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倒是会一种道术,不如给仙翁表演一下?”
张果睁了睁双眼,随即笑着说道:
“好。”
“好啊。不知道小表兄表演什么道术?”
一旁的寿春拍手问道。
“点水成冰之术。”
随后李清命昆仑去端一碗清水出来。昆仑见李清吩咐,脸上堆出笑来,欢快的答应着去了后面,过了片刻,小心缓慢的端着一碗清水出来,放在泡茶的案几之上,对李清点了点头,退到一旁。
寿春和李俶围了上来,张果及其他侍卫们也凝神观看。李清伸出一根手指,在盛满清水的碗里面轻轻一点,随即便看见水中慢慢浮上一层冰凌,转眼之间就布满了整个水碗,刚才的清水这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冰疙瘩了。
李俶“咦”了一声,上前拿起那碗反过来,里面已经没有一滴水渍,全部变成了冰。李俶使劲往下甩了几下,那整块的冰才掉下来摔在地上碎掉了。
这时候除了李清、昆仑之外,其他的人看到刚才的事情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那张果起身看了李清片刻,没有说话,随后双手背在身后道:
“道隐师兄收得好徒弟。哈哈哈哈。”
随后大笑着出了院门,留下满院子茫然的人。
李俶在一旁惊奇的问道:
“这是怎么变的?这是怎么变的?”
寿春也上前拉着李清的衣袖问。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原理。在上山以后李清一开始确实对道门中的这些法术很是感兴趣,自己也清楚这些都是一切化学的或者物理的反应。甚至于和昆仑两人还找寻了很多的东西偷偷的实验,看那些道门所谓的法术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开始李清所作的一切在昆仑眼中也是惊诧的不得了,不过见到多了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点水成冰”还是之前天热的时候李清突发奇想鼓捣出来的东西。而刚才让昆仑去后面取清水也就是让昆仑去做准备了,而在人前,李清所需要做的不过是轻轻的点击一下水面罢了。
知道的人不以为奇,不知道的人却惊为神术了。
李清看着远去的张果,起身相送。随后对寿春说道:
“这些是道门不传之谜哦。我们还是来讲故事吧。这次给小公主讲一个‘八仙过海’的故事怎么样?”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的十月,上清茅山一派宗师司马承祯正式把宗师之位传给玄静道长,即为上清第十三代宗师。随后司马承祯闭关隐退,不在世俗之前露面。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天降大雪,覆压百里王屋山,这一日,茅山派弟子齐至,心情沉重。初十夜,一代宗师司马承祯羽化飞仙,于王屋山天坛上方院离世。随即震动大唐整个道门,就连佛门之中也有很多人惋惜。
随后李隆基下旨追赠司马承祯为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伤叹自己又失去一位道门宗师。
时间转入开元二十四年的新年,李清已经来到唐朝整整一年了。这时候除了在山上修行习武,偶尔回趟洛阳,别无他顾。
上元节还未至,洛阳李家来人匆匆上得王屋山,告知老太太病危。李清连忙跟了昆仑下了王屋山,待到达家中,老太太已至弥留之际,见到匆忙赶来的李清,只来得及伸出颤微微的手抚了抚李清的面颊就随后西去。
李清及李家众人大恸。
在这刚过新年的喜庆中,李家却是一片哀愁之声。随后停灵三月,李仁济把家中什物尽数托付给李瑞,告诫李清一番,带着老太太的棺椁起灵回了蜀中。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李清并昆仑回到王屋山上。
从穿越过来,与李清关系亲密的人都渐渐远去了。站在紫霄峰顶,望着眼前云雾漫卷,早升的朝阳越过云雾,投递过来万丈清辉。李清吐出一口浊气,扭头笑着对昆仑说道:
“看,又是新的一天。”
第87章 甘露殿中()
“啪!”
青翠的茶碗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瓣,溅落在殿中的各处,尚且完好的茶盖在地上弹了两下,旋转着落在了大殿的门口。殿中的宦官和宫女们跪在一旁,瑟瑟发抖,低着头一言不发。
从殿门外走进一个三十许模样的美貌嫔妃,体态清秀,身形偏瘦,妆容淡雅,身着淡红色深衣,头梳高髻,斜插一支白玉步摇,顾盼间妩媚而不失度,极显温婉。那嫔妃捡起殿门口的茶盖,走进去,把茶盖轻轻放在旁边的案几之上,走到软榻前,看着正坐在榻上的男子问道:
“三郎这刚下了早朝,怎么就龙颜不快呢?”
“气死朕了,总有一天朕要罢免了那措大。”
震怒的正是当今的大唐皇帝李隆基。
“朝堂之事自在朝堂之上解决,有李相公等人在,圣上何必忧心呢。回到这甘露殿中还请圣上不要理那烦心之事,免得动了肝火伤了身体。”那嫔妃劝道。
“那措大欺朕太甚,难道真以为朕不敢免了他吗?倒学起了‘强项令’。”
那嫔妃上前挨着皇帝坐下,跪坐在李隆基身旁,双手握拳轻轻捶着李隆基的肩膀,缓声说道:
“当年太宗皇帝尚且能原谅魏征大不敬之事。今圣上治下,四海升平,远胜太宗皇帝当时,圣上文治武功皆不弱于太宗皇帝,如何能在容人之度上输于太宗皇帝呢。”
其实说这样的话对于李隆基来说就有些僭越了。李隆基过了片刻,拍了拍那嫔妃的手,并没有生气,轻声说道:
“丽妃说了不错。朕难道还没有当年太宗皇帝的气量不成。”
李隆基看着地上碎掉的茶碗,脸色有些讪讪,皱眉道:
“把这些东西收拾了。”
跪在地上的宫女宦官们连忙站起来,走上前去把满地的碎片整理好。丽妃示意众人退了下去,从榻上的茶壶之中倒出一杯新茶,双手碰到李隆基面前,笑着说道:
“三郎,喝口茶缓缓气,何必跟外臣们怄气,有些事圣上只管发了旨意,自然有众位相公们处理。”
丽妃缓言相劝,李隆基才消了怒意,随后半躺在软榻之上歇息了片刻。
丽妃从暖阁里面走出来,对在门前守候的高力士问道:
“圣上今天是怎么了,发如此大的脾气?”
“今日朝堂之上,那崔御史上疏请求大家下旨停止建造给长公主所建的道观。之前也有朝臣上疏弹奏,大家都给驳回了,下旨朝臣禁止议论此事。这次那崔焕竟然殿中血谏,惹怒了大家。”
丽妃点点头,为长公主修建道观的事情丽妃是知道的,在年前李隆基下令为长公主玉真和金仙公主两人在长安南城附近修建供两人修行的道观。宫城浩大,花费颇巨,朝堂内外反对之声不断,说用钱百万之巨,烧瓦运木,载土填沙,导致道路流言,民声怨道。道观建造持续一年也没有建好。刚过天宝三载的新年不久,朝堂之上又有朝臣死谏,颇不宁静。
丽妃想了想又问:
“长公主知道这事情吗?”
“这刚下朝堂,大概两位长公主还不知道。”高力士答道。
丽妃点点头,说道:
“两位长公主仁惠,想必知道后不会让圣上为难。”
丽妃随后又道:
“圣上这两年年纪大了,身体不比年轻时候。高郡公还要多多费心,不要经常让圣上动怒,以免伤了圣体。”
高力士低头说道:
“是,臣定会悉心照顾大家,还请丽妃娘娘放心。”
丽妃点了点头,回到了殿中。
日过午头,阳光变的暖和了些,从殿中的窗棂间投进来,照在暖阁中的屏风之上,上面绘着的花卉、人物以及刺绣都变随着光线的转移变的生动起来。丽妃坐在阁中的软榻边上,绣着刺绣。阳光照在这位深宫丽人身上,一切都变得迷幻安静起来。
软榻之上的睡醒的男子翻了翻身,看到坐在一旁专心刺绣的女子,光线流转,从女子的面容上看出浅浅地笑意,想必是对自己的刺绣比较满意,午后的阳光透进来,束束缕缕,把男子眼前的这位宫中丽人映照的更加静谧柔美。
李隆基起身坐起。起身的动作惊到了身旁的丽妃,丽妃扭过头,嘴角轻轻抿了一下,笑着说道:
“圣上醒了,先喝口茶吧。”
丽妃命人端过沏好的茶水,亲自斟了一杯,递给李隆基。李隆基吹了吹杯中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随后说道:
“这宫中茶水虽好,但是喝惯了,也就没有什么新意。朕倒是想起很多年前喝过的那次茶了。”
看来李隆基之前的怒气已经消散了。丽妃看着李隆基,笑着问道:
“这茶水就是宫中最好的了。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茶么?”
李隆基说道:
“不一样的。手法不同,这最后的茶水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虽说朕后来也命人学习了那泡茶的方法,但是总还是不一样。也只有服侍玉真的丫鬟四娘还算得了那泡茶的几分神韵。”
“何不召那人进宫服侍圣上。”
“哈哈,一个小孩子而已,更何况还是个小道士,哪里方便长留宫中。”李隆基笑着道。
两人正说话间,高力士从外面进来,启禀道:
“圣上,玉真长公主到。”
“快请她进来。”
“三兄和丽妃娘娘倒是好雅兴。再谈论什么呢这么开怀,也让臣妹知道一下。”玉真公主从殿外进来,看到李隆基和丽妃正坐在那里笑着聊天,上前给两人见了礼,在一旁坐下后笑着说道。
“哪里有什么,不过是圣上说起以前的事情,臣妾觉得好玩罢了。”丽妃说道。
“哦,不知道是什么趣事?”
“能有什么趣事,只不过朕想起了很久之前那次在王屋山上喝过的茶而已。怕是快有十年了吧。”李隆基说道,随后又问:
“玉真还记得之前你收的那位义子吗?你们也有好些年没有见过面了。”
“是,从二十四年回到长安之后就没有见过了。只是时常有些消息往来。臣妹也有好些年没有去过王屋山了。”
李隆基点点头,沉思了会儿。其实自从开元二十四年,李隆基回到长安就再也没有去过洛阳,转眼已经近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时间过得飞快。李隆基抬头问玉真公主:
“你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吗?”
“是。正好说到这事情。我也很久没有出过长安城了,想出去走走,去王屋山上住些日子,静静心。”
李隆基点点头:
“也好,省的在这里听那些朝臣们吵吵闹闹。”
玉真公主看着李隆基,郑重的说道:
“臣妹这次过来,还请兄长答应玉真一件事?”
李隆基望向玉真公主,有些疑惑的问道:
“什么事情,只要朕能做到,自然回答应了。”
“臣妹听说,今日朝堂之上崔御史以死相谏,恳请圣上下旨停建道观。臣妹请三兄答应了崔御史的上疏。”玉真公主说道。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摆手说道:
“不要听那些朝臣的胡言乱语,这事情朕自然会处理好。”
玉真公主起身上前一步跪下,丽妃忙上前搀扶住了,李隆基也急声道:
“有什么事情起来说话,你我兄妹不必拘礼。”
玉真公主道:
“这些年,三兄对待臣妹宠爱有加,臣妹铭记于心。然臣妹打算这一生侍道,三兄赏赐的很多什物对于玉真来说有些过于厚重了。这次为臣妹又大建修行之所,因臣妹只顾让朝臣之上鼎沸之声不绝,实在是臣妹的过错。玉真恳请圣上允许玉真辞了这公主名号,离宫外出修行,以偿还之前的过错。那修建的道观还请圣上停止了吧。”
李隆基听到玉真公主的一番话,坐起身来,朗声说道:
“不行,论身份你是高宗之孙,睿宗之女,朕的亲妹妹,如何当不得这公主之名。”
“正因为这样,玉真的身份之尊贵在大唐有几人能抵,又何必计较于这公主的头衔,还请圣上准了玉真之请,能使玉真专心修道。”
李隆基声音提高了些,说道:
“此事再议。如是你觉得在长安之中因为那些人吵吵闹闹不得清净,朕倒是准了你出外修行,前去洛阳也好,其他住处也罢,朕都依你。”
玉真公主见李隆基态度坚决,也就没有再强求。随后说道:
“玉真想去王屋山上看看,自从师父离世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了。”
“也好。”李隆基想了想说道:
“届时朕派陈玄礼护送你前去。”
玉真公主这时候笑道:
“哪里用陈将军专门跑一趟。到时候派些兵士就行了。”
“不行,普通兵士哪里能让朕放心,这一路路途遥远,山林密布,偶有贼人凶兽,安全还是重要。”李隆基说道。
“玉真倒是可以推荐一人,到时候让他随我回王屋就好。”玉真公主笑着说道。
“谁?”
“李清。想必这些年清儿在王屋山上已经学了一身本领。身手怕不弱于三兄身边的侍卫们。”玉真公主道。
“哦,这倒是一个好的人选。”李隆基笑道。
第88章 起程()
新年刚过的王屋山,还残留着些许的喜庆气氛。紫霄峰顶李清居住的院门上面还有过年新贴的桃符、门神。
其实天还是很冷,仍然算是冬天,年前刚下过的一场大雪还有不少的残留在山峰各处,远望去依旧是白茫茫一片。峰顶坐落的这处独立的院落愈发显得寂寥和冷清。
这一日早晨,院门打开来,从里面走出两人,都做道士打扮,看上去一个十五六岁,另外一个年龄稍大些。两人出了院门围着院落前面的空地跑起圈来。峰顶之上除了院门前的这片空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外,其他地方还是覆盖着冰冻的白雪,因为平时少人来,所以也没有刻意打扫,除此之外便是一条弯曲着通往山下的小路,石阶蜿蜒,盘旋而下。
那十五六岁的道士跑了二三十圈,已经额头冒汗,大口的呼吸着,过了片刻,速度慢下来,随后在岩崖旁边的一颗石头上面坐下,搓着两手休息。一直跟在后面跑的那人也在旁边坐了,脸上却没有一丝的汗水,那人看着身旁的那位十五六岁的道士说道:
“小郎君。何必还每天跑步,我们静修片刻就抵得上刚才所跑的了。”
看着眼前薄雪覆盖的山景,那十五六岁模样的道士说道:
“昆仑,之前跟你说过,跑步的时候就平心静气的跑,不要动用任何修为,否则就不会有效果。我也知道跑步的效果比较小,大约是从小习惯了吧。”
说话的正是李清和昆仑。此时是天宝三载的初春,算起来两人在王屋山上已经待了快要十年了。李清这些年跟随李含光一直在山上学艺,昆仑也与数年前拜了玄致为师,跟随玄致学习上清剑法,这些年倒是小有成就。平时昆仑去玄致那里学习剑法,晚上还是回到紫霄峰居住。虽然李清说过以后不用昆仑再服侍自己,昆仑那里会听,依然每日两处奔跑忙碌。
除了李清和昆仑,紫霄峰上还有几位道童,算是服侍的弟子,负责平日里李清的饮食起居。这些道童比李清小不了多少,是最近两年山上新收的弟子,论辈分算是李清的徒孙辈了。
两人坐在岩石上面说笑着,前面便是岩崖,再远处是一座座山峰突起。此时山风呼啸,夹杂着冰冷的湿气扑面而来。眼前除了白皑皑的雪,便是灰突突的山,天宝三载的春天还没有吹进这山峰之中,枯黄的野草、光秃的树枝,偶尔飞来飞去觅食的鸟儿在树林中飞过。一切看上去有些肃穆、凝重。但是白雪下面的溪水已经开始流淌,透过冰冻的冰层可以些许察觉到春天就要来了。
有人从山下上来,沿着湿滑的山路缓慢行走。李清和昆仑看到,站起身来。上来的有四个人,远望去除了两名道士好像还有身穿常服的人。
几人走上山来,原来是玄远的弟子景洪和随身的一个小道童,另外身着常服的两人中有一位三十许的人,净白无须,脸型消瘦,竟是个宦官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景洪是玄远的二弟子,由于生性开朗,为人处世颇为机灵,这些年跟着玄远后面负责处理些王屋山上的事物。那三十许的人李清之前是见过的,就在咸宜公主大婚的时候和七巧一起去请的李清,只是不知道名字罢了。
景洪见站在岩崖边上的李清,忙上前见礼,随后说道:
“小师叔。有从长安过来的人,要见小师叔。说是有圣上的旨意在。”
李清皱了皱眉,心中想着李隆基怎么会有旨意过来。这些年自己除了跟玉真公主保持来往以外,很少与其他外人联络,不知道有什么事情竟然还专门下了旨。
李清看向那年纪三十许的人,那人忙上前躬身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