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起和张龙都点了点头,眼下也只能这样了,等日后再想办法把张济接过来。沉默了一会儿,元起转头看向赵虎道:“赵虎,你和张龙出城去把兄弟们接入城中。”
赵虎和张龙同时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等到二人走后,元起也站了起来,对扶摇子说道:“师父,弟子有些事情要处理,近几日怕是没什么空闲了,指点伯符修炼武艺的事情,还要劳烦您了。”
扶摇子笑呵呵的点头说道:“放心,你去忙你的。”对于元起这位弟子,扶摇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待元起,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除了修炼时对元起要求极为严格之外,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所以扶摇子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见到扶摇子应允,元起又对孙策勉励了几句,让孙策虚心跟着师祖修炼。孙策自然是满口答应。
交代好了孙策的事情,元起快步走出了府中,来到官衙的议事厅,找到正在办公的荀略和贾愿。
看到元起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两人丢掉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向元起行礼。元起此刻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几步走到桌案前,凝声说道:“某要组建一支斥候队,不是骑哨,是专职的斥候,可以刺探全天下所有情报的那种。”
荀略和贾愿被元起说的一愣,想要刺探全天下所有的情报,这谈何容易?疑惑的神色,在两人的脸上同时升起。
元起没闲暇去理他们的疑惑,直接说道:“董猛要进京了。可是我们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今以后,某希望我军的情报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某的手里来。所以,某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斥候。”
对于董猛,荀略或许了解的不是那么详细,但是贾愿却是很清楚的。贾愿也是西凉人,对同样出身的董猛自然有着深切的了解。听闻董猛即将进京的消息,贾愿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这…是真的么?如果真让董猛进京,大乱将至矣!”贾愿不是元起,也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历史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贾愿有着睿智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机敏的感到,当董猛进京的一刻,就是大乱开始的一天!
沉默了一会儿,荀略转身走到一个书柜前,从里面拿出了一卷薄薄的绢册,递给了元起,同时说道:“主公,在我军训练新兵、整治军备的这大半年中,略曾派人收集到了一些消息,都在这个绢册内,请主公过目。”
元起看了荀略一眼,伸手接过绢册,嘴里却问道:“既然收到了这些消息,为何不告知与某?”
荀略苦笑道:“主公天天为了军事操劳,略实在不忍心让主公负担其他的事情了。”贾愿插言道:“主公,现在我军掌管这偌大的幽州,可是主公麾下的谋士和文吏,实在是少的可怜,很多事,都是荀略一个人日以继夜的操劳着去办理的,连带着某每天也跟着睡不好觉啊。”
听到贾愿这么一说,元起才知道荀略的工作量有多大。每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元帅们,身后都有一个智囊团队为其出谋划策,反观自身,因为崛起的速度太快,导致麾下的人手极度匮乏,武将方面还好一些,人数虽然不太多,但每一个武将,都可以独当一面,暂时也就显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文官方面就不行了,本来身边可堪重用的就那么几个人,邓芝、董和、李严等人还在外出任太守的职务,除了眼前的荀略、贾愿之外,也就只有鲁肃、顾雍等六七个人可以重用了,难怪一向善于明哲保身的贾愿都会吐露辛苦。
脸上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元起说道:“这个,是有些难为你们了,眼下也是没有办法,等日后人手宽裕了,自然不会再让你们如此辛苦。只是,组建斥候一事,刻不容缓,还望你们再辛苦一下。”说着,元起打开荀略递过来的绢册,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事情都大大出乎了元起的意料。荀略记载的绢册中,有几件事,引起了元起高度的重视。首先,泰山三兄弟离开了公孙入云,去向不明。这件事元起早就知道,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他们三人的消息,让元起感到很意外。按照历史的轨迹,这三兄弟的下一站,应该是徐州,可是那是发生在徐州牧陶谦的部下,私自杀死宇宫照烈之父宇宫嵩之后的事,眼下宇宫照烈还没有起家,所以也不能断定泰山一定去了徐州。
第二件事,新的南阳太守已经走马上任了,无巧不巧的,正是和元起相当不对眼的袁白。想起当初自己离开南阳的时候,封存了府库中所有的钱粮,现在全便宜袁白这个败家子了,元起就懊恼不已。
引起元起注意的第三件事,就是齐天在并州刺史丁力的部下任职,官居中郎将,掌管着并州所有的骑兵。看到这个消息,元起心中恍惚想起,当初和齐天道别的时候,齐天确实说过要投丁力,因为丁力镇守边关,长期和辛蛮人作战,齐天欣赏丁力为将的作风,有意去投在丁力帐下建功立业,后来和丁力情如父子。
还有一件事,袁丁所在的袁家,在当代家主太傅袁怀的主张下,和大将军范进沆瀣一气,意图共同诛杀阉党,进而把持朝政。不料事情泄露,被阉党先下手为强,找了个死罪的理由陷害袁怀,把袁怀下了天牢,不久后,袁怀就被毒杀在天牢里。袁丁只身逃离京城,去向不明。对于袁丁的去向,元起大概也能猜到,一定是返回了冀州旧地,征召人马以图东山再起去了。
除了以上几件事之外,其余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了。真是难为了荀略,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记载下这些有用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寻常人看不出什么,但是元起却是明白得很,这些事,单独拿出来确实不值一提,但是综合到一起,就显示出大乱将至的预兆了。若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元起也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潜龙
看完了荀略记录的绢册,元起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一边思索着,一边缓缓说道:“你记录的事情非常有价值,眼下,我们除了组建斥候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第一,某稍后给父亲写一封家书,告诉父亲一定要阻拦董猛进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第二,你代某写一封通告,府中要征召一匹有才能的人担任幕僚,免得两位如此辛苦。第三,贾先生去通知众位将军,加紧练兵,万一大乱将至,新军也能派的上用场。”
荀略和贾愿点头应诺,各自去忙活去了。
元起挥毫泼墨,给元鹰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没有任何关于董猛进京的笔墨,只在信的最后,提醒了元鹰一下,让他不要忘记当初离开蓟城时,元起告诉他的话。以元鹰的智慧,元起相信自己的父亲一定能领悟自己的意思。元起之所以用这样隐晦的方式提醒元鹰,是因为他不确定现在朝中的形势到底如何,元协对朝政有几分的影响。若是这封信落在有心人的手里,他们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避免元鹰落人口实。
给元鹰写完了信,元起想了想,又重新摊开了绢布,准备再给齐天写一封信。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元起心中还是很挂念齐天这位结义大哥的。
两封信写完,元起的心中才算是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这两封信是不是能够阻止历史重演,不过重要的是态度,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剩下的事,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
安排人手把两封信分别送了出去,荀略和贾愿刚好完成了任务回来了。元起又和他们二人商量起了组建斥候的事情。最后,三人决定,在军中和民间,挑选身怀特长并且忠诚度高的人,进入这支斥候部队,先由贾愿教授他们心理上的揣摩、对事物的洞察等功课;同时元起让赵武传授这些人足够自保的武技;最后,元起将亲自指点他们各种伪装之术。整个过程,只有元起、荀略等少数几个人知情并参与其中,对其余的人,暂时保密。
三人商议好之后,荀略和贾愿分别拿着元起的手令去民间和军中选人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元起一边关注着荀略贾愿那边的进展,一边指点孙策修炼武艺。短短几天的时间,在元起的指导下,孙策的枪法又有了进展。自从元起告诉孙策,活用招式、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道理之后,孙策的枪法刚猛中多了一点飘渺的味道,有点像是黄勇的银龙锁月刀法,不过距离黄勇刀法中那种犹如天外飞仙、羚羊挂角的感觉还差很远。但是这也没关系,孙策的枪法本来就不是走飘渺的路数,只要在刚猛的大开大合中,达到刚柔并济的程度,就算是大成了。因此,不能说孙策的枪法就比黄勇的刀法差,只是两人的路数不同而已。
在和孙策不停地切磋较技过程中,元起也有了一些不明显的进步。虽然不明显,但是元起也很开心了。修炼武艺,本来就是越到后面,进境越慢,更多的是靠感悟,感悟透了,说不定一夜之间就会踏入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刻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好的天赋,没有刻苦的训练支撑,也不可能登上武学的顶峰。就拿元起来打比方,别看元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可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流了多少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两世为人的勤修苦练和感悟,加上超人一等的天赋,再加上灵魂穿越时的空间洗礼,扶摇子的指点,诸多的因素堆叠到一起,才造就了今日威名赫赫的小霸王。气运、机遇、刻苦、天赋,是元起通往成功的保证,缺一不可。
十几天后,荀略和贾愿挑选好了秘密部队的人员,一共有三千一百零八人。这些人要么是忠诚的士卒,要么是幽州治下有一技之长的百姓,当然了,这些人都是有家眷和历史清白的,忠诚度相对是比较高的。
在人员挑选出来的这天晚上,元起带着荀略、贾愿把这些秘密人员召集到城外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同时元起还把赵武也叫了过来。元起告诉这些秘密人员,组建这支部队的初衷,是为了无孔不入地刺探天下所有的情报,能够把当今世上第一手情报,准确无误的送到元起的手中。并且告诉他们,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就将在这座山谷里进行各种各样特殊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的人,才会被派出去执行任务。这个特殊的秘密部队,被元起命名为潜龙。潜龙的总部,暂时就设置在这个无名山谷中。
潜龙部队由元起直接负责,同时元起也兼任教官的职务,传授他们伪装、作图等特殊技能。荀略担负他们的一应装备和军饷,起着后勤保证的作用。贾愿则是他们的第一任领导者,既负责安排具体的任务,同时还负责沟通潜龙和元起之间的信息传递。赵武则是武术教官,传授他们潜行、剑术等等作战技能。
潜龙中的所有人,没有名字,或者说,在彼此相互称呼的时候,不能叫出真名,而要以代号相称。贾愿的代号,是一号。元起对潜龙的要求只有一个,不管用什么手段,要让全天下有用的情报,随时呈现在元起的面前!
三千多潜龙人员还是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部队存在。贾愿留了下来,开始给潜龙人员讲解心里揣摩和洞察力等方面的知识。贾愿知道元起心里着急,同时贾愿对这支潜龙部队,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期待着潜龙成员能够早一天有所成就,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情报资料,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就已经算是占了一半的胜算了。这个道理,贾愿深以为然。所以,贾愿很快进入了角色,一刻也不愿耽搁。
当元起把这一切安排就绪的时候,夜色已经深了。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深沉的夜空。元起感到心里莫名的有一些杂乱。元宏死的太过突然,导致很多事情不在像历史上那样正常发展,甚至于连熟知历史轨迹的元起,都来不及做出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元协现在怎么样,手里能真正掌握多少力量。希望他不要像历史上那样,过的那么艰难。有父亲和兄长的照应,再加上忠于元氏的那些大臣们的辅助,至少元协自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变数,就是董猛,董猛一旦率兵进入京城,势必会打破各个方面的平衡,到时候元协的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一想到这里,元起的心更乱了起来。自己的父亲、兄长和岳丈都在京城,再加上和元起感情很好的元协,元起实在不敢想象董猛进京之后,这些人会怎么样。这让他无比懊恼,为什么没有早一些组建潜龙,若是潜龙现在已经成型的话,就可以清楚的掌握董猛的动向,不至于让局面变得像现在这样被动。叹了一口气,元起知道潜龙的组建,绝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完成的,想让潜龙发挥作用,至少也要等到半年之后,甚至更久。在这个信息落后的年代,消息的传递是很慢的,半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事情了,说不定现在董猛就已经在行军的路上了。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按照这个世界的规矩,各地诸侯没有擅自行军的权力,除非是接到朝廷的征召。否则的话,就会受到所有人的弹劾,最后导致身败名裂。但是自己不在此列,自己有元协授予征讨不臣的权力啊,只要元起认定董猛意图不轨,就可以随时率兵征讨。
元起暗自下定了决心,明日一早,就率兵赶赴京城,一定要把董猛挡在京城城外!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
清晨,朝阳散发着温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一万名整装待发的天归营精锐安静的端坐在马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音。整个队列,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朝阳的光芒映射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镶上了一道金红色的光圈。
元起全身披挂,握着混元戟,策马站立在天归营队列前十步远的地方,沉静的目光逐一在天归营精锐的脸庞掠过。良久,元起才缓缓开口说道:“出发!”
当一万天归营精锐同时调转马头,眼看就要挥鞭狂奔之际,荀略带着一脸的沉重,踏入了军校场,拦住了元起的去路:“主公,等一等,京城那边有消息传来了。董猛,已经进京了,是大将军范进奉天子诏,征召他入京的。”
元起听完荀略的话,一丝无奈的神色在他的脸上划过:董猛,还是进京了,真正的乱世,就此拉开了序幕。
“某父亲呢?他为何不出面阻止?”元起低头看着荀略,沉声问道。
荀略叹息着说道:“大司马出面阻止过了,但是没起到任何作用,还被范进诬蔑成别有用心,差点下了大狱,亏得一些耿直的老臣们出面,才得以幸免。”
元起的脸色一片铁青,咬牙切齿的说道:“范进你个匹夫,某必将汝挫骨扬灰!”
荀略从来没看到过元起如此狰狞的神色,在荀略的印象中,无论是什么事,都不能让自己的主公轻易动容,如今元起脸上的神色,可见他对范进又多么的痛恨了。对于元起的情绪,荀略也能理解。亲人身陷险地,谁的心情也好不起来,更何况,范进引董猛进入京城,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元氏江山真的要风雨飘摇了。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董猛这老贼还是进京了。荀略,召集众人升帐议事。”元起有些沉重的说道。
没用多长时间,元起麾下的一众官员全部赶了过来,按照次序分列两旁,在矮凳上坐了下来,等着元起先开口。
元起环顾了左右一眼,率先开口说道:“董猛已经进京了。此獠生性残暴不仁,过不了多久,其狼子野心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某今日召集众位前来,看看诸位有什么对策。”
荀略站起来说道:“主公,就在刚刚,某又收到消息,阉党闻听范进请来了董猛这个外援,心中惧怕,于是设计诓骗范进进宫,与半路埋伏下伏兵,已经把范进诛杀了!随后董猛以给范进报仇为借口,大肆捕杀阉党,但凡是面白无须者,也不管是不是宦官,不问缘由,一律当场格杀,现今,京城已经人心惶惶了。”
“什么?!”元起猛然站起身来,不可置信的看向荀略,想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荀略坚定而缓慢的点了点头,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虽然记忆中的有一些出入,具体的时间提前了一些,但是事情大体的经过却是一模一样!范进被阉党诛杀,董猛又趁乱诛杀阉党,从而把持了朝政。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元协已经奉元宏遗诏登上了天子位,不用董猛再行废立了。
元协!对了,还有元协!元起急忙问道:“荀略可知天子眼下如何?”
荀略微微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些疑惑的神色,回答道:“朝中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略从叔父慈明公那里打听来的,听说天子好像是失踪了,或者说被一些忠诚的大臣藏起来了,至于具体是什么情况,略也不清楚。”
原来荀略的消息是从荀爽那里打听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