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臂方丈-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遥想当年,正是他们母子与自己患难与共、生死相依,陪伴自己整整 度过了那危难的十三年啊! 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怅然和心痛,一面交代严密封锁太子不在宫中的真相,一 面命几位亲信火速出宫,悄悄寻找太子的下落并设法保护太子安全。      
  太子来到山上,感觉到平生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惬意。      
  太子一下子便迷上了 这奇幽绝秀的林木山壑了。他突然生出了强烈的修隐之心,再也不想回到凶险四 伏、冰冷无情的皇宫,不想再做什么太子储君了。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反复恳求拜慧忍为师,求慧忍为他正式剃度,一心要皈依三宝。      
  慧忍细心劝说道:“太子,师父临终前已为我点化迷惑。连我最终还要回到红尘世 间,最终方能证得菩提的,何况殿下注定要做大周天子。眼下虽一时危难,却也是前世孽报,注定殿下遭此一劫的。殿下必得撑过眼前的困厄,才有云开雾散的日子。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20节:第三十章(4)        
  凡事莫可强求,无论是从佛门未来着想,还是为大周江山打算,殿下只能修信,却断不可剃度皈依。” 见翰成执意不允,太子也只得暂时放弃此心。      
  因太子体内仍有一些余毒,因而每隔两天就有心痛之症发作。慧忍随时以气功助太子排毒解痛,同时辅之草药调理扶气,太子总算没受太大的罪。      
  为了太子及早排清余毒并滋补伤情,慧忍常常背捆绳子,独自攀到连天峰或是望洛峰,采集生在绝壁断崖上的珍稀药草和灵芝之类,煎成药汤为太子疗毒滋补。      
  日落月升,太子渐渐觉得自己的体力开始恢复了些,神志也少有痴迷眩晕和狂躁发作了。后来便开始四处走动走动,和众人在附近的山间丛林一起采摘新发的野蔬山菜,日子倒也其乐融融起来。      
  见太子脸色开始有了红润,翰成终于舒了口气。因为太子殿下的康复不仅可使陛下、娘娘和公主免却焦虑痛心,使大周江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少林寺的重新光扬乃至整个大周境内的佛法光复也总算有了些许希望。      
  这天傍晚,慧忍采药直到月上树梢时分才回来。放下药篓时,见太子兀自在洞外等着他。他身边的大青石上摆了一个青铜香炉,案上摆着几样山果,地上并排摆着两个蒲团。佛徒只供佛祖,一般是不供天地鬼神的。慧忍一时不解何故,于是望着香炉笑道:“太子殿下,这是……” 太子一脸凝重地抱拳道:“兄弟,我等了你一个多时辰了。”他一边携过慧忍的手,一边指着天上的大轮月儿和群山诸峰道:“兄弟,我比你年长了几岁。你我兄弟相识一场,也是前世缘分。今世你我相识相知虽时日不长,却也算得上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至交了。我虽为太子,却几番为兄弟搭救方才得活到今日。今天请兄弟勿再以僧俗之界为限,你我此时当着这天、这林、这轮煌煌之月,效法当年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翰成道:“兄弟虽是出世之人、佛门弟子,不过还是一介俗心凡身的人罢了。今太子既不辞万乘之贵,愿与慧忍结为生死兄弟,慧忍有何理由不从兄命?” 二人遂焚香跪地,对空歃血盟誓,发誓结为异姓生死兄弟,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当太子的身子开始恢复一些时,为了太子能与初祖庵李娘娘母子常见,慧忍便和师弟、张宫监一起,把修行的地点暂时迁移到了初祖庵后面五乳峰半山坳子间一处山洞。      
  迁到这里之后,风和天晴的日子,虽说山陡路险,但毕竟不算远。娘娘、奶娘和公主也能以上山采摘野菜草药为由,小心攀两个时辰的山路,到山顶悄悄探看太子一番了。      
  如此,虽说日子过得很是清寒,毕竟母子、兄妹可以不时团聚一番了。      
  公主此时比别人更是喜出望外了! 她再没料到,自己竟会因祸得福——以皇兄遇毒出宫疗伤之故,翰成哥竟把修行地点迁在了寺庵的后山。自己从此可以不时溜到山上一趟,看看他的人影了。虽说众目睽睽之下难得有诉说儿女情长的机会,毕竟也算慰藉了这份相思苦情。      
  有时,公主悄悄来到山上,采来大束的野玫瑰、野牡丹、山梨花、野槐花或是杜 鹃花,事先躲到翰成修行之处的山岩上。待翰成开始练功时,便在山岩 之上,将手中的花瓣儿顺风撒下,雪片一般飘了满天,落了翰成一身。      
  起初,翰成甚是罕奇:上面原是一大块秃岩,哪来这么多纷纷而下的零丁花瓣儿?朝上 瞅去,又不见有人影。后来蓦地悟出原委,一张脸骤然涨得通红…… 于是也不再作理会,只管静心打坐。孰知,一颗心竟怦怦跳得厉害,再也无法入定 了。      
  公主在上面撒着花瓣儿,一面悄悄嬉笑,一面咬牙道:“哼!我让你无处可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信我这个摩洛迦魔女降伏不了你这个小和尚!” 下得岩来,她自己也止不住笑道:“小和尚,知道吗?这叫做‘曼陀罗华’ 。据说当年维摩菩萨讲经,天空忽有天女散撒五色花雨纷纷坠落于众弟子身上。今天小和 尚打坐,想不到也会天降花雨。唉!看来小和尚果然功德圆满、开悟飞升西天极乐了!” 慧忍却合目诵经,不理会她的戏谑。          
→虹→桥→书→吧→BOOK。   
第121节:第三十一章(1)        
  第三十一章       
公主在寺里学会了绣花针绩。      
  公主每次上山,总要带来一件绣活儿。在慧 忍修行的山洞中,观音的石像肩上披着绣了花的披风。慧忍打坐的蒲团上面铺了一个绣着莲花的罩子,释迦佛祖像有了一件大红金绣的小袈裟,绣满莲花的帷幔…… 还有,山花开了,野果熟了,她会在佛像前的竹筒里插送上几束鲜花、一把缀着红果的枝叶…… 还有,她亲手为翰成做僧衣僧鞋僧袜,绣有佛字的枕套……      
  山间佛前,洞中案几,处处透着她的气息,处处有她的女工,随处可见她的用 心和痴情…… 有时,就是皇兄太子在跟前,她也不避讳。      
  见她闹得厉害时,太子便对翰成一笑说:“尽是父皇和母妃把她给惯坏了。” 一次,翰成在山岩下修行,公主依旧在山顶撒花瓣儿玩儿。见翰成不理会她 ,公主瞅了一个带刺的枯枝,咬着牙、闭着眼朝自己脚踝划下去,随即在山岩上突 然惊叫了一声! 翰成在山下听到公主的惊叫,骤然慌了神,以为她在上面出了什么事,急忙三步两 下地蹿到岩顶,看见公主正揉着眼睛哭,满眼泪汪汪的样子。低头又见她的脚踝上正流着血,忙问 怎么流的血? 公主哭着道:“翰成哥,蛇咬了我。我只怕,快要死了……” 翰成一听,连伤口也顾不得看,趴在伤口上就吮。过了一会儿,细瞅 了瞅伤口说:“不像是蛇咬的,像是酸枣刺划的。” 公主却偷偷捂嘴一笑。      
  翰成此时一边从怀里取出止血散来撒在伤口上,又扯了条衣服里子为公主包好了伤口, 一边怪她不该跑这么高捣乱。见她说脚痛,以为扭了脚,便背起她下了山岩。      
  下到岩底后,翰成小心地托着她,轻轻地放到一块石头上令她坐下。没料到,此时 贺公主突然伸出双臂一下子吊在翰成脖子上不肯松手。      
  翰成满脸涨红,一边去扒她的胳膊,一边道:“妹妹快别闹了,太子看见可了 不得……” 公主嘻嘻一笑,又嗔着脸说:“哼!怕什么?皇兄看见,我就一口咬定说是小和尚 使坏……” 翰成实在是哭笑不得! 李妃见儿子逃脱了一场大灾厄,身子和神志也渐渐康复,      
  心下感念佛祖佑护,从此越发虔诚礼佛了。初祖庵通往五乳峰山腰的路虽说不远,却陡峭难走。李妃因不能常到山上去,仍旧每天挂念儿子。从山顶到山下初祖庵原有一条引泉下山的水栈,是前朝北魏孝文帝的冯皇后出家建寺时一并修下的。因天旱时山泉往往会断水,寺里又打出了一眼水井,水栈渐渐就朽弃不用了。      
  太子迁到山上之后,娘娘以寺内人多为由,命侍卫把水栈修复完好,说平素可以用这些水来洗衣浇园。于是众人破竹架竿,很快便修通了栈道。      
  水栈尽头的庵寺后院,原有一处天然蓄水的石池,上面盖着一只竹筚子。山顶太子有什么事要告诉山下的母妃和公主时,便写在纸上,装入小竹管里,然后放到水栈里使它顺水一直流到山下的寺里,正好漂在竹筚上。如此,娘娘随时可以得知山上太子的情形,自然也放下了心。      
  起初一段,李妃天天担忧不已,真怕武帝会派人寻来,逼自己和公主回宫。直到张宫监来到山上之后,娘娘知道武帝并没有强迫自己回宫的意思,才在山上一心一意过起日子来了。希望有一天终能成全女儿的心愿,从此平平静静地过百姓的日子。      
  除了当初朝廷留下的寺田之外,李妃和奶娘秀月领着众人又在寺里寺外开了些荒地,种了许多的瓜果蔬菜,竟做起长久过日子的阵势来。      
  武帝派出的人好几天都未查到太子的下落。后来还是武帝自己蓦然想起:太子 肯定和李妃在一起!      
  武帝写下书信,派一位亲信悄悄来到初祖庵。李妃见了武帝的御书,不敢隐瞒实情,忙回信请陛下放心,又说太子眼下正在山上疗毒理气。过一段日子,即使陛下不催,她也会赶他下山回京的。      
  武帝见了李妃的信,心想太子在宫中身心疲惫,如今能和他母亲、胞妹一起在世外山中宁静疗养一段,对他的康复倒也有些益处。便悄悄加派了几名武功高强的近侍,专门赶到山上保护太子。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22节:第三十一章(2)        
  为了隐瞒太子的行踪,武帝对东宫两位属官言说,太子是被他派出去微服私巡考绩地方官吏去了。如此,朝中众臣起初虽也闻听太子不声不响离宫之事,私下有颇多议论。有说太子病了,有说太子微服私巡去了,也有说太子被武帝安排到哪个行宫疗养去了。因见陛下避而不谈此事,不知里面还关乎朝廷什么机密,便无人再多嘴打听了。      
  独孤氏没有料到:自己处处为太子担心,天天替他操心,出宫这般惊天的大事,不告诉自己倒也罢了,竟然连太子妃也不肯实说一声! 虽说独孤氏安插在东宫的心腹言说,陛下说了,太子此番是陛下直接派出宫私巡去了。然而这话能瞒得过外人,怎么能瞒得了她?她天天都到宫里去,和太子妃两人轮流守在太子身边又是煎药又是烹茶的。以太子遇毒未大愈的身子,走路尚且不稳,还常常伴以胸痛发作和狂躁痴呆之症,如何担当得了出宫私巡和跋涉之苦呢? 独孤氏只不明白:陛下为何对人隐瞒真相? 气恨之余,又担心太子出宫的行踪万一被奸人访出,在宫外加害他又如何是好? 想来想去,独孤氏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陛下对外人隐瞒太子出宫的真相,原也是要暗中保护太子。      
  机灵的独孤氏当即悟出了:太子眼下一定和娘娘在一起! 独孤氏想,娘娘在山上肯定闻听了太子在宫中遇害的真相,才派人把太子接到山上暂避一时灾祸去了。而且,陛下肯定也知晓了太子和娘娘在一起的实情。      
  独孤氏微微松了口气。太子若真和娘娘在一起,山高林密,外人倒也很难找到他的存身之处。      
  她仍旧不大放心,当下派了一位亲信,带着自己的书信悄悄出京,赶到少室山觐见娘娘并查访真相。家人很快就带回了娘娘的回信:太子果然在山上。娘娘请夫人和太子妃切勿挂念,又交代太子在山上的实情不可使外人得知。还说眼下太子正在山上以草药气功排毒疗理,待太子元气康复后自会及时归京。      
  独孤氏见了娘娘的书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阿弥陀佛……”      
  因有慧忍每日早晚的排毒止痛、草药扶理,近几日来,太子更觉神清 气爽了些,于是开始跟着众人一起在山间打柴、采蔬,做些简单 的体力活。昔日苍白的脸,一经风吹日晒,竟开始显出几分红润来。      
  武帝因在宫中放心不下太子,隔三差五地派人来到山上问寒问暖,送些补品来。后来听侍 卫禀说太子在山间身子骨已经恢复,如今已经能砍柴提水、踢腿练拳时,武帝实在喜出望外。      
  加之朝中私议纷纷,武帝觉得太子也不能再久耽在外时,便决定微服出京,亲自接太子 回宫。      
  武帝微服赶到山寺时,见绿丛掩隐中,近看是几畦青蔬、数垄豆角,远望是累累野梨、红柿。脚下的山泉穿篱而过,岩下的黄花傍石乍开。再向山脚远处望去,一片粉淡如雪的是荞麦花,半山胭红如霞的是棠梨叶。      
  武帝不觉怦然心动!果然民间百姓的日子是另一番景致!一时不觉也生出几分禅心来,渴望来世也尝尝做一介布衣平民的宁静滋味…… 守门的侍卫见陛下到来,惊得急忙跪见,又要进去禀告娘娘。武帝笑着止住了,将随从和侍卫留在寺外,自己一人悄悄进了寺庵。      
  布衣荆钗的李妃端着一个笸箩,正坐在院中的槐树下拣白果。她一抬头看见进到寺庵一个男子时,先吃了一惊。待认出来客是陛下时,一时竟愣在了那里! 武帝数月思念,如今乍见李妃,看她虽未施脂粉,觉得比宫中更清丽可爱了。不 觉眼中一热,叫了声:“爱妃……”便顿住了。      
  李妃喜极而泣,赶忙又拭干了泪,笑吟吟地唤公主来见父皇—— 贺公主应声而出,见面前竟是数月未见的父皇。她怔了一下,竟像儿时一样奔过来,一边搂住父皇的脖子:“父皇!女儿天天做梦都梦见你……”一边早已呜呜咽咽起来。      
  武帝两眼也湿润了。他轻轻地拍着公主的背:“贺儿不哭,父皇这不是来看你来了吗?来,父皇看看,朕的爱女瘦了没有?” 一家三口就坐在院子的树荫下闲话着家常。李妃忙将平素晒的野果端出来,用细 小荆条编成的小筐盛了,还有黄的野梨、橙的海棠、艳红的柿子等鲜果,也一同端了出来。          
虹桥书吧BOOK。   
第123节:第三十一章(3)        
  公主把翰成在少室山顶专为娘娘、公主采制的松萝茶取出来,拿山泉煮沸的水泡了冲 在一个小竹茶瓯里,双手捧着递给父皇:“父皇,你尝尝这山茶醇不醇?” 见父皇一心品着茶,贺公主又拿了个蒲团放在父皇身边,半跪半坐地斜伏在父皇 的膝上,一面仰脸微笑着听父皇和母妃说家常话,一面用小石锤为父皇敲开粒粒饱满的松子儿,剥出仁儿来,放在手中吹净了,放在父皇嘴里。      
  此情此景,融融亲情,令武帝的心又温暖又软和。      
  即令受天下人山呼万岁、为群臣叩拜时的皇权威严,也比不上这种自然和亲情的享 受啊。      
  炊烟袅袅后,小院当中的小方桌已摆上了几碟山菜,一阵粥香随风飘来。公主把 一碗杂米粥捧给父皇,武帝尝了尝,连声夸道:“朕在宫中这么多年,也没有吃到过这 么美味的粥饭!” 公主偎在武帝膝边,嘻嘻笑着说:“父皇,这可是女儿亲手舀的谷米熬出来的粥,你可 要多吃几碗。” 武帝放下粥碗,不觉噙泪道:“娥姿,待我平定南北、海内清平、国家安定之 时,立马禅位于太子,也来到这里和你们一起过日子。” 李妃深深地望着陛下,咬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知道他说的是实心话,因为 他一向喜欢宁静和自然,喜欢简朴和素食。      
  晚上,就着当院月光,公主为父皇端上来一铜盆热腾腾的洗脚水。      
  武帝见那水中有些水草浮着,又闻着水汽有些药香味,便问:“这是什么水啊?” 贺公主笑道:“父皇,这是女儿在山上采的药草。用这水洗了脚,不仅可以安眠消 乏、心神宁静,也可使脚底松软,祛除脚病。父皇,在宫中都是母亲为你洗脚。今晚,女 儿也要给父皇洗一次脚。” 贺公主跪在草垫上,为父皇脱去袜屦,捧着父皇的脚轻轻放在盆内浸泡着、捏搓着 。      
  武帝享受着妻子女儿的亲情,望着半轮斜月挂在前面大殿的挑檐,听山风吹拂树叶 和风铃的清响,直有些微微醺醉、不知天上人间的感觉…… 这是一个静谧如梦的夜晚。      
  耳旁是杜鹃的悠远啼声,李妃和往昔一样,如绸的手儿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脊骨、抚 摩着额头。      
  此时的武帝觉得皇宫似乎离自己很远很远。天下,疆场,权力……一切俗世累人的 东西,都已淡然遁去…… 太子再没有料到:父皇竟会微服布衣,一路攀山登岩地来到山顶。      
  望着父皇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