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唐-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去贵妃院。”

    拙园之中,李十二娘放下支窗的木杆,扭头对身后的丫鬟说道:

    “我累了,扶我去歇息吧。”

    酒肆前,诸位书生不解:

    “怎么还没有出现?”

    “不会有了吧?”

    “也有可能推迟了。”

    “于兄,去往那里?”

    于是之停下脚步,笑着说道:

    “回吧。过些日子我们一起去城南的书院看看?”

    曲江池畔,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响彻云霄的欢呼声,这欢呼声仿若冲破天际,传遍整个长安城。

    日头一点一点的西移,残阳如血,侯府后院的屋顶之上,李瑞的儿子看着缓缓沉入西方地平线的太阳,高声呼喊道:

    “太阳公公下山啰……”

    旁边的李清和昆仑在开心的笑。

    而提心吊胆了一整天的长安人们看到太阳一如既往的没入夜色之中,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锣鼓,该干嘛干嘛去了。

第280章 问卦() 
因为二十四日日食的爽约,第二天长安城中人们谈论的焦点分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日食之所以没有出现,是佛门预测错了,根本就没有日食;而另外的很大一部分人却是觉得日食应该发生在二十五号的午时三刻,即道门预测的日食时间。

    坚持日食会出现在午时三刻的人大都是道门信徒,在经历了昨日由惶恐不安到振奋疯狂的历变之后,这些道门的信徒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而此时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什么佛门弟子,就连大慈恩寺和大兴善寺那里的法会也停息了。

    此前作为佛门舆论阵地的《京都时报》二十五日的新闻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内容,销量也一下子跌落到了此前的水平。《长安时报》却适时刊出了一篇文章,介绍观看日食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同时预测了日食大约持续的时长。

    一大早,李清看着手中的《长安时报》在悠闲的喝茶。今日的侯府比昨天清静了很多,没有莫名其妙上门的人来打扰,李清倒是难得的清闲。

    院子中依旧有锣鼓声在响,是李瑞的两个孩子在玩闹,府中的丫鬟、仆人也不再劝阻,只是在旁边小心的守护着,以免两个孩子受伤。

    昆仑从外面进来,轻声说道:

    “小郎君,宫中的高公公来了。”

    李清皱眉,这时候高力士上门所为何事?不会是李隆基要宣自己入宫吧,本来还想清闲一天呢。

    李清起身,出门前去迎接高力士。出门没走几步,就见李仁济陪着高力士有说有笑的过来。从身份上来说,李仁济跟高力士这个郡公的身份相差太大,然而看高力士的神情竟然全不在意。

    高力士看到李清,走上前身体半躬行礼,拱手说道:

    “小侯爷之能,高某实在佩服。”

    高力士说的自然是李清预测日食之事。虽然日食还没有发生,但是高力士知道日食绝非空穴来风。

    李清侧开身子,没有受高力士的礼节,笑着拱手回礼道:

    “高郡公谬赞,李清哪里敢受。高郡公里面请?”

    见李清如此,高力士脸上笑意更盛,摆手说道:

    “圣上急宣召小侯爷入宫,高某就是过来传个话,实在不便多待,小侯爷先去换装,随后对高某一同入宫面圣。”

    李清点点头,自己穿着是家常便服,入宫总要换件正式的衣装。

    李清好奇的说道:

    “圣上召我入宫,派个宫中的小公公过来传话就好,何劳高郡公亲自跑一趟。”

    高力士笑着说道:

    “这倒是高某好不容易讨来的差事。”

    高力士自然是说笑,能够劳烦高力士亲自过来,定然不会是简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会是什么了,李清随后换了一身浅紫色圆领袍衫,腰缠玉带,上了高力士过来接送的马车前往宫中。

    “不知道圣上召我入宫有什么事情?”

    去往宫中的路上,李清问高力士道。

    高力士端坐在一旁,满脸含笑,白净的脸上看不出宦官那种阴厉的神色。高力士顿了片刻,见李清神情自然,笑着说道:

    “道、佛两门关于日食的赌注闹的满城风雨,昨日已过,佛门算是在这场赌注中败了,圣上宣小侯爷入宫是因为今日的事情。

    “小侯爷预测日食发生在今日午时三刻,不知道准不准确?”

    佛道两门都预测出日食即将出现,随后太史监根据推算也预测出了日食,佛门昨日的预测虽然出了错,那么日食极有可能就发生在今日。

    如果说没有日食,高力士是不信的。道、佛两门连同太史监如果还把日食预测错了,那真是闹大笑话了。日食肯定是会出现的,就看发生的时间是在何时了。

    二十四日一天,朝廷为了日食的救护仪式整整等了一天,最终却是白忙一场,文武百官、王公贵族当时很多人在太阳底下晒了很长时间,有些年纪大的还差点晕了过去。

    日食没有出现,李隆基心中是高兴的,然而朝廷之前的阵仗成了空,有些遭罪的王侯还到李隆基面前大哭一场,说什么为了江山社稷差点豁出了老命,最后却被人诓骗了。

    很不幸的是太史监再次成为泄愤的目标,连带着佛门在李隆基乃至文武百官中的印象也变得差了很多。

    因为还有道门或者说是李清的预测在,礼部也不敢随便就把救护的仪式给撤除掉,李隆基心中举棋不定,一早就命高力士派人过来宣李清入宫面圣,想当面向李清证实一下日食的事情。

    见高力士这么说,李清坐着那里沉默不语,心中盘算,自己记忆中天宝五载的日食的确是发生在二十五日这一天,自己之所以这么肯定自然是因为有真实的历史记录。然而史书上的记载极为简单,进士短短一句话,李清这时候也有些怀疑历史上的记载是不是正确的了。

    然而经过这些天的发酵,日食的事情被炒的沸沸扬扬,道、佛两门的宗师们既然推算出日食会出现,那定然是有的。不过不巧的是佛门把日食出现的时间给弄错罢了。

    李清沉默片刻,心中暗定,笑着说道:

    “日食自然是有的,佛门之所以推算错误不过是《大衍历》有误差导致的罢了,不出意外,日食就是今日午时。。”

    高力士见李清神情肯定,刚才微带紧张的神情放松下来,心中稍安。

    刚才见李清沉默不语,高力士知道李清是在心中盘算。说实话,一开始道、佛两门预测日食算是未卜先知,即便是日食不出现也就是预测错误,谈不上什么大罪。而高力士再次询问却是代表了李隆基的意思,李清回答自然要慎重,如果还是说日食会出现而到时候再没有发生,那就是欺君之罪了,即便是强如李清的背景大约也难逃罪责。

    得到李清的回答,高力士整个人变得轻松起来。日食是怎么预测出来的高力士并不是太过了解,但是对于李清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够预测日食之事,高力士很是吃惊的,更何况李清是代表着整个道门。

    道门惯于长生之术,能够测人吉凶,李隆基对此已经沉溺其中,而整日侍奉在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自然多少也是有些相信的。

    高力士看着李清,随后缓缓问道:

    “小侯爷这出神入化的预测之能,高某是学不来的。正好小郎君在,高某想求小侯爷一件事。”

    李清连忙说道:

    “高郡公有事请讲,求字不敢当。”

    “小侯爷看看高某的面相如何?”

    高力士顿了下,轻声说道。

    李清听了高力士的话,愣在那里,实在没有想到高力士会向自己问卦,自己哪里会这些东西,应该问钱知微才对。

    不过李清却是知道高力士这样问,是想要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现在的高力士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春风得意,地位、金钱都不缺少,又深得李隆基信任,文武百官乃至太子见到高力士都恭敬有加。让高力士担心的只有他以后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了。

    李清虽然知道历史上高力士的命运,但是却是不能说。

    李清看着高力士,微笑道:

    “高郡公尽忠圣上,自然是荣华富贵不绝。圣上在,高郡公何愁之有?”

    高力士愣了一下,也不知道李清是不想言明还是看不出来,微笑着闲说两句,马车直往宫中而去。

第281章 我于事内观日食() 
日光倾泻下来。

    二十五日午时,接近正午时分,皇城之中礼部那里出现短暂的寂静。

    日食的阴影依然压在朝廷文武百官的头上,昨日佛门日食预测的失误在勋贵之间造成了很大的怨言,然而今天过来礼部的长安城勋贵更多,整个礼部几乎都要被塞满。

    日食救护仪式就在礼部举行,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文武百官在静候圣上李隆基的到来。

    “昨日圣上都没有参加,今天是怎么了?”

    陈希烈移步到李林甫身旁,轻声问道。

    李林甫微微扭头,看了陈希烈一眼,不动声色地说道:

    “日食不在昨日,圣上自然是不会过来参加的。”

    李林甫见陈希烈一脸迷茫的样子,轻声又道,

    “不久之前,圣上召见了李清,想必是询问日食之事。圣上过来这里也是一时起意,你就不用瞎猜了。午时三刻日食出现,遵礼行救护之事就好。”

    其实在李林甫的心中也有警惕来着,李隆基一开始并没有要参加这种仪式的打算,昨日也不过是待在大明宫中等候日食,没有想到在召见李清之后,竟然改变主意要亲自过来参加。

    李隆基与李清之间到底谈论了什么,李林甫并不知道,然而心中却是有些惊讶于李清能够说动李隆基过来这里,李林甫对李清不免又多了一份提防。

    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声响在李林甫周围轻声响起,大都是在猜测李隆基为何改变主意亲自参加救护仪式。当然,也有人议论今日的日食是否也像昨日那般根本就不会出现,从而又白忙一场。

    两日之间,文武百官紧绷的神经一直没能放松下来,昨日的辛苦让在场的诸多勋贵心生不满,无奈的是今日还要劳累一次。

    “昨天佛门预测失误,圣上已经很不高兴,致使今天整个长安城的佛门都闭寺不出。如果今天道门的预测还是不准的话,怕是圣上会更加愤怒。”

    有人小声说道。

    “道门昌盛,圣上又一心向道,道门应该不会有什么损伤,不过这预测日食的李清怕是要……”

    那人没有说出来,只是摇头暗叹。

    李清这两年在李隆基面前得宠,长安城的勋贵人尽皆知。不过李清行事低调,很少参与朝堂之事,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文武百官又没有太大瓜葛,倒也并不太引人注意。然而,这突然之间,李清跳出来代表道门跟佛门对赌,把日食之事宣扬的沸沸扬扬,致使长安城满城皆慌,快要闹出乱子来了。

    当然,日食如果准时出现,李清就会成为人们传颂膜拜的“神仙”人物,能够未卜先知。但是,如果日食预测失误的话,那此前因为日食造成的慌乱、文武百官之间的怨言、圣上李隆基压抑的怒火,这些影响如果爆发开来,处于事件中心的李清自然是首当其冲,难辞其咎了。

    “圣上驾到!”

    声音传过来,正在交头接耳的文武百官忙闭了嘴,纷纷整理衣冠行礼:

    “臣恭迎圣上。”

    李隆基没有理会百官的行礼,穿过人群在礼部正殿的中央座位上坐了,随后才让百官平身。

    文武百官站起身来,才发现跟随李隆基过来的不仅仅有高力士,还有刚才口中的那位小侯爷,李清正站在李隆基的另一侧,垂手肃立不言。

    李隆基询问日食救护仪式的事情,礼部侍郎达奚珣忙站出来,躬身说道:

    “回圣上,仪式已经准备就绪,百官都在等待日食的出现。”

    李隆基点点头,看着百官前面的李林甫等人说道:

    “诸位爱卿辛苦,日食之事马虎不得,待午时三刻,日食出现,仪式即时开始,不必请示了。”

    达奚珣忙答了。

    李隆基又问仪式由谁来主持,李林甫上前回禀:

    “仪式由太史卿邱图负责。邱图任太史监卿多年,对日食救护仪式最为熟悉。”

    之前差点被问罪的太史卿邱图忙出列跪在李隆基面前,一言不发。李隆基看了邱图一眼,皱了下眉头,没有说什么,挥手让邱图下去了。邱图忙退出殿外,准备仪式去了。

    自李清进来,虽然静静地站在李隆基身旁没有说一句话,然而百官的焦点还是放在了这个年轻的小侯爷身上。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次如此大的救护阵仗跟李清有着不小的关系,而被李隆基准许站在身旁的这个动作已经能够表现出很多内容出来。

    过了片刻,李林甫上前说道:

    “圣上,午时三刻将至。”

    李隆基微微点了下头,高力士上前一步,捧出一道圣旨,高声宣旨道:

    “天宝五载壬子,天地交会,日月合朔,敕文武百官救日蚀于皇城……”

    高力士声音洪亮,旨意传至殿外,百官恭敬接旨。

    午时三刻,日头偏西,整个皇城似乎没有一丝的风声,礼部内外安静的能听到群臣的呼吸声,所有人都神情严肃,就连李清的脸上也有些许紧张。

    当记时的流沙趟过三刻的墨线,天空耀眼的光线仿佛暗了一下。太史卿邱图头戴长冠,身着衣皂单衣,绛领袖缘中衣,站在建造好的灵台之上行礼。灵台之上,已经备好了再杀的羊、牛等祭祀用品。

    “咚,咚,咚……”

    阳光闪烁,太阳边上有黑斑出现,日食既至,邱图伐鼓于灵台之上。鼓音急促响起,文武百官听到鼓音,皆著赤帻,带剑入殿以侍,三台令史以上皆各持剑,立其户前。训练有素的宫中侍卫、千牛卫等开始绕宫而驰,伺察守备。

    鼓声由礼部响起,从皇城迅速蔓延,沿着朱雀大街传遍长安城,长安城中各个里坊中的鼓声响起,相互辉映。邱图每敲一下鼓,其余诸坊随后次第响应,这鼓声如雷,长安城中每一个角落都清晰耳闻,鼓声比每天早上和晚上的鼓点整齐的多。

    “勾龙之神,天子之上公……”

    高力士的声音在响,邱图捶鼓的声音相和,文武百官躬身唱和,一时间声音震天,仿佛要让上苍知晓。

    光线暗了下来,日头被一点一点挡住了,鼓点“咚咚咚咚”的疾响,疾而不乱,百官唱和的声音更大了。

    因为日食,这几日皇城、宫城尽皆戒严,金吾卫、千牛卫往来盘查,除了出入宫门的文武百官,闲杂人等一律消失不见,除了往来疾驰的宫中侍卫,皇城之中平静的很。

    而此时,长安城中各个里坊里面,大街小巷之间,人们却是往来穿梭,敲锣打鼓的驱赶天狗,驳杂的声音混杂在整齐的鼓声之中,要惊动空中的天狗。

    天空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有慌乱的叫喊声在四处回响,更多的却是如狂风暴雨般的鼓声和锣声,中间还有不知道敲打什么东西发出的声响。

    “天地有变,天子有愧,敕令群臣救护……”

    仪式弘大而完备,这是李清没有想象到的。在李清的印象中,从来不曾留有人们驱逐天狗的仪式在,即便是前世很小的时候,也不过是见到一些愚昧的村妇野夫用自家的锅、盆敲打一下,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不似这时候人们心中对日食真实的恐慌。

    这次的救护仪式,朝廷下了很大的功夫,而正在进行中的仪式更是让李清开了眼界。李隆基闭目与殿中,高力士宣旨与殿前,李清随文武百官唱和呼应。

    “……圣人自责,百官反省,万民承恩,以求上苍垂怜……”

    高力士不急不缓,宣旨的声音还在殿前回响,鼓声由促变缓,天上出现一丝明亮,接着是不断扩大的光亮,太阳由弯弯一角慢慢变成半圆,接着继续扩大。

    天空已经开始亮堂起来,不再像刚才的那般如黑夜似墨。

    长安城中人们已经开始欢呼起来。

    “……以祈天下太平,百姓康安,时天宝五载五月二十五日。”

    随着高力士的宣旨完毕,邱图最后一下的鼓点重重的敲打在灵台上的打鼓之上,“咚”的一声响,天地恢复清明,大日悬在天空,亦如之前的模样。邱图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放下手中木槌,快步走进殿中,跪下启禀道:

    “圣上,救护仪式已毕,恭贺圣上,日食已去,天人安泰。”

    李隆基睁开双眼,坐在那里轻松一口气,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殿门外,看着刚才参加救护仪式的文武百官,说道:

    “此天地日蚀之兆,是对朕的警示。我大唐承平几十载,百姓安居,四海皆伏,这是在告诫朕不要太过安逸了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