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武侠-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本不和众人辩驳,毕竟,秦朝之所以看得清是因为知道历史发展,可众人并不知北宋几十年后就灭亡了,所以尽管从逻辑上觉得秦朝讲得有一定道理,心里也未必认同。

    高天籁胸脯起伏,眼里第一次闪现出从未有过的光芒。

    王安石变法,在她慈航静斋内部的定性上,确实已经有了担忧,对大宋如今的制度也感觉不妙。

    “秦公子,你先前说的六个字?”

    “王安石变法第一要义在人。”秦朝说道,“他那个组织,除了安石公本人和极少数人外,要么是像官家这样左右摇摆,行变法之名,以揽权为实,要么是些投机小人,总之思想并没有统一,所以本公子认为他们那个变革班子根本不行,我想高仙子不反对吧。”

    高天籁眼神平淡,心跳却快了一分。

    慈航静斋永保白道第一位置,其中一个缘故就是善于看人,善于断人,王安石变法所用之人,如吕惠卿、蔡京、邓绾、曾布、蔡卞、吕嘉问、李定、薛向之流,虽然各具才干,但多是奸邪无耻小人,绝大部分被列入了《宋史》的奸臣册中,尤其是蔡京堪称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道。

    别人看不出,慈航静斋岂会看不出来。

    何况这些人不行,整个天下看得明白的多得是。

    这样的一群同床各梦的人倘若能成事,才真是运气。

    “秦公子请说。”高天籁不置可否。

    “本公子说的六字诀‘招人、立项、培养’,因此也可以叫做‘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所谓的立项就是定战略方向,而这第一要义。”秦朝沉声,“就是班子。”

    大道至简。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个说法首出于联想集团的创立者柳传志,也是联想成功的要素之一,而其中建班子是第一要义。

    班子第一要义不是学问,而是要志同道合。

    毛主席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一个人是龙,二个人是虫,,这也是为何有名的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时,除了看项目外,最重要的就是看领导人,领导班子。

    建班子很重要。

    现代管理学中东西方各种管理学术派系,行学科学、社会系统学、权变理论学,像流行的学习型组织,第六项修炼,z理论、社会合作学等等都是对于建组织各方面的延伸阐述,因此这三个字看起来简单,若延展开来,汗牛充栋也不能叙说清楚。

    秦朝提出这九个字,而不是西方的各种术语,是因为这九个字最合中国国情,也最容易让中国人听懂的。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苏轼、圆照宗本、林希华……一个个看着秦朝。

    这九个字被提出后,现代企业界、学术界都是一片赞声,毕竟那是现代社会,企业发达,可是古代。古代除了官场外,不可能有企业,因此对于管理虽然各有各的想法,可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有条件去实践。

    最重要的是,单一的官场性质限定了管理的方式。

    “没什么特别吗?”

    众人一个个露出不以为然的脸色。

    确实这三点听起来普通,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更不是什么大道至理,整个广场唯有几个女子面面相觑,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这几个女子正是慈航静斋门人。

    高天籁眉眼一挑:“秦公子能否细说?”

    秦朝眼睛都笑了起来。

    慈航静斋下山寻找真命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失手,凡是选中的都必定能成为‘天子’,为何如此准确?

    后世研究,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们选天子,和现代投资者风险投资一样,选的有时不仅是个人,更看中一个团队,覆雨翻云中,朱元璋本是慈航静斋看中的,按理说天下已定,便不必再管,可是朱元璋大肆杀戳大臣,个人权威凌驾一切,破坏了管理班子,因此到了朱元璋后期,慈航静斋秦梦瑶不得不再次出山,另行选人,这次选中了燕王朱棣。

    秦朝说‘选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除了这9字本身对症外,也是为了迎合慈航静斋。

    “这9个字含着大学问,三言两语未免陷入空谈,若是高仙子愿意,我们可以何不找个地方一边喝茶一边详谈?”

    高天籁微微点头:“既如此,天籁打扰了。”

    秦朝、高天籁离去。

    “这秦兄弟,这样评价王介甫的变法,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不知王介甫听到了会作何想?”苏轼摇头轻笑。

    “听说苏大人和安石公是朋友,不如将这事写成信,寄与王介甫?”旁人笑道。

    “写信?”苏轼眼里闪过一道光,他已经很久没有给王安石写信了。

    ……

    龙神宫关闭,因为先天图出世,灵气六十年后便将消散,各派自不能像往常一样立马散去。

    大广场上。

    “区区一个长生诀,数千年都破译不了,当真是先人太笨,我等太笨,我看不在于此,在于大家各自为政,相互攻讦。”

    “千年证明,我儒家才是最正确的路,倘若天下各派放弃误见,把精力都放在我儒家之上,岂会攻不破?”

    “如今不可能都想自己派中出成就,应该放弃自私……”

    ……

    一个个门派在广场争议,商讨着后路。

    同时一只只信鸽从杭州飞向各地,一个个门派来人都用尽办法向自己门派传递这次龙神宫变故,等待着真正的门中主事之人到来。

    大广场上议论着出路时。

    寿宁院一个院子中。

    “高仙子,泱泱大地,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而且有六十年时间,没人才,本公子也能培养出一批,需要的是怎么让人才发挥出所有能力,而这靠的就是管理。”

    “贵派慈航静斋,本公子听说是随缘收徒的,如果本公子没弄错的话,你们收的弟子,在上山之前未必是人中龙凤,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贵派教得好。”

    ……

    秦朝向着高天籁侃侃而谈,也在为今后之事说着自己看法。

    高天籁微笑着不置可否,右手持着一管羊毫在纸上疾走如飞,正将秦朝所述一一记叙下来,而这记录下来的话也被她不断装订成册。

    (谢谢‘会咬狗的人’打赏!)

第五十一章 高天籁的抄录() 
一天天过去。

    花间派所在寿宁院一处院子中,秦雨、秦凝、郭媛媛、林素、秦婉清、王语嫣脸色紧张,院子中央是一个肥大的袋子热气球。那是用纸和亚麻布做成的袋囊,数层纸数层亚麻布,纸保证了袋子不会漏气,而亚麻布则提供撑力,保证袋子在巨力下不会拉破。

    “开始吧!”

    袋口处通着一根管子,那是简易鼓风机的出风口,这时郭媛媛拉动鼓风机。

    “鼓起来了!”强风灌入袋囊内,立时大袋囊开始鼓起。

    “凝儿,快点火!”

    秦凝连拿着火把凑近袋口下的燃料,火燃烧起。

    “这篮子里装有五十斤的重物,能不能拉起?”一双双目光注视着,都很紧张。秦朝在雷峰塔下说的故事里‘仙女飘飘上九宵’四句隐语,郭媛媛并不是猜不到孔明灯,只是当时觉得不可能,和众女心里都一直提心吊胆着,即便是秦朝讲出一些原理,让她们制作这热气球,而且先前几次都还成功了,可依然没底。

    “先前那几次的‘热气球’太小,就像孔明灯一样,根本不能说明什么。”

    “而这一次……”

    只见随着火的燃烧气囊越来越鼓,当鼓到极点时,那气囊有着三个大巨缸一样大,开始往上升起,升到半米后,热气球下的吊篮绳便被拉直了。“嗯,不够么?”吊篮绳虽然拉直了,却没有把吊篮拉离地面。

    “难道不行?”

    郭媛媛、秦雨脸色都有些苍白。

    前几次热气球成功,可那都是小热气球,装载的重量也没超过十斤,而这一次,众女看着那吊篮,里面放着几块大石块,加起来有五六十斤重。

    “若是相当于小孩子体重的五六十斤重物都能拉上天,那就证明秦朝的想法是正确的,只要将这热气球做得更大,就能拉大人上去。”对众女来说,热气球能不能成功这一次很关键。

    “放心,姐夫说火越大,球里面的气就越轻,应该是火才燃起,里面的气还不够热。”秦凝说道,额头也冒出汗。

    火燃烧得更旺了。

    突然

    吊篮腾空了,而后整个热气球缓缓往上升起。

    “成了?”

    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心提得更紧了。热气球继续上升,升到一丈高将连在地面柱子上的绳子拉得崩直才停住。

    “能撑多久?”

    “这相当于小孩重量的东西能拉多久?”

    一个个看着,脸上都是兴奋,无疑通过这种方式让人飞上天是可行的,而这一次飞天若是成功,那秦朝很可能因为创造出载人飞行的工具而被记入历史。

    半个小时后。

    升在半空的热气球燃料终于燃尽缓缓降下,也标志着这一次的彻底成功,秦雨、郭媛媛等人兴奋的投入下一个,更大的能载成人的热气球制作之中。

    转眼便是十天。

    夜微凉。

    寿宁院苏轼所住的中央大院子一间房子亮着明亮的灯火,窗前桌子上摆着两张信笺

    “与王介甫书!”

    “与司马君实书!”

    苏轼看着桌上的信,脸色沉凝。

    “王安石刚愎孤傲,秦盛朝变法之论说与他听,怕是会不屑一顾吧。”苏轼微微一摇头,对于王安石怪异犟傲,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他是知道得很清楚的,连司马光都劝不动,何况他人的言论。

    苏轼将写好的《与王介甫书》装入信笺,又将另一封大体内容相似的信《与司马君实书》也装入另一信封,这封是写给司马光的。

    “咔”

    门推开,一貌美少妇莲步款款而进。

    “朝云,高仙子走了么?她来找你何事?”

    “是秦盛朝的事。”

    “哦,这秦盛朝弄出一个仙女飘飘上九宵的迷语,说是让我们见识飞天之术,也不知是真还是假。”苏轼笑说道。

    “秦盛朝上次让我们给他的纸和亚麻布、麻绳、柳条等事物,想必就是为了那事吧。”

    “嗯。”苏轼点头,秦朝向他要各种材料时确实说是为了‘飞天’作准备,苏轼对此也是很好奇的,而来龙神宫的百派中人,也个个都在盼着这事,会议空档说的都是此事。

    “对了,这本书是高仙子刚刚送来的。”王朝手中捧着一本寸厚的大书,笑道,“上次秦盛朝不是说了‘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9字诀么,这本册子便是高仙子将他对这9字决的解释录下的话语。”

    “哦?”

    苏轼惊讶的看向王朝云手中册子。

    “朝云,秦盛朝说的9个字不过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极为稀疏平常的三点,何以用这么厚的一本册子记载?”

    “朝云也很想知道,官人,我们一起看吧。”

    “也好!”

    窗下桌前,红颜白发并肩而坐,王朝云、苏轼就着灯,连翻开这册子。“嗯,这是绳头小字!”书中字迹并不像苏轼想的那样写得很大很稀松,而是又小又紧密,显然这一册至少有数十万字。

    数十万字在现代也是大部头。

    放在论著大多不超过几千字的古代,更是不得了。

    苏轼、王朝云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惊讶,两人重新看向册子。

    “酒色公子秦仙傲论‘带队伍’,天籁试录之于笔下,因秦公子执意,故以白话写之。”开篇便是这么一句话。

    “白话?”

    苏轼再次愕然,连看下去,只见这本册子记叙所用语言果然十分平白浅显,几乎就是用大白话写的,而且每一句之间都有空格格开,让人读起来根本不必分心点逗。

    “秦盛朝的才学别人不知道,你我还是清楚的,而且这是高仙子所录,为何执意白话……”苏轼摇了摇头,看了下去,才看了半页。

    “咦?”苏轼眉一挑。

    秦朝说的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可真正讲的却只讲两样,建班子,带队伍,这两种东西或许在古人眼中确实没什么,可真正深究进去,仅一个心理学条理便是博大精深。

    现在管理学汗牛充栋。

    秦朝自然不可能将其一一写出来,反而是尽量少写,可就这样所讲叙的内容也是极为广博的。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都十分独到,想人所不能想。

    苏轼越看眼睛便越明亮。

    “他这重点讲到了情感,说是下人需要情感慰藉、安全、和谐、归属,这是极为老成之言……”

    “递减与递增效应,去年那一桩事,我若看了这书就不会出那乱子了……”

    和很多毛头小伙不同,苏轼如今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且做了几十年官,管人的经历非常丰富,因此别人看了这册中讲的一些方面,或许没什么感触,可苏轼却有。

    秦朝的讲叙最重要的是高屋建翎,面面俱到。

    虽然大多都只是提出问题,并没讲该怎么解决,这主要是涉及到人性学,要把一项东西讲清楚,不是三言两语的。

    可是能看到问题,就已经很证明了。

    “官人,真看不出他还有这才华!”

    王朝云跟着苏轼奔波一辈子,见识极为不凡,此刻也是眼中异彩连连。

    夜过去,转眼天亮。

    可两人都舍不得离开册子,苏轼、王朝云一直观看着,直到下午才将整本册子看完,合上册子后,苏轼沉默着。

    “官人,你怎么看?”王朝云问道。

    苏轼走到窗前,目光望着远方,声音幽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在年轻时,也钻研过这些,可是……”苏轼心头不知是什么滋味,他也是一代豪杰,可如果翻出他当年写的这方面策论,那策论拿到外面绝对能换得叫好声一片,可主要是文辞巧妙,华丽,雄辩入理,可苏轼知道,这看似雄辩滔滔一旦放在这篇册子旁,两相对比。

    “他说的这些,也是我们当官的一辈子思索的。”

    “朝云,这秦盛朝,是有真材实学的,他这是一篇汪洋大海,他点到的方方面面,我当年想都想不到,即便如今……很多也是从未想过的。”苏轼微微一叹,秦朝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澡,没有引经据典,可讲叙的内容,也只有苏轼这种官场中沉沉浮浮,一次次进入中央当官,又一次次进入地方当官,跨越多个部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看来官人和我一样,也是很看好这册子。”王朝云微微一笑,郭媛媛能得如此佳婿,她也是很有些开心。

    “官人,难道这册子就没缺点?”王朝云恬然笑道。

    苏轼也不由一笑:“这自然是有的,这册子虽然将简单的‘管人’说出数十万字,可实际上还是讲得太浅,只能得一个博字,而不能算得上精深。”

    王朝云也点头,秦朝这册子中很多方面都只是提问,作些简单回答,所以只能说秦朝想到了那方面,有自己看法。

    “这秦盛朝,终归是年纪太轻,虽然能想到问题,却阅历太少,不然这一部册子……”苏轼感慨。

    “能想到这些,已经很难得了。”王朝云笑说道,“对了,这册子高仙子让官人帮忙传播出去。”

    “传播?”

    苏轼眼睛一亮。

    “只有一甲子时间,我们确实不能耽搁了,这本册子能开阔眼界,让人想不能想,是该让他们都看看,另外……”苏轼一指旁边《与王介甫书》《与司马君实书》道,“朝云,那册子另开两份,和这信一起寄出。”

    “寄给王安石和司马光?”王朝云眼睛一亮,“王大人和司马大人都是才高八斗的当世人杰,这次龙神宫开启,他们二位若不是重病在身,又年老体迈,定然到场,秦公子这册子不知他们看了会作如何想。”

    ……

    苏轼的安排下很快这册子便抄写了很多份,每抄一份便向外传播一份。

    谢谢‘会咬狗的人’、‘瑞椿斯露’打赏!

第五十二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第一份手抄本册子很快传到洛派手中。

    此刻门口有着‘洛’字院子里,罗从彦的书房中依旧点着灯,桌子上摆着一本厚厚的书册,正是秦朝论带队伍的册子。

    罗从彦端坐桌前已经很久没动,他的目光落在那合上的册子上,这册子是他老师杨时叮嘱他仔细揣摩的,可此刻

    “这酒色公子昔日曾言自己天下之事无所不通。”罗从彦苦笑,再次翻开册子,这册子他已经一连看了两遍。

    忽然门推开。

    “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