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武侠-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看完?不会吧,上一次刘琴的那个……”

    “刘琴的与这本不同,我与丽正书院的李先生、王秀才、张老都认识,他们拿到书后,现在还在看,不过,我倒是问出了点。”

    “快说!”

    “他们都一致认为这一次的书写得很狠,毒,辣!”

    “狠,毒,辣?”

    “嗯,很狠毒很疯狂!这本书他们说暂时还不好说,要等看完再讲。”

    ……

    虽然很多买到了书的读书人都在闭门苦读,可是透露一丁点信息也让整个天下购不到书的隐约猜到这一次的《论语正义》即便远弱于刘琴的《论语集注》,也绝不能小窥。

    新青年报可是拥有很大一群铁杆粉丝的,这些人在报纸对《论语》打擂一而再,再而三的报导下,对此事的好奇和关注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时《论语正义》出炉,是好是坏,无论怎么打听都得不到明确答案,不由一个个更加心痒好奇。

    很快第二天的报纸出炉,这一期的报纸上,著名记者阿朱、阿碧对三大主编进行采访,依然只有酒色公子秦仙傲接受了采访。

    “您与天竹、小婉合编的《论语正义》已经上市,我想各种评价很快都会蜂拥而来,在这之前,您能否对这本书再做一个评价。”

    “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作者自己如何评价,而在于他人,在于广大读者,上一次我已经做过一些评论,虽然我已经说得很够谦虚,可听说还是颇让人反感,认为我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这一次不如不说,一切都在书中。”

    “我翻了一下这本书,里面所述内容非常丰富繁杂。在我看来,这样一本内容极度充实的书,没有几年时间是万万达不成的,您与天竹、小婉二位主编真的只用三个月便做成了此事?”

    “俗语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成书只用了三个月,可是真正的功夫却是三十年,三百年,至而千年……”

    “三百年,上千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想很多看过书的都明白,此书广征博引,凡释言必有据,这达到了什么程度,我给你一个小数字,我这本书中征引的典籍。有370多种,所以此书是写我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写前人的,我们三人不敢独居此功。”

    “370余种,这太可怕了,请问为何要这么做?您若是像刘琴先生,伊川先生一样写,会不会更好?”

    “伊川先生、刘琴先生的论语著作确实很好,但是读了后有一种感觉,就是过于屯守一家之见。长于教育他人。我这一本,要做到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以事实来说话,所以。你能看到书中言必有据,遍地皆是考据,而且我这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孤证不立说,我认为我们做学问的,一定要扎扎实实立根于事实。追根究底,溯本求源,避免空心化,所以,你看到我这些证,也不是随意的,什么都拿出来证明,而是以经注证本经,就是以最直接,最可信的材料来注释,像用《论语》中的话来论证《论语》中的字词,这样可信度便高了……”

    “真了不起,可是考引过繁,而且注释过多,不守一家,会不会使整个经文意思支离破碎?”

    “不会,如果你深入研究此书便会发现,这书是考据义理,两不偏废,而且虽然博采众长,但是……”

    ……

    这篇采访稿中秦仙傲虽然没有直说自己与另外两大主编所写的书如何好,可是从他披露的那些比如说‘此书征引典籍达370余种’,‘我们做的就是不屯于一家之见,实事求是。’,‘讲究以经注本经’,‘凡注释言必有据,义理考据,两不偏废’,‘科学归纳,纠正谬误’……等等来看,又哪一句不是在吹嘘自己的书?

    而且采访中秦仙傲更是绘声绘色披露了写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在写这一本书之前,是先写长编,得到数百巨册,而后去芜求精,荟萃而折衷,这才得到了现今的版本。

    又比如说三大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往往为了一字一词,翻书倒柜,穷尽折腾,吵得面红耳赤……

    又比如说为了三月定稿,三大主编几乎不眠不休,彻日彻夜编写,不到一个月便人人瘦了十斤……

    ……

    这篇报导无疑更点燃了无数读者的好奇心。

    可是……

    凡是得到书的读书人对此并没有多大的说法,而是沉默去钻研《论语正义》。

    一天!

    二天!

    ……

    渐渐的有人对《论语正义》发表看法,而这些看法,几乎是一面倒的说这一本《论语正义》价值绝不在于刘琴的《论语集注》之下,甚至远远高于那一本。

    刘琴版的可是连伊川先生都自愧不如,声称要穷百年之力布局,四五十年雕琢,这一本居然……

    乍一听到这言论的,很多人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而后

    “秦仙傲力压刘琴!真的假的?”

    “新出的《论语正义》更甚《论语集注》。为何会如此,不是连伊川先生都承认写不出《论语集注》么,可现在三大主编天竹、小婉、秦仙傲三个月便……”

    ……

    这言论疯狂一般在各大城池蔓延,不仅是读书界,那些普通市井小民,百姓都有一种诡异的感觉,要知道几十年来,他们的印象中,伊川先生,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等才是天下一等一的鸿学大儒。

    而在经学上。

    伊川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持掌牛耳的。

    可这一次……

    先是刘琴让伊川先生自承不如。

    而后三大报社主编又给了刘琴一个响亮的耳光。

    经学真的那么容易?一直以来,司马相爷、王相爷、苏东坡、伊川先生等难道都只是沽名钓誉?只是以前没有报纸,消息传递不通。所以才让他们……

    报纸覆盖到的城池,各种读书人,甚至普通百姓很多都产生了一种怀疑,对一切读书人。朝庭大人物,科举制度,甚至各种经典书籍的怀疑。

    ……

    汴梁城司马宰相府。

    司马光踏入书房,目光落在书桌前的捏着拳头的司马康身上。

    “康儿,可有收获?”

    “父亲。这本《论语正义》当真邪门得紧。”司马康摇头苦笑,他眼眶微陷,里面都是血丝,“我一一据实考查,整整一天一夜,只找到一处地方,可是那一处地方,我细思以后发现根本没大错。”

    “找不到错误么?”司马光微微皱眉。

    司马康脸色很有些痛苦,他当然知道这样一本《论语正义》,一本压过刘琴《论语集注》的书临世。尤其是还通过报纸这么来来回回的炒作,对司马光,对程颐,对所有现在名气很大的学问家所造成的名声上的损害有多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书中找几处错漏,再将那些错误公布于众……用这点以点破面的方法去破坏《论语正义》的价值。

    “我一定能找到的。”司马康沉声。

    “你也不必急,这找错误不是你一人找不到。”司马光沉声。

    “父亲的意思是?”

    “杨时、吕大临、游酢、谢良佐、罗从彦、秦婉清……他们一个个也都找不到。”司马光沉声。

    “啊?”司马康惊叫。司马光这时手一抬,将手中一封信置于桌上:“这是正叔写来的信。”

    “伊川先生的信?”司马康微有些惊讶,“他可是很久没写过信给父亲您。”

    “他是能流芳百世的宗师级人物,桃李遍天下,誉满天下。活得滋润,与我又没太多交集,当然不用写,只是现在……”司马光心中很有些感慨。程颐这一次写信是求司马光帮忙,而原因

    “一本《论语集注》正叔扛得住,可是再来这样一本《论语正义》……”想着这几天研究的《论语正义》司马光便心中颤栗。

    “疯狂!”

    “慈航静斋那一群女子当真是疯狂到了极点,秦仙傲在采访中透露,征引的书籍达370余种,恐非虚言。”

    天下学者中。司马光是非常严谨的。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极为严谨认真,要求‘无一字无出处’,由于太过认真,进度快不了,结果被小人说风凉话,说司马君实领着一大帮子人,拿着朝廷俸禄不干实事,十几年了,连一本书都编撰不出来,司马光因此而心里难受,加快了进度,至使《资治通鉴》后面对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过于繁杂,处理很不到位,这事在历史上很让人感叹。

    可是这一本。

    司马光从来没想到对一本书,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的注释考证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地步。

    “康儿,正叔在信中说,他看书当天便发现不对劲,而后吩咐其弟子对这本书查找错误,可是至今只找到一条稍微能说牵强的地方,要从中找错误,很难,你也不必急在一时,慢慢来,身体要紧。”司马光沉声说了一句,便走出书房。

    “去跟报社说一下,我可以接受他们这一次的采访。”司马光吩咐仆人。

    很快

    “司马相公又上报了。”

    “司马相公发布对《论语正义》的看法了!”

    ……

    新一期报上司马光接受了《新青年》报社的采访,谈及了《论语正义》,而这一次他谈的话大体内容与上一次程颐论《论语集注》极为相似,都先是极度肯定了《论语正义》的成就,认为是一本极为难得的好书。

    更认定这《论语正义》绝非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而且这《论语正义》比《论语集注》所花费的工程更加巨大,所谓的成书三个月,只能说是定稿三个月,并非真正写书的时间是三个月。司马光更放言《论语正义》是一个极巨大的团队长年积累的功劳。

    断言所谓的三个主编编写,不过是唬头,因此程颐独自写的《论语集注》输给了刘琴,输给了这一次的《论语正义》,并不算什么。

    对于司马光所言,报社在下一期采访秦仙傲及天竹、小婉三大主编,不过三人都拒绝回答,倒是在报纸上消失已久,放言要与三大主编打擂的段海峰开口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给我二个月() 
这一则‘段海峰看《论语正义》’的文章写道:“论语一书承袭孔圣人思想精华,向为儒者所重视,其书包罗万象,可为入道之门,我等欲追寻昔日圣人足迹,此书不可不读,不可不钻研,不可不重视。:。in。因此自汉以后垂八百年,儒者沿波,对《论语》不泛注者,东汉良成有《论语郑氏注》,后魏何晏集八家之注成《集解》,魏晋南北始有《皇疏》,宋以来有邢昺《论语正义》……”

    “然以我观之,皆不尽人意,直至昔日伊川先生与刘琴打擂,两书一出,天下震动。”

    “我初读伊川先生《论语集注》已觉盛名无虚,为近千年注疏论语第一品,略感失之匆促,不够圆润详备,可是再读刘琴版的,这一版我只想说它是伊川先生的《论语集注》升级版,其总体思想脉络与伊川先生书中的架构并无二致,唯其前者只是地基,它却是摩天大厦。”

    “我为此书出世放歌纵酒三日,然而书虽好,仍不免让人遗憾,大宋鸿儒遍地,为何接连两本论语,却只是一个框架,一家之言。”

    “直至新青年报社三大主编通告一出,点明要写出一个不类同的《论语》,我心中顿起希望,然则,三大主编抛砖引玉,却应者一无,不免让我心中耿耿,遂发言于报,原意以打擂为名,激发有学之士心中豪气,引出更多的隐世高手,不料终归徒劳,所以我唯寄希望于三大主编所谓的抛砖引玉,抛出的不是一块砖,而是货真价实的和氏壁。”

    “这些日子我虽闭门造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三大主编出书之日是牢记于心的,此版论语正义甫一出世,我便吩咐朋友购得,第一时间观看了。这一读,便废寝忘食,身心皆快,三日不知肉味。乐乐然而如醉也。”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欲闻求知音,欲一吐心中快意,然而翻遍最近几期报纸,几无一人对此书吐半个赞字。这不免让我心中疑惑,莫不是如此好书,在宋人眼中都不够格?还是妒贤嫉能,故而不置一词?”

    “我心中为秦仙傲、天竹、小婉抱不平,故而试写一篇赏析如下:正义诠释论语的方法上来说,为自汉以来第一灵活与多样化,我试阐述一二……”

    “孔子的思想,体大思精,一部《论语》,言约而义丰。要求得真解,秦仙傲说得好,须得以本经注本经……”

    “我闻上古圣人治学,十分注重证据,为正一字之音,释一字一句之义,明一章之旨,都得在群书中广泛搜罗证据……”

    “我以为治经在求其义理,欲求义理,须先明训诂。通小学,但这些还不够,经之难明,尚有若干事。如天文、古韵、典制、舆地、名物、算术、律吕……儒者不宜息置不讲,如悬绳树,毫厘不可有差……”

    “史实与事例比言论更为直对,以之作注,可使经文化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

    段海峰在报上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二万字。将《论语正义》从头夸到脚,从内夸到外,看了这一篇文章,再去看三月前三大主编对刘琴的《论语集注》的赞扬文章,就觉得刘琴的虽然好,可是与这一版的《论语正义》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李先生,你怎么看待段海峰的说法?”

    “王秀才,段海峰是不是在胡说八道?有那么夸张么!”

    “张老,这段海峰是不是夸得太过了?”

    ……

    一个个询问着身旁读过新版《论语正义》的读书人。

    “段海峰说得很好,论语正义一书的特点和长处,主要的他都说到了。”

    “你看着段海峰赞扬得夸张,可实际上他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可能就像秦仙傲事先所说,他们革了刘琴的命。”

    “这事不好说,大体上段海峰还是要脸面的,不可能乱说,可细处,他某些说法有些牵强。”

    “这本书是好,但段海峰的这篇文章我不作评论。”

    ……

    这些读过《论语正义》的对段海峰发表的赞誉之词,大多都是比较认可的,只有极少数一部份人稍微有些诟词,另外一些则是堆辞不做评论,或者直接沉默是金。

    段海峰所说的居然并非胡说,这一部《论语正义》强到这种地步了?

    若是一个宋人也罢,可是段海峰是大理国人,据说还是大理国很厉害的一个,外国的月亮特别圆,段海峰所说再加上司马光在采访中所说的。再一次很多关注此事的读者沸腾了。

    为何会如此?为何伊川先生这样的宗师级鸿儒却比不过刘琴,更比不过所谓的三大主编?各种解读,各种猜测,推理……都在急剧发酵……

    很快下一期报纸出版,这一期居然再登了一册段海峰的文章,却是一则通告,可是这则通告。

    “什么?段海峰弃权?”

    “段海峰说三大主编写的《论语正义》把他要写的都写尽了,让他写无可写,故而不玩了!”

    ……

    在通告中段海峰说自己写的《论语正义》走的路子与秦仙傲、天竹、小婉撞衫了,这就像伊川先生与刘琴撞衫一样,刘琴大获全胜,是因为伊川先生过于匆促,很多该写的都没写到,两者基础框架是一致的。

    这一次倘若三大主编的《论语正义》也像伊川先生一样,没有写尽,自己还可以再写下去,可是这一版已经够完善了,就像王羲之的书法,李白的诗篇一样,想要在上面再做修改,大罗金仙下凡也无可奈何。

    ……

    “通告上都是段海峰为自己叫屈,虽然没提一字说要不玩了,可是你要写的,已经被对方写尽了,不是弃权又是什么?”

    “只能说这一本《论语正义》太强了!”

    “还是我大宋厉害,这段海峰听说也是大理一个极有本事的人,居然被三大主编一本《论语正义》吓得不敢动了。”

    “他昨天说什么自己写的与三大主编写的撞脸了,我看这根本就是吹牛皮,在找体面的说辞借口好下台。”

    “我总算明白了,上一期报纸他为何对三大主编的《论语正义》这么大为赞扬,原来是为自己找台阶下呀,哈哈,大理小国,他也混得不容易。”

    “嗯,小国养不出真正的鸿学大儒,还是我大宋人才济济!”

    ……

    人都是有民族、国家自尊感的,如今传闻中的大理奇才与秦仙傲等人打擂,被吓得拱手投降,大肆吹嘘对手的文章如何价值高,整个大宋不管是懵懵懂懂的市井小民,普通百姓,还是稍微读了点书的读书人,甚至那些学问不错的学者都仿佛宋朝对外战争打了胜仗一样,一个个感觉脸色很是有光。

    “这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