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天之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二章 口诀
  周子健不由得一愣,急忙问道:“在下不知。难道童兄知道其中的根源?”
  童啸天故作深沉地点了点头,说道:“这小无相神功乃佛教密宗,而清云道长是道家长老,从小学习道门教义,焉能轻易领悟这佛门神功。何况清云道长他自己并没有佛家的慧根,练小无相神功恐怕难有成就。”
  周子健眉头一皱,问道:“那该当如何?”
  童啸天眼望洞外,遐思神往,过了好半天说道:“二十年前,曾经有一位盖世的英雄,一把银虹、一把玉融,横扫江湖,号称武功天下第一。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周子健没好气地说道:“这谁听说过。你说的不就是赫连擎天嘛。世人皆称此人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我手中的剑,难道你认不出吗?”
  童啸天笑道:“算你有些见识。如果你连赫连擎天都不知道,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了。对了,你天天拿着一把假的银虹宝剑,却是为何?难道你不怕官府通缉吗?你这剑是从哪里来的?”
  周子健将自己手中银虹的来历告诉了童啸天。
  童啸天的眼睛转了转,好像想到了什么。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出来。
  周子健仿佛看出了什么,说道:“莫非童兄知道真正银虹的下落?”
  童啸天面现尴尬,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
  过了片刻,童啸天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你可知赫连擎天最厉害的是他的一身金刚伏魔神功。练成此功,可刀枪不入,无敌于天下。”
  周子健问道:“这金刚伏魔神功我略有耳闻。那不也是少林绝学、佛家密宗吗?”
  童啸天笑道:“你还知道金刚伏魔神功,看来你还真是不善。金刚伏魔确实出自少林。但是比之小无相神功,金刚伏魔乃是道教正典。据传说燃灯古佛皈依佛门前曾经是燃灯道人,乃出自原始天尊门下。燃灯道人创下金刚伏魔大法,传于后人。据典籍所注,金刚伏魔并不是达摩老祖带入中土。而是南海青叶道长赠予惠能禅师的武林绝学,后传至北少林。”
  周子健面现惊讶,说道:“原来这金刚伏魔大法还有如此渊源。”
  童啸天脸上一凛,说道:“这金刚伏魔神功你练不练?”
  周子健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练。但不知童兄会吗?”
  童啸天咳嗽了一声,说道:“会嘛,也谈不上。但是我一直在练,也算有一定的根基。”
  周子健说道:“那我什么时候跟童兄开始修习。”
  童啸天看了看洞外,说道:“那从明日起,我口述,你跟我练就是了。”
  周子健脸现疑惑,问道:“今日天色尚早。我等又闲来无事,为何不从今日连起?”
  童啸天神秘地一笑,说道:“自从跟你在一起,吃的东西都很不得胃。虽然有些鱼肉,但是做得太差。而且还没有好酒。我一烦闷,这功法就想不起来了。今天你出去,给我买些好酒好肉。最好是上等的女儿红和大块儿的酱牛肉。等你我酒足饭饱,明日练功才能有所成效。”
  周子健摇了摇头,说道:“我身上已经没有钱了。喝稀粥已是有些困难,哪里买得起好酒好肉?还女儿红和酱牛肉?”
  童啸天大声说道:“瞧你这一脸的不乐意,嘴已经撇到了耳根台了。没有钱你可以想想办法。”
  周子健无奈,说道:“怎么想办法?”
  童啸天想了想,说道:“找人去借。”
  周子健会意,说道:“这种事损阴丧德,我做不出来。”
  童啸天虬髯不住抖动,生气说道:“那么多刮减民脂民膏的为富不仁之徒,借他俩钱,有何不可?”
  周子健冷笑一声,说道:“要借,你去。我不去!”
  童啸天一撕虬髯,沉声说道:“那你是不想跟我学习功法喽?”
  周子健一甩自己的破袍子,说道:“如果让我作奸犯科来巧取不义之财,不学也罢!”说完,大踏步走出洞外。
  童啸天气得不住大骂:“不识抬举。你!你…”
  突然童啸天自己朗声大笑起来,过了良久童啸天自言自语道:“有风骨。老子就喜欢你这样的。”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周子健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仍旧煎汤熬药,烧火做饭。
  童啸天抬头看了看周子健,笑笑说道:“喂!你还真得不学了?”
  周子健刚要说话。
  童啸天打断说道:“让你借钱的事,只当我没说。今日起,你就跟我学习功法。我不会再强求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是了。”
  二人吃罢早饭,童啸天开始口授周子健金刚伏魔神功的心法。
  就这样日复一日,又过了一个多月。童啸天的伤彻底好了,身体也恢复的七七八八。
  但是周子健所学的金刚伏魔神功,却没有丝毫进境。
  童啸天对于周子健的表现,非常失望。
  周子健自己也很失望。他隐隐觉得这神功口诀,好像有问题,他觉得这口诀既不全也不顺。
  童啸天不满地对周子健说道:“你的悟性也太差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周子健皱了皱眉,说道:“这神功口诀太晦涩难懂,而且断断续续,根本就是不全嘛。”
  童啸天不屑地说道:“你说得不错,这神功口诀确实不全。我看到的也是一份残谱,只是看到这残谱的人都有很大的成就。为何就你毫无进展?”
  周子健说道:“那让我看看残谱可否?”
  童啸天瞪大了眼睛,说道:“你是信不过我?残谱不在我这里。反正口诀我已经告诉你了,你慢慢悟吧。我还有要事在身,明日就要和你分手了。”
  周子健一愣,说道:“童兄明日就要走了?这神功口诀传授之恩,小弟不知如何报答?”
  童啸天朗声大笑道:“你不要婆婆妈妈的。不是看在你救了我一命,而且一直没有把我抛下,我才懒得告诉你一个字。”
  周子健面带不舍,问道:“童兄接下来要去哪里?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童啸天说道:“我现在还在通缉之中。不方便告知与你。不过我相信他日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周子健点了点头,说道:“童兄此去,山高路远,还请多多保重。”


第四十三章 召见
  第二天,周子健醒来,发现童啸天已经走了,在自己的身边多了一个包袱。周子健打开包袱,里面是黄澄澄的金子,足有一百两左右。
  周子健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还真是一个血性的汉子。”
  周子健继续向西走去,这一日来到郑州地界。
  郑州虽是个偏域小城,但历史悠久,人文气息特别浓厚。
  周子健找到一家客店,早早安歇。夜晚,客店外面一阵嘈杂的声音响起。周子健披衣出门,见客店门外,有一个姑娘在和伙计吵架。
  那个姑娘一身翠绿的衣裙,身材娇小,面容柔美,一双眼睛大而明亮,看着非常可爱。
  只见那个姑娘面带幽怨,哀求道:“我就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就走。”
  伙计摇了摇头,说道:“姑娘,你说你又没有钱,怎么能白住我们的客店。”
  姑娘眨了眨那水汪汪的大眼,不乐意道:“怎么没有钱?我说了,明天早上自有人替我结账的。”
  伙计问道:“如果明天没有人给你结账,该怎么办?”
  姑娘盈盈一笑,说道:“你相信我好了。好端端的我还会骗你?”
  伙计还是执意不肯让那名姑娘进入客店。
  而那名姑娘在客店门口就是不走,双方争论不休。
  周子健走到二人跟前说道:“你们不要再争了。我替她付了,赶紧给她找个房间吧。”
  一听这话,姑娘满是感激地看着周子健,说道:“多谢这位公子。”
  周子健见伙计把姑娘让了进来,转身走进自己的房屋。
  过了一会儿,周子健听到有人拍自己的房门,问道:“谁啊?”
  “是我,客店伙计。”
  周子健打开房门。
  之前那名伙计满脸堆笑说道:“公子打扰了,刚刚我查了一下,本店已经住满了。”
  伙计一指身后的姑娘说道:“这位姑娘没有地方住,她是您让进来的,您看?”
  周子健摇头说道:“这可不行。男女有别。我们也不认识,住在一起,多有不便。”
  那个姑娘哀求道:“公子帮人就要帮到底。这天色已晚,就让我在你房间逗留一晚又有何妨?明日我就离开此地。”
  周子健连连摆手说道:“这万万使不得。男女授受不亲,断不可污了姑娘的名节。”
  那个姑娘突然眼睛一眨,两行眼泪流了下来,楚楚可怜地瞅着周子健。
  周子健无奈,只好说道:“那好吧。姑娘今夜就在里屋睡。我在这外屋忍一宿好了。”
  姑娘立时破涕为笑道:“多谢公子”。
  第二天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客栈的屋子。
  周子健起身洗漱完毕,忽然发现自己带的包袱轻了很多。打开一看,里面的黄金只剩下一小块儿,大约一两左右。包袱里面还留了一封书信,里面写着一行简单的话:盘缠不够,暂借,多谢。
  周子健看罢,看看里屋空着的床铺,摇了摇头。
  扬州城,知府柳敬宣收到了一封来自总督阿山的公函。公函上通知扬州知府到江宁府有要事相商。
  柳敬宣把公函递给萧让,问道:“萧先生,你如何看?”
  萧让皱了皱眉,说道:“大人与那总督阿山少有过往。突然来函,卑职也猜不透这总督的心思。”
  柳敬宣沉声问道:“那么你看我该当如何?”
  萧让沉吟半晌,开口道:“这两江总督阿山乃是封疆大吏,久在江南。可以说在江西、江南跺一脚地动山摇。而且听说此人贪得无厌。自大人上任以来,从来没有打点过他,恐怕这一次凶多吉少啊。”
  柳敬宣手捻胡须,点了点头:“先生说得是。不过要我打点他,恐怕把这扬州府衙内东西全卖了也不够给他塞牙缝的,还是算了。萧先生,把我的账簿拿过来,明日想必用得上。”
  江宁府,南京别称。总督阿山坐在两江总督衙门大堂正中的座位上。身边依次坐着河道总督张鹏翮、江苏巡抚宋荦、道台刘明缮。
  总督阿山,伊拉哩氏,满洲镶蓝旗人。上中等身材,头戴红珊瑚顶子,一身麒麟補服,左手拿着一只玲珑剔透的翡翠鼻烟壶,眯缝着双眼,靠在太师椅上。
  过了一会儿,门外有衙役高喊:“扬州知府柳敬宣,求见总督大人。”
  总督阿山翻了一下眼皮,哼了一声:“让他进来。”
  片刻,柳敬宣怀抱总督府的公函,小步匆匆来到总督阿山的面前,撩衣跪倒:“下官柳敬宣参见总督大人,参见各位大人。”
  总督阿山睁开双眼,瞅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柳敬宣,说道:“下跪何人啊?”
  柳敬宣再次叩头,提高了一些嗓门,说道:“下官扬州知府柳敬宣,参加总督大人,参加各位大人。”
  总督阿山并没有让柳敬宣站起,而是缓缓说道:“柳敬宣,你可知罪?”
  柳敬宣心里咯噔一声,顿感不妙,急忙回答:“下官不知,还请大人明示。”
  阿山一阵冷笑:“有人参你刚刚到任扬州知府,就收受贿赂,刮减地皮。扬州府因此民怨沸腾。你该当何罪啊?”
  柳敬宣急忙跪伏在地,道:“下官自来到扬州,是收了一些乡绅的捐助。但它们都是为扬州的治学、治河而用。下官已经将捐赠人和捐赠的物件、银两登记造册,还请总督大人过目。”说完,柳敬宣从怀中取出一本账目,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阿山扫了一眼身边的侍从。侍从会意,上前将账目接过,然后递给阿山。
  阿山打开账目,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许多捐助的人名和物件的名称、数目,银两的数目。
  阿山的眉头微微一皱:“那这些东西都在何处啊?”
  柳敬宣答道:“下官将收来的物品放在名人堂进行拍卖。拍得的银两除了办学已经花费了纹银一千三百两,其余都在知府衙门的库中封存。”
  阿山点了点头,瞅了瞅其余的官员。
  这张鹏翮、宋荦、刘明缮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如木雕泥塑的一般,均是一言不发。


第四十四章 语惊四座
  阿山也觉得有些尴尬,痰嗽一声:“看来这是一场误会。柳大人,请坐下讲话。”
  柳敬宣急忙说道:“诸位大人在此,焉有下官的座位。”
  阿山微微一笑:“有座便坐,无须客套。”
  柳敬宣起身给阿山深深一躬,说道:“下官谢座。”
  阿山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其余各位,轻声说道:“今日请大家过来,是有要事相商。近些年,江苏、安徽、河南一带,屡发洪水。故此当今圣上拨下国币帑银,要治理黄河、淮河一线。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张鹏翮,你是治河总督,你有什么看法?”
  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身材高瘦,面皮黝黑。看得出来,一年到头,没少风吹日晒。
  听到总督问话,张鹏翮立刻起身答道:“启禀总督大人,自前年以来,夏季雨水颇丰,黄河暴涨,屡有泛滥。徐州、宿迁一带河堤均为土堤,根本不坚固,多处出现决口。黄水肆虐,所到之处泥沙淤积,良田湮没,黄淮流域,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属下建议将这一带的河堤改用巨石加高,加固,尤其加固高家堰一带,使其不能在江苏道继续为害。”
  阿山点了点头,看看宋荦和刘明缮。
  宋荦,河南商丘人。身材看着比张鹏翮更瘦。也许是多年营养不良的缘故,脸色有些发黄。宋荦已经年近七旬,满头的白发。不过他的精气神还是蛮足的,说话时口齿清楚,思维明晰。由于宋荦的资历太老,官声极盛,深受康熙的恩宠,就连总督阿山也要给他三分薄面。他一直在苏州治公,这一次也是受了总督阿山的邀请,前来江宁府议事。
  宋荦见阿山向自己望来,立刻会意。不过他并未起身,只是屁股向前抬了一下,欠身说道:“启禀总督大人。卑职认为张大人说得很有道理。黄河屡屡泛滥,淮河河床淤积,河道两岸的河堤也已经损毁严重。眼下已经进入汛期,加固河堤刻不容缓。”
  刘明缮也点头附和。
  阿山看看柳敬宣,问道:“柳大人,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柳敬宣急忙站起身,躬身答道:“各位大人说得在理,下官非常赞同。只是这黄河属于河南、山东管辖,下官只是个小小的扬州知府,不敢妄言。”
  阿山听出此话,话中有话,摆了摆手:“既然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听说你在高邮三年,开挖水渠,治理水患,卓有成效。而且你到任扬州城之后,也在着手治理夹江。本督也是看在惜才、爱才的情分上,希望柳大人直言。”
  柳敬宣再次躬身一礼,说道:“既然总督如此抬爱,下官斗胆回禀各位大人。这黄河自河南经安徽入江苏,经徐州、淮阴、滨海县入黄海。在江苏道内主要是徐州、宿迁一带经常出现决口。河水南下将直接威胁江宁府的安全。江宁府乃是两江重地,所以保存江宁是重中之重。而淮阴以南是洪泽湖,洪泽湖的东南是高邮湖,高邮湖的东南是邵伯湖,邵伯湖经廖家沟、经夹江与长江相连。故下官认为如果能够重修洪泽湖、高邮一线的连接渠,并开挖夹江,那么如果黄河泛滥,则可以泄洪至长江。不知总督及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柳敬宣言罢,其余四人都听得有些呆了。
  阿山用吃惊的眼睛看着柳敬宣。他从心底里面佩服面前的年轻官员。他不由得瞅了一下旁边的张鹏翮。
  张鹏翮痰嗖了一声,说道:“柳大人的想法确是非同寻常。只是这黄河如果改道长江,必然危及扬州城。你乃扬州知府,难道不怕扬州的百姓反对吗?”
  柳敬宣向张鹏翮躬身一礼,说道:“张大人说得不错。如果改道长江,的确会危及扬州,当然是不改最好。但黄河肆虐之时,其势必定锐不可当。如果河堤无法稳固,河水势必湮没淮阴以南。到那时,恐怕想改道都来不及了。”
  张鹏翮一脸不屑地说道:“即便如此,这工程也过于浩大。现如今国库空虚,想完成此事恐怕很难。”
  柳敬宣一脸肃穆,说道:“修通洪泽湖至长江一线虽然工程浩大,但对后世子孙却是造福极大。当年靳辅与陈潢治理黄河多年,成绩斐然,疏通黄河东入黄海,黄河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如果说此工程浩大的话,相比京杭漕运,下官觉得还是小得多。”
  张鹏翮脸上铁青,一言不发。
  阿山又看了看宋荦和刘明缮,问道:“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宋荦想了想,淡淡一笑:“张大人说得有理,而柳大人说得也在理。依卑职看来,这河堤还是要加固的。而洪泽湖至长江一线的水渠也是应该开挖的。毕竟这引黄河入长江也是一项壮举。如果能成,我辈也能向当今圣上交待,向江苏一带的百姓交待。”
  刘明缮等宋荦说完,随声附和道:“水渠工程固然浩大,劳民伤财。但是既然圣上下旨要我等治理水患,总要有所作为。总是堵黄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