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厂公为王-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忌。”
  “嗯。”朱元璋伸手结果木盒打开,只见其中一个金灿灿的丹丸滴溜溜转动。
  “爷爷。”朱允炆见朱元璋拿起丹药要往嘴中送服,不由出声阻拦。
  朱元璋却只做未闻,一仰头,将手中丹药服下。
  无形气势蔓延,朱元璋双目精光蹦现:“允炆,皇爷爷早年曾于绿林中厮混,得遇高人传授一门旷世奇功,名曰:皇道。”
  “皇道?”
  “不错。”朱元璋一声大喝,右手大力拍在朱允炆胸口,身背后,老刘老张二人对视一眼,也不犹豫,探手一掌,拍在朱允炆后背腰间。
  三人须发皆张,朱允炆直觉全身暖洋洋的,三道热力从胸前背后汇入脐下三寸,四肢百骸尽皆酸软,脑中昏昏沉沉的,恍惚间听到身前朱元璋开口:“皇道真气,须得无有内力武功,经脉天成,从未开拓之人方可传承。朕的一身内力只能给你三十年,但在加上他们两个的,足可让你成为身具百年内力之绝世高手。所谓天子者十步之外,言出法随,十步之内,人尽敌国。有这一身内力,纵使一日你混迹江湖,天下也大可去得!”
  浑身热力难当,朱允炆只觉得心脏猛地一震,一股热浪直冲天灵百汇,双目一翻,昏死过去。
  。。。。。。
  乾西宫
  暗黄的铜盆里火光摇曳
  手一松,一打黄表纸落入盆中,转眼化作飞灰。
  “咱家是不是来晚了?”
  “火刚点上,你来的刚刚好。”李彩娱拍拍手,起身回望着来者:“平常你和老刘关系不好,没想到这最后的时候,你竟然会想着来送他最后一程。”
  “其他人都不方便,就我还算是闲着,当然要过来看看。”声音阴柔,说话的是一个白面无须,身材纤细的老者,手里拿着一个小包伏,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些什么。
  “贡品?”李彩娱猜道。
  “嗯。”老者点点头:“拿了些馒头点心,给他俩摆摆,省的到了下边儿饿得慌。”
  包袱打开,老者从中拿出十几个馒头摆在地上摞好,又从怀里拿出一串纸钱,来到铜盆边扔了进去:“老刘,老张,一路走好吧。到了那边儿如果缺什么给我黄扇枕托梦说一声,咱家再给你烧去。”
  “扯这些没用的,真要托梦也是找我,找你这家伙也不怕在梦里掐起来?”
  “呵呵。”黄扇枕轻笑一声,没有辩驳。
  “你说。。。老刘老张他俩为什么一定要死啊。”李彩娱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哀伤:“宫里头就咱们几个还算是个伴儿,他俩一去,这日子就要闷上许多了。”
  “不死又有什么办法?”黄扇枕轻叹一声,怅然道:“咱们这些太监,天生就是给人家做奴婢的。只要入了皇上的眼,生死便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更何况老刘和老张一死,皇上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也就不会再有人知道;就算不死,将来长孙殿下继了位,身边也不能留着这么两个知根底的老东西还不是一样?
  早早死了,也好给猴崽子们倒个地方,更能为咱们挣得新皇帝的信任和欢心。一举数得的事情,不过是周瑜打黄盖罢了,他们两个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唉。。。”李彩娱叹道:“有时候咱家就想,你说咱们活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他俩死了还有咱俩能烧张纸,等咱俩死了,却不知道又有谁给咱们送终?”
  “你问我,我又问谁?”黄扇枕摊手。
  一阵阴风,铜盆中的火焰猛的高了一高,带起些许灰烬腾起。
  扑了扑身上的褶皱,黄扇枕站起身来:“走吧,最近宫里查得严,时间久了别露出了马脚。”
  “知道了,你也多小心才是。”
  。。。。。。
  “你干爹只收了你这么一个义子,他去了,天门天字堂的位置自然也就落在你身上了。”
  凭栏而立,徐如意看着刘喜淡淡的说道。
  “干爹他,是不是。。。”刘喜的声音很悲伤,眼中也有泪光闪动。
  “嗯。”徐如意点点头:“人都有一死,你也不要太过挂怀。虽然你二人相交才三四年的时光,不过偶尔刘孝感也和我说起过你。每次说起你来,他总是带着笑,看的出来,他很喜欢你。”
  “干爹。。。”刘喜喃喃念了一声,泪水终于还是落下。
  看着刘喜低低的啜泣,徐如意一时无言,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行了,逝者已矣,活人的日子总还要继续过。”随手拍了拍汉白玉的栏杆,徐如意开口问道:“刘孝感教你的天光万照功你练的怎么样了?”
  “回门主,属下已经练到第二重,云霞万丈了。”
  徐如意点点头:“那功夫我听刘孝感说过,前三重进境最难,待根基扎实了,后边就能一日千里,是门有深入浅的功夫。你三年能练到第二重也算是不错了,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
  “是。”
  “早年间本来想着调你入东厂的,但既然你接了天字堂堂主的位置,再入东厂就有些难办了,毕竟宫里也离不开你。
  不过这样也好,长孙殿下与你也很亲近,待他继位,你免不了还要接上大内总管的位置。到时候我在外,你在内,正好也能做个互补。”
  刘喜小心的说道:“属下只怕做不好,坏了门主的大事。”
  “不用太紧张,放轻松一些。”徐如意摆手道:“李彩娱他们你也见过了,有他们在宫里帮趁着,出不了大事的。”
  。。。。。。
  南京北郊马场
  这里本是一片宽阔的农田,但在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征收,改作了皇室专用的跑马地。
  再过一个时辰,便是他朱元璋人生的终点,而他这个天下第一人,不能倒在病榻之上,这是耻辱,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耻辱!他觉得自己还能再肆意姿虐一次。
  “允炆。”御撵上,朱元璋开口说道:“牵匹马来,朕要骑马。”
  “皇爷爷。。。”朱允炆本想劝慰,但看着朱元璋冷冽的眼神,终究还是顺从的吩咐了下去。
  不一刻,一匹健硕的黑马被牵了过来,朱元璋在朱允炆的搀扶下,费力的跨了上去。
  四下望望,身后是绵延无际的仪仗和随侍的文武群臣,龙子龙孙。
  “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狂笑声声,这位天下至尊马鞭轻扬,随后重重的抽下。
  骏马“唏律律”的一声嘶鸣,随后箭射而去。
  有谁能想到,当年凤阳城的放牛娃子,皇觉寺的要饭乞丐,也能登上这九五至尊的宝座?!
  百年传承的蒙元朝廷没有挡住他,白莲教中的阴谋暗算没有挡住他,湖北的陈友谅、江浙的张九四,一个一个都不过是他的手下败将。
  数十年过去,这天下的英雄都倒在了他的脚下,这天地间再无一人可与他抗衡。
  左手缰绳,右手马鞭,连连抽打,如癫似狂
  目之所及是他的大明江山,马蹄所踏,是他的千秋社稷。
  这世界已容不下我朱元璋了,那我就到天上去再和老天爷斗上一斗!
  缰绳一紧,骏马人力而起。长刀斜指天际,朱元璋发出了生命中最后的一声呼喊。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
  五凤楼的钟声响起,一连九声,响彻整个南京内外。
  “皇上!”
  “皇上啊!”
  承天门外,已经等候近两个时辰的文武百官们放声嚎哭。捶胸顿足,撕心裂肺,就好像是自己的亲爹死了一样。若是有人能走近了细细的看看,就会发现,真正落泪的其实没有几个人,大多数都只是在干嚎而已。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洪武皇帝手下当官的日子实在难熬,说是生死一线也差不了多少。如今洪武皇帝大行,皇长孙殿下即将继位,他们朝思暮想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他们没有笑出声就已经是拼命克制的结果了。
  文武群臣的哭嚎毕竟比不得五凤楼的钟声,喊破了喉咙也传不到深宫内苑,传不到朱允炆的耳朵里。
  静静地看着黄绢附上了朱元璋的面容,克制已久的泪水再次从朱允炆的红肿的双眼溢出。
  “皇爷爷。。。你也不要允炆了。。。”
  身后,徐如意和刘喜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这个时候的朱允炆并不需要别人的劝慰,让他静一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看着龙床上已然与世长辞的朱元璋,徐如意心中也不禁唏嘘怅然。
  一世英雄,最后也敌不过生老病死。有时候想想,其实人活着也挺无趣的,一切都已经被注定好了一般,只需要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皇登基
  乾清宫
  洪武皇帝的牌位之后,是一个巨大的棺椁,盛装着朱元璋的遗体。身上盖着金丝锦被,四面环绕着各式香烛纸马,白绫鲜花。
  牌位前文武大臣跪地痛哭哀嚎,一个个撕心裂肺的,好像恨不得以身殉葬一般。但实际上,若有人拨开他们掩面的袍袖,便会发现他们的脸上哪里有一滴泪水。眼中又哪有一丝的伤感。
  洪武皇帝视群臣如草芥,臣子视他自然也如仇寇一般,只是他们将这份仇恨掩藏了起来,不说罢了。
  如今朱元璋死了,他们没有当场笑出声来完全是因为怕掉脑袋,不然的话,估计放鞭庆祝一下的心思都有。
  徐如意冷冷的扫了一眼众文武大臣,随后又将目光转向最前方的朱允炆。双膝跪地,默默地看着朱元璋的牌位。没有任何的哭喊,可耸动的肩膀,不时抬起的袍袖,都说明,他是真的悲伤。亲人逝去的痛苦,只有真正的亲人才能明白。
  不知何时,礼部尚书陈迪手捧着一个锦盒走到众人前方,高声喊道:“大行皇帝遗照在此,众臣叩拜!”
  众臣口称万岁,伏地顿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万岁!”
  “陛下!!!”
  哭号之声更甚。
  陈迪遗照念罢,便又按制率领众臣请新君即位。朱允炆神思不宁,但还是勉强的走完了三请三辞的流程。最后,随着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加冕为帝,成为了大明王朝理所当然的第二任皇帝。
  大明王朝也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又展开了新的篇章。
  。。。。。。
  接下来的一个月,朝廷上下都忙的不可开交。皇帝驾崩需要为其做法事超度,需要入陵下葬。而新皇登基需要在洪武门前举行盛大的仪式昭告天下,需要拟定恩旨施恩百姓:比如大赦天下,比如免除各地历年积欠税赋,再比如犒赏群臣,等等等等。
  好在这些事情大部分都已经有成法制度,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就行了。礼部专司朝廷礼仪,对这一切都早已有了腹稿,所以做起来也算是有条不紊。
  东厂
  徐如意顺手接过凤思递上来的丝巾擦擦脸上的水渍,开口问道道:“怎么样,从宫里把你接出来,最近过的还习惯吗?”
  凤思端着铜盆,言笑晏晏:“在宫里做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儿,出来还是一样,有什么不习惯的。”
  说着抱怨的话,不过从语气上能听出来,只是开玩笑罢了。
  徐如意笑道:“我可没让你伺候,这可都是你自愿的,可赖不了我。”
  “行行行,都是我自愿的。”凤思翻了一个白眼儿,没好气的扯过徐如意手上的丝巾,扭头而去:“饭菜都准备好了,放在桌上了,一会儿记得吃。我先出去买菜了。”
  徐如意摇头苦笑。
  “督主。”矮胖的云铮从屋子里走出来,笑道:“凤思姑娘今天准备了您最爱吃的羊肉馅饼,看起来味道真的不错。”
  “行了,一块儿吃吧,你一大早上过来也没吃饭吧?”徐如意笑笑,走进了屋中。
  桌上两碗米粥,六个馅饼,还有一盘小葱拌豆腐,一叠凉拌肚丝。看着就很有食欲。
  “黄子澄和齐泰那边儿最近有什么动静吗?”徐如意端着粥碗开口问道。
  吃饭的时候工作,工作的时候吃饭,这好像是中国人普遍的一个习惯,徐如意也不例外。
  “回督主的话。”云铮想了想,说道:“昨天听夜雨泽说,黄子澄和齐泰最近都在准备恩科的事情。黄子澄似乎想当文科的主考官,而齐泰想当武科的主考官。倒没有听说有什么其他的动静。”
  徐如意一挑眉毛:“看来他们这是准备培植各自的势力了。”想了想,徐如意吩咐道:“告诉夜雨泽一声,让他把齐泰准备的武举相关的制度条例想办法抄一份出来给茹瑺送去。让茹瑺看看改改,看时机报给皇上。”
  “是。”云铮认真记下,随后又问道:“那黄子澄那边?”
  “不用去管他。”徐如意笑道:“他那是白费功夫。皇上性情仁厚,笼络再多的官员也不如他身边的亲近信任的人说一句。”
  两人说着话,那边一个番子来报:“督主,指挥使,龙爷和飞爷回来了,现在大堂等候。”
  “知道了。下去吧。”徐如意看看云铮:“走吧,一年多没见,可算是回来了。”
  二人放下碗筷,来到大堂。
  只见大堂之中除了山崎龙也和化鹏飞之外,还有一个白衣蒙面的女子。身段高挑,眉眼动人。婷婷袅袅的坐在椅子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玉葫芦。
  见徐如意和云铮进来,山崎龙也和化鹏飞起身拱手:“督主。”
  徐如意点点头,伸手指指这陌生女子,示意二人介绍一下。
  “沈红仙。金针沈家现任家主。你不是要见我吗?”女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
  徐如意“哦”了一声,在正中主座上坐下,拿眼一扫山崎龙也,见他右臂依旧空空荡荡,不由得不悦的说道:“南京到南疆的路程说近不近,但跑一个来回最多三四个月也就够了。你们去了快一年,咱家还以为是顺便把胳膊接了,没想到走的时候什么样子,回来了还是什么样子。”
  “接条手,我沈家确实可以做到,不过需要用到南疆五毒教的同心蛊。”沈红仙轻轻晃了晃手中的小玉葫芦:“费了一番功夫,总算是拿到了。手呢,我随时可以给他接上,不过这个等会儿再说。
  任笑现在还在我沈家待着,之前和你们提的条件,只完成了银子这一项。其他的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少林大还丹,回头咱家自然会给你搞来,七个甲子高手,咱家也已经准备好了。唯有让你沈家重出江湖这件事,咱们需要细细的谈谈。”徐如意沉吟道:“你沈家的事情咱家已经听人详细的说过了。你们曾经拥有人皮面具,这东西太危险。如今你们就算说你们没有了,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所以呢,咱家准备让你们挂在朝廷的名下,就在这南京城里重开山门,如何?”
  “挂在朝廷名下,处处受朝廷指派,那我沈家还算什么江湖门派。”沈红仙摇头不应。
  “你想带沈家重出江湖,又不想受朝廷庇护?”徐如意反问道:“你觉得可能吗?”
  “我没说不受朝廷庇护,我只说不想受朝廷指派。”沈红仙摇头轻笑,随后伸手一指山崎龙也:“你若答应,我今天就可以给这山崎龙也把手接上。之后等你把事情都办好了,我沈家就帮你把任笑治好,如何?”
  “只收朝廷庇护,不受朝廷指派?”徐如意想了想,觉得事情虽然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直接将沈家挂在朝廷名下,不论是四教七派还是其他的什么杂鱼野狗,明面上都不会轻易地来为难沈家,不然朝廷随时可以出动兵马镇压。但如果明面上与朝廷不产生关联,那到时候出什么问题就只能由他的东厂出面解决。这几年东厂在徐如意的发展下,哪怕是在江湖上也算是有些威名。毕竟如今的东厂之下,高手众多,一般的门派根本就无法相比。
  于是徐如意最终还是点头答应。
  。。。。。。
  文华殿
  新任大内总管刘喜,手里拿着一柄拂尘,双目微阖,看着自己的脚尖。而身前三丈处,黄子澄正长篇大论的说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大道理。
  皇帝并不好当,尤其对性格还有些懦弱绵软朱允炆来说,当皇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之前的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是这个天下的实际掌控者,可那个时候他的皇爷爷还在,他坐起事来心里面底气十足。可如今皇爷爷去了,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时候,再面对满朝文武,他总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面前黄子澄的一番滔滔不绝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燕王三子来京吊唁是尽孝道,虽然燕王有谋反之意,但出于对孝道的尊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