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宏说道:“老丈快起身,不知老丈率城中百姓上万民书,所为何事啊?”

    老者站起身来,略有些紧张的说道:“启奏圣上,草民世代居住在京城城中,在邻里乡亲之间,略有威望,所以城中父老乡亲们委托草民写了一份万民书,共计有八万多百姓在万民书上按捺了手印,草民等是为了保举虎威将军元起升任骠骑将军之事而来。”

    听完老者的话,范进忍不住怒斥道:“一群平头百姓,懂得什么天下大事?竟敢妄自议论朝政?”

    元陶立刻回应道:“大将军此言差矣,民是江山的基础,百姓安康则四海清平,红巾之乱的教训就在眼前,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将军怎能轻视?”元陶是出了名的硬脾气,无论是谁,他都敢据理直言,虽然他这个脾气不受百官待见,但是在文人士子中的威信却很高,文人手中笔胜过将军手中刀,文人们的名气甚至可以左右一些大事件的发展方向,再加上元陶也是皇室宗亲,元宏对元陶虽然不甚喜欢,但是也知道元陶大多数时候说的话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元宏出声帮了元陶一把:“没错,江山社稷的根本就是百姓,得民心者的天下,范爱卿,你暂且退下,不必多言了。”

    范进听到元宏的话,一时哑口无言,讪讪的退了回去。

    元宏和颜悦色的看着上万民书的老者,笑着说道:“老丈,你等为何要保举元起皇侄出任骠骑将军之职啊?”

    老者答道:“草民等虽然不是元虎威治下之民,但是久闻元虎威爱民如子,待人宽厚,是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好将军,我朝还没有任何一位将军,能够力抗刺塔、辛蛮的连番进犯,而元虎威却做到了,接连打败辛蛮和刺塔,力保边疆不失,让老百姓们都能够安心居住在边疆。再加上前些时候,张少在宛城挟数十万之众聚众作乱,兵锋直指京城,使京城城中百姓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准备背井离乡以躲避战乱者大有人在,是元虎威大破红巾军,稳定了宛城的局势,挽救了京城城中的百姓,草民等不知道什么朝廷大势,但是草民等却知道,似元虎威这样既忠诚,又有胆略,同时还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英雄,若是不能拜将封侯,草民等深感遗憾。”

    老者的一席话,说的满朝文武哑口无言。为老百姓造福之类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是真正为百姓做出实事,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下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元起以他特有的宽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京城城中百姓的心。

    “好!说得好!”元宏笑着大声叫好,但是心里却产生了浓浓的忌惮之情,得民心者得天下!?之后朗声说道:“朕意已决,册封元起为骠骑将军、万户冠军侯,在荆州牧元表举荐出新任南阳太守之前,着元起暂时出任南阳太守,其原有的北平太守之职不变。”

    元宏的正式任命,算是为元起的功劳做了一个定论,那就是拜将封侯,身居二品将军,食邑万户!

    元陶等忠心朝廷的大臣们都是心中欢喜,连同上万言书的老者一同向元宏拜谢:“圣上英明!”

    元宏册封元起的消息经过宦官和侍卫的高声传诵,传到了等候在皇宫外的数万百姓耳中,百姓们顿时发出了一阵欢天喜地的庆贺,对于这些朴实的百姓而言,能够让他们远离战乱、安稳生活下去的人,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此刻,元起就是他们的英雄。

    南阳,宛城太守府。元起愁眉苦脸地坐在椅子上,正在为搜索人才的事情发愁。算算日子,他率部驻扎在宛城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是无论他怎么探寻,也没能找到在印象中耳熟能详的人物,不用说诸葛亮这样的大人物了,就连稍微有点名气的人也没找到一个。

    赵虎步履疾快的走了进来,对元起说道:“主公,朝廷派使者来了。”

    “哦?咱们立刻出去迎接。”元起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烦恼,迈步向外走去。

    来到太守府外,元起看到一名四十左右岁的使者坐在马车上,快步走到马车前面,刚要拱手行礼,车上的使者急忙跳下马车,拦住了元起的动作,口中说道:“折煞小人了,小人可当不起君侯的行礼,君侯可是已经被圣上册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了。”

    元起闻言也不在客气,请使者进入了太守府中。

    来到中堂之后,使者取出天子诏书,高声宣读:“皇帝元宏诏曰:虎威将军、忠义侯元起勇冠三军,以寡破众,大破红巾军十余万,斩杀贼首张少,复平定宛城之乱,使南阳免于战乱,居功至伟,特升元起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开府仪同三司!原北平太守之职不变,并暂兼南阳太守。钦此!”

    元起连忙行礼答谢:“谢圣上隆恩!”

    当晚,元起在太守府中设宴款待使者,赵虎马越等人也都在座相陪,席间,使者详细的向元起讲述了范进和元陶等朝中大臣,分成两派进行争论的过程,并且婉转的提醒元起小心来自外戚和宦官两党的明枪暗箭。通过使者的诉说,元起对朝中的形势和百官的站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元起也意识到,现在心存元氏的忠贞之士依然还有很多,按照目前的节奏,十多年之后,泰山应该能聚拢一大批人为他效力,从而建立益州政权,那么现在的自己,占有的优势比那时的泰山还要多,完全可以收拢一批有志之士,一统天下,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
………………………………

第七十一章 种下梧桐树,静待凤凰来

    自从接受了骠骑将军、冠军侯的诏书之后,元起的日子过的更加悠闲了。

    这一日,元起带上十几名天归营精锐到城郊散心,一路上信马由缰,任凭坐下玉麒麟肆意驰骋。

    一行人来到城外三十多里的一条山路,元起放缓了马速,一边缓缓而行,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

    忽然,一个女子的救命呼喊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元起勒住玉麒麟,仔细地听了起来。

    “救命啊!谁能来救救我们啊——”

    没错,确实有人在喊救命。元起不再犹豫,纵马向声音的来源之处跑去。

    跟在元起身后的十多名天归营精锐也听到了救命的呼喊声,看到元起一马当先跑了过去,十几人连忙策马跟在元起身后,一起跑了过去。

    数里之外,一群头裹红巾的红巾军残部,正在对一辆马车进行打劫,路边地上倒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女子身边还蹲着两个少年,一个大约二十岁出头,另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看样子这辆马车原本是这三人所有,却被红巾军残部拽下了马车,推倒在路边。

    为首的红巾贼看着手下兄弟们去搜索马车,自己来到那名年轻女子身前,脸上挂着****的笑容,猥琐的说道:“小娘子,不如,咱们来乐呵乐呵?大爷我强壮的很,包你满意。”说着,还十分恶心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体。

    女子身边那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奋然站起身来,指着红巾贼首怒斥道:“盗亦有盗,我们姐弟三人的财物已经被你们得到了,你怎可如此得寸进尺?”

    那名匪首骂咧咧的嘟囔了一句,然后伸出蒲扇大的手掌,照着年轻人的脸上扇了下去,年轻人虽有防备,还是被匪首打倒在地,脸上留下了五个清晰的指印,口鼻中都留出血来。

    打倒了年轻人之后,匪首呲了呲牙,轻蔑地说道:“就你,还盗亦有盗!”又向前走了两步,然后蹲下身子,直直的看着倒在地上的女子,匪首的兴致又上来了:“哈哈,老子好久都没沾过荤腥了,来,来,来,让某先亲一口。”

    随着匪首下流的语言,他的一双大手已经伸到了女子身前,抓住了女子的衣领,只要一个用力,就能撕裂她的衣服。

    “都给本侯住手。”元起的声音乍然响起。

    听到元起的声音,正在兴奋的搜寻着马车内值钱物品的红巾贼们停了下来,面带凶煞的转过身,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在喝止他们。

    那名匪首也是一脸的不耐烦,骂咧咧地吼道:“谁他妈敢怀老子的好事?”

    当这些红巾军转过身来,看清楚坐在马上的元起之后,一脸的凶相立刻变成了无尽的苦涩。这些红巾军都是在伏牛山一战中侥幸逃脱的,怎么能不认识元起呢?元起勇冠三军于万军从中斩杀张少的壮举,就仿佛是一根致命的铁钉一般,牢牢地钉在他们的心坎上,随时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本以为以后再也不会见到这位催命的小霸王了,谁成想今天竟然在这里再次相遇!

    “将军饶命啊!”为首的红巾贼首从凶神恶煞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噗通一声跪在元起马前,苦苦地哀求着。其余的十几个红巾军也反应了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向着元起不停的磕头,希望元起能够饶了他们。

    元起冷冷的看着眼前的这些败类,冷声说道:“你们认识本侯?”

    匪首连忙把一连串的马屁拍了过去:“将军这是说的哪里话,虎威将军,呃,不,骠骑将军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啊?将军百战百胜威震天下,俺怎能不识得将军呢?俺们今日一时糊涂,做下了错事,请将军饶了我等的狗命。”

    一众红巾军也连声求饶:“是啊是啊,将军就当俺们是个屁,放了吧。”元起冷峻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么说,你们都是伏牛山一役中的逃兵了?”

    一众红巾残部忙不迭地点着头。

    “哼,那你们想必也知道某当初定下的规矩了?让你们自己说,迫害百姓,欺压良善,该当何罪?”元起依旧冷冽的说道。

    一众红巾军讪讪的低下头,嚅嚅道:“这,这…”

    元起扬起了手,眼神中不带丝毫的怜悯,声音冷酷的仿佛是来自九幽:“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斩!”

    身后的十几个天归营精锐得到了元起的命令,整齐划一地抽出钢刀,然后同时策马前冲,冲到一半的时候又同时弯下腰来伏在马背上,把手中钢刀的锋芒对准了红巾军的脖子。

    看到元起下了必杀令,一众红巾军也不在心存幻想,都站起身来企图反抗,但是他们的反应和动作都太慢了,和百战精兵的天归营相比,还是太弱了,刚刚站起身来,天归营精锐的钢刀也到了,一道道血箭从红巾军们的喉咙处射了出来,仅仅一个交锋,十几名红巾军全部横尸当场,每个人的身上只有一道伤痕,一道在咽喉处的致命伤痕!

    策马冲锋,一刀毙命,天归营精锐们的动作,完美的诠释了快、准、狠这三个字的精髓。

    “啊——”倒在路边的女子见到鲜血四溅,忍不住大叫了一声,随后因为受惊过度,竟是昏迷了过去。

    听到女子的惊叫,元起才反应过来刚才只顾着杀贼了,却忽略了这三个被害者的心里承受能力。

    翻身下马来到女子身前,元起伸出手搭在女子的手腕上,虽然元起不是什么名医,但是他长年习武,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知道的。通过脉搏,元起明白女子确实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而昏厥,心中十分惭愧。

    女子身旁年纪小一些的少年,已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吓的面无人色了,反倒是那名先前被打倒在地的年轻人,自从元起出现的那一刻,就恢复了先前的平静,然后安静的看着元起下令杀贼、翻身下马走过来、为姐姐诊脉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他在元起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歉然之色,显然是元起因为考虑不周,使自己的姐姐受到惊吓而昏厥而歉疚。

    年轻人爬起身来,随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向元起弯腰行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元起的心神都在昏迷的女子身上,也就没留意身边这个年轻人,直到他开口答谢,元起才转过头看向了年轻人,语气中带着内疚的说道:“先生不必言谢,是某考虑不周,让你们受惊了。”

    听着元起的话,年轻人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赞叹道:“久闻骠骑将军、冠军侯待人亲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元起随意的说道:“些许微名,何足挂齿。先生过誉了。”

    两人正说着话,昏迷中的女子苏醒了过来,刚刚睁开眼睛,就着急的向身旁看去,看到两个少年都是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口中说道:“孔明,石霓,你们没事?”

    两个少年都是说道:“二姐放心,我们没事。”

    元起却被女子的话震惊了,孔明?难道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诸葛亮吗?迟疑了一下,元起对着先前和自己说话的那年轻人说道:“敢问先生可是孔明先生诸葛亮?”

    年轻人微笑着回答:“不才正是诸葛亮,却不知将军如何得知草民贱名?”

    另一个少年人插嘴说道:“二哥,咱们先扶二姐回马车上休息吧。”

    诸葛亮向元起拱手告罪,然后和少年一起扶着女子回到了马车上。

    片刻之后,诸葛亮又回到元起身边,拱手说道:“将军,适才倒地的女子乃是家姐诸葛玲,少年是不才的三弟诸葛均,我们姐弟三人从徐州逃难而来,意欲投奔江东,我家大哥诸葛瑾在江东做幕僚。谁料半路遇到劫匪,若不是将军出手相救,我们姐弟三人恐怕就要惨遭毒手了。”

    确认了诸葛亮的身份之后,元起心中欣喜不已,自己一直苦苦找寻这位卧龙先生,却毫无结果,原来诸葛亮是徐州人士,后来才搬到南阳居住的,难怪自己之前一直找不到他。

    听着诸葛亮的诉说,元起心中一动,说道:“某听闻江东孙策正在和严白虎交锋,眼下恐怕去不得江东,况且这一路之上毛贼甚多,先生姐弟三人一路行去,怕是不太安全。”

    诸葛亮叹息了一声道:“将军说的,亮也知晓。只是我们姐弟三人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了,若是在此盘桓不去,生计难有着落啊。”

    元起认真的看着诸葛亮说道:“若是先生愿意,某可为先生盖一座房屋,一应吃穿用度,均从骠骑将军府支出,如何?”

    诸葛亮天性谨慎,听到元起如此优渥的条件,反而迟疑了起来,斟酌着说道:“未知将军要亮做些什么?”

    元起笑道:“先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好,就是求学。”

    “求学?”诸葛亮疑惑地问道。

    “没错,求学。某将书写一封书信给荆州牧元表,让他安排你进入鹿门书院,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元起轻描淡写的回答着。

    能够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可以说是每一个士子的心愿,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却没有盲目答应下来,而是追问道:“学成之后,亮又该怎么做?”

    元起双目中闪过一道精光,直视着诸葛亮,然后笑着说道:“哈哈,孔明你也太婆婆妈妈了,学成之后,自然是找个梧桐树,翱翔于九天之上了,难道要找个如意郎君,把自己嫁出去?”

    诸葛亮听完元起的话,内心激动莫名,说道:“亮本一介布衣,声名不显,能得将军如此抬爱,心中实在惶恐,今又蒙将军搭救,万分感谢。”元起微笑着说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今日一介布衣,来日你觉得会是什么?”

    诸葛亮也笑着问道:“将军举荐亮拜入庞德公门下求学,就不怕某愚蠢不堪,坏了将军威名?”

    元起眉头一挑,哈哈笑道:“某只尽心种梧桐树,些许虚名,不提也罢。”

    诸葛亮也开心的笑了起来,虽然元起的意思是招揽自己,但是把他比作凤凰,自己当然很开心了。自己现在是什么?落魄文人。可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云人物(虽然自己认为自己是,但是别人没有认为自己是啊),元起就给自己这么大的面子,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在心中滋生起来。别的不说,就凭今日元起救命之恩,他就不可能在日后站到元起的对立面去,但诸葛亮还是笑道:“将军大才,亮佩服!”
………………………………

第七十二章 挖人

    元起命人在南阳郊外给诸葛亮姐弟三人盖了三间房屋,在房屋未盖成之前,诸葛亮姐弟三人就暂时先住在太守府中。

    在太守府中相处了十几天之后,元起和诸葛亮通过逐渐的深入了解,渐渐都对对方生出了敬佩之情。元起发觉自己低估诸葛亮了,即便是没有经过庞德公的传授,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称得上是卓尔不凡了,有一种人是天生的妖孽,在某个领域可以无师自通,进而达到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地步。显然,诸葛亮就是这种人,他在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其实严格说起来,元起本身也可以归划到这一类人中,他在武学方面的天赋,简直比妖孽还妖孽。

    而诸葛亮佩服元起的地方,除了元起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亲厚为民着想的品性之外,更是被元起浩瀚如大海的才学所折服,随意一句话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