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绿袍-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阳与太玄分说一番读书心得,说起养气功夫,萧阳赞道:“先生传我养气功夫效果非凡,不过修习方才两三个月,学生便觉精神大振,不但记忆力增加,且理解能力也大有长进,读到圣人所书,心中总有许多感悟。不知为甚,学生读书时,总觉心口有一股沛然莫御之气息充塞胸腹,直令人不吐不快。”
  “不错,能在两三个月之间便养成胸中一口浩然正气,可见小友对圣贤经义钻研极深!”太玄面上满是赞赏之色。
  萧阳对浩然正气这个词并不陌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种气,至大至刚,必须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萧阳想不到自己心口培养出来的这种气竟然是传说中的浩然正气,传说中此气极少有人能养成,便是皓首穷经的大儒也极难养成此气。“学生何德何能,竟然养出一口浩然正气?”
  太玄失笑:“这不是德不德的问题,这浩然正气也不是那么难。你所理解的浩然正气完全是有正义的心中诞生出来的气,此气极难诞生,古往今来也只有孟子与文天祥二人才能养成,你要养成那种浩然正气还相差甚远!”
  “还请先生赐教!”萧阳闻言恭敬请教其中分别。
  “你可知《正气歌》第一句怎么说?”太玄不答反问。
  “知道!”萧阳点点头,正气歌乃是文天祥所著,千古以来鼎鼎有名,萧阳张口便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念着念着,胸中浩然正气仿佛有所感应,随着萧阳念诵《正气歌》不断涌动翻腾。念到沛乎塞苍冥这一句,胸中气息上冲,一口气哽住就再也背诵不下去。萧阳困惑地皱眉:“怎么念不下去了?”
  太玄见此,指着他说:“念不下去就对了,你所养的浩然正气乃是读书时,运用精神感应天地正气,被天地正气渐渐浸染,故此于胸中养出一口浩然正气,此气乃是得自于外,非是自生,故此你才能养出正气。人之正气完全由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培养而来,乃是纯净之心灵运转,参悟万灵之秩序,了然人道之真善美所养出。你扪心自问,能否做到一生不行不仁之事?一生不行不义之事?一生不行不礼之事?一生不行不智之事?一生不行不信之事?若是完全以圣道之仁义礼智信蕴养浩然正气,便是到死也养不出浩然正气!”
  萧阳闻言默默扪心自问,发现先生所言自己完全无法做到,便是一点不符合五德圣道,心中便有瑕疵,心有瑕疵便失去圣道,自圣道而来的浩然正气便消散一空。
  想罢,萧阳方才发现先生所传养气之法竟有如此玄妙,教人先运用精神体悟先贤圣道,于参悟圣道中不知不觉中引动天地正气,凝练成胸中之浩然正气。而有了正气,必然要参悟人之正气,天人相合才能更进一步。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正气太玄传九经
  萧阳默默存神,胸中一口浩然正气荡涤全身上下,却总是无法发挥出来,憋在胸口总是令人想要发泄出来。萧阳知道,蕴养出浩然正气对自家也有极大的好处,单看这段时间精神大振,读书记忆力比以前强大百倍,简直就是过目不忘。可见这浩然正气对人也是极有好处。
  绿袍当初为了这部养气功法也是煞费苦心,须知道家的养气功法莫不是讲求清静无为,于静定中养气存神。而这部适合读书人的功法完全是为了读书养神而所创,于读书过程中凝练精神,于体会先贤圣道精神中参悟人道之精神,借助人道精神引动天地正气,时时温养浩然正气。
  人人都可以养出浩然正气,可是古往今来只有孟子与文天祥二人养成浩然正气,为什么?心思不纯如何养得出人之浩然正气,便是养出来了,一旦心思变动,纯由心灵中诞生出来的浩然正气立刻消散。
  绿袍当初创立这部养气功法,也曾揣摩过儒家经文,儒家九经:周易,尚书,春秋,礼记,论语等书各自阐述儒家教化众生之真意。这九部经书虽说只是凡人所著,却凝结了亘古未有之道理。便是比之佛道两家的经书教义也丝毫不逊。若非儒门的孔老先生与人道牵扯太深,恐怕凭借儒门教化功德,于佛道魔三家之外另立一道也无不可。
  太玄随即对萧阳正色说道:“既然小友已养出浩然正气,那么本座便传你儒门九经之《浩然正气经》!”
  “请先生赐教!”萧阳闻言,躬身肃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太玄张口便唱出《正气歌》,萧阳心下奇怪,仔细听去,只觉太玄所唱音调古怪,仿佛在念一种咒语。又仿佛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充满庄严、浩大、高妙、玄奥之意。仔细听来,句句都是《正气歌》的内容,并无参杂其它内容,可不知怎的就是充满庄严,浩大之意味。随着太玄咏唱,萧阳察觉胸中正气随音声缓缓流转,浩然正气亦是不断凝练,丝丝缕缕正气从天而降,汇入心胸中。
  唱罢《正气歌》,萧阳忽觉心中正气一震,顺心口直冲顶门。
  轰——
  一声轰然震响自萧阳脑海响起,一股浩大至刚之气息从天而降,自顶门灌顶而下汇入心口浩然正气。
  太玄看着一道浩浩荡荡的气息从天而降落入顶门,汇入心口浩然正气中。面色略带欣慰,口中不停念诵,念出一段心法:“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萧阳听到先生所述心法,忽然福灵心至,不自觉按照心法运功,浩然正气游走四肢百骸。走遍周身之后,正气汇聚于心脏,缓缓融入心脏中。浩然正气随心脏跳动,慢慢融入血液。血液融合浩然正气,慢慢带上一丝天青之色,仿佛天空融入了萧阳的血液中。太玄法眼如炬,刹那间便看透萧阳体内的血液中的变化。对萧阳此番变化,太玄也是了然于心。太玄也不停下,继续念诵《浩然经》,一个个字符从他口中吐出,飞舞片刻融入萧阳脑海。
  字符引动萧阳体内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持续不断融入血液,融入本命元气,甚至融入精神念头,将一个个念头洗涤杂念,使得萧阳的每一个念头充满刚正之意。浩然正气融入精神中,涤去精神中的暂乱念头,识得精神向着符合正义的方向变化,同时,心灵愈发靠近道义,心中便诞生越多的浩然正气,天之正气与人之正气合一,使得浩然正气越发具有强大的威力。
  直到太玄将所有《浩然正气经》的经文内容传授给萧阳,萧阳方才知道浩然正气该如何修炼。不但要修炼天之正气,还有人之正气也要兼顾,只有两者合一,方能问鼎至圣。良久之后,萧阳方才从修炼中回过神来。萧阳抬眼看到太玄含笑看着自己,急忙翻身拜倒在地对他拜谢道:“多谢先生传法!先生于我不啻与再造之恩,还请容我三拜谢恩!”
  太学略一抬手,一股无形气劲扶起萧阳:“小友果然不愧天资聪颖,不过一日功夫,便将浩然正气炼成并融入心血中,如今小友也算步上道途,日后总有成就正果之时!”顿了顿,太玄继续说道:“我曾以儒门九经演化九种心法,这《浩然正气经》乃是我从《孟子》中演化而来。”
  萧阳闻言,不由心神摇曳,目眩神迷。这儒门学子能够修行的心法有一种便极是了不得了,想不到竟然还有其它九种心法。萧阳心下振奋,不由为天下读书人感到高兴。自己单只学了《浩然正气经》便有种种好处,还有《浩然正气经》上所载诸多神通法门玄妙非常,倘若这九种心法能被天下读书人学到,不说人人成就大儒,便是出个数百个个大儒,简直就是千古以来文运兴盛之大事。
  太玄看到萧阳听到自己说到九经之时,面色似欢喜,又似惊讶,还略带崇敬。太玄不由淡淡一笑,心下暗道:“这九经可是本尊耗费许多功夫方才创出,你可莫要辜负了一番心意!”
  萧阳端正衣冠,端正神色,对太玄躬身三拜:“萧阳在此拜谢先生!”虽未明说感谢什么,却彼此心照不宣。
  太玄自袖中摸出九册书卷,这九部书卷非丝非麻,非纸非皮,书上各自写着奇古篆字。
  太玄将九册经书一一对萧阳分说道:“我观儒门九经,以《孟子》演化出《浩然正气经》。《浩然正气经》乃儒门万法之根基,所有一切修行都要以《浩然正气经》为根基。《浩然正气经》所修之正气分天人两相,天之正气乃万物运行之正道,万物有序则生正气;倘若万物悖逆其道,即生邪气。人之正气乃自人心所生,心有美好品德自生正气,心有邪念则失正气。此乃《浩然正气经》最根本之基石。”
  “以《论语》演化出《圣道五德经》。《圣道五德经》讲求仁义礼智信,以圣人五德培养心性。此经纯以修炼心性,并不讲求神通。”
  “以《尚书》演化《天人感应经》。《天人感应经》乃人天相应,天人感应之法。以微茫人心感应参悟浩渺天心,以无涯天心印证有涯人心。其中有一门至高无上之神通,乃是以人心参天心成‘洪范九畴’!九畴曰: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以《周易》演化《易经》,备述天地万物变化之道以明吉凶;以《礼记》演化《杂经》,首述祭祀之道,次述守中之道,后述格物之道;以《诗经》演化《乐经》,阐述音律变化;以《春秋》演化《人道经》,修人道之迁衍。……”
  “九经各有玄妙,我今将此传授予你,望你能发扬光大!”太玄话语沧桑,仿佛自天外传来。
  恭敬地接过太玄手中九册经书,萧阳面色正肃言道:“学生定不负老师所托!”
  太玄目光一转,自虚空收回,神色莫名:“我传授你功法也是存了私心!北方外族侵吞社稷,因其得位不正而屠杀天下,不知多少黎民百姓丧身屠刀之下。本座在此有个请求,还请小友答应与我!”
  “老师请讲!”萧阳看到太玄面色沉肃,不由也端正神态恭敬言道。
  “外族称帝,百姓疾苦。还需小友出山,步入朝堂为天下民众谋一份福祉!”太玄垂下双眼定定地看着萧阳,面无表情说道“外族称帝已然不可避免,可是外族要治理华夏儿女还需你们这些儒生,所谓圣天子垂拱而治,你能做到么?”
  萧阳闻言,心中一震:“老师这是要我将外族皇帝架空,将社稷神器操持在手中么?”他对太玄的想法震惊不已,这一招真正是釜底抽薪,架空皇帝,皇帝便成了一个摆设,操持天下的人便是他们这些掌握力量的儒生。“是了,老师传我《九经》也是为了我等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有个强大倚仗!”
  有了九经在手,便能保证修习《九经》之人的心性符合正义,哪怕是心中又邪念又如何?浩然正气荡涤之下,圣道五德修习之下,哪管什么样的心思都能改造成一个道德高人。不过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便是有人发现了又如何?浩然正气的性质便决定了,凡是修习浩然正气之人都会慢慢变成道德高人。
  萧阳面色庄重,并指指天发誓:“老师所求,学生必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学生在此发誓,老师所求,学生必定达成老师所愿!”


第一百一十七章 感应经正气引劫数
  太玄讲九经传授于萧阳,完成落子布局便飘然而去。
  目送老师远去,萧阳神色恍惚一阵,抬头朝天空看去,不知道看到什么地方。他隐隐觉得,九经在手,未来天下变化将会超乎想象。也许,自己会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一个时代。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萧阳收回目光,转身回转书房。坐定书桌后将九经取来细细翻看。九经所述皆是入世之道,于红尘中体味人道演化,于人世中成就果业,与佛道两家出世修行之理念背道而驰。萧阳不由暗自琢磨九本经书:“《浩然正气经》乃是我儒家万法之根基,还需刻苦修炼。《九经》博大精深,奥妙非常,光凭我一人想要兼修九经却是不行,除非我将浩然正气练成浩然紫气,成就大儒境界。否则受限与寿元智慧,想要将九经参悟到高深境界几乎不可能。只能挑选最重要的一门主修,然后再选一门作为兼修。”
  将《九经》一一摆开,目光在其上来回移动,一时举棋不定该选择那部经书。最终,萧阳将目光定在《天人感应经》上。《天人感应经》讲求以人心参天心,最终天人合一,不分彼此。萧阳直觉《天人感应经》对自己极为重要,《天人感应经》应该是《浩然正气经》另外一种形态。故此,他将《天人感应经》作为必修,与《浩然正气经》并列。
  萧阳将剩余七本经书尽数收起,只将《浩然正气经》与《天人感应经》留下,翻开《浩然正气经》,翻开浩然正气经,萧阳慢慢参悟《浩然正气经》中的玄妙。整部浩然正气经都是阐述浩然正气的修炼,温养,变化。
  萧阳一边参研《浩然正气经》,时不时地将注意力转开,仔细思考《浩然正气经》中微妙义理。
  自打太玄离去之后,萧阳便沉浸在书中世界,浑然不觉天色已晚。
  直至天色渐暮,萧母前来唤他吃饭,“阳儿,快来吃饭了!”
  萧阳如梦初醒,回过神来。他此时方才发现天色已然暗沉沉的,家中已点起油灯,母亲正站在书房外唤他出来吃饭。
  吃罢晚膳,萧阳并不回书房温习功课,而是坐在院中遥望满天星斗。他已经看过《天人感应经》,此时在院落中观看满天星斗便是修行天人感应的第一步——观星斗。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天人相应,人间一切变动都能自星辰变化中发现。且天空之上星斗最为玄妙,满天星斗无不体现出天象变化,以观星斗为起步参悟天心最为合适。
  萧阳观看星斗运转,心中其余念头渐渐消失,满心只存星斗运转,一颗颗星斗运转被刻印在心间。星斗运行间,不经意激发出浩然正气,浩然正气化作一颗颗明星演化出一片微小星斗。
  恍惚中,萧阳感觉到自己倏地飞起,精神无限扩散与星空合而为一,仿佛与苍穹合为一体,直到这时,他才隐约明白了什么是天!
  胸中浩然正气直冲顶门,浩然正气自顶门上冲天而起,飞起数丈之高,将屋宇笼罩在其下。倘若有善于望气高人在此,便会发现萧阳家屋顶上一道笔直精芒直冲天际,精芒汇入茫茫苍穹消失不见。一股无形元气自苍穹虚空降落,元气从萧阳顶门落入体内,在萧阳体内游走一圈,随后从周身毫窍散入虚空。
  萧阳修行《天人感应经》初有所成,精神融入茫茫苍穹,一股无形之元气自被他从虚空深处汲取而来,元气游走周身,只留下精纯正气被他吸收,剩余的残渣元气被身体排斥,从周身毛孔毫窍排出体外。冥冥中,一股无形眷顾从天而降,汇聚在萧阳身上。
  当初绿袍创出《天人感应经》时,又怎么会不考虑吸纳元气的问题呢!修行天人感应经最为基础的的一部便是神融虚空,汲取域外虚空元气。天下万般元气,便是浩然正气也是广泛存在于虚空元气之中。只是这域外虚空元气所蕴含正气极其稀少,吸纳一日元气,淬炼所得正气也不过是元气的万分之一罢了。
  早已远去的太玄仿佛心有所感,抬头向天空望去。目光仿佛穿越虚空看到一股无形之元气从虚空降落。太玄无声笑了笑,随即转身离去。初次修炼《天人感应经》便有所成,其天资于普通人来说可谓不凡。不过只有活着才能称之为天才,死了的人便不能称为天才。
  萧阳以浩然正气入道,修行天人感应,冥冥中触动劫数。浩然正气对一切旁门外道,天魔邪道都有极强的克制作用,故此冥冥中一切邪魔外道都视萧阳为大敌。如今他不过浩然正气初成,不过是方圆百里之内的阴晦鬼物,五蕴阴魔受到感应前来阻道。
  院落外,一股股阴风穿梭与山林间,朝着青山村汇聚来。
  “嘶!怎么忽然天冷了起来?”夜晚还在外串门子的村人忽然觉得浑身有点冷,不由搓搓双手,缩起脖子抱紧双手急急往家去。
  “汪……汪……汪……!”村中传来声声犬吠。
  “死狗,叫什么叫!”遥遥传来声声喝骂,随即犬吠声变得呜咽凄厉,仿佛主人家拿着笤帚在抽打一般。
  萧阳正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