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唐-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希烈忙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下官不敢,倒是打扰到李相了。不知道李相公这次请希烈过来有何吩咐?”

    李林甫在中间的位置上坐定,端起茶喝了一口,随后笑着说道:

    “哪里有什么吩咐。不过本想突然想起来《唐皇明报》好像应该出版了吧。”

    “是,现在已经安排人开始刻板了,后天就会刊印出来。这次刊印的内容下官前两日已经送到相府了。”

    陈希烈说道。

    李林甫顿了一下,笑着说道:

    “本相是看过的。不过都是上元节之前就已安排好的内容。本相现在想来有些不妥。”

    陈希烈若有所思地望了李林甫一眼,站起来说道:

    “但请李相示下。”

    “上元之夜,圣上与民同乐,在皇城城楼宴会百姓,宫城之中宴请群臣,这些事总归要报道一下的,彰显一下圣上爱民如子、体恤群臣的圣君之意。更何况,这两日京城百姓欢度上元,热闹异常,圣上治下百姓安乐富足的境况也要让圣上看到。就连当今太子也放下身段跟百姓一起赏灯夜游,这种事情做为官报总要报道出来。”

    李林甫微微笑着说道。

    陈希烈听到脸上微变,李林甫的话虽然听上去没有什么,不过其中提到太子夜游之事自然不会那么简单。作为高高在上的储君与民同乐自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昨夜李隆基也不过是在皇城城楼上露了一面,并且宫中的圣宴早早收场,这时候报道太子李亨取悦于民难道不会令李隆基有什么想法?

    再说了,昨夜宫宴过后,韦坚可是跟着太子一同离开的,夜游之时韦坚应该在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作为刑部尚书的韦坚跟储君走的太近都会是李隆基忌讳的。

    韦坚的妹妹是太子妃,然而这种关系并不能成为韦坚跟太子亲近的理由。说实话,皇室之间的婚姻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韦坚和李亨之间的这层关系未必会有一层窗户纸来的坚硬。

    虽然明面上李隆基对太子李亨并没有什么提防或者打压之意,但是只要太子跟大臣走的太近都会引起李隆基的注意,这一点李林甫自然最为清楚,同样李林甫也是因为看清楚了李隆基的心思,才能让自己的谋划屡屡得逞。

    陈希烈上前一步,试探着说道:

    “李相的意思是说在官报上把太子的……”

    李林甫举起手制止了陈希烈,笑着说道:

    “太子仁孝,圣上是知道的,太子替圣上抚恤百姓也是应当的。官报上只需要刊登出太子夜游的事情就好。”

    陈希烈低头沉思了一下,说道:

    “下官定然会如实报道,请李相放心。”

    李林甫点点头,接着说道:

    “昨日上元夜,百官之中也有带家人出来游玩的,也可以报道一下的。”

    “是。”

    陈希烈心中自然知道李林甫所说的是谁。这时见到李林甫竟然想着对东宫出手,并且还要把韦坚一同牵连进来,心中不仅暗惧。无论太子和韦坚昨晚为何在一起,只要官报上面刊登出来两人的动向,圣上自然会心存怀疑,这种脑补的事情最为可怕,而当事之人也不能辩驳什么。

    陈希烈心中雪亮,心里又惧怕李林甫,只得满口答应了。不过已经在暗打腹稿,想着在官报上怎么把事情按照李林甫的意思写出来,又能不得罪东宫。

    李林甫见陈希烈答应了,放下心来。陈希烈这几年倒是惟李林甫马首是瞻,李林甫倒也不怕他有什么别的心思。

    看着站在身前的陈希烈,李林甫笑着请陈希烈入座,接着说道:

    “《明报》可曾有什么加快刊印的方法?”

    陈希烈说道:

    “下官已经加派人手,这次的发行会比前几期多出一万余份。”

    李林甫摇头说道:

    “本相了解到《长安时报》几乎能够每天都出版,《明报》有什么办法也如此做没有?”

    陈希烈想了想,迟疑说道:

    “雕版刻字需要很长的时间,及时在熟练的人手一晚上也不能雕刻出来整版的报纸,另外还要排版、印刷等工序,官报能够做到五日出版一期已经是最快的了。”

    李林甫点点头,报馆的事情李林甫也常过问,对此很是清楚,只不过是不明白李清是怎么做到的。李林甫抬头说道:

    “事情还要让做事的人去想办法。你也派人去探查一下《长安时报》是怎么做的。这几日长安城中几乎都是在谈论《长安时报》而不知《明报》了。”

    陈希烈忙答应了。

    正月十八日,天气晴好,然而在报童声中感到浑身冰冷的人并不少。

    “卖报卖报,最新一期的《唐皇明报》,上元夜圣上在皇城上宴酬万民,太子与大臣上街抚恤百姓了。”

第230章 暗涌与明对() 
上元节后的长安仿佛骤然间变得平静下来,长安大街上前些天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见了,呼朋唤友,吟诗和唱的读书人也少了。天宝五载的新年期间的热闹算是落下了帷幕,日子重新变得正常起来。

    上元佳夜赏花灯,万民齐出共欢庆。最新一期的报纸——《明报》上面的文章把长安城的人们夜游赏灯的情景描述的绘声绘色,文章里面透露着一股浓浓地盛世风情,然而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在有些人眼中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父亲,今天出版的《明报》您看了没有?”

    阳光照在城北的韦府,韦凉急匆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最新的官报,看见正厅之中端坐在那里喝茶的韦坚,忙上前问道。

    韦坚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碗,望了韦凉一眼,说道:

    “慌什么?为父之前告诫过你们,遇事要处变不惊,有什么事情值得大惊小怪的?”

    韦凉晃了一下手中的报纸,说道:

    “今天的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关于太子殿下和父亲上元夜……”

    韦坚举手制止了韦凉的话。韦坚在刚才已经看过报纸,一开始对《明报》上面关于上元夜的盛景描写颇为叹服,不过在最后发现报纸上刊登出太子殿下和自己一同夜游的消息时,心中确实大惊,没想到竟然还是被李林甫给钻了空子。

    如果报纸上只是说自己,韦坚倒也不怕什么。上元佳节,出外赏灯是长安习俗,朝廷可没有明令说尚书就不能夜间出去游玩。大唐风气开放,朝廷对臣子的私生活并不多加限制,有很多时候私生活上有些风流韵事倒是一种美谈。

    然而,其中却是提到了太子,这就不免让有心之人展开联想。韦坚是太子李亨的内兄,也算是国戚,又身居高位,身份不免比别人敏感。上元佳夜陪太子夜游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即便后来去了东宫也是为了看望太子妃,当日被邀请去东宫的有不少人,大多是皇族成员,韦坚因为太子妃的缘故也在邀请在列的。

    没想到还是被人拿来做了文章。

    这些年,韦坚行事小心,得李隆基信任又屡建功绩,确有入相之意,这难免会引起李林甫的敌意,兼之李林甫跟太子之间的关系,韦坚跟李林甫之间也变得势如水火。

    李林甫势大,韦坚同样也有背景,除了东宫的关系,韦氏是这时候大唐少有的世家之一,韦氏子弟遍布大唐官场,李林甫想要扳倒韦坚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前几年,韦坚身兼左散骑常侍、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御史中丞等职,李林甫为了消除韦坚的权势,最终也不等不提请韦坚为刑部尚书,才找到由头夺去了韦坚其他的职务。不然,无过而免,难免会惹来韦氏的反弹,这也不是李隆基所愿意看到的。

    而这一次,文章中的报道却是诛心之论,没有人在意既罢,要是有人刻意把韦坚与太子的夜游当成一种阴谋的话,怕是会换来圣上李隆基的猜疑和警惕。

    韦坚思索再三,除了被人发现两人夜游之外,东宫里面的聚宴是有皇室其他人为证的,只要自己一口咬定跟太子只是叙旧即可,无凭无据,即便圣上派人调查也不会有什么结论。更何况,人人都知道自己跟太子的关系,这也没有必要否认,否则怕是更说不清了。

    为今之计,最好还是静观其变。

    其实韦坚心中也希望多年不理朝政的李隆基最好不要看到这份报纸,或者是看不出来报纸上面隐含的内容,不过这多少显得有些妄想。就算李隆基不去关注这些,被李林甫指使的御史或者是其他人也会提点李隆基注意的。

    还好,上元夜那天皇甫惟明让人传话取消了两人之间的见面,不然让李林甫知道的话,定然会参奏自己与边将合谋,有谋立太子之心。皇甫惟明回来京城之后,在李隆基面前的奏言韦坚是知道的,韦坚除了心中有一份隐隐的期待之外,没有料到的是李林甫的报复来的这么快,甚至于想着把太子殿下也一并牵扯进去。

    这一大早,韦凉过来已经是第三拨了,在之前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冰已经来过,对韦坚也颇多担忧,不过众人已经商议过了,韦兰还去了李适之府上商讨对策,韦凉这时候过来韦坚自然不觉惊讶。

    “这件事我已经知道,静观其变就好。”

    “那李林甫、陈希烈等人恨不得致我韦家与死地,父亲怎能如此淡定,应该去找太子殿下商讨对策才是。”

    韦凉急切道。

    “这时候去东宫不是正好落人口实。报纸上面只是隐晦提起,表明他们也没有真凭实据,我不去东宫,你们也不能去。这时候李林甫正在旁边观望,不能自乱了阵脚被人抓了把柄。”

    韦坚呵斥韦凉道,随后叹息了一声,

    “只希望东宫那里不要派人过来我们这里。”

    这时候的东宫之中,太子李亨把手中的报纸狠狠地摔在地上,冷“哼”一声:

    “哼,李林甫还真是想跟寡人作对,我,我……难道寡人就不能宴请一下家中亲友了不成?”

    报纸上的报道也早早传入东宫。东宫之中,太子李亨下面也有不少能人异士,对于这种隐晦的把戏自然一看就穿,待跟李亨解释过其中利弊之后,李亨心中同样大惊。这几年李林甫时刻想着构陷自己,圣上李隆基也一直提防着自己。

    说实话,太子李亨倒是并不怎么怕李林甫,即便李林甫权势再大,自己终究是太子殿下,是一国储君,是未来的皇帝,终有一天是要君临天下,成为大唐权力最大的那人。然而,即便是李隆基慢慢老迈,大唐的权力依旧牢牢地掌控在李隆基手中,太子李亨对自己这位父亲始终有一种深深地恐惧感。

    随着李隆基变老,对李林甫愈加信任,这种恐惧变得更加深刻,报纸上的这种隐晦的信息都能令李亨感到不安。

    李亨对李林甫恨之入骨,可以依然不敢说出什么太过出格的话,李林甫势力在各个衙门之间不断渗透,李亨也不知道自己东宫之中是不是有李林甫的耳目。如果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被传了出去,最后进到李隆基的耳朵里面,那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殿下还请息怒,现在关键的是要想出对策来应对。”

    站在一旁的太子詹事说道。

    “卿可有应对之策?”

    “李林甫刊登这则消息也不过是想着让圣上起疑心,进而进谗言蛊惑圣上对殿下不利,为今之计还是要先消除圣上的猜疑。”

    “寡人应当如何做?”

    “殿下仁孝,这时候何不去宫中给圣上请安。”

    “你是说……”

    太子皱眉说道,李亨知道这时候去宫中先向李隆基解释一下最好,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过李亨觉得这些并不一定能够消除李隆基的疑心,看着太子詹事,李亨又道:

    “宫中的几位娘娘那里,还要詹事去为寡人跑一趟,希望她们能够让圣上消了对寡人的疑虑。”

    太子詹事躬身说道:

    “臣自然会去,不过后宫之中,圣上这几年只亲近杨贵妃一人,而杨贵妃是从来不理这些事情的,其他的嫔妃怕也说不上话。何况,最近那杨钊跟李林甫走的很近,杨贵妃那里估计……”

    见太子詹事有些吞吐,太子皱眉道:

    “那又有谁能够替寡人在圣上面前说上话?”

    “臣有一人。”

    “谁?”

    “长公主义子李清。圣上对长公主极为宠爱,去年李清入京,转眼之间就位列侯爵,在圣上面前可是极得信任,只要他说动长公主在圣上面前为殿下说话,定能消除圣上疑虑。”

    太子李亨沉默了片刻,说道:

    “哼,寡人邀请他过来赴宴,都推三阻四,未必肯为寡人出力。”

第231章 宫里的态度,李清的应对() 
天宝五载,也就是后世公元七四六年发生的大事李清基本上记得很是清楚。

    上元夜皇甫惟明和韦坚会与景龙观被李林甫所发,后指示杨慎矜揭发此事,杨慎矜奏作为皇亲国戚的刑部尚书韦坚与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往来甚密,有结党之嫌,李林甫随即弹劾韦坚与皇甫惟明密谋,欲共立太子李亨登基。

    李隆基大怒,收两人下狱,随后韦坚和皇甫惟明的变得命途多舛,后相继被贬,一年以后即死去。

    在这件事情中,李隆基最大的担心还是在于朝臣跟边将的勾结,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还有把韦坚和皇甫惟明贬去外地做官,为两人说清的韦坚的弟弟韦兰、韦芝被贬岭南,而受到牵连的左相李适之不久即丢了相位,而李林甫打击的另外一个主角太子李亨也被逼与太子妃韦氏和离,从而摆脱嫌疑。

    事情持续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跟韦坚等人有关的不少朝廷官员都被李林甫给赶出了朝堂,很多也都冤屈而亡。

    至此,朝堂之上仅有的几位干臣离开了朝堂,整个大唐的权力机关几乎成了李林甫一言堂之所。

    其实,从这时候起,大唐的国运从最顶峰开始了加速下滑,后世之人扼腕叹息的唐朝盛世已经开始消散了,那个让后世无数人为之向往的唐朝成为了历史故纸堆里面的一段深刻的记忆。

    然而,这一切在李清上元夜轻轻挥出的那一棍之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因为李清的警醒,皇甫惟明取消了与韦坚在景龙观的见面,李林甫没有了直接的证据和借口,对于太子跟韦坚之间的夜游也找不出太好的理由去上奏,只得在官报上面隐晦的提起这件事,暗示太子跟朝臣交往,有不轨之举,从而让李隆基对韦坚和太子产生警惕之心,削弱太子党的势力。

    报纸在李清手上被发明出来,继而李林甫成立了官方的报纸《唐皇明报》,但是对于李林甫借用报纸来攻击韦坚和太子之事就连李清也是没有预想到的。

    没想到自己在李隆基面前提及的“借用报纸攻击朝臣”的弊端竟然先被李林甫给用上了,虽然只是隐晦的提及,并没有明目张胆的在报纸上大肆的攻击韦坚和太子。

    李清看着手中的《明报》,摇头笑了笑,接下来《明报》估计还会进行一连串的这种动作,直到韦坚的下台或者太子位的罢黜。

    李清扭过头来,看着正在忙碌的刘晏和王和之两人,笑着说道:

    “明天出版的报纸我们做一下调整好了。”

    幸亏现在有了活字印刷,可以随时调整一下报纸的内容,李清心中暗道,在这上面自己总要做些什么啊,就是不知道太子和韦坚两人对此是怎么应对的,宫中的李隆基又会是怎么想。

    此时的宫中,高力士拿过来一份报纸毕恭毕敬地放在李隆基面前的龙案之上。刚刚起身有些慵倦的李隆基随口问道:

    “力士,这是什么报纸?”

    “回圣上,这是今天刚出版的《唐皇明报》,皇社一早送进宫里来的。”

    “可曾有什么新鲜的新闻?”

    李隆基半躺在那里,没有翻看报纸。

    对于报纸,李隆基这些天是见惯了的,每一期的《明报》和《长安时报》都会及时的送到李隆基的案头。一开始李隆基对这些报纸极感兴趣,都是吩咐内侍第一时间拿过来给自己看。

    官方报纸上面报道的东西,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政令之类的消息,李隆基是早就知道的,其他有关长安城中民生方面的消息李隆基也只不过新鲜了几天而已就不再关注。

    李隆基对官报《明报》的兴趣还没有对《长安时报》的大,《长安时报》上面不时报道一些长安城中的乐闻趣事、风月场上新出现的歌舞诗赋,而这些在《明报》上面是没有的。而李隆基这位在诗词歌赋上面极具才华的皇帝对这些报道看到倒是津津有味。就连高力士有时候也暗中猜想,李清创办《长安时报》的时候是不是就考虑到了李隆基的品味。

    高力士见李隆基问,微微顿了一下,笑着说道:

    “倒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不过是刊登了几篇描述上元夜万民同乐的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