言堂。

刘辩很紧张,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朝服坐在前,肩头沉甸甸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陛下,放松些。”万年公主站在他背后,帮他正了正冠旒,双手轻轻的抚着他的肩:“你是天子,只要不说错话,没人敢把你怎么样的。”

刘辩苦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只是反手握着万年公主的手,拍了拍。宫里人手严重不足,万年公主是他信得过的人,现在也只有她在身边,才能让他有点安全感。

万年公主脸一红,慢慢的把手抽了回去。即使刘辩是她的同胞弟弟,他们也不能这么亲近。她转头看了看:“皇妃怎么还没来?”

刘辩也觉得有些奇怪,本该早就来的唐瑛迟迟未到,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唐瑛虽然比他还小一岁,对朝会的礼仪也不熟悉,但是做事有主见,有她在身边,很多时候能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么重要的时候,她迟迟未到,实在不像她的性格。

“派人去看看。”

“臣妾去吧。”万年公主抢先道,不等刘辩回答,她便带着两个宫女走了出去。刘辩有些诧异,却也没说什么,继续准备自己的台词。

……

“这就是你要对我说的?”唐瑛看着那个眉宇间悉云密布的俊美年轻人,哼了一声:“你为何不亲自去对陛下说?”

年轻人摇了摇头:“时机未到,说也益。”

“既然时机未到,说也益,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唐瑛轻笑一声,几分调侃,几分不屑:“怕污了你名士的羽毛,还是等陛下来请你?”

年轻人叹了一声,躬身施礼:“臣言已尽,伏望陛下以大局为重,放眼长远,莫作一时意气。”说完,躬身退下,消失在黑暗之中。

唐瑛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慢慢的挑了起来。她转身向德阳殿方向走去,一抬头,就看到了万年公主。

万年公主的脸色有些怪异,她刚才远远的看到了那个身影,一时不知道怎么对唐瑛说。

唐瑛有心思,没有注意到万年公主的脸色,她匆匆向德阳殿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公主,陛下准备妥当了。”

“妥当了,只是皇妃不到,陛下不安。”

“这是什么话。”唐瑛强笑了一声:“他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

“虽然陛下是皇帝,可是陛下以皇妃为腹心。”万年公主不着痕迹的提醒道:“皇妃可不能妄自菲薄,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

唐瑛看了万年公主一眼,笑道:“公主,你过奖了,我可当不得。”她刚要再说,前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里面夹着一个如熊虎般的怒吼。

“谁敢拦我?让开!”

唐瑛对这个声音很熟悉,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她就听了出来。“是董卓!”

万年公主大吃一惊,董卓怎么跑到大殿后面来了,陛下还没有上朝呢。她们顾不上多想,连忙加脚步,奔向大殿。

董卓面红耳赤,怒不可遏,像一头发怒的巨熊,一掌推开上前拦截的两个执戟郎中,厉声咆哮:“闪开,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请董公进来。”刘辩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郎中却依然不肯让开,一个中年黄门厉声喝道:“陛下,大朝在即,董卓擅闯宫掖,当问以大不敬之罪,陛下不可乱了礼仪,坏了汉家制度。”

殿里沉默了片刻,接着,灯光亮起,刘辩出现在殿门口。他盯着那个黄门,一言不发。

黄门愣了一下,打了个寒颤,嚅嚅的退在一边。

刘辩放缓了神色,和声对董卓说道:“大朝在即,董公不在殿上静候,为何闯到后殿来?”

“陛下,臣……臣被他们欺负了。”董卓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委屈万分:“臣只是走了一步,殿中御史就说臣乱了朝仪,要将臣赶出去。陛下,臣来自边鄙,弱冠以来,一直为国征战,哪里时间习礼。这几日,臣已经竭尽全力的练习,奈何一时忙中出错,他们……”

从董卓的叙述中,刘辩搞明白了大致的经过。他的脸色冷了下来,袖中的双拳握得紧紧的。

朝会还没有开始,战斗却已经拉开了序幕。不用袁隗出面,那些依附他的人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职权,要将董卓赶出朝堂。朝堂上的礼仪繁复,规矩极大,所谓动则得咎。董卓是个粗人,又没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大朝会,出错是在所难免。殿中御史借着这个理由赶董卓出去,不仅名正言顺,而且恪于职守,谁也不能说他们做错了。

可是,他们的用意却非常明显,董卓连朝堂都进不了,还怎么做太尉?这是赤|裸裸的打脸,不仅是打董卓的脸,是打他刘辩的脸啊。

国庆节,祝所有的书友节日乐!

求推荐,求收藏!还没有收藏的书友,赶紧收了吧。

第036章朝会(中)一忍再忍

刘辩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大殿,砍了袁隗的首级。不过他也清楚,且不说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有,皇帝当朝杀人,大概也会青史留名了。

只不过留的是恶名,桀纣的名头离他就不远了。

“陛下……”唐瑛匆匆赶来,拽住了刘辩的手臂,急声道:“切不可意气用事,中了他们的圈套,授人以柄。”

刘辩转过头,看看唐瑛焦急的脸色,又看了看万年公主。他愣了一下,万年公主的眼神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也怪不上多想,按捺着怒火问道:“以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以静制动,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花样,然后再作处置。”见刘辩还没有乱了方寸,唐瑛松了一口气,心里却乱如麻。她得到年轻人的警告,知道今天的朝会不太平,可是她万万没想到,朝会还没开始,对方已经开始出招了。如果她来迟一步,刘辩有什么不适当的话出口,就中了对方的圈套。她拉着刘辩的手臂,低声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摸清他们的底细,再反击不迟。”

刘辩点了点头:“董公,你不熟悉礼仪,有所失误,也是难免的。这样吧,你先在殿外候着,朝会之后,朕再与你说话。”他笑了一声:“朕还要向你讨教一下边事呢。”

董卓应了一声,站起身,退了出去。他也知道殿中御史收拾他绝不是礼仪失误这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深层次的目的。他冲进来向刘辩诉冤,也是想看看刘辩的反应。如果刘辩惊慌失措,束手策,他就要考虑考虑是不是该接受袁隗的邀请了。刘辩虽然通过贾诩向他传话,有意让他做太尉,可是如果刘辩活不长,他可不想跟着刘辩一起送死。

刘辩没有中对方的圈套,又安抚了他,虽然谈不上镇定自若,但也没乱了阵脚,处置手段也有帝王之相,这一点让他看到了希望,自然不会再闹。他虽然粗鲁,却也不想被人当笑话看。

刘辩平复了心情,在唐瑛和万年公主紧张的注视下,迈着方步,向前殿走去。他鼓起一口气,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步子走得也不,眼睛盯着面前的玉珠,尽可能的不让珠串打到脸上。

“不要急,不要乱,我是皇帝,我君临天下,我是皇帝……”刘辩一边默念着,一边走上了大殿,很自然的在御座上坐了下来。透过干扰视线的珠串,他看到了一张张面表情的脸,大袖如翼的太傅袁隗离得最近,就在玉阶之下。

“这老东西,老子迟早办了你。”刘辩恨得牙痒痒,脸上却笑得像朵花,微微欠身,向袁隗致意。“太傅安好?”

刘辩打量袁隗的时候,袁隗也在打量刘辩。看到刘辩那副拘谨局促的样子,脸上不自然的笑容,袁隗心中暗自发笑。在刘辩的身上,他看不到一点人君之相,可以肯定,刘辩在黄河边显露出来的君威只是一个传说,只是一个错,或者只是一个……谎言。

正当袁隗放松了心情的时候,他又听到了刘辩对他的问候。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让他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他随即就明白过来,立刻朗声答道:“谢陛下挂念,老臣安好。陛下尊师重道,克己复礼,老臣身为太傅,深感欣慰。”

刘辩暗骂。老子只是客气一下,你有必要趁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不出所料,立刻有人开始吹捧:“陛下有所进步,皆是太傅教导有方啊。”

“袁公于国有功,陛下当下诏嘉奖……”

“……”

刘辩看着那些争先恐后拍袁隗马屁的群臣,再看看一脸平静的袁绍,然后又在人群中找到了满不在乎的袁术,大致搞清楚了朝堂上的派系。

基本上,袁家是当之愧的领头羊,朝堂上有一大半的人都依附袁家,剩下的人最多也就是保持沉默,不那么谄媚而已,还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指责袁隗。而袁家兄弟中,袁绍的人望显然比袁术高得多,两者的比例悬殊,不在一个档次上。

听了一通吹捧,袁隗的眼光一瞥,看向刘辩身边的殿中御史。殿中御史站在阶上,居高临下的注视着群臣,像一只警惕的猎犬,任何不合礼仪的动作都会被他们看到。刚才董卓就是被他们抓了个现形,然后赶出去的。

“噤声,群臣参拜——”殿中御史高喝一声,群臣立刻闭上了嘴巴,一脸正色的上前参拜。

看着一大群人在袁隗的带领下向自己朝拜,刘辩默默的松了一口气,握在袖中的双手放松了一些,这才觉得手心刺痛,可能已经被指甲掐破了。

朝拜过后,群臣开始奏事。既然是朝会,当然要奏大事,普通的事务,三公平时就处理了,紧急情况,会及时进宫面奏。只有那些牵涉到很多部门,或者重要得要当面拍板的大事,才会拿到朝会上来说。朝会除了礼仪性质之后,还有联席会议的意思。

刘辩认真的听着,他虽然目前还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可是他必须开始学习。以前有大将军何进和太后做主,轮不到他说话,现在大将军和太后一个死,一个废,都指望不上了。他要想活下去,就只有自己理政,首先从听政开始。

因为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发表意见,他还没有加元服,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承认他成年。

汉代通常的规定是二十成年,到时候行冠礼,取字,加元服,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提前,甚至十三四岁就行冠礼,而皇帝特殊,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几岁的孩子就要加元服。

可是刘辩一直没有加元服。没有加元服,就表示他尚未成年,不能亲自理政,因此太后称制临朝,大将军理政之类的事就顺理成章了。甚至于没有立皇后,也都说得过去。因为你还没有成年嘛。

现在,大将军何进死了,太后还在,却不能上朝。按理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给皇帝加元服,承认他有理政的资格,这样才叫名正言顺。

然而,刘辩听了半天,也没听到有人说加元服的事,倒是有人提出,大将军身故,天子年幼,不能理政,应该重选择重臣辅政。随即就有人提出,应该以太傅袁隗为辅政大臣。太傅称上公,在三公之上,袁隗声望著于朝廷,名声扬于天下,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正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