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天之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资格都没有?”
  萧让想了想说道:“我有一个法子不知是否可行?”
  楚敬连眼睛一亮,说道:“萧大人但说无妨。”
  萧让顿了一下,说道:“梅先生号称书圣,书法一绝。扬州城尽人皆知。不过在下也知道柳大人的字也写得相当考究。不如二位在房中同时书写,暂不署名,然后拿出来大家共同参详如何?”
  梅云晟出生在扬州,自幼酷爱书法,十岁时便名动扬州。曾师从范骧,苦练草书、行书、篆体、魏碑。他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认识的字相当得多。无论多么久远的字迹,他只要研究一段时日,必定能够参详出来。曾经有人多次举荐他入朝做官,但都被此人拒绝。他以老师范骧为榜样,不愿做大清的官。他一身傲骨,除了杨宾外,没几个能放在他的眼里。所以大家对梅云晟的风骨崇敬不已。
  楚敬连看看梅云晟。
  此时梅云晟的脸色已经渐渐和缓。
  若说比书法,他坚信柳敬宣给他提鞋都不配。所以听到萧让的提议,梅云晟微微点头。
  楚敬连见梅云晟没有疑议,便把目光投向柳敬宣。
  众人的目光也随着楚敬连纷纷投向柳敬宣。
  柳敬宣沉思半晌,说道:“既然大家如此抬爱,那本官也不能扫了大家心愿。”
  柳敬宣和梅云晟分别走进前院的两间屋子。楚敬连吩咐人取最大号、最好的笔墨砚瓦和最上等的宣纸。每间屋子配三个人,负责铺纸、研墨、卷轴。最后只派一名书院的学生负责取。
  片刻之后,柳敬宣和梅云晟的房门相继打开,那个学生捧着两个画轴从前院走了回来。画轴的样式一模一样,没有分别,所以大家也不知到底画轴的书写人是谁。
  楚敬连派人将画轴分别展开,并挂在回廊的外边。
  众人纷纷上前鉴看。
  此时柳敬宣和梅云晟也缓步从前院走来。
  梅云晟向柳敬宣深施一礼,说道:“今日能够得见大人的墨宝,学生可谓得偿所愿。”
  柳敬宣回礼道:“先生过奖,本官书法粗鄙不堪,还望先生不要见笑。”
  梅云晟笑笑说道:“岂敢岂敢。”
  两卷画轴前已经站满了人。楚敬连站在人群后,看着两卷画轴沉默不语。
  这两卷画轴均是长一丈,宽三尺。字都是由右向左,横着四个大字:敬贤书院。不同的是一幅字是小篆体,一幅字是隶体。
  小篆和隶书相传都是始于秦朝,而隶书是从小篆演化而来,兴于东汉。小篆瘦长,笔画圆润均匀,平衡对称。而隶书宽扁,笔画简洁冷峻,粗细有致。
  而院中的这两幅字可谓精彩绝伦。周围的人议论纷纷。


第三十四章 点评
  小篆体的画轴是梅云晟写的,因为小篆体的字很多人都不认识,这无疑能使其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变得很高。梅云晟确信大家会对自己的学问更加仰慕。而且这篆体的“敬贤书院”四个大字笔法流畅,圆润通达,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亦不为过。对此梅云晟非常满意。
  但梅云晟看到隶体的画轴,心中感到一丝枉然。这隶体的四个大字“敬贤书院”宽扁方正,笔画简洁,苍劲有力,称得上是一副好字,但比起梅云晟的篆体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梅云晟反复端详隶体的敬贤书院,一股冷汗涔然而下。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皆认为小篆体敬贤书院,字体古朴优雅,意境深远,比之隶书的敬贤书院更胜一筹。当大家知道这篆体是梅云晟亲笔所书时,众人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梅云晟,纷纷夸赞梅先生书圣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楚敬连看看众人,想张口说些什么。但是当他看到梅云晟的脸上那阴晴不定的神情时,却没有说出话来。
  柳敬宣笑了笑,未置可否,然后转身向院外走去。
  楚敬连慌忙跟着一同走了出去,说道:“柳大人,是草民安排不周,还望大人原谅。大人您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啊。”
  柳敬宣笑道:“楚员外,过虑了。本官并未介怀。倒是你,不要太介意。此番能一见书圣墨宝,本官也算开了眼界。刚才本官班门弄斧,实在不好意思。我看天色不早,就此别过,告辞。”
  萧让也紧跟着柳敬宣走出了敬贤书院。
  楚敬连看着二人的背影,不由得摇了摇头。
  人群外,一名年轻公子静静地瞅着那两幅画轴。他头戴斗笠,脸罩青纱,一条黑亮的大辫披在身后。身上穿一件宝蓝色锦绸裤褂,手中拿着一把销金折扇。年轻公子身边的两个侍从右手均紧紧握着一柄弯刀。
  年轻公子喃喃自语道:“柳敬宣果然非同小可,人如其字,比之梅云晟更胜一筹啊。”说完,这位公子转身而去。
  楚敬连闻言,急忙拦住了年轻公子,说道:“阁下,请留步。”
  年轻公子抬头看了看楚敬连,说道:“原来是楚员外,失敬失敬。”
  楚敬连一愣,上下打量这位年轻公子,问道:“公子认得在下?但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为何青纱蒙面,不肯示人?”
  年轻公子淡淡一笑,说道:“楚员外的大名,扬州城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乃无名少姓之人,说出来尊驾也不知道。我之所以脸罩青纱,是因为脸面丑陋不堪,不敢示人。还望楚员外见谅。”
  楚敬连见年轻公子有意隐瞒,也不勉强,问道:“在下刚才听闻柳大人比梅先生更胜一筹,公子何出此言?”
  年轻公子用折扇一指隶体的画轴,说道:“楚员外请看,这敬贤书院四个字的间隔,不管是上下左右,都是一样的。而小篆体的敬贤书院虽然也均衡整齐,但是书写者明显对这匾额的布局没有考虑,而是只凭个人喜好而已。如果是随意挥毫也就罢了,如果是题匾留额,未免有些不妥。”
  楚敬连看看两幅画轴,又看看年轻公子,沉默不语。
  年轻公子继续说道:“柳大人行事刚正端平,一丝不苟,从这四个字就能看出。无论从气度还是风骨,我认为还是柳大人的敬贤书院写得更好。您说呢,楚员外?”
  楚敬连一时语塞。
  年轻公子说完,扬长而去。
  楚敬连看着那名公子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久,他望向不远处的梅云晟。
  此时的梅云晟面容尴尬万分,他早已看到柳敬宣所书这四个字的不同之处。但是他是书圣,其名声如同他的生命一般。就这四个字而言,同样体现了他的风骨。他不敢说自己比柳敬宣强,但是甘拜下风的话他是万万说不出口的。
  楚敬连缓缓走到众人面前,说道:“梅先生的字飘逸洒脱,风骨俊崛。柳大人的字刚正端平,虚怀若谷。这敬贤书院的匾额我看还是由柳大人来提更好。而梅先生的字不如同样做成匾额,挂在正殿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楚敬连将众人散去,书院很快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敬贤书院发生的事情不胫而走,扬州城又是一片沸腾。这扬州知府柳敬宣的名头更加响亮,与书圣比试书法的事迹被传得神乎其神。
  但令人意外的是,不久后敬贤书院传来消息:书圣梅云晟和大厨丁漫楼离开了敬贤书院。陈桥欣被任命为敬贤书院的院长,而郭冲被任命为敬贤书院的掌勺大厨。
  人们又是议论纷纷:“这梅云晟和丁漫楼怎么好端端地走了。那陈桥欣不过是个落魄的先生,论才情、论名望都远不及梅云晟。怎么梅云晟给挤走了,还捎带着丁漫楼?”
  “这你就不懂了吧。听说柳大人来到敬贤书院说了一番话,梅云晟与丁漫楼才走的。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意思?”
  “就是柳大人要在敬贤书院立威。虽然敬贤书院是楚家的产业,但是真正说话算话的人是柳大人。这陈桥欣不用说一定是柳大人的远房亲戚,不久前相认,然后塞到敬贤书院的。这陈先生和郭冲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也是近些时才来的扬州城。楚员外没办法就把他们升任院长和主厨了。”
  “你怎么知道?”
  “这还用说,如果非亲非故,谁会这样做啊。”
  “说得很有道理啊。”
  “可惜了梅先生。可惜了丁大厨。”
  “你们瞎说什么呀?人家陈桥欣姓陈好不好。我听说柳大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戚,而且他也不是这种人!”
  “那你说为什么梅先生和丁大厨走了?”
  “嗯…我也不知道。”
  “我去!”


第三十五章 救人
  夜晚,华灯初上,月影摇摇。楚敬连站在玉凰台后院的小楼之上,观赏着天上的月亮。
  赵雨杉依然平静地瞅着他的背影。
  过了好一会儿,楚敬连问道:“有没有查到陆无双和邱寅涛到底去哪里了?”
  赵雨杉缓缓说道:“还没有查到,不过我猜他们已经离开了扬州。”
  楚敬连眉头微皱,问道:“他们为什么会离开扬州?这陈桥欣和郭冲在扬州好好的,为什么他们要选择离开?”
  赵雨杉一笑,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对了,我有个疑问,你为何要把梅云晟和丁漫楼给请出了敬贤书院?”
  楚敬连一合手中的折扇,略带不悦地说道:“本来我想以梅云晟和丁漫楼的名气给敬贤书院增添光彩,借此结交柳敬宣。没想到梅云晟酸腐不堪,丁漫楼心胸狭窄,让柳敬宣好大得不高兴。如果不是陈桥欣和郭冲在,恐怕柳敬宣早就拂袖而去。你说还让我留这两个人在敬贤书院做什么?”
  赵雨杉问道:“那对于柳敬宣,您认为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楚敬连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人金钱、美女难动其心,要想拉拢他眼下还很难。我们先看看再说。对了,那上官公子与诸葛姑娘是否已经离开扬州?”
  赵雨杉点头说道:“已经离开扬州。”
  楚敬连接着问道:“那慕容节烈现在如何?”
  赵雨杉说道:“慕容节烈已经发出英雄帖,我想不日就会有人来扬州。”
  楚敬连一脸凝重,问道:“那他发了几封出去?”
  赵雨杉缓缓走到楚敬连身边,递给楚敬连一杯茶,说道:“四封。”
  楚敬连问道:“那你觉得会有几个人来呢?”
  赵雨杉想了想说道:“我想只会来两个。”
  楚敬连“哦”的一声问道:“为何只会来两个,哪两个?”
  赵雨杉笑道:“既然慕容节烈出自一品山庄,那一品山庄庄主就不会再派人来。南宫璀云就在扬州,紫玉山庄也不会再派人来。要来也是飞云岛、落鸟林各自派来一个人帮忙。”
  楚敬连满意地点点头。
  赵雨杉说道:“对了,公子。据线报四皇子、十三皇子已经动身离开北京,赶往江宁。九皇子、十皇子不日也要动身来江苏。”
  楚敬连笑道:“来得好。他们来到此地,我一定让他们感到不虚此行。”
  赵雨杉看着楚敬连,两人相视一笑。
  扬州知府的后院开出了一片比高邮县更大的菜园,但菜农还是只有柳敬宣一人。萧让站在菜地的边上,瞅着正在浇水的柳敬宣。
  萧让不喜欢种菜,这也许是读书人特有的气节。但他理解柳敬宣,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打理菜园时,柳敬宣的心情才能有片刻的平静。
  前几日在敬贤书院,表面上看柳敬宣风光无限,但郭彦被杀一案仍是柳敬宣心中一根始终没有拔出的刺。南宫璀云日夜查访郭彦一案的真凶,而慕容节烈也在邀人帮忙来扬州助拳。柳敬宣很清楚这凶案背后势力的强大。自己破不了案,迟早是要被皇上责罚的。
  柳敬宣浇完水,走到凉亭里坐了下来。
  柳敬宣从萧让手中接过一条汗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这天是越来越热了。”
  萧让笑了笑,又递给柳敬宣一杯凉茶,说道:“是啊,大人。”
  柳敬宣喝完茶,将空杯递给萧让,说道:“不知南宫捕头查案查得如何了,我有好些日子没见到他了?”
  萧让说道:“南宫捕头还在日夜查访。他现在非常羞愧,不敢见大人。”
  柳敬宣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扬州城外,一个落魄的年轻人正走在通往西北的大道上。此刻他想要离开扬州城,回奔故乡。
  此人正是周子健。自从诸葛清琳离开扬州,周子健的心便随同诸葛清琳一同飞走了。想想自己闯荡江湖,再看看上官云英。同样是闯荡江湖,别人意气风发,锦衣玉食,自己穷困潦倒,饥饿难熬。实指望凭自己的一口剑闯出个名堂,不想一招败北,还不知对方何人。周子健觉得心灰意冷,想要回山,再不出世。
  当走到扬州代管槐泗镇时,天上“哩哩啦啦”开始下起毛毛细雨。周子健赶紧找了一个房檐躲雨。看着天空密集的雨丝,周子健感觉一阵落寞。
  突然,街上传来纷乱的脚步,一群人正在追赶一个少女。不一会儿,那群人就把少女前后的去路挡住。为首的一人身材高大魁梧,赤裸着上身,胸毛足有一寸来厚。
  那名少女大约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一只鞋已经跑丢了,披头散发,衣服凌乱,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曼妙的曲线。
  由于下雨,街上本来就没什么人。再经过这么一乱,这条街上就更不敢有人走动了。
  为首的大汉狞笑道:“还想跑?有大爷我罩着,你跑得了吗?赶快跟我们走,不要让大爷费事。”
  那名少女见已无路可逃,右手突然多了一柄匕首,护在胸前。
  为首的大汉不由得哈哈大笑,两排黄中透黑的牙齿嘎巴嘎巴不停地咬合,让人看了就恶心:“就你还想和大爷比划比划。”说完,走近少女,伸手去抓少女右臂。
  少女跨步蹲身,右手匕首向大汉腰腹刺来。
  大汉一惊,急忙向后退去。“好你个贱妇,敢刺本大爷。”大汉使了个眼神,少女身后突然上来两个人,向少女肩头抓来。
  少女急忙回身用匕首将二人逼退。
  不想为首的大汉趁机上前,一脚将少女手中的匕首踢飞,紧接着一巴掌将少女搧倒在地。
  后面的二人立刻将少女架起。
  大汉怒火中烧,上前左右开弓,重重搧了少女两个嘴巴。
  少女口淌鲜血,险些昏厥。
  大汉冷笑说道:“就你还想跑。大爷就喜欢你这种带刺的,今天晚上大爷就把你伺候得转了性。带走!”
  大汉刚转身要走,发现路中间站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拿了一把剑。剑已出鞘,雨水顺着剑尖静静向下流淌。


第三十六章 清风道长
  大汉眼眉一立,冲着年轻人喝道:“这年头真有意思,有把破剑就当自己是侠客了?不想死的赶紧滚开,别挡了大爷的道。”
  周子健没有说话,仍然静静地站在路的当中。
  大汉一声呼喝,身后的凶徒一拥而上。
  周子健最近这两个月一直非常憋闷,但是总找不到发泄的地方。今天他意外地发现老天终于给了他一次机会,他的内心隐隐有些悸动。
  只见银虹所到之处,道道血线喷洒而出,众人纷纷倒地不起。周子健觉得今日自己的剑法不知为何使得异常得心应手。不消片刻,除了为首的大汉,连架着少女的两个人都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哼哈"之声传遍了大街。
  为首的大汉被周子健的剑法惊得呆若木鸡,刚才自己的话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大汉愣了半晌,突然拔腿向后奔去。
  周子健冲着大汉的背影啐了一口,急忙上前将少女扶起,架到屋檐下,然后扒了几个凶徒的上衣给少女披上。虽然衣服已经湿透,但是比没有还是要强一些的。
  过了好一会儿,少女缓缓睁开眼睛,看着周子健,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周子健突然想起了什么,走到躺倒的众人面前,挨个扒衣服,然后从扒下衣服里面找银子。找了半天,周子健从这群人的身上只找到了十几两银子,感觉有些失望。然后回到少女身边,架起少女向附近的客栈走去。
  躺在大街的众人见周子健走了,这才相互搀扶,脚步蹒跚地向为首大汉逃跑的方向走去。但是当他们走到大街的拐弯处时,发现为首大汉直挺挺躺在地上,人头已经不见。
  槐泗镇不大,在靠镇子东头有一个客栈。
  周子健在这里面住了将近十天。
  被救的少女由于惊吓、受伤,加之雨水一淋,发起了高烧。
  周子健请了镇上唯一的一名郎中给少女看病、抓药.但少女整整十天也没有见任何好转。周子健内心非常着急,自己身上的银子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周子健堪堪也要病倒了。
  这一天的清晨,周子健照例去找郎中抓药,出门碰见一个青衣道长,手拿拂尘。此人面色微黄,头顶道髻,一身青色道袍,干净整洁。虽年过花甲,精气神却矍铄健旺。
  道长看到周子健,笑道:“子健,原来你在这儿啊?”
  周子健仔细一瞧,惊喜说道:“师叔,您怎么来了?”说完,纳头便拜。
  这名道长名叫刘经远,道号清风。清风看到周子健非常高兴,伸手将周子健扶了起来。“子健啊,这大半年你闯荡江湖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啊?看你这身行头,混得是越来越惨了。”
  周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