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武侠-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朝眉一挑:“这刘琴如此火大,莫不是她有女权倾向?”心中想着。

    “哪能,老师你误会了。”秦朝嘻皮笑脸道,“我这不是为了表明我说的是实话么,我这人,读书破万卷,平生所看书中最不喜欢就是那一句话,‘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简直就是放屁!”

    刘琴脸色好看多了,对孔圣人说的那句话她也是很反感,可又无可奈何。

    秦朝说道:“在我看来,说这话的人就该千刀万剐,连这种话都说得出来,其他话也没什么道理,偏偏还很多人把他捧到天上,真是……”

    刘琴一愕,如今天下,孔子是至圣先师,读书人儿时开蒙第一件事,便是向孔子行礼,因此孔子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一个读书人即便是因为学问长劲了,对儒家学说中的某些观点有看法,也只能针对这些观点来讲。

    辱骂孔子……连想都不敢想。

    “这人……”

    刘琴瞪着眼,半天才反应过来。

    “住嘴!孔圣人也是你能污辱的?这话你以后人前可千万别说起。”刘琴沉声道,声音有些焦急。

    “是,老师既然吩咐了,以后别人打死我,我也不说了。”秦朝说道,其实秦朝倒不是特别针对儒家,只是道统之争,这个时代儒家占据了太多上风,若不将儒家打压下去,别的流派如何能上来?因此心里有些闷气,再加上前世社会,什么不可骂,故而漏了嘴。

    刘琴吸了一口气:“我问你,诸子百家中,你最为看重的是什么?”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儒家学说。”秦朝耸耸肩膀说道。(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刘琴的为难() 
刘琴很有些惊讶,秦朝先前大力批判孔子,她还以为秦朝并非支持儒家学派的人。⊙,

    “为什么?”刘琴兴致勃勃询问。

    秦朝一笑:“以孔子为第一代领导核心创立起来的孔子学说,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为中心,是孔子研究了百家学说,上古学说,对天地万物之理进行深刻的摸索、归纳、总结,进而提出的包含了整个世界的普通真理和天地至理,它的具有无可争议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给整个天下百姓,我炎黄子孙带来世代幸福,其他学说拍马不及,只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当然儒家思想一开始,众人并不认为它就是很伟大的,当年春秋战国,百家学说争雄,可是之后千年的发展,只有儒家学说被实践验证了是唯一一个能够拯救整个华夏民族的至高无上,战无不胜的思想。”

    “任何学说不经过实践检验,是无法成为伟大的学说的,而儒家学说经过千年以来无数惊才绝艳的先贤……”

    刘琴嘴角微微翘着,眼里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说简单点!”刘琴喝叫道。

    “那就是儒家拳头最大,其他百家学说加起来,都不够他一拳打的,傻子都知道抱大腿,本公子英明神武……”

    刘琴轻笑打断:“好了,知道你聪明。”心中也是无奈,这秦朝选择儒家只是因为儒家实力最强,可是另一方面一想,也很正常,其他学说无论是人数,还是典籍,和儒家都不是一个档次。

    “你的学识等级既然已经达到了七十一级,普通的学习对你没什么用了。”刘琴沉声道,“今后你便跟在你翁师兄、苗师兄身边学习,另外和他们一起给我们这学院其他后学师弟讲课。”

    “啊?”秦朝尖叫一声。

    “怎么?有问题?”

    “跟着翁师兄和苗师兄学习。给众师弟们讲课倒是无妨,不过本公子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八’岁小儿,中间还有一大堆等着本公子……”

    “扑哧!”

    刘琴忍不住一声笑:“我倒奇了。你家什么小儿八岁大了还嗷嗷待哺?你倒底想怎样?直接说,再罗嗦,别怪我以后都不见你。”

    “我没时间。”秦朝说道。

    “没时间?你会没时间?”刘琴声音陡然提高,“你能有什么事,会没时间?我上有八十……”秦朝一开口。刘琴皱眉:“直说,你一天之内,能来多久?一天?老师你饶了我吧,我一个月能来个二三天,便求神拜佛了。一个月二三天?”刘琴冷笑,“你当是来这里游玩散心?”

    “我是个成年人,我还有我的事业。”

    “你有什么事业?”刘琴冷哼。

    “这个……我的事业关乎社稷民生,大得很,你真要听?”

    刘琴知道若是让这小子说开了,一定又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你想什么时候来便什么时候来吧,讲不讲课随你,这样吧。”刘琴微微皱眉,想到自己最近很头痛的那个东西,稍一沉吟便道,“我在写一些东西,你便跟在我身边,来了就帮帮忙。”

    “我最乐于助人。”秦朝道。

    “我这旁边房中是我最近写的一些东西,你拿回去仔细看看,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好想法。下次来了再和我说,不对,你有想法写在纸上,放到我房中吧。别跟我说,跟你说话太累。”刘琴说到这,嫣然一笑,喝斥道:“你不是事忙么,去旁边房中拿了那些东西赶紧给我滚。”

    “谨遵师命!”秦朝见旁边有一个小门,连走过去。里面是个书房,大桌子上摆着一叠写着字的纸。

    “这刘琴字倒是蛮漂亮的。”

    刘琴的字是一种类似颜体的字体,骨肉十分丰满大气,落眼也是很舒服。

    “咦,这不是……”

    秦朝惊讶的看着那稿纸上。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一行行四书五经的注解整齐排列。

    秦朝嘴角露出笑。

    “果然是理学。”

    秦朝拿着稿纸稍微翻了一下,心中更加笃定,这不仅是理学,还是朱程的理学。

    “史传中刘琴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促进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朱程理学。”秦朝明白,刘琴虽然是十七家学派的掌控者,可是这十七家中,她真正认可的只有一个‘二程理学’也就是后世的‘朱程理学’,当然不止刘琴如此重视这个学派,慈航静斋,玉清静斋也是对这学派最重视。

    “朱程理学,经过数代努力,看似已经很完备了,可是里面能做的文章还多着,真正的达到完善是数十年后出生的朱熹手中完成的,达到那种巅峰,是百年之后。”

    “现在刘琴居然就在注解四书。”

    朱程理学达到巅峰,形成稳固的至高影响力是朱熹写成《四书章句集注》这一本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

    儒家学说中,四书五经是最为重要的。

    可以说要统治儒家,首先便是统治这四书五经,而对四书五经进行注解便是釜底抽薪的最好办法。

    “这刘琴厉害。”

    朱熹注解四书五经,从而让他的理学真正为天下所重视,自此成为宋、元、明、清的官学,若不是西方的坚船大炮打过来,恐怕就算清朝灭亡,被另一个封建王朝所替代,也会以这些书为官学。

    “不过她也是逼急了。”

    刘琴的稿纸,上面对四书的注解,在这时的大儒看起来当真是深刻博大。如果秦朝没前世的经历,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看了这些注解也不得不五体拜服。

    甚至就现在,秦朝一句句的观看,心里也佩服不已。

    “她这想的已经够周到的,可惜时间太少,她也太急,别说和后世的比,就与朱熹的比……”秦朝是知道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部份内容,刘琴写的与朱熹的比起来,还是差了太多火候。

    “咳!我说秦大才子,你磨磨蹭蹭干什么,赶快拿了稿子走人,别在这里碍眼。”刘琴催促道。

    秦朝连收回视线:“原来老师在注解四书呀,好主意,这四书一旦注解得好,天下读书人尽入你手,好手段,好谋划!”

    “咦?”

    刘琴惊咦了一声,脸色微微有些严肃,“你看出来了?”

    “这有什么看不出来的,儒家四书五经最为重要,天下读书人,要入道,莫不由此启,这些书若是奠定了地位,则老师天下大家的地位定矣。”秦朝吊儿郎当道。

    刘琴微微沉默。

    “没错,我是有这想法,不过这四书五经注解极麻烦,我也是……”刘琴说到这心里苦笑,四书五经的注解是一项超级大工程,更是超级做不好的事。

    只因一点,这些书太普遍了。

    像四书中的《论语》,历朝历代著名经学家对《论语》作了很多注释,而且只要是读书人,对这《论语》便最为熟悉,甚至每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该如何解释,有几种解释,几个版本的解释优缺点都了如指掌。

    你要对这些书进行注解。

    必须出新,必须研究深入到骨子里,必须写人所不知,同时又能真正自洽圆满,还要融入儒家思想体系不与之相冲突,而且还能在文章上下完整,前后连贯,从细节到整体都合理挑不出瑕疵毛病,这难度之高……简直能把人逼疯。

    秦朝自然明白刘琴写这些注解的为难之处。

    真正的理学是一代代大儒积累,直到朱熹才算是完备,而朱熹用了一辈子研究四书,为了使《四书章句集注》不出纰漏,前后用了数十年,反复修,反复改,一次次完善,甚至死前三天都在修改这本书。

    刘琴即便才华高于朱熹,要想真正完善这些,没有数十年是不成的,更何况四十年后的朱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那样成就的。

    而此时刘琴只可能为将来的朱熹铺石。

    “嗯。”秦朝点头,“这些确实有点难度,比那些七十二级考核要有意思多了,老师,要不要我这老谋深算,老奸巨滑,阴险狡诈,刁钻……”

    刘琴轻声一笑。

    “我倒忘了,有你这秦大才子在,秦大才子,那你且说说,我这写在稿上的可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咳!这个……确实不少。”秦朝说道。

    刘琴一怔,她放在那的稿纸,至少在她现在看来已经写得很完备了,找不出纰漏。

    刘琴眼中疑惑不定。

    “哦,那我倒要请教秦大才子,有何处要改进?”刘琴似笑非笑道。

    “像这里,‘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秦朝说道,“你这里写的是刑昺注曰:‘子贡言夫子实有仁、知、勇,而谦称我无,故曰夫子自道说也。’,而后你自己也注到:‘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

    “没错。”刘琴沉声,秦朝说的正是她稿中的内容,而且这一处刘琴印象很深,她觉得自己的注已经非常完善了,不可能错,也不可能找出不同的注释。

    只听秦朝说道:“本大才子认为,这两个注释都错了。”

    “啊!”刘琴惊呼。(未完待续。)

    ps:(还请大家帮忙多推荐一下,谢谢!)

第十三章 不亦悦乎()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这句话刘琴在稿中作了两个注,一是引用前人,一是自注。她自己的注且不说,前人刑昺的注算是非常深入人心,并且被公认为正确的,怎么这自大货却说错了。

    “那我倒要听听秦大才子的高见!”刘琴冷哼。

    “本公子认为这里的断句有误。”秦朝说道,“‘夫子自道也’,应于‘子’后断句,读为‘夫子,自道也。’‘夫子’是尊称,孔门弟子以‘夫子’称孔子,有‘老师’、‘导师’之意,此处意思是‘夫子之所以为夫子’。”

    刘琴心中一动,秦朝这样的解释确实能够说得通。

    “那‘自道也’,又作何解释?”刘琴沉声。

    秦一笑:“‘自’,是由、从、因为、来自的意思;‘道’,是方法、真理的意思,此处作‘有方法’解。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贡说:‘导师之所以是导师,是因其有道啊。’老师认为如何?”

    刘琴眉心微微一颤。

    其实秦朝所讲的这一句,刘琴的注释根本无可厚非,当年朱熹也是如她那般解释的,秦朝的这个注释是来自后世的。

    刘琴沉思了片刻,她缓缓开口:“你这样解释倒是尚可,我确实可以将此条添入注释之中,不过我的秦大才子,你这也是瞎猫撞死耗子,蒙中了一条,算不得本事。”

    “本公子天纵英才,惊才绝艳,不是你说蒙便是蒙的。”秦朝哧的一笑,哼声道,“也罢,让你看看本才子的能力,你这些书,从《论语》开始,本才子给你逐一批注。”

    “哦?”刘琴心中暗笑。

    “那我倒是要听听秦大才子如何逐条批点。”刘琴说道。

    “《论语》第一篇,第一句。你便注错了。”秦朝朗声道。

    “扑哧!”刘琴再也忍不住心中笑意。

    《论语》作为儒家真正深入人心的经典,而且还是第一句话,这句话不知多少高人钻研过,她这里不仅写了前人的注释。通常正确的注释,更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注释写在了里面,已经完备到就算是孔孟先贤复活都不可能说错的地步,这自大货居然说第一句便是错了。

    先前‘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刘琴对秦朝颇有些观感改变。以为他很有些才学,可现在……

    “还请秦大才子指教。”刘琴忍着笑,声音变调的说道。

    秦朝一副高人模样:“指教不敢当,我便略表意见,这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个整体。但是你这里所有的解释都把它割裂开来。你这里将‘时’,解释为‘时常’,不错,颇有新意,而且也能行得通。”

    秦朝赞了一句,刘琴眉一挑,这解释确实是她得意之作。

    只听秦朝道:“我也赞同你这一字的解释,但是我问你,天下有几个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刘琴一愣。

    秦朝道:“本公子所见者。都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不亦骂娘乎!’,学习是如此痛苦的事。哪里还能够快乐得起来?”

    刘琴脸色难看,学习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普遍的情形却是让人头痛,这也是为何家长、老师要逼着年轻的学子学习的缘故。

    “休得胡言。”刘琴沉声,“孔圣人难道就不能说他自己?”

    “若是如此。”秦朝冷笑,“这句话就没必要记载下来。太废话了,放在别的地方可以,放在论语中太出格了。”

    “好,算你说的有点道理。”刘琴沉声,“你继续说你的观点。”

    “第一句你这解释错了,第二句自然也错,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谬,大谬,家藏万金这世上毕竟只是少数,天下百姓,穷人居多,自己尚且吃不饱,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操祖宗八代,痛苦万分的事,所以这句话要么写错了,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不亦操祖宗乎!’,绝非不亦乐乎。”

    刘琴脸色更难看。

    照秦朝这样一说,历朝历代都错了,那又该如何解释。

    她沉默不语。

    只听秦朝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解释得更无语,哼,你对我不起,我不报复,不打你,不骗你已经极为难得,居然连心里难过一下都不行,否则便不是君,这样君子,恐怕整个天下也就孔圣人做得到了,不知老师能做到否。”

    刘琴心中微微发颤,最后一句,她不是没有怀疑过,只是不那样解释又该如何解释?

    只听秦朝在那里洋洋得意说道:“你肯定在想,既然我说你这些解释都错了,那你又该如何解释才对?本公子当然有本公子的解释,你听好了,这‘学而时习之’,首先要弄懂一点,就是这个‘学问’指的是什么,本公子认为,这‘学问并不是指的是读书’,不是,不是文章,而是泛指天下一切能够被我们弄懂并钻研的,诸如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做人,做事,三十六行,天文地理等等。”

    刘琴眉一挑,眼中闪出一丝讶色。

    “那么这个‘学问’从哪里来呢?”秦朝说道,“既可从书本上得知,从旁人身上学到,也可从人生经验,做人做事上去体会,所以我们应当将生活当成我们的书本,当成我们的教育,所以‘学而时习之’,就是要随时随进的学习,这个学习不是指读书做学问,而是生活中有了体验,有了反省,有了进步,这时无论是谁都会发自内心的兴奋,自然便会有‘不亦悦乎’而高兴了。”

    “没错。”刘琴抬起头,看向秦朝所在方向,大部分人也许会厌恶读书,却绝不可能厌恶‘学问’的增长,绝不会因自己懂了什么以前不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