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娱之黄金年代-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嘿嘿,所以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品就逐渐顶上来了,老百姓们,包括演员自己也说相声干不过小品。”

    “这还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的!”

    马栋一直担当捧哏的角色。

    “我三次进京城,第一次是88年89年,当时参加了相声大赛,也跟着曲艺团出去演出,一直到95、96年,都梦想着能成为那样的演员…”

    “您指的是您常讽刺的那种体制内的演员吗?”

    沈临突然接了句话。

    “对!”

    老郭很老实回答道。

    “我那时候真的挺羡慕那些演员,穿个小西服,抹个红嘴瓣,总觉得要是能像他们一样在电视上录个节目,参加一次正大综艺之类的,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

    “您能这么说,我真的很高兴!”

    马栋在一旁幽幽的接了一句。

    他也挺蛋疼的,因为郭得纲说的那些体制演员都是马悸先生起的头!

    “所以人是有变化的,当时我也录过电视台的相声,说句良心话,真难!一方面是审查的原因,另一方面,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人家就给你12分钟,还指定你说计划生育的相声,你能怎么办?同行们在一起聊天也说,就12分钟,别多说,说多了也不认,好歹糊弄糊弄的了,你也糊弄,我也糊弄,这一行肯定的完蛋!我当时也很迷茫,看不到出路呀!”

    “那您后来怎么就走上了振兴相声的道路了呢?”

    采访的人变成了沈临。

    “其实一开始也没说要振兴相声,这都是后来一些媒体给贴上的标签。”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一家茶馆里,说了段《卖布头》,我印象特别深,那茶馆就在琉璃厂,不大也就二十来平方,屋里屋外挤满了人,我说完的时候,掌声雷动,那掌声几乎能把房梁挑翻了!”

    “我就想了,原来观众不是不喜欢听相声,他们喜欢啊!”

    “所以,相声就是应该放在剧场里面演出!”

第六十章 好吧,相声这段完事了

    话题揭过,总不能让老郭回忆他的成名史,那成什么样子了?

    郭的秀?

    “伤心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乡惊梦五更寒。”

    老郭还没说完,一旁的马栋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这首诗是他写的!”

    “我去!真的吗?这不是您经常说的定场诗吗?”

    沈临惊呆了。

    尼玛,还以为是老诗呢!

    “这是我们马哥当年在澳洲情场失意写下的诗!”

    “这没办法,不失恋确实写不出来这种东西。”

    “说到写东西,咱这有位大家,沈作家,您给说说你的作品都是怎么出来的?”

    总不能一直让沈临当旁观客,马栋把话题转移到了沈临身上。

    “不是,怎么说到我这了?我那是小说,跟您二位不一样,咱们继续说相声吧。我特好奇,就是您一开始反对郭麒麟说相声,这都是为什么?”

    沈临赶忙把话题岔开,顺便问了句自己很关心的问题。

    “哎!怎么说呢,我记得我师父侯耀纹先生在晚年的时候跟我提过一件事,当时他报考铁路文工团,考上之后,老侯先生还是不让他去,百般阻扰!”

    “为什么啊?”

    马栋也问了句。

    “子承父业非所愿,心疼小儿从艺难!”

    “咱们这行太难了!我是亲身经历的,学艺实在是太苦了,我舍不得让亲生儿子受罪啊!第一,台上他得下功夫,我儿子有没有成才的造化,这个单说;第二,相声的基本功真的很枯燥,当初我徒弟张云雷跟着我学艺的时候,背贯口,我把他怼在一个墙角,错一个字一个嘴巴,这都是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也一样…”

    听到这沈临略有所思,也不知道咱们得少班主有没有挨过于大爷的打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这个行当有一些很独特的社交手段和技巧,我怕我儿子承受不了!”

    “呵呵!”

    马栋哄然大笑。

    沈临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老一辈越是有天赋越是很难发现下一代身上隐藏的东西,您说对吗?”

    笑完了,马栋也不说什么,这玩意听听老郭的相声就知道了。

    “就是郭麒麟站在台上,你怎么听都觉得不对,是吗?”

    “哎呀!让他上台还不如我亲自演一个去呢!”

    郭得纲就这事聊了半天。

    “好吧,我们现在进入相声界恩怨史!”

    总算到了沈临爱听的了!

    马栋也竖起了耳朵。

    “我有一年跟相声界的几位同仁们聚会,他们都说郭得纲太横了!我说哥哥,我都这么横了,你们还往死路上逼我呢!”

    “我的横不是为了反击你们,我也要生存啊!”

    听到这,马栋不经意有一个皱眉的动作。

    “其实每件事我都能放在台面上说,但是伤人很重!我只能说我不亏心,而且每件事都不是我挑起来的!”

    “你跟老爷子聊过天,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老爷子说过‘我太喜欢这门艺术,我太讨厌这支队伍!’(这句话是马悸先生说的)包括我学艺的时候,老先生教导过我,他跟我说,咱们这行叫“牛皮无义行”,“讲手艺,不讲义气”!”

    “咱们这个行业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私性,今天你给我当一回捧哏,明儿打起来了,那就你给我捧个活,我不会,没事,站这别说话就行!”

    “说相声的眼界普遍不大,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冰天雪地困了六个说相声的,他们可能会很团结,但是一旦进了城,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会想着独占这一切!”

    “我可不是瞎说,举个例子,津门两个艺术家,艺术家甲跟艺术家乙,甲恨乙,想把他弄下来,怎么办?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会直接到文化局报告,说乙昨天说了个《地理图》,那个贯口里没有台弯,他这是反d反国!艺术家丙跟艺术家丁,丙也回到文化局报告说丁说了个《白事会》说他反对殡葬,这就是跟咱们民政部门对着干!”

    “你听着你不害怕吗?这不就是前几年他们说郭得纲的相声三俗一个道理!”

    马栋憋不住了,忍了许久还是开口了:“郭先生,我…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啊,您看会不会跟您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相声界口口相传全都是不好的一面,会不会把这些事夸大了?”

    “我这么跟你说吧,老侯先生当年跟一个说相声的住一个院,有天老侯先生被伪警察给逮到了,后来交钱买通,当时那个说相声的也跟了出来在一旁跟着指责侯先生,一会功夫伪警察走了,那说相声的跟着送伪警察,侯奶奶也一块跟着出去,没一会就听到那说相声的跟那伪警察说‘这回成了,保准能让他吃一大亏!’”

    “只有同行之间才有赤果果的仇恨!”

    “上去了就是名和利,我没上去,那我把你拽下来吧,我上不去,你也别想上去!”

    “你说这我能怎么弄?”

    好吧,你是主持人,你说的都对!

    然后两人就着今年郭得纲可能会登上春晚的事交谈了不少,顺便还扯出了一堆央视和老郭之间的陈年往事。

    总算录制结束了。

    “郭老师,我能借您徒弟岳云朋用用吗?我这有个角色…”

    “那不行,我们德云社还指着他演出呢!”

    沈临话还没说完,郭得纲直接拒绝了。

    沃特?我特么怎么也算知名导演吧,邀请您徒弟演个角色那是给他面子,怎么?你不愿意是吗?

    “不是,郭老师,我找他演我的电影!”

    “小岳最近的档期都满了,咱们下次要是有机会再一起合作怎么样?”

    尼玛,好尴尬啊!

    “咱们回见了!”

    马栋过来跟郭得纲打了声招呼,顺便给沈临解了围。

    “不是,栋哥,我找岳云朋演电影,郭老师为什么不同意呢?”

    走出《以德服人》的录制棚,沈临有些不解的问道。

    “第一,人家可能真的没时间,第二…”

    “第二是什么?我听着呢。”

    “第二就是,人家看不上你!”

第六十一章 说说电影

    “第二,人家看不上你!你的名气不够!”

    马栋毫不客气的说道。

    “…”

    你说的太对了,我竟无言以对!

    沈临有些懊恼,一方面是因为被人拒绝,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段时间过于顺风顺水,自己居然变得自大起来!

    人家有自己的规划,你特么突然伸手说‘来,哥们拉你一把’,谁特么把你当根葱?

    “咋了?是不是觉得被小瞧了?”

    看到沈临默不作声,马栋打趣道。

    “我觉得郭老师之所以拒绝我肯定是出于第一点考虑,绝不会是第二点!”

    沈临的语气很笃定。

    “好吧,好吧,你名气响亮成了吧!”

    “必须的嘛!”

    “问你件事,你觉得我这个《汉字英雄》有搞头吗?”

    “呵呵。”

    “弘扬传统文化!你居然不看好?”

    “我真服了你了,咱们现在在网络视频公司,不是在央视!”

    马栋算是明白沈临的意思了。

    网络视频针对的是年轻网友,而不是全部民众。

    整的太高端,确实很缺乏吸引力!

    “唉!我这冠名商都拉好了,总不能不做了吧,我找他们想辙,看看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说着话,马栋朝着办公室方向走去。

    “不是,你不是说要请我吃饭呢吗?”

    “吃什么饭?自己去食堂,对了,你赶紧去录两期《临行》,他们跟我说没存稿了!”

    “行,领导,您忙去吧!”

    “滚!”

    ……

    其实沈临原本想提醒下马栋别把节目整成四不像了,既然决定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那就尽量往高端方面走,您既想高端大气上档次,又他娘的想靠恶俗戏剧博取关注度,哪有那么多好事?

    不过,这毕竟是马栋的节目自己这么贸然插手确实不好。

    而且,只有通过这次节目的试手,马栋才真正了解到了网友们的喜好,才开始筹备爱奇异最经典的综艺《奇葩说》

    这趟来爱奇异,也有录制《临行》的意图。

    上期录制,沈临缺席,没办法,远在山城,实在赶不上录制,节目组只好播放了几段未剪辑的花絮,播放量陡然下降!

    眼看着马上就要周五了,必须赶紧录制一期。

    录制的地点就放在爱奇异大楼的咖啡屋。

    “我先消消食,要不然到时候打嗝就有点不雅了!”

    捧着一杯绿茶,沈临坐在灯光不是特别明亮的一角。

    差不多二十分钟,伴随着一声‘咱们开始吧!’摄像师把镜头对准了沈临。

    “首先公布一条喜讯,咱们的《失恋33天》的票房已经突破了4亿,多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说实话,我当初没想到会这么成功!成本还没到一千万呢!”

    “好了,不说那么多了,免得有人说我得了便宜卖乖,咱们说说电影吧!”

    进入正题。

    “对了,进入正题前,我先说件事。我发现在网上很多人对我有意见,说我不喜欢hk,不喜欢台弯!前些日子我还碰到一导演,他也劝我别跟粤台对着干之类的,我就纳闷了,你们是从哪看出来我不喜欢hk、台弯的?我只是不喜欢里面的一些人罢了!”

    “有人在微博私聊我,说我对港。台演员有偏见!怎么可能,我的偶像是星爷,我最喜欢的演员里面就有梁佳辉,我怎么可能不喜欢港。台演员呢?”

    “作为导演,我有一项最基本的演员选择原则,台词!”

    “咱们就不不举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里面的口音,咱就说说布拉德皮特,人家可是正宗的偶像演员吧,可他为了出演《无耻混蛋》愣是把自己一口正宗的纽约腔改成了土到掉渣的南方口音,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的一些港。台艺人呢?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别指望他们说点地方方言了。”

    “台词,肯定是演员的基本功吧!但是很多港。台演员连最起码台词能力都不具备!不是我看不起这些人,你连台词都说不清楚,还想让我用你?这不是扯淡嘛!”

    “这次解释清楚了吧,以后不许说我对港。台演员有偏见了!你们这不是搞事情吗!”

    “好了,说说这期内容。我准备做一个长期系列,就是有关电影的一个系列。”

    “第一期咱们就来说说hk电影!”

    “提到hk电影,我估计各位应该都知道,曾经的hk被称为东方好莱坞,hk电影业远销东南亚、东亚地区!”

    “hk电影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末期约30年,这个时代诞生了李晓龙,辰龙等巨星,有《精武门》、《唐山大兄》、《警察故事》等等代表作品。”

    “但是现如今呢,已经很难看到影响力大的纯粹的hk电影出现了,于是很多人说hk电影衰落了。”

    “有一种观点是这么说的,hk电影的辉煌并不是因为精彩程度而是因为当年我们的观影层次太低,也没经历过好莱坞大片的洗礼,所以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hk电影精彩绝伦!所以,当年的hk电影的水平本来就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只是我们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今天,hk电影也没退步到哪,只是相对来说进步太小了!”

    “我不太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hk电影确实曾经辉煌过!”

    “六十年代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七十年代的邵氏公司,八十年代的群雄争霸,带给我们的经典电影太多太多。”

    “即使放在现在的观影程度而言,这些都属于不可多得的电影!”

    “所以,hk电影一开始确实领先整个华语电影圈一大截!”

    “那么,他们是怎么玩砸的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hk电影为什么辉煌?这和hk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变化是分不开的。六十年代的hk是什么景象呢?经济开始起飞,商贸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样,地区影响力迅速崛起,在这种环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hk电影业在获得了充裕资金的滋润后,迅速崛起,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年代都是亚洲领先的。hk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为什么当年的hk电影能在东亚和东南亚势如破竹呢,这就是当时这些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日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电影产业,而东南亚国家的实力说实话来讲离hk差了点,首先经济起飞时间就晚了十年。并且东南亚大量的华人也为hk电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第六十二章 HK电影是怎么衰败的?

    “电影,从根本来说属于文化产业,想要让电影产业得到兴盛,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实力,也就是俗称的市场。”

    说到这,沈临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

    “当年的hk电影拥有着广阔的华人市场,从东南亚到东亚,很多人都喜欢港片。投资电影事业成为了当年的hk商人们第二喜欢做的事情,这里提一下,排在第一的是房地产!”

    “随着光艺、电懋、邵氏等大型制片企业的出现,电影产业开始转型,从独立制片转向流水线式的生产,电影产业规模越做越大,越来越系统化。当时的电影总结为两个字‘高产’!电影制作公司多的数不胜数,比较知名的有:英皇,银河映像,邵氏,中国星,嘉禾,寰亚等等,每年制作的电影像生产香肠一样源源不断,不仅满足了hk本地的市场需求,在亚洲和其他区域也都供不应求,当时流传一句话:在hk最赚钱的两件事,一个是卖白粉,另一个就是做电影!”

    “这种盛况持续到八十年代末,突然有一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做电影居然不赚钱了!”

    “为什么呢?同质化太严重了,也就是更风现象太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王晶导演执导了《赌神》在本埠大卖了4000多万,然后他在同一题材上又拍摄了十几部片子,比如《至尊无上》《赌侠》之类的,据说明年跟大家见面的《澳门风云》也是一部赌片!”

    “咱就不说其他导演执导的一些赌片了,简直不胜枚举!”

    “其他的一些题材,僵尸片、屎尿类恶搞片、警匪片都让他们拍烂了,坚决不肯创新!也绝不拍大制作,喔,我们辰龙大哥拍过《我是谁》花了将近一个亿港币,但是亏了钱!”

    “哲学讲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