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娱至上-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评价一个导演是否是知名导演,是否是国家级大导演这个标准不是简单的只看票房,还要看他在各大颁奖典礼上的成绩,当然还有国外大型电影节上的表现以及在观众心目中的召力以及受肯定程度。

    像陈凯歌,票房不见得多,但人家拿奖拿的手软;还有王晶,奖没怎么拿,但是人家的商业片拍的那个叫溜啊,捧红了多少明星,媒体用“晶女郎”来称呼他的电影女主角就是一个很大证明。

    所以说评价一个导演的地位是由很多方面组成。毕夏在大众眼中里名气大,可是在专业人士眼中还只是一个新人,相对来说他的编剧能力比导演能力更加受到肯定,不过那也是这样一些普通角色眼里。在一些国级导演眼中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一点无论是毕夏还是华艺传媒上下都十分清楚。

    因此,这一次张海雷邀请毕夏为他写一个剧本,这个消息才让大家这么震惊。

    张海雷是谁?

    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华夏作品的影响力一直都只能扩散到亚洲,出了亚洲那就是见光死,而亚洲远远不是世界娱乐圈的主流。华夏的这批顶级大导演一次次的想要冲击欧美主流电影界,但是迎接他们的都是一次次失败与失望。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华夏一些生活写实的文艺片其实拍的不错,这是华夏的强项,但是在商业片领域。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因此这些年,在戛纳等这些国际电影节上,文艺片没少拿奖,但是票房么,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在全国这种极度渴望走出国门。欧美电影主流,却一次又一次失望与失败的绝望下,有一个名字就成了人唯一的希望与骄傲,那就是张海雷。

    张海雷与如今的这些大导演一样,都是国家第五代导演,只是他的成长轨迹在90年代出现了偏差。九十年代他曾经离开内地在宝岛香江工作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他在导演风格上蜕变的诱因。他汲取两岸三地的电影精髓,形成自己区别于他们的独特电影风格。

    之后他又离开国内,只身前往美国学习与工作。终于在2000年辞旧迎新之际,他导演的《潜龙》这一部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的武侠片,出人意料的获得了华语片历史上迄今唯一一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这部影片直逼了华夏传统文化中极其深刻的一点:即对个体的人的压抑和约束。同时展示了这种东方社会规范的强力作用和存在必要、以及他与人性的矛盾碰撞和最终的悲剧调和。

    这个成就是华语片在欧美最大的成就,也让张海雷开始脱离国内第一集团导演行列,独自走上国际导演的漫长道路。2012年,毕夏还在部队时,张海雷凭借着《少女的奇幻漂流》这一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虽然不是华语片的胜利,却是华夏导演在国际上最大的胜利。

    可以说,张海雷是摇摇领先于国内其他国级导演的存在,他是如今华夏电影的名片和象征,真正的国际级大导演。他竟然找毕夏写剧本,这无疑是对毕夏最大的肯定和认可,这个消息公布出去,毕夏的粉丝会幸福到死。

    ……

    三里屯一家咖啡会所,大大落地窗会所内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午后时节,晒着温和的阳光,总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悠闲和慵懒。

    毕夏打量着对面的张海雷,张海雷今年五十五岁,对一个导演来说这绝对是黄金年龄,有经验,有阅历,还有精力。张海雷176,在那个年代绝对算是高大挺拔,五官端正,分度翩翩,身上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气度。

    “张导,我真是太惊喜了,实在是没有想到,真的,您真是给我太大的意外,我高兴坏了。”毕夏从不追星,但是此刻,他感觉自就像是一个虔诚的追星族,膜拜自己的偶像。

    毕夏在打量张海雷,张海雷同样在打量毕夏,这个年轻人是这些年娱乐圈窜起最快的角。像传说中的一样,这个年轻人很帅很精神,面相也十分平和,最主要的是他的眼睛,很真诚。眼睛是人类的心灵之窗,什么都能装,但是眼睛无法伪装。

    怪不得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个成功的三栖艺人,而且他这个三栖与一般的明星不同个,竟然是跨越歌坛,文坛和导演界,这就很有意思了。张海雷不禁感叹。

    而且无论在哪个方面他都做的不错,毕夏的作品他有看过,《诛仙》是他非常故事,除了《诛仙》,目前正在更新的《佛本是道》和《天龙八部》他都有拜读,这绝对是大师之作。毕夏的《野蛮女友》他也知道,第一次导演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很不简单。除了自己导演的,他的几个剧本都不错,当然这些都不是他找毕夏写剧本的理由。

    “小伙子可真会说话,你的成绩不简单啊,我像你这么大,绝对没有你这样的成就。”张海雷笑着说道。

    “您可别这么说,我是看着您的电影长大的,您也可以说是我在电影道理上的导师。”毕夏起身深深鞠了一躬。

    张海雷稳稳受了这一躬,以他的地位,受得起。等毕夏坐下,他才说道:“我这次过来是想找你写一个剧本,你知道了吗?”

    “我知道了。”毕夏点点头,犹豫了一会才问道:“不过,我能问下,您为什么找我吗?我毕竟是后辈。”

    “哈哈……”张海雷哈哈大笑,说道:“我以为你会忍很久呢。”说罢他才饶有兴趣的看着毕夏,问道:“你知道我这次想要找你写什么剧本吗?”

    “不知道。”毕夏摇了摇头,他又不是神仙,这要都能猜的出来,他改行买彩票算了。

    “这些年我们的电影总是在西方国家沉沙折戟,这次回来,我就是再冲击一次西方电影界。前思后想之后,我将题材定在神怪魔幻类型,具体的我选定在《西游记》上。但是《西游记》这个题材已经被人拍过许多次,我希望能够拍出新意来。而你,是被誉为新世纪仙侠鼻祖,最伟大的想象者,你的几个剧本我都看过,都很好,也很,天马行空,所以我就来了。”

    张海雷的话,声音并不大,但是他最后的这句“所以我来了”却给了毕夏莫大的动力,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虽然张海雷的话让毕夏十分激动,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安静坐在那里仔细思考。冲击西方电影界,这个目标很宏大,这是毕夏如今不敢想象的,可是现在面前就有这样一个机会,他想要抓住。我们的电影无法被西方接受,有许多因素,文化障碍,拍摄技巧等等都是问题。这里毕夏就十分佩服张海雷,他选择了《西游记》,很高明!

    首先,《西游记》在西方国家有很大影响力,孙悟空这个虚幻人物,在西方也是耳熟能详的。其次,神怪魔幻电影需要极多的特效效果,一些战斗画面如果制作的好,绝对是一种大片享受,而大片商业片,更加容易打进西方电影界,得到好的票房。

    想到这里,毕夏内心有一种蠢蠢欲动,这么的事情,他怎么能够缺席?“张导,我愿意试试,我会用心写的,希望到时候能得到您的认可。”毕夏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方面你是专家,我想相信你的实力。来,我来说下我的一些要求。首先我希望这是一个有泪有笑的故事,要有一定深度;其次,我希望剧本能有一定颠覆,要和以往的《西游记》不同……”确定了合作,两人就剧本意向展开了深度讨论。

第三百四十八章 选择() 
今天与张海雷的一番交谈回到家中的毕夏久久不能平静,是被他的雄心壮志和为华夏电影而奋斗的行为感动,亦或者死是因为提到西游题材而想起了什么故事,毕夏自己都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他现在思绪在飘,飘的很远很远。

    《西游记》无疑是一部巨作,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影响力很广,被人们解读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

    有人认为西游记就是一部的神怪,像是儿童读物,深受孩子们喜欢;也有人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当时明朝糜烂的政局之下,借着神怪来反应当时的时政,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

    毕夏小时候也看过《西游记》的小人书,连环画,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不喜欢。大闹天空,金箍棒,火眼金睛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只是随着慢慢长大,对于西游记和里面的人物,也慢慢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单纯当做小人书看待。

    今天张海雷指定的这个题材,加上两个人讨论时对于《西游记》的看法的碰撞,将毕夏潜意识中关于《西游记》的想法再度翻阅了出来。

    无论是现实还是记忆世界,对于《西游记》都有太多说法,多次被翻拍成许多电视剧与电影。相对而言,记忆世界中对于《西游记》的挖掘要更加深入一些。

    1994年刘伟强的《大话西游》拉开挖掘西游人物故事的序幕,2000年,知名网络作家今何在的一部《悟空传》,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另类的孙悟空的内心,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又给了大家一个西游前篇的悲情故事。这段跨越二十年的西游解读之路,令记忆世界的《西游记》解读又上了另一条岔道。

    这一系列西游解读中,《大话西游》无疑是奠定型的创作,这部电影在记忆世界的观众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大话西游》其实也不是大话,相反。它是精心设计的人生寓言,关于得失、关于梦想与牺牲、关于宿命的寓言。

    “大话”外衣下的内核,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大话西游》,以笑开始。以泪结尾。开始是典型的周氏无厘头。各方神仙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热热闹闹,插科打诨,不一而足。

    而结局时,那一句总结全文的话:“你看,那人好奇怪哦。”“真的。他好象一条狗。”

    一条温驯而委曲求全的狗。

    这是一部永恒不退色的电影,一部悲哀的喜剧,一部能让人体会到绝望和无奈的电影,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无可奈何是多么的平凡。

    有了《大话西游》才有了一些一下一些列电影与,许多网民,包括《悟空传》的今何在,都是‘大话迷‘,正是有这样的悟空情结。所以才有了《悟空传》和《悟空传》的畅销。正是有这样一些大话迷,才有了对悟空的深入描写。

    《悟空传》与《西游记》不同,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内心世界。当孙悟空紧握着紫霞的纱巾,终于心死的时候,当时的他无论是否深爱着紫霞,也绝不再是一只没有感情的石猴了。‘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在书中这样写道。

    谁也不敢肯定孙悟空是否曾经也有过那样的心路历程,谁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从来没有爱过紫霞,大家只知道当看到悟空心死的一段,一定会有很多女孩落泪的。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能够称之为英雄的人太少了,所以人们才更加渴望英雄的出现。即使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也好。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英雄,而不是言情剧中的奶油小生。这样的悟空才是我们所悟空,敢爱敢恨。

    《悟空传》的流传是由于它的大话色彩极浓,有可读性。全书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尽夸张之能事。于是便很吸引人,诸如‘几万万‘‘几亿亿‘之类的字眼,光是这些词就足以令人浮想联翩。

    到了记忆世界2013年,由《悟空传》今何在担任编剧,周星驰担任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上映,这部披着贺岁的外衣的电影,却完完全全不是一部贺岁剧该有的样子,整部电影下来,导演想说的只有那一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整部电影的重头戏,其实是以浓墨重彩塑造了又一个“紫霞仙子”,然后将之毁灭,这次连毛都不剩了;以大段剧情刻画了一对有情人女攻男傲娇的暧昧,待到瓜熟蒂落时将之毁灭,这是苦情言情剧常见手法;以大场面特效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妖气冲天敢与如来一战的孙悟空,然后将之招安,这是“西游水浒传”。是用来杀的,英雄是用来招的,情人是用来分的!

    张海雷的要求让毕夏对脑海中的这些记忆又一次做了整理,就如同大部分看过《大话西游》的人会被它的思想所影响一样,毕夏对于《西游记》的理解早就走在这条岔道上,这无关对错!

    毕夏对自己一直很自信,可是再自信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比一个世界或者说一个民族更加高明,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悟空传》亦或者是《西游降魔篇》都是经过一个世界的市场检验的。

    且不去说《悟空传》,光看着两部电影,论票房肯定是《西游降魔》要高的多,全球2。2亿美金票房,内地12。4亿票房这是一个奇迹。但是张海雷想要指望是的冲击欧洲主流电影界,那么《西游降魔篇》就肯定不是一个好选择。

    这部电影除去内地票房在全球范围一共才收下1亿人民币票,在美国上映三天才收获7456美元,实在是低的可以。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文化的差异。外国人会看得出来段小姐就是观音或观音弟子来考验和度化玄奘的?外国人会看的出来玄奘的胖子师傅就是如来佛祖化的?看不出来这些,就会觉得投怀送抱说到就到的段小姐和未卜先知全盘掌握的胖子是个bug,剧情混乱糟糕,没有西游的神话文化熏陶,会觉得电影胡编乱造,扯淡无趣,无厘头表演烂笑点都不懂,魔幻和特技更是难入法眼,毫无看点。

    再说《大话西游》,从剧情上来说,《大话西游》肯定是有着隐藏更深的线,但是他所隐藏的这些暗线,与《西游记》本身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在隐喻现实,这一点倒是符合世界主流电影。但是《大话西游》也不是没有问题,相反它的问题很多。

    首先《大话西游》1994年推出时,它的成绩其实并不好,可以说这是一部扑街电影,但是在几年之后,伴随着dvd兴起,被分为上下两集的《大话西游》竟然一下子火爆起来。在内地以及亚洲地区都掀起了一股热潮。

    为什么《大话西游》会先失败,然后再几年之后才一下子火爆起来呢?毕夏认为,就思想境界上来说,《大话西游》里想要表达的东西超过当时的时代,而几年之后,它的这种思想正好被当时内地大学生所认可,这些大学生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许多他们自己身上的东西,因而备受推崇,然后波及开来。又恰恰,电影所表达的这种思想,这种大爱小爱还有种种矛盾是一个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于是这部电影的经典才会一直永恒下去。

    另外《大话西游》的另一个失败之处,是他的片场太长,又分为上下两集,这就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了。《大话西游》在拍摄之初其实是受到很大的,当时的星爷正是如日中天之时,第一集上映之后,几天功夫就创下了2000多万票房。但是电影被分成了两部,没有了第二部的结尾,第一部的铺垫就显得不知所谓,看的大家云里雾里,所以在几天的新鲜劲过去后,《大话西游》的票房就截止在2000多万。等到第二集上映时,大家对它的好奇心已过,认为它不知所云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形成,所以第二部上架没几天就惨淡下画。

    等到dvd兴起时,一张《大话西游》dvd上下两集,一共三个小时,才只要五块钱,就显得十分划算,而且可以一下子打磨三个小时时间人看得十分过瘾。这也是它凭借dvd爆红的另一个原因。

    《大话西游》相比起《西游降魔》有一个更加明显的优势,就是经过市场检验《大话西游》在亚洲地区影响比《西游降魔》不知道好了多少,至于冲击欧美电影界,这需要看毕夏等人的努力了。

    同时毕夏也十分期待能够将这部电影搬上荧屏,因为它实在是太经典了,这样的影片不能只存在于他的脑海,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想到这里毕夏的心情就止不住澎湃。

    ps:

    前两天老姐来我这,还带了外甥和外甥女,白天上班,晚上就一直在外,抱歉了。

    三千字奉上,明天补啊补……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话西游() 
要想《大话西游》不重蹈覆辙,必须要对它动手术,做出一定删减。是删减,不是修改!毕夏在大脑里反复思考,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动手修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删减。

    《大话西游》的剧本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松散。当初几位主创在拍摄《大话西游》时并没有具体的剧本,之又一个念头,故事都是在拍摄期间边创作边拍摄,这个的故事是周星驰与刘伟强这两位天才灵感碰撞的产物。

    这个世界有天才,天才的定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