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制神话-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七十五章爆发力和持久力的选择

    绝种师太下手狠辣,此刻情绪癫狂,手爪挥动之间,更是掀起一层层的利风,撕裂之力极强,不少和尚都不敢与她近身缠斗,只能相互配合,结成阵法。

    云浪捂着肚子?面色煞白,却咬着牙对戒鲁道:“戒鲁大师!快帮我速速拿下绝种师太,另外半截,现在取出来的话,只要以天香续断胶粘合,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这还能用?”戒鲁也是惊了。

    云浪点点头道:“虽然泡水时间过长的话,会导致胶质软化,不过确实还能勉强用。天香续断胶是金刚门的特有秘药,本就是为了预防金刚法身破裂时,用以弥补。”

    戒鲁脸上的五官,都已经不知该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了。

    取回半截再续上,泡水时间长了会发软怎么感觉好奇怪的样子。

    这就像是逼着云浪,以后是选择爆发力还是持久力一样。

    人生之艰难,莫过于此。

    面对云浪可怜巴巴的眼神,戒鲁和尚还是心软了,于是手一招,南明离火剑裹着层层雷电,远远便朝着绝种师太刺去。

    剑光闪烁,连贯一片,再配合众多和尚的阵法,原本跋扈、飞扬的绝种师太便被逼的节节败退,渐渐难以抵挡。

    一剑压倒绝种师太,戒鲁小和尚顺手一挥,袖子里飞出一道白光。

    白光化作一条银龙,将绝种师太牢牢捆着。

    这正是当初申公豹炼制的捆仙索,楚河自从入了一次蜀山副本,一夜暴富有了昊天宝镜和九疑鼎、南明离火剑等法宝傍身之后,这件法宝便一直束之高阁,没有怎么动用。

    分出戒鲁小和尚这个分身后,便将这件法宝放在了戒鲁身上。

    在捆仙索的紧锁下,绝种师太即便是极力挣扎,一时间也难以摆脱控制。

    乘着这个机会,几个和尚将一套特殊的枷锁,重重的套在绝种师太身上,枷锁之上有层层佛光叠置,如同一座大山压在绝种师太身上。

    云浪挪步上前,叹息一声,对绝种师太道:“师太!这次是我云浪耍赖了!不过还请您放过我一马,把东西吐出来。”

    绝种师太却面若桃李,眼神中带着疯癫道:“吐出来?哈哈!有此一物,即便是被镇压数百年,贫尼也不会觉得空虚寂寞,你觉得贫尼会吐出来吗?”

    周围的大小和尚纷纷憋着笑,低着头,肩膀不断的耸动着。

    追捕佛门败类,本应该是一件特别严肃、危险的事情,原本这些和尚在出寺庙,加入佛军的时候,都已经做好了舍身卫道,捍卫佛门正气的决心。

    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今天一天的见识之精彩,不仅颠倒了他们毕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让他们窥见了一种决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或许在若干年后,会新生出几个花和尚?

    全赖于今日云浪之功劳。

    云浪还在拉着绝种师太谈判,就差没跪地磕头求饶,脸上的表情可怜兮兮的,起初的从容与温和,早已不见踪影。

    而绝种师太在云浪的各种许诺下,态度似乎稍稍也有了一点松动。

    就在这种欢乐?的事态下,众人结成一路,开始往五台山而去。

    就在五台山起了一座佛塔,此塔内成一个佛狱世界,专门用来关押佛军缉拿的佛门败类。

    楚河收回意念,心中计较着。

    “看来灭佛之行一旦开启,就要第一时间兵发五台山,先推倒那座佛塔。佛塔之内关押的佛门囚徒,一定可以成为压制佛门的帮手。”起了一个小念头,然后再细细掂量着如何将它嵌入庞大的灭佛计划中去。

    八月,乌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进入大同川,掠夺杂居在河东的戎狄各族牛马数万头,转战至云州城下,云州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

    初九,诏令征发陈州、许州、徐州、汝州、襄阳等地屯兵进屯太原和振武军、天德军等防地,待来春再出兵驱逐回鹘。

    九月,唐命刘沔兼任招抚回鹘使,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

    唐各道兵马集结于太原,刘沔率兵屯防雁门关。乌介可汗兵临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拓跋三千骑兵袭击回鹘牙帐,刘沔亲率大军随后跟进。

    石雄到达振武城后,派人从城里向城外挖凿十余个地道,于半夜引兵从地道杀出,直攻可汗牙帐。

    十一日,在杀胡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两万余人,乌介被枪刺伤后带数百骑向东北方向逃去,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三万多人向唐朝幽州军投降。

    至此大唐与回鹘一战,胜负盖棺定论。

    此后至少三十年,大唐北部边境都会十分安定,不会再有大的动乱。

    而在打服了回鹘之后,征伐大军携带着剿灭北方回鹘的庞大战利品,开始回返中原。

    海量的战利品,不仅可以用来犒赏三军,更可以用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大量军需开支。

    这也代表着,李炎可以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队在手中,从而也就拥有了威慑四方的强横实力。

    同时随着大军的回归,李炎的底气迅速充足。

    原本只是磨动的刀锋,已经真正的亮起了锋芒,抵向了那些早已瞄准的目标。

    削弱宦官势力,严刑峻法,加强相权,打击藩镇,一步一步加强中央的权利。

    同时在赵归真等人的推动下,灭佛之势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开启。

    佛门中人也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

    与朝廷关系紧密的,纷纷暗中活动,想要通过影响一部分大臣,来动摇李炎的决心。

    而有些比较激进的,则已经开始计划,执行斩首计划,将灭佛计划灭杀在摇篮之中。

    十月九日,李炎颁布敕书,要求有异行和不守戒的僧尼还俗:“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文功、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勒还俗。若僧尼有钱物及谷斗、田地、庄园,收纳官。如惜钱财,请愿还俗去,亦任勒还俗,充入两税徭役。”之后又颁布一份敕令,要求限制僧尼所蓄奴婢数量,并强调奴婢不得削发剃度,避免贫困阶层人口的流失。

    浩浩荡荡的武宗灭佛,正式开启了序幕。

    与此同时,整个长安城也已经如架在了火山口上,仿佛下一秒钟,就会被沸腾的佛道冲突,炸上天去。

第五百七十六章大殿献经

    堆积的冲突,在长安城中越来越明显。

    佛教、道教甚至是景教等非主流教派,也受到波及,各种行踪鬼祟之人,经常出没于长安各坊。

    长安的天空更是一天三变样,即便是寒冬腊月,也经常可见电闪雷鸣。

    可见是有高人在云深之处斗法。

    若非此处是大唐国都,汇聚一国之气运,直接在城中动手干系太大,只怕长安一百一十坊,早已经被各方的修士给拆了大半。

    即便如此,知道一些内幕的各坊巡街武侯也都时常觉得胆颤心惊。

    巡夜之时,见过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简直比他们前半生加起来还要多。

    就在这种各方冲突,却又相互克制的过程中,时间渐渐推移,到了会昌三年的六月。

    很快就是李炎的寿诞。

    李炎登基前两年,手中无权,掌上无兵,即便是过寿,也最多是朝臣祝贺,后宫摆宴。

    而如今李炎终于要大操大办自己的寿辰,不仅招来各方节度使,更将许多宗教人士请入大殿之中,进行册封、嘉奖。

    六月十一日,百官入殿之后,便是佛道派遣前来祝贺的人物接连登场。

    李炎高坐在龙椅上,为进入大殿的道人都授予了代表尊贵的紫袍,却对那些和尚们置若罔闻。

    一众大小和尚脸上或者眼中都有怒色,若非天子有龙气护体,诸法难伤,他们只怕现在便会动手施法,对李炎进行惩治一番。

    楚河一身紫色道袍,手持拂尘,站在道人列队之中,神情淡然,仿佛眼下的局面与自己毫无瓜葛一般。

    他旁边的几个道人可没有这么好的修养,脸上的讥讽和冷笑的神情,几乎已经流露出了实质,落在那些大小和尚眼中,更是心生怒火。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倘若这些和尚真的都四大皆空,那还修那么奢华的寺庙作甚?还占据那么多的良田作甚?还为佛祖菩萨雕塑金身作甚?只需一盏青灯,一卷佛经,一口粗茶淡饭便可度日,何必在这名利场中挣扎?

    面对道人们的讽刺表情,和尚们个个咬牙切齿。

    恰在此时太子詹事韦宗卿进所撰《涅经疏》二十卷、《大圆伊字镜略》二十卷,以为贺礼当庭送给李炎。

    顿时满殿群臣的表情,都变得极为微妙起来。

    太子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太子对外的政治态度。

    如今李炎寿诞之时,韦宗卿送上注解的佛经为贺礼,这表示太子的态度就显得很暧昧了。

    而这背后定然是佛门的意思。

    小而言之,可以是表示太子亲善佛门,还请李炎多加考虑,该如何应对佛门的态度。

    大而言之,便是在警告李炎,他如果一意孤行,那么佛门就会想办法让太子提前上位。

    统而言之,太子是佛门的人,已经为佛门所操控。

    李炎高居于上,不过为帝三年,脸上已经不再轻易浮现喜怒,但是眼中变幻的神色,依旧可以让人察觉到一丝他内心的起伏不定。

    天家无父子,特别是太子和皇帝之间,更像是某种共存而又敌对的关系。

    皇帝需要有一个太子,来向天下人保证后继有人,江山永固。但是同样也要防备和限制太子,以免自己忽然一个不小心,变成了太上皇又或者先帝。

    而太子既为储君,未来的天下之主,享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和权利,也要时刻警惕和防备从各方飞来的冷箭,以及来自父亲、皇帝的猜忌。

    历来越是贤明的帝王,他们的继任者便越是庸俗,大抵原因也在于此。

    过分强悍的皇帝,总是能轻易的察觉到儿子们的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做出限制,最后也只有庸碌者,才能留到最后。

    很显然李炎的种种行径,像极了一个中兴霸主。

    这样的皇帝老爹在上,太子没理由不担心,不仅担心自己是否能继位,更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被夺去所有,甚至圈禁起来,直到老死。

    所以他十分干脆的投靠了佛门,借用佛门的庇佑来保护自己。

    各种的细节和原因,大殿上的群臣、僧、道不甚了解,但是整个过程起因和结果,却有不少人能进行推断一二。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炎的回答。

    李炎接下来的那句话,将会引导未来的风向。

    是接受佛经,在佛门的威胁下屈服,还是继续推行灭佛,与佛门展开更加激烈的冲突,甚至换一个太子。

    就见李炎缓缓站起身来,原本不算高大的身材,在那宏伟的背景加成下,在一身龙袍的衬托下,在躬身静听其言的百官折射下,显得尤为的高大、威严,不可抵抗和侵犯。

    “忝列崇班,合遵儒业,溺于邪说,是扇妖风。”

    “况非圣之言,尚宜禁斥,外方之教,安可流传。”

    两句话之间,李炎便将佛门之言打为妖邪方外之说,同时也再度强硬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太子詹事韦宗卿闻言,脸上顿时煞白一片,直接跪伏在地,也不求饶,身体却不断的簌簌发抖。

    “敕中书门下,烧毁其宅内草本,不准外传。”李炎看着太子詹事韦宗卿,淡淡的说了一句,好像并不责怪其人。

    殿内一些不通政治的道人,脸上纷纷露出不忿之色。

    分明是占了便宜,却好像吃了大亏一般。

    反而是那些和尚,他们的表情都变得平和下来,似乎看淡一切。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他们这是对李炎彻底死心了。

    从这一刻起,他们的目标只有两个。

    要么弄死李炎,要么弄垮李唐江山,不会再有任何的回旋余地。

    寿诞在一片沉闷中,悄然过去。

    即使酒宴奢华,即使歌舞绝伦,能静心观赏者,却几乎无有几人。

    等到寿宴散后,佛门的和尚们迅速结队离去。

    行色匆匆,转眼便消失在宫城之内。

    而赵归真却追上楚河,开口问道:“道兄!道兄且留步!不知道兄对方才陛下于大殿之上所言,有什么想法?”

    相比起其他同门,赵归真算是比较有政治思维的,但是嗅觉还不够敏锐。

    为什么李炎会轻描淡写的处理韦宗卿,他始终想不通。

    按道理,李炎既然决心灭佛,敬献佛经同时代表太子态度的韦宗卿,最轻也该是一个下入大狱,等待三司会审才是。

第五百七十七章沉香出山

    不得不说,相比起佛门的那些光头和尚,道门中人的水准,当真是两极分化的极为严重。

    厉害的不仅修为高深,医卜星象、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通,且文能为相,武能为将,犹如那天穹浩日,夺目耀眼就像仙半凡道长,便是个中典型。

    而相对寻常一点的,那就基本上只有修行上还有些优势,其它方面,只能说是寥寥。

    “不处置,不代表不会处置。韦宗卿毕竟是朝廷官员,毕竟是代表了太子。因几卷佛经,便判他下狱,于国法不足以服众,更不利于陛下团结群臣之心。”

    “陛下令中书省直接接手此事,而不经过任何的审理,只言‘烧毁其宅内草本,不准外传’,看似不轻不重,实则是抄家灭族的死令。唯有抄其家族,方能烧尽草本,唯有灭其苗裔,方能丝毫不会外传。”

    “一道命令,从不同的情况下发出,取决于陛下的态度,落实者就会自发的去选择从轻或者从重。”

    “因佛经而残杀朝臣满门的骂名,陛下身为天下之主,不会去承担。这就需要哪些懂事的臣子们,找准了他的意图和意思之后,罗织罪名、编造手段,将韦宗卿一族,不断的逼向既定的死路。”

    “天子杀人,未必见于经传道兄可懂了?”楚河深入浅出的为赵归真讲解,顿时也令对方茅塞顿开。

    赵归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紧接着便又觉得,这朝堂的肮脏、可怖,抽离之心渐起,却又无奈按耐下来。

    灭佛大计方才开始实行,他这个道门行走,明面上的总指挥,还不能抽身,否则的话计划怕是会功亏一篑。

    看着步履颇为沉重的赵归真离开,楚河却摇了摇头。

    这些南方道门派来的道人,虽然称不是猪队友,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好队友。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炎继位六年而暴毙而亡,大唐中兴之势曳然而止,也未必没有这些道人看护不佳,手段不够的原因在其中。

    若不是武宗李炎和宰相李德裕手段不凡,单靠道门这些道人推动,灭佛之举,未必能够有多大成效。

    会昌三年九月,昭义镇将反叛,朝廷发兵攻打,同时收捕昭义在京留后院押衙僵孙,其人走脱,传言已剃头出家为僧。

    两街功德使进而搜查城中僧人,并演变为对公案无名僧、近住寺僧和新裹头僧的清洗活动。

    从朝堂到地方,灭佛的风暴愈演愈烈。

    昭义镇将反叛一事,分明充满了阴谋的气息,根本就是早已布置好的一个局。

    朝廷借机生事,以此来扫荡寺庙,清查寺庙财产、人员。

    就在这股风暴刮起,几乎要点爆整个天下山河之时。

    天台山深处,刘沉香跟着长耳大仙学艺已经六个寒暑。

    那沉香乃是三圣母所生,半人半神,血统特殊故而聪明伶俐,兵法韬略,法术咒语一学就会,件件纯熟。

    前三年已将驱雾遣将、呼风唤雨、撤豆成兵、飞天火法、腾云驾雾、移山倒海诸般法术全都学会。

    又三年精进巩固,同时提升修为,有长耳大仙帮忙护持,许多修行关卡,在沉香这里都仿佛不存在一般,一路大开绿灯,蛮横直行。

    这一日沉香来到后山道院练功习武,见供桌上放着面捏的两只小虎、九头小牛,香味扑鼻,却无有任何看管,只恨不得爬上桌去,将它们吃个干净。

    “不行!王师父交代过,越是香甜可口的点心,若是不费任何代价就能到手,那一定是有毒。这长耳大仙尽心尽力教了我六年,各种攻伐之术确实有不少,修身立命之法门,却不多见,与王师父传我的根本法有些不同,莫非还有诡诈?”

    如果楚河知道,刘沉香到现在为止,依旧还记着他的教导,一定会觉得很欣慰。

    强忍着诱惑,刘沉香正要抽身离开。

    那原本面捏的九牛二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