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只旋转在深圳的陀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她,我只是鼓励她多看,多写,先模仿,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后来她还是走了,也许是因为生存的缘故,她进了一家商场,一个月站二十六天柜台,十千四,比在杂志社强多了。
  她走了后,还依然打电话给我请教写作的问题,我想,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她一定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
  但愿她很快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第三十六章 采访“秋菊”
  因为在一些杂志社上发表了一些东西,于是也与一些编辑混了个脸熟,虽然不曾唔面,但是我和他们通过伊妹儿进行着沟通。
  我在《打工仔》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许艳》之走,很快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反响和支持!
  于是那位主编又给了一个任务,于是我又跳上了一条采访秋菊的路——+—
  深圳。横岗。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
  屋里很乱,墙角乱七八糟地堆满了的东西,一个年约二十三四岁的女子坐在床沿上,正在全心地给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喂奶,她的头发乱蓬蓬,眼角似乎还残存着余泪,一张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脸上写满疲惫、失意、沧桑,显得无比的老气。只有她的一双眼睛里,燃烧着一种特别的东西。她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每次说话都是欲言又止,可是一旦她拉开了话闸子,她就再也止不住……
  这就是俐俐,一个来自湖北的打工妹。上天象是故意捉弄她似的,把所有的苦难都一起加给了她。她的身世,让人垂泪粘襟,让人扼腕叹息,让人无限同情。
  三年前一个美好的春日里,二十岁的俐俐和村里的几个女孩子一起来到了深圳打工。几经辗转,几个老乡都分散了,俐俐最后进了一家日用品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包装工人。在那里,她认识了也是湖北老乡的阿保。因为是老乡的缘故,他们走得很近,阿保性格开朗,虽和她同龄,却似一个大哥哥一样对待她,这让远离家乡的俐俐感到了一种无言的温暖和依恋。后来他们就买了拖糖,正式拍拖了。
  因为那个厂的工资不高,懂点印刷技术的阿保很快就转了厂,进了广之新印刷厂,做了一名过胶机机长。而俐俐还在原来的工厂上班。好在这两个厂隔得并不远,于是他们就一起在外面租了房,开始了两个人甜蜜的生活。
  去年劳动节,俐俐就和阿保商量着请假回家结婚。他们用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办了十多桌酒席,来了一百多个客人,很是热闹。阿保一家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既漂亮又贤惠的媳妇。村里的人都说阿保命好,娶了个这么好的媳妇。阿保一家对她呵护备至,衣服不让她洗,饭菜不让她做,好吃的给她留着,连床铺都给她铺得好好的。
  俐俐没事就和阿保到处串门,乡亲们格外热情,每到一家,都是盛情招待。
  夕阳西下的时候,阿保就陪俐俐到附近的一些地方散步,这里依山俯傍水,风景格外美丽,俐俐一想到以后自己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一辈子就止不住一阵兴奋。
  蜜月总是如此短暂。
  很快,阿保就和俐俐一起携手回到了深圳上班。回深圳后,他们名正言顺地和几个老乡一起租了房。虽然他们两个人的工资都不高,但他们还是相找携相扶,精打细算,将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
  没多久,俐俐就怀孕了。阿保对俐俐就更好了,不管工作有多忙,他总是在走之前将俐俐先服侍好,一回来,就忙上忙下,忙完了就陪她说些悄悄话儿。就要做妈妈了,俐俐心里的那个喜悦劲儿就甭提了。
  俐俐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她就发现阿保的身体一下子虚弱了好多。脸色开始变得腊黄,腹部常常隐隐作痛,脸上还常挂着豆大的汗珠。可阿保整天还是忙进忙出,细心的俐俐不知有多心疼,于是她就告诉阿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劝阿保去看看医生。
  阿保看了看俐俐的肚子,说:“你又是不知道,我一请假,这个月五十块钱的全勤奖又没了。应该没什么事的,过几天再看看吧!”俐俐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几天后,阿保更加虚弱了。各种病痛随之加重,四肢无力,还常感到眼前似乎晃荡着金星。这次,不要俐俐多说,他就向主管请了一天假,和俐俐一起去了一趟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去医院的车上,阿保依然很乐观,还不时逗俐俐开心。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阿保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是由化学物质,特别是苯系物等引起的,这是一种职业病。医院告诉他们,他们目前对这种病还没办法治疗。他们只好失望地回家,然后他们又去找了好几家医院,结果还是失望。深圳没有能够治疗这种病的医院。那时候,他们就已经花去了好几万块钱医药费。厂里给的那五万块钱也早花光了。
  一心盼着治好病的阿保只好给老板打了求助电话。他那无力的手颤拌着抓起了话筒:“钟老板,先借点钱给我吧,等我病好了,给你打一辈子工都行啊。”钟老板一听,就在那边冷冷地挂断了电话。阿保一时气得满脸通红,气都喘不过来。幸好医生就在身边,赶快插痒气,静脉打点滴,阿保这才活了过来。
  俐俐气极了,抓起电话又打。钟老板怕出人命,只好约她见面谈。
  怀了七个月身孕的俐俐只好腆着个大肚子,转了几次车才到了广之新印刷厂的门口,谁知保安却不让她进。俐俐很气,想闯进去,没想到保安竟然拉动了自动铁闸门,她一下就给拉倒在地,痛得“哇哇”直叫。当时,厂里的人事经理也在场,竟然没人管。幸好一个好心的工人帮忙报了警,警车风驰电掣地赶到,工厂才将她送到了医院。做了些常规的检查后,俐俐就想走,一位医生就劝她:“你怀了七个月的身孕,小心惊动了胎儿,还是住院观察几天吧。”俐俐摇头拒绝了,她哪能住院呢?她还要回去照顾病重的阿保呢。
  因为深圳没有能够治这种病的医院,他们只好暂时回到出租屋。会上网的俐俐很快就从网上查到了武汉铁路医院能治这种病,再说湖北又是他们的老家。得知这个消息的阿保和俐俐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很快回家变卖了家产,赶到了医院。一到武汉,阿保的病情就急剧恶化了。
  他们一面筹钱,一面住院。家产卖光了,亲戚借遍了,朋友借遍了,村里人借遍了,他们艰难地筹着每一分钱。可是阿保的病情依然丝毫不见好,一位医生只好对俐俐说:“如果你们还不走,只怕连家人都见不到了。”阿保还想继续治疗,俐俐只好骗他:“咱们回家乡太和医院治吧,那里空气好,对病有利。”这是俐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骗他。背过身,她泪如雨下。
  阿保回到家的当天,就一口气咽了下去。俐俐哭成了一个泪人,阿保的一家人也都哭成了一团。家里早已变卖一空,在村人的帮助下,俐俐才将阿保安葬了下去。
  阿保死了,留给俐俐的是一个在肚子里还未来得及出生的女儿,八九万块钱沉重的债务,以及阿保那颗不甘于死亡的魂灵。阿保整个病重期间,一共花去了14万多元,而广之新的钟老板在给了五万块钱后,再也没有理过他们。为了给阿保讨一个说法,让阿保的魂灵永远安心,女儿出生后,俐俐再一次来到了深圳。
  在俐俐的要求下,一些医疗机构先后来到了广之新印刷厂。通过调查,他们得到的结果是让人寒心的:就生产工艺来说,阿保工作的整个二楼只装了两个小小的排气扇,炎热的夏天也只有一个电风扇;就劳动过程来说,整个工厂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员工还要经常加班到零点;就生产环境布局来说,上光部过胶工位(阿保生前工作的工位)测出甲苯(皮)的浓度高达1838mg/立方米,其它工位也分别测出浓度为409mg/立方米和180mg/立方米。而卫生标准是每平方米不超过100mg。由此可见,整个车间的甲苯浓度都是超标的,有些工位超标非常厉害。阿保做为一名过胶机长,他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气味扑鼻的天那水和胶水、光油、磨光油。阿保长期置身其中,身体深受其害,他健康的体魄就是被这些万恶的甲苯慢慢地吞噬的。
  他们又对阿保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番体检,结果发现不少人体内的甲苯含量也严重超标了,这无疑是一个疾病的讯号。
  广之新的钟老板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了,但是员工们还是自发地给阿保捐助了六千多元,虽然这对于阿保昂贵的医药费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他们爱心的结晶,真情的凝结。捧着这些钱,俐俐的眼里又一次噙满了泪水,是感动,也是振奋。
  为了给死去的丈夫阿保讨一个说法,俐俐除了全心带好她和阿保的女儿外,她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她带领那些也受了害的同事,正在努力搜集着证据,寻找着社会和法律的支持,她希望可以在法庭上将那个可恶的钟老板告倒,讨回人间的公道。
  也许,这条路还很长,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俐俐,这个曾经娇弱的女子勇敢地拿起了法律的利剑。
  采访归来,连夜赶出了这篇稿件,我流泪了。
  第三十七章 种庄稼的人
  自从那天采访归来,一个拜唔作家张煌新的念头产生了。
  一位老同学不知从得知我进了杂志社的消息,就在网上发布消息说我成了一个文化人。
  曾在很多的场合闻听张老师的大名了,有一次,我还忍不住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那时候张老师正在老家,所以他很快就挂了电话。我不禁有一些茫然,我哪一天才会见到他。
  后来我去听了一个教育家关于赏识教育的讲座,深为他举的一个例子震动。他说一些家长因为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时往往“拔苗助长”,结果自己浪费了力气不说,子女也因此受害不浅。他说他对女儿的教育成功了,就是因为尊重了庄稼的生长规律,没有对女儿“拔苗助长”而已。听了他的讲座,再加思索,深以然。教育家无疑是懂得这样一条哲学规律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张能动性。
  机会终于来了,因为要给杂志去做发行的缘故,我终于在龙华文化站见到了张老师,见到了写过《打工在外》、《梦里流星》等书的作家张煌新,对这个故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张老师待人极热情,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泥土的亲切气息,他真的就象一株田间的庄稼一样纯朴,岁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没有磨去他的真诚。
  南下寻梦的十多年,张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文艺工作,大大推动了龙华的文化发展,《龙华文艺》创办后,他又一直担任着编辑工作。生活的重担,工作的繁重,这一切都没能阴止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对于龙华文化气氛和文学圈子的形成,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少打工作者在他的指导下不仅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有一些人因他的推荐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许那些打工的作者最终会离开南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我想他们大都不会忘记这位亦师亦友的朋友和老师的。一代代的打工人,都有着自己的梦,都会拿起自己的笔,给自己的这段岁月留下一些记忆。他们在张老师眼里一茬茬的庄稼,需要用心血去浇灌和培植的庄稼。
  我冒味地说出了一个做自由撰稿人的想法,他笑了笑,那可要看你作品的成熟度了,想来,在文学这条路上,我还是一个初入门者吧。
  张老师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他把创作和工作当做耕种庄稼,用心的耕种,期待着些许的收获。张老师呕心沥血,终于编著了《打工在外》、《梦里流星》等书,成了打工文学的典范作品;还对客家文化作了很深的研究,写出了一大本煌煌的专著。
  最近,他的作品在全国的文学评选活动中不断传来佳音,我想,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一个用心耕种庄稼的人,如果他不能收获自己的庄稼,那是怪事。
  我还和张老师探讨了一下当今的打工文学潮流,以及拖欠稿费问题,还有一些关于文学活动的事情,张老师都表达了自己真知灼见。
  张老师很忙,他还有很多的活动要参加,我只好匆匆告辞。
  但我感到我收获了良多,良多。
  第三十八章 爽,采访我的朋友
  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一种兴趣,做了文人,就有一些为他人做传的念头。
  在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都有一些文友,一个文就是峰,他在起点上的名字就叫看看好书,是他引导我走进了起点,还有一个,就是我在前面写到过的阿福,他的全名叫冷加福。
  下面就是我对他做的一次采访。
  初识冷加福,还是四年前,那时他已经在厚宏公司里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整个公司广播、宣传栏和各类标语的策划与制作以及图书室、阅报室、娱乐室的管理了。他看起来瘦瘦小小、文文静静的,有一点腼腆,给人一种很斯文的感觉。但如果你要是和他谈起报纸和杂志,谈起文学来,他就会娓娓道来,所有的精气神都从他厚厚的镜片底下透出来……因为相同的爱好,我们成了朋友;因为交往的深入,我对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意外,让他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1999年12月份,高中毕业了二年多的冷加福决定南下寻梦。因为他姐姐就住在厚宏公司附近,所以那里一招人,他马上就去见工了。那时候厚宏厂的效益还很不错,公司要招4位男普工,可一下子前去应聘参加文化测试的就有20多人,而且全都是高中毕业且身材魁梧之辈,这对身材瘦小,身高不足160CM的冷加福来说,无疑是“凶多吉少”。然而,意外的是,交完求职表,刚坐下答卷不久,人事部负责招聘的江涛竟突然问起冷加福并当场向他索要了简历。冷加福就这样意外地进了厚宏公司。原来,冷加福的一手好字让江涛欣赏不已,而那时公司负责图书管理和宣传栏的员工又正好辞工了,江涛觉得冷加福很适合这个工作,于是就破格将他招了进来。江涛当时是这样跟冷加福说的:“我们这里有一个很适合你的位置,不过,得先委屈你在车间里呆一段时间!”
  几个月后,冷加福就调到了公司图书室,在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是一份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原来,早在上高中时,他就疯狂地爱上书报了。那时他所在的学校修水五中还没有图书馆,他就和他的同学一起,创建了一个《飞鹰》文学社并以文学社的名义自己在校外租房办起了一个图书馆,的有的书籍都是学校同学捐赠和他自费购买的,虽然书不是很多,但他还是用心经营,不断将它做大做好,这在学校及社会上都得到了赞誉和好评,并因此获得了学校的部分经费支持。冷加福说,他办图书馆,在方便同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实了自己。后来他就将图书馆交给了别人经营,自己南下打工了。现在,他们当初创办的图书馆早已从校外搬到了校内并由学校管理,规模也扩大了许多,为师生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粮食。来到深圳,他又当上了图书管理员,这怎能让他不高兴!所以,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在工作之余,他充分利用他每天可以接触十几份报纸和每月的几十份杂志条件,重新开始了他那丰富的阅读、剪辑、创作生活。
  ◆挑刺,让他一年赢回了两份报
  2001年7月底,冷加福被深圳商报记者的“寻找阿霞”行动感动,开始参与该报的纠错行动,并在报上发表了“我要做阿霞第二”的宣言。到年底,他就在该报《读者大会》上发表纠错稿十多篇,在其他栏目也有不少稿件见报。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除了可以不时收到稿费外,深圳商报社还赠送了他2002年全年的《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这对他是一个不小的鼓励,更是一个鞭策。
  冷加福也是一个对生活非常认真、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他除了勇于为报纸纠错外,同时还不断地给自己挑错。比如吧,他曾在2001年底帮内地的一位朋友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深圳商报》,可是到了2002年初,他的朋友却告诉他迟迟收不到报纸,于是他就经常去找当初给他订报的发行站并投诉他们,最后查出来的结果却是他朋友那边的邮局出了问题。这时,冷加福就不安起来了,因为他错怪了商报发行站。怎么办?冷加福想了想,他不但打电话向发行站承认错误,还在深圳商报上登报对发行站说“对不起”。
  ◆点题,让他成了优秀通讯员
  2002年,冷加福除继续为商报纠错和尝试着创作外,他还不时给深圳法制报新开设的谈话栏目“说法”提供供读者讨论的话题——点题。他提供的大多数话题都被采用了。四五个月下来,他就有十多个“点题”在报上发表。后来,“说法”栏目因故停办,但冷加福却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