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啵虼耍庑┐蟪济侵缓么蛳讼蛟鹧实哪钔罚研闹械囊苫螅氏蛄嘶矢Τ酢
对此,皇甫初解释道:“诸位不要忘记,这里可是汉中,是泰山的地盘,大家真的以为泰山是出兵剿匪,凑巧碰到了咱们。把咱们误认成了山匪吗?其实,泰山早就已经探听到圣上御驾亲征的风声了,这一切,都是泰山布的局……”
能当上朝中重臣的,哪个不是心思玲珑之辈?听到皇甫初解释到这里,他们怎么还会不明白,泰山这是要造反啊!而且泰山这反,造的很隐蔽,既不落下骂名。还能顺利的将元协杀死。
难怪元起这么着急的要撤离。连战场上遗落的大量物资都顾不上了,原来他是在担心泰山破罐子破摔,率领大军前来追杀!想清楚这一节,一众大臣们再也不敢浪费时间,纷纷登上马车,或者跨上战马,加快速度向后方撤离。须知,现在燕军加上天子带来的军士,也只有四万多人,汉中可是驻军二十万的重镇,要是泰山不顾一切的追杀过来,就是磨也能把自己这些人磨死了,在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再精锐的部队也只能落得折戟沉沙的悲惨结局。
在元起的催促下,燕军带着伤兵快速向斜谷关方向撤退,那里,还有朱皓率领的一万名大军驻守,只要达到斜谷关,整合人马,凭借着斜谷关的坚固,也就足以抵挡十万人规模以下的攻势了。
在撤退的过程中,落后的三万燕军终于赶了上来,他们原本是和元起一起从燕京出发的,可是因为战马的原因,被天归军和飞龙军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直到战斗结束了,这才在庞统的率领下赶了过来,不过这样也好,有了这支生力军的保护,元起也不在那么担心泰山的追杀了,如果泰山敢来,那就让他知道燕军铁骑的厉害。
两个时辰之后,经过一路疾行,元起最终还是带着元协的尸体,以及三十多位朝廷大臣,安全的抵达了斜谷关,进关之后,元起下令让先前参与战斗的将士们暂时休息,但要保证甲不离身,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同时,元起命令庞统率领的三万燕军铁骑做好警戒,配合朱皓率领的一万大军,守卫好斜谷关,一旦发现有益州军追来,立刻向关内示警。
元起的命令刚刚下达,得到休息时间的将士们还来不及散去,就听到朱皓在城关之上高声喊道:“禀燕王,前方十里卷起扬尘,应该是有大队人马正在赶来!”
来得好快!元起顺着阶梯走上了城头,向朱皓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地上的尘土被漫天卷起,在半空中形成了一条土龙,能造成这种景象的,奔跑中的人马应该不会少于十万,眼下,能随意调动这么多人马的,只能是泰山了,泰山,追上来了!
十里的距离并不远,在全力的策马奔驰下,转眼即至。站在斜谷关城头上所有的人,都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关下追来的人马正是益州军,泰山骑在小的卢之上,被身边的文武大臣簇拥着,从大队中央走了出来,向着关上喊道:“本王是汉中王泰山!听属下禀报,说圣上被山匪挟持,本王特来救驾!请关上守将打开关门。”
事已至此,泰山依然如此厚颜无耻,惹得一些朝廷大臣立刻开口骂道:“逆贼!你还有脸口口声声的说什么救驾?圣上已经遭了你部将严颜的毒手,龙驾归天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泰山听到元协已死,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可脸上却装出一副惊讶的声色,开口说道:“不会?本王只是让严颜将军前去救驾的啊,怎么会伤害圣上呢?如果这是真的,那本王立刻便将严颜枭首,送到关前谢罪!众位大人说话可要讲证据啊,你们怎么就能断定是本王部下的严颜将军伤害了圣上呢?”
枭首?谢罪?元起冷笑一声,解下腰间的包袱,扔下了关墙,对着泰山说道:“泰山!不劳你动手了,严颜的首级已经被本王斩下,现在还给你!”
几名益州军跑上前去,将元起掷下的包袱取了回来,呈递到泰山的面前。泰山用双股剑挑开包袱,严颜的首级赫然跃入泰山的眼中!
一名朝廷文官在关上大喝道:“泰山!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你说,是不是你指使的严颜来谋杀圣上的?”
泰山摇着头说道:“本王怎么会做这样卑鄙无耻、大逆不道的事情?众位大人一定是误会了,不如打开城门,容本王进关再与各位细说其中的缘由。”
皇甫初踏前一步,对着泰山怒喝道:“贼子!你真的以为我们都是傻子吗?放你进来,我等还有活路吗?有本事,你便攻破斜谷关,杀进关来!实话告诉你,圣上是驾崩了没错,可是圣上留下了遗诏,将天子位禅让于燕王!你就断了心中那龌龊的念头!”
听到皇甫初的这句话,泰山的脸色瞬间阴冷了下来!又是元起!又是元起!!!为什么每次都这个令人讨厌的元起,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抢走自己的所有风头呢?泰山本以为自己在占据了半部荆州和益州全境之后,可以挣脱永远压过他一头的元起,没想到,即便现在自己已经是贵为汉中王,依旧被元起抢了风头,而且还是最大的风头!
泰山暗中握紧了双拳,心中在快速的转动着念头,他在思量到底要不要下令攻城,一旦这道命令下达下去,如果能杀光斜谷关内所有的人,来个死无对证,就可以让他清除掉所有的障碍,顺利的登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天子位;但若是不能攻破斜谷关,那么,自己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二十多年来的种种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在泰山犹豫不定的时候,城关上的皇甫初忽然对着元起拜倒在地,口中高声说道:“老臣皇甫初,恭请圣上继位!”在皇甫初的带动下,钟繇也反应了过来,连忙和其他的三十几位大臣一起,跪倒在了元起脚边,齐声说道:“恭请圣上继位!”
他们的呼声,远远地传下关来,让犹豫不定的泰山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踏平斜谷关,将里面的人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先前他在利欲熏心之下,设计害死了元协,本以为自己可以借机登上天子位,没想到元协竟然立了这样一道遗诏,把帝位传给了元起!自己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还损兵折将,失去了于禁、严颜、孟达等军中大将不说,还损失了四万多的人马,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被他寄予厚望,准备日后拿来平定天下的精锐荆襄军团!现在,他还要眼看着皇甫初和钟繇等元老级的大臣,将元起捧上帝位!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泰山接近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他的右手,缓缓地举了起来,随着他的动作,十万益州军们已经把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只要泰山挥落手臂,他们就将拔出战刀,誓死踏平斜谷关!
当泰山的手臂就要举到顶点的时候,一道粗壮的声音,忽然从关墙上传了下来:“大哥,你收手吧!”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一直在旁看着的张武,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张武是耿直,脑筋也不是十分的灵光,可今天的事,他却也看了个明明白白,他知道,泰山是真的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以忠义为本的大哥了。
尽管张武的内心中,十分不愿意和泰山为敌,但是既然泰山已经和他割袍断义,张武那就只能彻底的站到元起这一边。他此刻站出来,是希望泰山能稍念旧情,就此罢兵,避免两方人马生灵涂炭,也避免泰山向更深的泥潭滑落,更避免自己和泰山兵戎相向。
泰山抬头看了张武一眼,眼中中带着复杂的情绪。张武这张黝黑的面孔,是泰山这辈子记忆最深的面孔之一,毕竟二十多年的生死相依,朝夕相处,可不是一日两日便能淡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关威和张武这两员虎将,泰山自己的性命早就不知道丢了多少次了,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成为一方王者,关威和张武功不可没。可是如今的张武,已经是元起的手下大将了,是泰山亲手把张武当作弃子抛了出去……一丝悔恨,一丝怨念,一丝追忆,交织在泰山的思绪中,让他的心潮久久不能自已。
良久,泰山才从和张武的对视中移开目光,轻笑着说道:“这不是斗杀天将,张君侯吗?怎么,要指教本王啊?”作为一代枭雄,既然已经把张武当做了弃子,那就断断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城关之上,张武摇着头,诚恳地说道:“大哥,今日的事情连俺老张都看的清清楚楚,又怎么能瞒过全天下的人?你走吧,俺也不想和你刀兵相对。再说,圣上遗诏,要让燕王继承天子位,这是数十位大臣们都能证明的事情,已经是事实了,谁也改变不了的。”
泰山握紧的拳头,在张武的劝说下,终于松了开来,缓缓的放下,垂在了身侧。泰山是最看重名声的,他之所以能在今天登上汉中王的王座,和他平日里广布仁义是分不开的,让一大帮有才华的人慕名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帮助自己成就今天的事业和地位,即便是缺失了庞统和张武这样的顶级谋臣和武将,也不会显得有太大的损失。可如果自己今天要是下令强行攻打斜谷关,那就等于是把自己以往辛苦建立起来的仁义形象全给毁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兵力不够,想把斜谷关内众人斩尽杀绝,显然是不行。
最终,泰山从牙缝中蹦出了两个字:“撤军!”十万益州军在泰山的命令下,如潮水般退去。临走之前,泰山回过头来,眼神看向了城关上的元起,恰好,元起也在看着他,两人用眼神无声的做了一次交锋,泰山告诉元起:本王会回来的,到时候,你就得交出天子之位了。而元起则是告诉泰山:本王下一次进兵汉中之时,就是你灭亡之日!
其实元起是很想将泰山留下来的,可是元起这次只带来了五万燕军铁骑,再加上历经大战的四万多天子扈从,也不满十万人,疲战之后,守城还有富余,但若出城和泰山野战,胜负就在两可之间了,现在元协刚刚身死,对麾下将士们的战斗力是很大的打击,这样没有把握的仗,元起是不会打的,所以,今天也只能任凭泰山安然离去了。
目送着十万益州军逐渐远去,元起回过身来,向皇甫初、钟繇等数十位大臣们说道:“各位大人,刚才事急从权,某能理解各位的心情,现在危机已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才是。本王并无不臣之心,也不能继承天子位,还是在小协子,呃,在圣上的子嗣中选一人来继承帝位。”
皇甫初和钟繇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叹息了一声,皇甫初率先开口说道:“燕王不必推辞了,这件事,是圣上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临时作出的决定。”
钟繇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块黄色的绢布,递给了元起,道:“这是圣上早就拟定好的诏书,只是一直没有发布而已,燕王就是圣上钦点的天子继承人,这道诏书中有着明确的昭告。”
元起打开诏书,逐字看了起来:皇兄啊,小弟这就先走一步了,以后元氏的江山和子民,你可要帮我照顾好啊,别让后世人把我说成是懦夫,这样,我也就可以安心了。皇兄,你对我的教诲,我永远记在心中,这次御驾亲征,是我故意搞出来的,你也知道,我是个男人,每次都要你千里迢迢的赶来护驾,我的脸上也挂不住啊,堂堂天子,坐拥万里江山,却只有皇兄你维护我,其他的所谓诸侯都想着怎么多抢点地盘,捞点好处,什么忠臣义士,仗义死节,也只能呵呵了,生如行尸走肉,浑浑噩噩,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杀一场,象个男人一样的离去,皇兄,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了,你可别怪我啊…
对了,你也别想着在我的孩子里找一个出来当皇帝,嘿嘿,实话告诉你,你的两个侄子,都已经被我送走了,你是不可能找到他们在哪里的,你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担忧,不管怎么说我也当了十多年的天子。还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挨饿受冻的,放心好了……
元起豁然抬头,看向皇甫初和钟繇,心中充满了震惊!元协为了断绝自己推让天子位的想法,竟然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了民间藏匿了起来,这是元协对元起的绝对信任,但同时,他却对自己的孩子太过绝情了一些啊!皇甫初和钟繇看出了元起心中的震惊,同时说道:“别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两位皇子被送去了哪里,只知道是被一位妃子带走了,这位妃子是谁,我们就不知道了。”
元起叹息了一声,看来元协是真的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不惜身死,而且还送走了两个儿子,为的就是让元起能够心无旁骛的登上天子的龙椅。这份感情,这份信任,让元起感到心头像是堵住了什么东西,沉甸甸的。
低下头,元起继续向诏书上看了下去:皇兄啊,我在写这道诏书的时候,皇甫初和钟繇两位老大人都在场,是他们亲眼看着我写完的这道诏书,朝中文武百官人数虽多,但是值得我托付后事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位了,本来杜畿也算是一个,可是我却把他派到你那里去了,嘿嘿,现在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当初让杜畿去你那里,我就已经打算把天子位让给你了,否则你以为我真的是吃饱了撑的,让你掌管那么大的地盘,还封你做燕王吗?这个天下是你打下来的,就由你来治理吧,我这个甩手掌柜,坐的不开心啊。在诏书的最后,元协的字迹显得有些沉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血性:皇兄,你曾教导我,好男儿当懂得取舍,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男人,我想做一个你口中的真男人,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取舍,不要为我难过,不管我会是怎样的死法,那都是我的选择,或许我会死的很难看,不过我不后悔,把江山交给你,我很放心。皇兄,临收笔了,说实话,我心中还真的有些不舍,大好河山啊,我是再也看不到了,不过我会在天上盯着你,要是你不能让我元氏江山变得更加壮丽,我可是会翻脸的,望卿倍加努力,不负朕之所托。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诏书,只有最后这一句,才是符合元协天子威仪的,其他的话,都像是在聊天,在和自家的兄长在聊天,没有丝毫端庄神圣的气息在内,元协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缓解元起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因为元协知道,自己的死,一定会让元起十分难过。或许这样玩世不恭的语调,可以让元起的心里好受一些。
收起诏书,元起珍而重之的叠起来,放进铠甲内贴近心脏的位置,两行热泪再也无法阻挡,顺着他的面颊滴落下来,划过华丽的游龙啸天甲,摔落到了地上,瞬间便被摔成了无数瓣儿,伴随泪水而下的还有元起愧疚的声音:”他还是个孩子…”
………………………………
第三百八十章 讨伐泰山
作为绝世枭雄,宇宫照烈对时机的把握非常准,早在汉中争夺战之后,宇宫照烈便进入了休养生息时期,一年多以来,宇宫照烈广募人才,并为丧失掉的中间力量补充新鲜血液,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宇宫照烈先后提拔了五十多名文武将官,其中有两员大将,深的宇宫照烈的器重。
这两人,一个名叫李进,字子贤,是交州高兴郡人,出身于贫苦的农家。困苦的生活,造就了李进坚韧的性格,李进年少时独自进入深山十年,十年后,练成一身绝技,在交州从军,累积功勋从一个无名小卒,升迁到了骑都尉的官职,后来因为皇帝元宏时期的朝政混乱不堪,心中有大志的李进辞去官职,开始游历四方,经过数年的辗转之后,来到了兖州,他看到兖州政治比较清明,宇宫照烈治军有方,便在兖州再次投军,用了三年的时光,重新坐回到了骑都尉的位置上,后来被夏侯惇发现,推荐给了宇宫照烈,宇宫照烈见到李进武艺惊人,竟然可以双战颜良、文丑而不落下风,一时间惊为天人,立刻拔升其为虎威将军,跟随在自己身边。
另一人。名叫越兮,是山东隐士越老夫子之子。字雨孝。越兮自幼便武力过人,成年后用镔铁打造了一柄三叉戟,持此戟所向无敌,接连打败了十几位名将,后来引起了宇宫照烈的注意,宇宫照烈带着礼物亲自赶往越老夫子家中,请越兮从军。越老夫子感于宇宫照烈的诚意,便答应了下来。越兮也便成为了宇宫照烈手下的又一位大将
在得到这两员虎将的帮助后,宇宫照烈终于有了可以和元起麾下的五虎上将一争高下的猛将了,再加上一年多以来的休养生息,使得宇宫照烈的实力大进,麾下兵精粮足,于是,宇宫照烈便趁着元协身死,元起刚刚接掌元氏帝国的时机,进位自称为魏王,割据青、徐、兖、豫四州,雄踞中原。
随着宇宫照烈自称魏王的事情发生,元起麾下的百官们,出现了两股不同的声音,一股声音是主张以剿除泰山为主,为先帝报仇雪恨,以正皇室的威仪;另一部分人则是认为先帝刚刚驾崩,宇宫照烈就自称魏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