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肱股明臣-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努尔哈赤得信后十分高兴,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仍以他为都元帅,安置东京,自成一军,称“天佑兵”,给予特殊待遇。
至此后,后金得明火器及铸造之法,往后攻城略地,更是得心应手。
本章完
第47章 形势一片大好()
崇祯六年,亦是明朝形势大好之年,各地捷报频传,官军连连大胜。
一月,山东登州围城战结束,山东叛乱平定,朱大典与高起潜立得大功。
西北方面,去年年底,三边总督洪承畴回陕,联合陕西巡抚练国事、巡按御史史金兰,进兵甘肃,对起义军设在铁角城一带的基地进行围剿。
铁角城是郝临庵、可天飞等长期经理的大本营,他们在此地“分地耕牧”,实力雄厚,且铁角城山高沟深,形势险要,想要拿下十分不易。
一月,洪承畴一面调集大军进剿,一面派出间谍“借招抚为名,前赴各贼营,授以密计,与以重赏,潜行反间,令其以反贼杀贼。”在压力威逼与利益的诱惑之下,一些农民军纷纷动摇,其中有如白广恩者,率众投降后,立即领着官军直奔起义军首领可天飞的营地何家老寨,可天飞何崇谓亦被官军所杀。
二月,新任延绥巡抚陈奇瑜派总兵王承恩围剿一座城、薛红旗部起义军。一座城被叛徒乔六郎所杀,薛红旗和一字王拓先灵也在骨都寺为明靖边兵备道戴君恩所杀。三月,曹文诏等部官军追剿郝临庵、独行狼部于陕西耀州锥子山,起义军败北,撤入凤凰山。监军道樊一蘅见山势险要,难以攻打,于是派间谍进入起义军中,引诱不稳定分子杀害郝临庵、独行狼,拿着他们的首级向官军投降。
至此,神一魁一脉的起义军,除黄友才部突出重围,窜入祁连山脉之中,其余各众全部被歼灭。共斩首起义军三万六千有余。
就在西北镇压农民军获得空前大胜后,山西镇压活动亦有进展。
五月时,山西贼王紫金梁王自用病故,明官军得到消息,又施反间之计,紫金梁手下各营本就各自为战,独立性很强,之后便隔阂更深,终四散而去。
六月,明廷集晋冀豫三省之兵于山西南部,与起义军爆发数次大战,皆获得大胜,斩敌万人,王嘉胤一脉起义军也灭亡在即。
可谁也不知道,就在这一张张光鲜的奏报之后,是户部尚书陈渊每日每夜的呕心沥血。
年年用兵,明朝国库早已掏空,以往朝廷正税收上来的只有1461万两,可光军费开支就达1530余万两,还没算上行政开支,宗宗与皇家宫廷支出。入不敷出,这是任何人从账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基本状况,在算账方面相当内行的崇祯帝对这种情况更是一清二楚。
在年初时,崇祯帝召陈渊进行平台对奏,询问财政情况,陈渊一面安抚皇帝,一面加紧督促各地商税的征收。
三月,商税总算从各地运到京城,总计白银825万两,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800多万两白银,其中500多万两用于补缺军费,另三百多万两陈渊请奏用于西北和山东的战后重建。
崇祯应允,同时由于钱粮的及时到位,他一时高兴,大笔一挥,免了山东西北本年的加征与地赋。
另一面,在这年,南方批准的港口也正式开放,一时帆船竟渡,海商云集,南方经济商品大量出口,虽有重额商税,但阻止不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这进一步刺激了南方粮田改经济田,导致粮价骤升,但也仅是一段时间而已。
在户部政策导引之下,许多商人出海采购米粮,南下东南亚地区,购买低价粮食,然后运回大明。
大量粮食商品充斥南方市场,又使粮价下降,为赚取更多的利润,商人们又把粮食运到更远的北方,平抑了北方粮价。
繁忙的广州港内,一片片帆船竞渡往来,码头边也整整齐齐排满了货船,那些满载货物的船里装着的不仅有船工的辛苦,还有码头工人的期望。
这里是西历1633年的广州,大明治下的一府,自新政开海以来,如广州这般的巨型商业城市纷纷崛起,不仅让国家税收猛增,也使不少靠海吃海的百姓生活滋润了起来。
永福布庄的小伙计张春是第一次跟着东家来广州,他们是扬州的一家从事布匹生意的商行,每个月都会从扬州贩丝绸棉布到广州,东家李士闲这次因为人手不够调他跟着,一来帮衬着运货,二来也有心想栽培栽培这小子。
货船迎着海风,抖擞风帆缓缓前进,尾随船队入了港,这时他们才真正进入了广州府,张春从船舱内探出小脑袋向外张望,只见海面之上大大小小横列着无数船只,船工叫喝,货积如山,远处陆地上高楼鳞次,人来人往,繁华无比,即使见惯扬州宽街长巷的他也竟一时迷了眼。
“张春,你可要好生看清楚了,待会咱们靠了岸,先到市舶司把商税交付完毕,然后再去码头选一仓库把货存起来,这些步骤你都要一一记牢,以后我还指望你能管事,到时你可别再来问我。”
听到东家如此说,张春顿觉责任重大,立马认真地点头称“是。”
在永福布庄靠岸后,掌柜果然是带着他先去了市舶司,然后便是岸边的码头仓库,张春一路紧紧跟着,察言观色,生怕漏掉一点地方。
就在他观望之时,一处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
“东家,为何仓库的门前都挂的是大盛商行的牌子?”
“大盛商行?”李士闲转头一望,还真如此,家家仓库都是大盛商行的产业。
“想不到他们竟发展至此了!”李士闲不由感叹道。
大盛商行,是最近在商界广为人知的传奇,仅仅成立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其赚取的利润不下千万,惊艳各大商户。
在新政伊始,海口刚开之时,海运需求急剧上升,商人们到处求购海船,他们就发现,南方一地的各大造船厂都归了一户门下,那便是大盛商行。
在大家都忙于从事瓷器,丝绸生意之时,大盛商行却又涉足了粮食生意。果然没过多久,南方各地改粮种桑棉,导致粮价回升,大盛商行在早期粮食生意中又大赚了一笔。
众商人们疑惑不已,为何大盛商行好像总是能预测未来似的,每次出手都能满载而归?
如果有人能知道大盛商行背后的东家,他们便会了解其中的奥秘。
大盛商行背后的东家名盛广泉。
没错,便就是陈渊的老丈人了。
原来,在陈渊入京为官,主持新政之后,他常常在家书中谈及他的新政措施,以及可能会带来的效果,恰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些内容都被盛广泉知晓了,商人的敏锐性使盛广泉觉得此间有利可图,于是携巨资南下投资,接连买下各个造船工厂,又在第二波新政后,将造船厂利润全都投向了粮食生意中,接二连三地,顺着陈渊的思路,利润自然是滚滚而来。
各位书友,走过路过,评论再过呗!如若喜欢本书,不妨在给个5星好评,举手之劳,亦是对作者君的巨大支持,谢谢!
本章完
第48章 南下督税()
新政变法,陈渊曾施行过一种税务清单的政策,让户部税务监察司的官员,拿着清单下到地方,查办苛捐杂税,现在六月底,各地完成税务查办工作,纷纷上京述职了。
在此次行动中,还真察出了许多问题,虽在去年年底时崇祯已经下召,严令禁止各地的杂税,但一些官员仍顶风作案,该加的加,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
其中南方之地现象最为明显,仗着山高皇帝远,官员肆意勾结乡绅,压迫百姓,致使许多小农破产。
“岂有此理,这些人欺上罔下,实在该死,朕定要办了他们。”崇祯得到陈渊的报告后,显得怒不可遏,誓要拿这些人人头震慑地方。
陈渊知道崇祯又要大开杀戒了,忙说:“陛下,苛捐杂税,乃长期积弊所至,非杀一二官员所能解决耳,要除根弊,只有亲自考察当地,才可对症下药。请陛下准许,命我亲自南下,督察南地税务情况。”
崇祯帝犹豫了一会,然后道:“现在新政初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爱卿,如果爱卿走了,这京城事务该如何处理?”
“新政大纲已立,陛下只要根据大纲行事,一切事务自可运转自如,臣相信陛下,也请陛下相信臣!”说完陈渊跪拜在地,不在说话,只等崇祯反应。
崇祯走下案台,扶起了陈渊,言说:“既然如此,那爱卿就放心去吧!要有什么事,你自可于当时觉断,不必拘泥。”
“谢陛下成全!”
三日后,崇祯下召,正式卸任陈渊的户部尚书职,改挂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总督南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并加授资德大夫。
南京隶京畿之地设总督,在明一代还从未有过的,这也体现了崇祯在用人任事方面不拘于一格。
六月底,陈渊领数百人的车队从京城出发,南下向江南而去。
随车队而行的,大部分都是衣甲卫士。因为陈渊南下,必经中部荒乱之地,所以为安全起见,崇祯调拔了禁军百人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五名锦衣卫贴身而行,将他护的是密不透风。
陈渊知道,崇祯派这些锦衣卫除了保护自己以外,还有监视的意思,虽然崇祯口口声声讲给他便宜行事之权,但说到底却还是放心不下他。
路上,陈渊高骑大马,与兵士们行进着,队伍整整齐齐,一路马不停蹄。
崇祯帝给陈渊配了马车,但他在军伍多年,还是习惯骑马,于是半路上就把马车扔了,这样赶路也快了许多。
陈渊沿官道观察着两旁田地,发现虽然今年朝廷免除了北方数个旱灾之省的田赋加征,但此时河南大部分土地仍是光秃秃的,旱裂的口子布满了田里。
“看来缺水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啊。”
陈渊不无担心地想着,如若再放任这样下去,河南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陕西。
之前陈渊不是没有想过在河南河北等地兴修水利,但奈何户部钱粮实在有限,他只能先满足西北的需求,等明年的税收上来再作打算了。
“宝先,现在我们到哪了?”陈渊停下马来询问身边的锦衣卫百户杜宪道。
“大人,已经到彰德府了,前面就是治所安阳。”
“安阳!”一阵回忆向陈渊袭来。
安阳,寒窗腊月,酷暑烈日,昼夜伏读,他当年所有青春岁月的记忆,全都埋葬在了那里。
陈渊五岁读书,十岁参加童子试,他至今仍记得参加考试的那天早上,母亲连夜为自己缝制了一件藏青夹袄,穿在身上又暖和又舒适。
“穿的厚实点,到时考场答卷手也不会打颤。”临行前母亲这样对自己说。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他父亲牵着他的手去考试,在街上买了几块麻婆油饼,那香糯的滋味,让他现在都在想念。
如今十七八年过去了,父母身体是否康健呢?麻婆油饼的香气是否们在安阳街巷飘扬呢?这些都是他想知道的问题。
“安阳,我的家,我回来了!”
想到这,陈渊内心激动,不觉跃马扬鞭,飞奔着向府城而去。
安阳府城城门口,本地知府与一众官员早早得到陈渊到来消息,纷纷到此迎接。
在一群五颜六色的禽兽衣冠之中,一对年老的普通百姓格外显眼,他们相互搀扶着遥望远方,眼中充满了热烈的期盼。
“二伯,待会堂哥到了,我交代的事你可得为我说说啊!”这时一个身穿皂衣,虎头虎脑的小子靠了过来,对两位老人说道。
他叫陈岩,是陈渊的堂弟,从小和陈渊一同长大,与陈渊一心苦读圣贤不同,这是个打小只爱枪棒的主,调皮捣蛋,没少给自己父母惹麻烦。
自从陈渊入京为官之后,当地官员为巴结他,对陈氏家族特别照顾。知府严肃立更是直接把白衣身的陈岩招为府衙的捕头,但陈岩却志不在此,他一心想投身军伍,却又不甘从底层干起。于是便想着乘陈渊回乡,让其为自己某某出路。
“好了岩子,我自有分寸,你也别太猴急了。”陈渊父亲陈匡之说道。
不久,官道车队已近,陈渊骑马走在最前列,数百甲士踏步而来,气势恢宏,似有神兵天降一般,威风凛凛。
“下官彰德知府严肃立拜见总督大人!”
严肃立引众官来拜,陈渊下马虚拖,将他们抚起。
“各位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
“谢大人!”
“阿渊啊!”
一身轻唤,让陈渊一个激灵,让他仿佛又回到儿时母亲每晚叫自己吃饭的年代,这是血缘的羁绊,不是时间能抹去的。
陈渊一转头,望见的不是自己的父母又是谁呢!
他连忙跪拜过去,眼中包含泪水道:“爹,娘,孩儿回来迟了!”
陈氏双亲也是双目垂泪,一边安抚着陈渊,一边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双方都哭泣了好一阵,才都止住了泪水。
“大人,我们已为您备好接风洗尘的宴席,外面风尘大,二老身体不适,不易久立,咱们有什么话还是进城再说吧!”
“也好!爹,娘,我们先进城。”
“好好好。”
陈父陈母高兴,跟着陈渊进了城,留下了在一旁不断挤眉弄眼的陈岩。
“怎么回事?不是都交代好了嘛!”
本章完
第49章 回乡()
陈渊是陈匡之的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前二子均早年夭折。在陈母生下陈渊时,都已是四十多岁了。老来得子,可以说是非常不易,所以从小疼爱有加,让陈渊感受到无限的母爱与父爱。
“渊哥,渊哥……”
在陈渊和父母入城后,陈岩一时慌了手脚,连忙主动跑过来与陈渊亲近。
“岩子?”陈渊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的小子,只是几年没见,他都快认不出陈岩了。
陈渊记得最后一次见过陈岩,还是五年前他去上清赴任时瞧过一眼,那时陈岩正因为与别人打架,被其父亲训斥呢。
如今的陈岩,一身干净的捕快皂衣,面净洁白,眉宇分明,身体高壮结实,完全没了以前市井波皮之气,反而有种深沉入世之人的模样。
“是我是我,岩子!”见堂哥认出了自己,陈岩也是一阵高兴。
“你现在怎么?”
严肃立忙道:“哦,陈岩目前是在本府当差,他作事认真卖力,很是上进呢!”
陈渊听了他的话,心里大体是知晓了严肃立的用意,有些不喜,但并未表露于外,只是含笑地拍了拍陈岩的肩脖,便不在说什么,继续向城而去。
“不好,坏事了!”
陈岩长期混迹市井,怎会看不出陈渊的心情,知晓自己是报国无望了,于是瞬间一秧,没了什么激情。
陈渊与众官员及自己父母同坐席上,其间他向本地官员打听了河南受灾情况。
严肃立报告说:“河南一地,数年少雨,至今岁更是酷烈异常,五月不雨,以至于秋,三伏亢旱,禾苗尽枯,赤野青草断烟,百姓无食,竞相出走,光以我们安阳为例,出走逃灾者已有万余。”
“那为何不救?”
“唉!陈大人,不是我们不救灾,而是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年年大旱,地都没法种,税也收不上来,哪里有钱救灾,去年年底,朝廷又兴大兵伐贼,后勤分摊,我们都榨干了血肉,更不能再去管多达数十万的灾民了。”
如此说来,陈渊虽用新政一时解了中央财务的危机,但各地方却仍深陷财务的乱窝之中,这不得不是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之后,陈渊又与其它官员谈了会,便又和陈匡之两人谈了起来。
“家中一切可都安好?”陈渊问。
“好好好,前几日收到你的来信,你大伯三叔们都高兴地很,全都盼望着你能回去看看呢!”陈匡之道。
“我正有此打算,这几天我也不去驿站住了,就回乡里,去看看大家吧。”
“那可太好了,”陈母十分高兴,可又轻“咦”了一声,似想起什么似的,问陈渊道:“你在一年多前就写信告诉我们说你已娶妻成家,为何不带着你内人一起来呢?”
陈渊一笑,回说:“她现在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就留在陕西了。”
“啊!”陈匡之夫妇两人一阵惊喜,忙又是问东问西,弄得陈渊只能苦笑应对。
下午,陈渊带车队回乡,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古代言衣锦还乡,陈渊现居朝廷二品大员,派头自然是小不了,这不是他能左右的,自有地方官员安排。
十乡八里都能听到喧闹声,全都跑来观看,从府城门口一直到陈渊老家陈家堡,一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