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买当的好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还沉浸在一统鲜卑的美好宏愿中的时候,各路军士战败的消息接踵而至,沉重的打击了他的美丽幻想。

    原来,先前元起等人,根本就不曾撤退,而是向着撤退的方向走了几天的时间之后,避开买当探马的耳目,然后日夜兼程赶到了西部鲜卑的境内。之后,买当和几个大部落首领之间的矛盾,和诸葛亮猜测的一般无二,凶猛的爆发了出来,导致买当设计乱刀砍死了几个部落首领。趁着这个时机,元起、齐天和马越各自率领一万五千人,袭取了其中三个最大的部落,占据了他们的部落。

    拿下三个部落之后,元起三人偃旗息鼓,安静的等待着买当所部得到来。没让他们等多久,买当果然派兵前来讨伐,元起三人张开口袋,放买当部下进入包围圈之后,来了个关门打狗,把买当的三路大军打的溃不成军,只有少数的残兵败将逃了回来,向买当报告遇伏惨败的事情。

    直到此刻,买当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汉人的离间之计,输了个体无完肤。经过这件事之后,三个原本实力最雄厚的鲜卑部落,被元起所部的敌军偷袭,解除了全部的武装,还被俘虏了大量的青壮。失去了这三个大部落的助力,西部鲜卑就等于是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以及人口。

    这还不算,买当派出去的三路大军,还被元起打了个完美的伏击,一战就导致买当部下的主力军丧失了大半,让买当再也没有了决战的本钱。

    恍惚之间,买当想起了汉人的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是,笑到最后的渔翁,却是元起。而他自己,只是鹬蚌中可悲的一个,无边的苦涩,泛上了买当的心头,让他万念俱灰。
………………………………

第二百二十一章 胜利归来

    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一丝留恋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别的人,买当不知道,但是他自己该怎么做,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买当不堪忍受从王位上跌落凡尘的苦涩,过惯了上位者的日子,让他回归朴实,他宁可去死。

    缓缓地抽出佩剑,买当把佩剑驾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用力一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买当勉力伸出手,向上缓缓攀升,似乎是想要扶正头上的王冠,可是,伸到半途的时候,他的手却无力的垂了下去,连带着整个身体都摔倒在了地上,头上的王冠被甩出去了数步远,他却再也没有力量,把王冠拿回来戴在头上了。

    买当自刎而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至此,鲜卑族的三大领袖,全部授首。幅员辽阔的鲜卑族,即将迎来新的统治,相信用不了多久,鲜卑人就会在元起民族融合的大宗旨之下,开始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击败了买当和西部鲜卑三大首领之后,元起给齐天留下了三万大军,让他对西部鲜卑的残余力量进行清剿。元起相信,有着长年坐镇边关、和异族人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齐天,一定会把事情处理的很妥善。而且,还有陈宫这个智囊帮助齐天出谋划策,元起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心。

    之所以会这么着急的班师回燕京,是因为留守燕京的黄勇派人给元起送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孙策突然来到了燕京,本来是很着急要见元起的,但是当他听到元起已经率军北上,抵抗鲜卑之后,也就只好耐着性子等候在燕京。至于孙策到底有什么急事,黄勇的信中却没有提及。

    元起对孙策的脾气秉性十分熟悉,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孙策是不会来燕京找自己的,孙策身边,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能让孙策耐着性子在燕京等候半个多月,而没有前来北疆寻找自己,也昭示着孙策的身上,一定是发生了一些变故,否则,以孙策的性格,一定会单枪匹马的来北疆找自己了。况且,黄勇是元起的心腹大将,对黄勇都有所隐瞒。没有说出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事情一定不简单。

    当初收下孙策这个徒弟,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元起对孙策的了解逐渐深入,他发现孙策的本性并不坏,只是有时候太过自我了一些,也太过崇拜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除此之外。孙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将了,绝对是可堪造就之才。熟知历史的元起还知道,用不了多久。整个江东都会变成孙家的后花园,孙策就是东吴帝国的实际开创者。为了稳固南方的局势,元起也没有理由对孙家的事情不闻不问。更何况,元起现在已经和孙尚香定亲了,说起来,也算是孙家的半个儿子,无论于公于私,元起都不可能对孙家的事置之不理。

    距离当初元起与田丰约定的两个月时限,还有十天的时候,元起率领着得胜之师,出现在了燕京城外十里远的地方。这次出征,对北疆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短短两个月之内,元起大军先是平定了幽州境内的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把这两个国中之国变成了幽州治下的两个郡;而后以粮草做诱饵,一举击败了东部鲜卑阿卖提所部;紧接着在王诺无意的“帮助”之下,齐天使出苦肉计,迅速平定了中部鲜卑的连满所部;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元起对西部鲜卑买当所部,上演了一出简单实用的离间计,一战击溃了西部鲜卑的主力军。

    麾下各位文武同心戮力,是元起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战斗在第一线的武将们奋勇当先、身先士卒;留守在后方的官员们也不轻松,不但维持着境内治安的良好,还要负责向前线输送粮草,保证前线大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作战。文臣武将同心同德,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内部的稳定团结,是保证幽并军事集团在危急时刻,连战连捷的重要因素。

    此外,元起的识人之明和知人善任,也为这场大胜奠定了基础。在元起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是元起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在投效到元起麾下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投效元起之后,元起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给他们最为适合的职位,让他们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并时刻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更深入、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造就出了一批可堪重用的猛将和能吏。

    以诸葛亮为最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是谁,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尊敬,都是因为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弟子,再加上元起对其青睐有加,才让诸葛亮坐上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对此,不少人心中都存有疑虑,认为诸葛亮年纪还轻,资历不足,不足以被委以如此重任。可是此战之后,诸葛亮的军事素养、运筹帷幄以及对人心的揣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担忧,确认了诸葛亮第一文臣的地位。

    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这场罕见的天降大雪,让北疆的异族,尤其是鲜卑族毫无准备,为了生存,只能在仓促之间,向幽并发起大规模的侵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存量的,贸然发起战争,一旦失败,结果必然就是走向灭亡。相比于鲜卑人,元起手中的粮食虽然也不多,但汉人毕竟是以农耕为主业的,调集粮草还是要比鲜卑人方便一些。

    另外一点,就是运气的问题了。在连番的作战中,好运气始终站在了元起这一边,甚至就连无心插柳的王诺,都从千里之外的京城横插一脚,包藏祸心的举动反而帮了元起的大忙。运气好的极致,就被人们称作是气运。往往那些大气运加身的人,最后都会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因此,当元起班师回到燕京城外的时候,他麾下留守燕京的文武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衣服,沐浴熏香之后,出城十里相迎。无论是文士还是武人,对这个时代有着开疆扩土功绩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此外,居住在燕京城中,甚至是方圆百里之内的一些百姓们,都出现在了欢迎元起大军凯旋归来的对列中,他们自发的排成队伍,手里捧着家中不多的存粮或者酒水,以犒军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欢喜。

    对于这些最底层的穷苦百姓而言,开疆扩土这样宏伟的理想,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了。但是他们清楚,他们的大都督有效的遏制住了鲜卑人的南侵,使他们的家人免于被荼毒,财产免于被侵略;他们还知道,经过此役之后,那些经常南侵的异族人,此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动侵略了,因为,那些蛮横残暴的异族人,已经被他们敬仰的大都督元起征服了。

    元起的这一场大胜,让上到天子元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近百年来,北疆屡屡被北疆异族侵略,死于侵略中的汉人,损失在侵略中的钱财,已经没有人能够计算的清楚了,但是谁的心里都明白,那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汉人和北疆异族世代结成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是元起,让所有的汉人出了一口恶气,让他们能够把积压在心头已久的愤懑,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尤其是饱受异族人侵略之苦的幽并二州以及冀州北部的百姓,在他们的心中,元起就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借兵

    在数十位文武官员以及大量百姓的簇拥中,元起风风光光的进入了燕京城,回到了大都督府中。

    一进府门,元起脸上的微笑顿时消失不见,低声向黄勇问道:“黄勇,伯符何在?”黄勇答道:“在府内西厢房中,伯符似乎有什么忧心之事,却不肯对某明言。”因为孙策是元起的弟子,还是孙尚香的大哥,又和元起麾下的大将们十分熟悉,因此黄勇没有让他住到驿馆内,而是把他安排到了大都督府内居住。

    听到黄勇的猜测之后,元起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孙策一定是遇到麻烦了。于是,元起让麾下文武先去府内的大厅等他,他自己却调转方向,向着西厢房走去。

    来到西厢房,元起推开房门,看到房间中有着两个年轻的身影。坐着的正是孙策,另外一个站立在孙策的身后,观其年纪,大约只有二十不到,甚至比孙策还要小上一些。

    看到元起走了进来,孙策猛然站起身来,想要对元起倾诉些什么,最终却失声痛哭了出来,哽咽的说出来两个字:“师父……”

    元起和孙策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三年来从未见孙策哭过,即便是当初孙尚香为元起挡下毒箭,命悬一线的时候,孙策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也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心中的感觉越发不妙,元起急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在孙策的肩膀上一拍,宽慰着说道:“不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孙策是个硬汉,轻易不会落泪。但孙策也是性情中人,一旦哭起来,却怎么也收不住。站在孙策身后的青年,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向着元起深深行了一礼,开口替孙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禀君侯,某是伯符的结拜兄弟,姓周名瑜字公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当初沙县一别之后,老主公率兵回到江东,上表辞去长沙太守的职位,专心治理江东。在老主公的励精图治之下,我江东军在一年之内。横扫三十六处水贼巢穴,声威大震,并连续占据了江东五个郡。谁料却因此引起了后将军袁白的不满,联合荆州牧元表,在大江之上设下暗礁,在老主公行军途中,乱箭暗算了老主公。月余之前,老主公因重伤不治,已经归天了。伯符在老主公的旧臣拥护下,已经成为江东军新的主公了。”

    周瑜的话,让元起大感吃惊,甚至都来不及去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位名垂青史的江东周郎了。转头看向孙策,元起带着悲戚的神色,重重的在孙策肩膀上拍打了两下,大声说道:“这个场子,来日,师傅会帮你找回来的!”

    孙策猛然擦了一把脸上的泪痕,强忍着心中的悲伤,看着元起说道:“师父,策意欲向师父借兵,杀回江东去!”

    周瑜在旁解释道:“君侯有所不知,袁白和元表暗算了老主公之后,袁白立刻一脚把元表踢开,然后率兵攻占了扬州的四郡,现在,我江东军,只剩下一郡之地在手了,人马也仅剩下数千之众,暂由主公的二弟仲谋统率镇守着这仅有之地。主公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向君侯借兵的。”

    沉吟了片刻,元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放心,某一定会分出一部军马给你们,这件事,尚香知道了吗?”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但在元起心中,早已把孙尚香和上官宓看做了自己的夫人,和锦衣一样对待。

    孙策摇头说道:“小妹心中藏不住事,若是对小妹说了,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天下皆知了。”

    元了点头,眼下,孙策的主要对手是袁白和元表,元表又是个守成之主,一点向外扩张的野心也没有,因此,孙策只需全力应对袁白就可以了。但若是孙坚身死的消息被大肆宣扬出去,难免会有落井下石的人会趁机对江东孙家不利。这件事,还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还是晚一些让孙尚香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知道的好。

    “伯符,公瑾,你们在房中稍坐,某去大厅和众人商议一下。”元起对着孙策和周瑜又安慰了几句之后,就转身向大厅走去。

    带着凝重的神色来到大厅,元起的面部表情,让大厅中热烈的庆祝声浪,瞬间冷却了下来。原本,众人都在议论着,元起此次击溃三部鲜卑的丰功伟绩,相信用不了多久,三部鲜卑就会被彻底平定,正式纳入元氏帝国的版图了。

    可是当他们看到元起的凝重表情之后,立刻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其实,经过在燕京大学中一年的潜心研习之后,元起早已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只是孙坚身死这件事,实在太过震惊,其中牵涉的事情也太多,再说能够进入大厅中的众人,都是元起的心腹之臣,对他们,元起也不想总是带着毫无表情的面具。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喜怒,让麾下众人能够感受到元起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这样,也更有利于内部的团结,促进凝聚力。

    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元起的第一句话就看门见山的直奔主题:“诸位,适才伯符告诉某,文台将军,已经死于袁白和元表的联手暗算之下了。某已经答应伯符,借兵给他回江东报仇。”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元起倚重的心腹,能够做元起心腹的人,绝不会是平庸之辈。元起的话虽然简单,他们却敏锐的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意思。江东,恐怕要迎来大乱了。

    就事论事而言,袁白和元起的关系近乎死敌;而孙策则是元起的弟子兼大舅哥,谁更亲近一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为了限制袁白的扩张,稳定住南方的局势,众人已经明白了元起的意思,他是要扶持孙策了。

    对于这一点,得到了在座所有人的赞同,其中包括一向耿直的田丰,帮助孙策壮大起来,让他在南方牵制袁白,是符合幽并军事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只是,具体借给孙策多少人马,个人心中的衡量就各有不同了。

    以田丰为首的刚直之士,坚定地认为应在保证幽并集团正常的运转下,适当的借兵给孙策,具体人数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而见识较为长远的一派,以诸葛亮为首,认为帮助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是有着长远利益的,因此主张应筹措出一万军借给孙策;而那些元起麾下的元老们,都和孙策有着不错的私交,也都知道元起是真心很欣赏孙策这个弟子,因此不但把借兵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五千人,不少人还愿意随同孙策一起前往江东,等帮助孙策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返回幽并。

    三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最后,由元起拍板决定,调集出一万人马,让孙策带回江东去。为了安全起见,元起还决定由水军都督甘静,率领五千麒麟军精锐,驾驶楼船由海路送孙策及一万军士回江东。等到达江东之后,甘静暂时留在孙策身边,帮助孙策征讨袁白,直到局势稳定之后,在返回燕京。至于甘静暂时离去之后,水军的训练等问题,则是由水军副都督苏飞一力负责;久居江南,熟悉水战的鲁肃则是代领水军都督的日常事务,督促苏飞的训练。

    决定好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元起命人把孙策和周瑜请到大厅中来,准备告之自己的决定。

    片刻之后,孙策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周瑜器宇轩昂的紧随其后。二人向元起以及在座众人行礼之后,就垂手站立在大厅正中,等待着元起的答复。

    元起颇有感触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对着孙策说道:“伯符,你也曾在某帐下为将,燕京,永远是你的家,回到你先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