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戾太子重生-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天之后,卫律带着两个手下赶回了玉门,他立即找到玉门的守将高志忠,告诉他,自己带领的使团在山谷中遇到了数百羌人的围攻,自己只带着两个随从逃了回来,其他人恐怕已经遇害了。

    一听这事,高志忠不敢怠慢,立即让自己的副将带着一队人马由卫律的一个随从带路,去事发地点前去察看。

    高志忠又让人把卫律带下去休息,卫律谢过了他,出门就往外走,他和随从走到军营门口附近,就见传来一阵争吵声。

    “……让我进去,我有重要的事情禀报将军。”

    “不行不行,我家将军正忙着,有事以后再说。”

    ……

    卫律向门口张望了一下,只见一个汉使随从打扮的人在和士兵争吵着,卫律心中一惊,仔细一看,这个人有点面熟,可一时想不起是谁了。而他身边的随从却一下想起来了,提醒他:“大人,这不就是那个能杨副使带路的羌人?”

    “啊?是他!?”卫律吓出一声冷汗,他记起了这个人,当初在酒泉的时候见过面,卫律不会在伏击之后一个一个地检查每一个人,他也记不得那么多人,他怎么会在这里?

    卫律给自己的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会意,快步走了过去。等他到了营门口突然大喊一声:“抓住他,他是奸细!”

    所有的人,包括孟平在内都是一愣,那个随从又叫起来:“他是羌人的奸细,快把他抓起来。”这一次,士兵们都动了起来,几个人立即冲上去把孟平抓住,孟平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叫着:“我不是奸细,我不是奸细……”那随从怕他说出什么来,走上前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掌,孟平立刻晕了过去。

    还没等那个随从再出手,就听营中有人大叫一声:“住手!把他们带去见将军。”于是,士兵们架着孟平,带着卫律的随从进了高志忠的大帐。

    高志忠听门口的士兵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看了看那人,又瞧了瞧躺在地上的孟平,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说他是奸细?”

    那人的拱手回道:“小人朱安世,是卫大人的随从。这个人是混入我们使团的羌人的奸细,就是他把我们带进了羌人的埋伏圈。”

    高志忠皱了皱眉,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个人说的话,他正想着,有人来报,卫律来了。卫律一进来,先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高志忠:“高将军,出什么事了?我听说抓了个奸细。”

    “是这样的,”高志忠指了指朱安世,又指了指地上的孟平对他说:“你的随从说这个人是使团里的奸细,是他带你们进入羌人的包围圈的。你来看看,是不是他。”

    “什么?”卫律装出吃惊的样子蹲下来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孟平,然后站起来非常肯定地说:“没错,就是他,他就是给我们带路的羌人,你看,他的衣服还没换。”

    “原来真是这样。”高志忠的心中还有一些疑惑,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怀疑到卫律的头上。“那他回来干什么?”

    卫律摇了摇头:“那就不知道了,估计是还准备再害人,我看直接杀了他算了。”

    “不行不行,”高志忠也摇了摇头,“既然他还有同伙就要想办法把他们都抓出来,不然他们还要害人。”

    “对对对……”卫律尴尬地笑了笑,“还是将军说得对,我刚才只想着报仇,其它的都忘了。”

    高志忠吩咐手下把孟平关起来,等醒了之后再审问,然后他又对卫律说:“今天也不早了,我看还是等明天他醒了之后再问吧。”卫律无奈,只得看着人把孟平带了出去。

    等卫律和朱世安回到自己的帐中,朱世安急忙问卫律:“怎么办?等那家伙醒了会把我们都说出来。”

    “那就不让他醒。”卫律压低了声音对他说,“你今晚后半夜去把他放了,然后半路把他宰了。”

    当天晚上,孟平慢慢地醒来,他看了看周围,发觉自己竟然被关了起来,于是用力摇着牢门大声叫着:“为什么关我?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要见将军……”孟平叫了半天也没见人过来,只得靠在门边歇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听见外面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孟平急忙回头,借着墙上微弱的火把亮光他看到一个人蹑手蹑脚地向他这边走来,可惜他看了半天也没看清来人的模样。等那人走进了,孟平才看清来人的脸,让他感到诧异的是,来人竟然是火犁!

    原来,攻占仙人峰的时候火犁受了伤,等他伤好了之后本打算给他些钱让他回家,可火犁在军中待了几十年,根本就不想回去,而且他家中也没有亲人了。于是就留在军中做了个马夫,他的上司照顾他,特意把他调到玉门来,这里虽然偏远,可不必再转战各地,少了颠簸之苦。白天的时候他发现有人被架出了中军大帐,从他旁边经过的时候才发现是孟平,于是他在晚上偷偷地跑来看个究竟。

    “火犁!怎么是你?你怎么会在这?”孟平很兴奋,他没想到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会碰上火犁。

    火犁没有回答他,反问道:“你怎么会在这?为什么把你关起来?”

    孟平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然后对火犁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营门那就被人说成是奸细,还被他们打晕了。”

    火犁叫了一声:“不好。”他是知道卫律等人回来的,他对孟平说:“我听说去楼兰的使臣就在这里,你一定是被他们陷害的。”

    孟平吓了一跳,问他:“那我怎么办?你一定要帮我告诉将军。”

    火犁摇摇头:“那个使臣在这,他是不会相信你的话的,我看你还是赶快逃吧,晚了怕是来不及了。”说着,火犁抽出腰刀,一下砍断了铁链,打开了牢门。

    火犁带着孟平逃出牢房,一直把他送到营外,然后才和他分手,临行前,火犁告诉他:“你要把这件事的真相告诉终军终大人,或者告诉徐自为将军,再不行就去长安找杨玉大首领,不然汉人和羌人之间又要打仗了,到时候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了。”



………【第37章 长安叛乱(3)】………

    当朱安世告诉卫律,孟平已经逃走的消息时,卫律呆住了,要是让别人知道这个消息,不仅他们的计划完了,他的九族恐怕也全完了。他在帐内转了两圈,边走边思考对策,最后他停了下来,对朱安世说:“他一定是向东走了,你现在就追上去杀了他,千万不能让他再跑了。”

    朱安世领命,立即动身,一路向东追杀孟平去了。而卫律连夜写了份奏章,差人送进长安,同时,他还派人给李广利送去一封密信,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让他提早做好准备。

    当李广利收到卫律的密信之后,气得大骂卫律饭桶,这么简单的事都没做不好。等他骂完了发泄够了,才决定先找王温舒等人商量一下,于是他立即派人去约王温舒、杜周、韩说等人见面。

    他们不敢公开见面,几个人着便服偷偷地进入城西一所妓院内会面。几个人躲在一个房间里,点了些酒菜,李广利在确定没有人偷听才把情况说了一下。

    众人的反应与李广利差不多,杜周最沉不住气,第一个跳起来,这可是关系到他们在坐所有人身家性命的大事,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自己这辈子就全完了。他急得直跳脚,不住地骂卫律:“这个笨蛋,这个笨蛋,这点事都做不好,早知道当初就该换个人去了,也不会弄成今日这个样子。”

    王温舒比他沉稳得多,他叫住杜周:“哎呀!你别再转了好不好?转得我脑袋都疼了。现在急有什么用?关键是要找出应对之策。”

    商丘成也劝他:“是啊,杜大人,你小声点,别让人听到。事情还没那么糟,你不用急成这样吧?”

    李广利再次招呼杜周坐下,然后才说:“商大人说得对,事情没那么糟,那个跑掉的羌人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就算他知道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的。再说了,卫律也不知道我们的计划,不会威胁到我们的。”

    听了这话杜周才安下心来,这时,韩说也开口说话了:“没什么好怕的,我和李兄手里有两万南军,王大人手里也有两万多人。至少我们能在一天之内控制整个长安城,万一把我们逼急了,谁死还不一定呢!”

    商丘成摇摇头,说道:“还是把北军调走安全点,上次要不是那个江充捣乱,长安城早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商大人说得有理,”李广利想了想,“明天卫律的奏折才会进宫,到时候我们几个再努力一下,把北军调走,实在不行我们想办法再弄点兵权来,就从徐自为身上下手。”

    王温舒点点头,十分赞同李广利的想法,他对众人说道:“来,让我们再好好地合计合计,明天在朝堂上千万不能再失败了。”

    他们几人又在一起讨论了好久,直到夜已经深了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

    第二天一早,刘彻果然召集在京的主要大臣前来议事。

    刘彻都快疯了,他站在大殿内咆哮了大半个时辰,好象惹他的羌人就站在他的面前让他骂一样,殿内所有的人都低着头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想插嘴都插不上。

    一直等刘彻骂累了,韩说才乘机接上一句:“陛下说的是,这次杨祖德大人遇害说明西疆还不够稳定,末将以为应当再次向西疆增兵。”韩说按照昨日商量的结果,一上来就提出增兵,他的提议马上遭到石庆等人的反对。

    倪宽先站出来奏道:“陛下,徐将军日前已经来了军报,他说虽然西疆还没有完全安定,不过局势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只要有了时间就能安定羌人。”

    王温舒一听,急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徐将军之言恐怕有误,如果西疆的局势已经稳定,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微臣以为,杨祖德大人遇害,正说明徐将军已经失去了对西疆的控制,羌人之中已有了反叛的苗头,应当迅速向西疆增兵。”

    听着王温舒的话,军中的几员大将也跃跃欲试,同北军其它各营的校尉相比,徐自为的资历、战功、出身等情况要差得多,恐怕也只能比张全这个小校尉强一点。当初他是作为李息的助手进入西疆的,如果不是李息受伤,他是做不了护羌中郎将一职的,所以在殿内的众将都觉得自己应该比徐自为更强,现在有人提起,大家都想在西疆再打上几仗,捞点军功什么的。于是,公孙敖、卫广、田仁、伊即轩等人都纷纷请战,希望有机会带兵进入西疆。

    王温舒和李广利等人见大家都这么说,不禁暗暗窃喜,只要有人肯去西疆,他们就高兴,去得人越多越好。而朝中以石庆为首的几位文官一时没有了声音,他们并不希望再向西疆增兵,可他们又没有把握西疆不再生事,万一西疆再次爆发叛乱,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刘据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紧锁着眉头,他不知道王温舒等人有什么阴谋,可刘据知道,既然他们想让北军去西疆,自己就一定要想方设法阻止他们。想到这,刘据看了看站在远处的李仲元,可他发现李仲元站在那没有什么表情,好象在想心事,估计是没有发现其中的阴谋。

    刘据无奈,决定自己站出来,他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有一点想法。”

    “说说看。”刘彻此时还有摇摆不定,不知道应不应该向西疆增兵。

    刘据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这次杨大人遇害,并不是徐将军无力稳定西疆,也不是西疆兵力不足,恰恰相反,这件事正说明西疆已经渐渐平稳下来。”

    刘据的话让在场众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于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如果不是碍于他的身份,恐怕已经有人跳出来骂他了。刘据停了一下,才继续说道:“这次杨大人遇害的地点并不是西疆,而是在通往西域的路上,准确地说是玉门关外三百里的地方,而那里已经不属于西疆了。儿臣以为,正是由于徐将军办事得力,一些胆大作乱的羌人才不敢在西疆出没,而是向西进入西域。”

    刘据话音刚落,石庆也站了出来,他刚才是没想好反对的理由,现在刘据给了他一个,他当然不会放弃,于是他也说道:“是啊陛下,羌人不敢在西疆地界下手,正说明了西疆已经稳定,就象徐将军所说,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和终军二人一定可以彻底平定西疆。如果此时增兵,还可能使羌人生疑,认为我大汉出尔反尔,想置他们于死地,说不定还会引起他们新的反叛。”

    接着,桑弘羊也站出来这种观点,而殿内众将一见太子和丞相都这么说,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刘彻想了一会儿,问刘据:“据儿,你说说这事应该怎么办?”

    刘据答道:“儿臣觉得应该进一步调查此事,同时责令徐将军速速捉拿凶手,这伙人至少有千余名,不可能不留下什么线索。”

    “好吧,石丞相,你就拟道圣旨给徐自为,让他一定要全力围剿这批叛匪。同时,北军各营也要加紧战备,随时准备开入西疆。”

    “诺!”



………【第38章 长安叛乱(4)】………

    孟平从玉门关军营逃出来之后,一路向东,他开始打算去酒泉找终军,后来又打算去张掖找徐自为,可惜他到了这两个地方都发现有人在追他,好在他对西疆一带比较熟悉,而对手明显不是西疆之人,所以他才借助地利数次躲开追杀。他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但他知道对方的势力一定很大,同时他也想明白了,如果不把事件的真相让别人知道,西疆很可能再一次陷入战乱之中。

    这样断断续续跑了一个多月,孟平已经逃到了长安附近,他不知道到了长安应该找谁,可他觉得长安是皇上住的地方,应该能找到说理的地方。他知道张全和李息应该就在长安,这是他见过的两个最大的官,可他们能记得自己吗?而他接触最多的就是老白和李陵了,几个人毕竟在仙人峰并肩战斗过,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

    孟平在路边的一片小树林里,把马拴在一棵树上。他自己的马已经在玉门关那丢了,这匹马是他路过酒泉时顺手牵羊得的,只是跑了一个来月,这匹马已经跑不动了,所以只要可能,孟平都是下马牵着它走。

    孟平靠在一棵树上,拿出水袋喝了点水,又拿出半块大饼啃了起来,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他还没有吃完这块饼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他仔细听了听,大概有三四个人骑马由北向南从这经过。孟平再一次紧张了起来,这一路一直是那个去楼兰使者的随从带了两个人追杀他,虽然这里草深林密,而且他刚才进小树林的时候,很小心地清除了地上的马蹄印,但他还是轻轻地走到马的跟前,左手拽着缰绳,右手慢慢地梳理着马的鬃毛,以防止战马突然发出什么响声。

    孟平竖起耳朵听着,那几匹马向南而去,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很快就没了声响,他稍稍松了口气,又等了小半个时辰,估计那几个人已经走远了,才牵着马上了官道。

    他刚把马拽出小树林,还没有上官道,就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大笑声:“哈哈哈哈……到底是躲不住了,自己出来了吧?”

    孟平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前面路上三个人坐在马上正看着自己,为首一人正是追赶自己多日的朱安世,只见他左手拽着马的缰绳,右手按住腰间的配剑,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孟平惊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自己这招躲避之法用了这么多次这回不灵了,看着他们三个,孟平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就向北逃去。

    朱安世三人一见,立即催动坐骑,追了上来。

    此时,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飞鹰正悠闲地乘马而行,这次回大漠他收获不浅,因为别人都希望能离长城要塞近点,所以飞鹰很顺利地要到了野狼坡那块草地,同时他还得到了男男女女几十个奴隶和数千头的牲畜,他们当中有汉人,有匈奴人,也有余扶人和鲜卑人。由于飞鹰还不准备退役,所以他没有按一般对待奴隶的方式管理他的手下,而是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飞鹰在草原上过了一冬,与他们相互了解,对于这些奴隶来说,能不饿死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所以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有些人还希望能回去把自己的亲人接来一起住。

    开春之后,飞鹰就赶回长安,他并不知道张全已经带兵出征,所以依旧慢慢地向长安前进。当飞鹰正梦想着以后的美好日子时,就见前面尘土飞扬,骑马跑来一个人,后面跟着三个人紧追不放。

    飞鹰眼力不错,他勒住了马,老远就看到这几个人,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碰上了一伙马贼在劫道,不过他怎么看都觉得这伙马贼眼光太差,几个人穿得衣着光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