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戾太子重生-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全呵呵一笑,说道:“据哥恐怕是不放心他吧?想先看看他们的才能。”

    刘据一点儿也不隐瞒,他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些年我放了不少权力给内阁,我想让他再放点,可就担心他不能理解。我不想让他包办一切,也不希望他把自己看成是傀儡皇帝,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大汉都没有好处!”

    李仲元听了刘据的话,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难啊,我就怕以后他总拿自己和你相比,如果那样的话可就麻烦了,他的学识怎么可能和你比。”

    “所以啊,我们还要继续演戏,晚上宴会的时候我会提出向身毒派兵,到时候你们就反对我,把对外用兵的权利收归内阁所有,而且必须通过议会表决后才能通过。”

    “什么?今天还要演戏?”张全和李仲元现在没少演戏给大臣们看,有时候故意和刘据在大殿上争吵,而大家也愿意看到三个人的争吵,因为每次吵完他们都能有所收益。

    “今天怎么了?”

    “今天是你孙子周岁,是高兴的日子,怎么还要我们陪你吵架玩?”

    “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就先喝酒,等喝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吵,吵完之后我正好回去休息,你们继续喝就是了。”

    张全和李仲元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到了晚上,刘据在太液池摆宴,宴请长安的文武百官。由于是皇上请客,所以太阳刚落山,数百位朝中重臣和军中将领就带着家眷进了太液池,而刘据也没让大家久等,很快就带着史皇后、太子妃,以及刚满周年的皇长孙到了太液池。虽然皇家不缺什么,可大家还是送了许多贺礼,大大小小的礼物琳琅满目,堆满了数间屋子。

    皇长孙只停留了一会儿就回去了,接着史皇后带着太子妃在偏殿宴请各位女眷。女眷一离开,太液池一下热闹了起来,大家知道皇上随和,所以都不拘束,很快就喝倒了一片。

    当喝得差不多的时候,韩延年举起酒杯,站起来说道:“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只可惜我们的太子殿下不在长安,我提议,我们大家一起干一杯,遥祝远在万里之外的太子殿下早日凯旋!再建新功!”韩延年暂代御林军司令一职,这次去安息的顾问团成员都来自御林军,他这么说也是在提醒大家,御林军在大汉军中还是占着重要的地位。

    韩延年的这番话引来了一片赞同之声,张全却暗自皱了皱眉头,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太子去了安息,可大家都放在心里面,这下可好,韩延年一喝多就忘了这些,只顾得高兴了。张全偷眼看了看刘据,发现刘据并没在意这些,而是笑呵呵地也端起了酒杯,与大家共饮了这一杯。张全见状,也不再说什么,也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等大家喝完之后坐了下来,刘据却又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今日大汉,威服四海,就连身毒这样的大国也遣使向我朝求援,朕决定,派大军进入身毒,帮助他们消灭百乘!”

    刘据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都是一愣,这件事事先谁都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等大家反应过来,马上就显出不同的态度。那些汉军将领们全都一致叫好,而终军、金日磾、桑弘羊这些内阁大员则皱起了眉头。就在这时,李仲元站了起来,对刘据说道:“陛下,身毒离我朝万里之遥,而百乘与我朝又无过结,些时派兵进入身毒,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望陛下收回成命!”

    “什么!”刘据两眼一瞪,大声说道,“你是说朕的决定不明智!”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说皇上不明智,还是当面说的,恐怕除了李仲元也只有张全了。

    李仲元的脸上却一点儿也没惊慌之色,他对刘据说道:“陛下,百乘与我朝进行海上贸易已经十数年了,两国一直相安无事,如果发兵攻打百乘,实属名不正言不顺。”

    李仲元刚说完,霍光站了起来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身毒和百乘均对我大汉无害,何必非要灭掉一方呢?”霍光的言下之意就是让身毒和百乘互相打,打得越凶越好。

    见两大重臣都这么说,那些军中将领都不再说什么了,一个个低着头喝着酒,就当什么也没听到。

    刘据也挥了挥手,说道:“罢了罢了!此事容后再议!”

    大家一听这话,知道李仲元和霍光的劝阻有了效果,于是大家都不再提起此事,可张全却又站了出来:“陛下,象这种出兵之事,理当先让内阁讨论,也好好替陛下考虑周全。臣提议,以后陛下可以把这类事情交由内阁讨论,再报议会投票通过,只有当议会赞成的人员超过一半时才可以对外用兵。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张全的话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这是夺权,是帮着内阁和议会在夺皇上手中的权利,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刘据的反应。

    刘据听了张全的话,扫视了一下众人,然后问大家:“诸位可赞同?”

    整个太液池一下子变得安静了,没人敢跳出来接皇上的话,生怕被皇上来个秋后算账,自己吃不了兜着走。没想到刘据等了一下,见大家都不说话,于是又问:“哪位有反对意见?”

    依然没有人说话,大家都赞同张全的提议,可又不敢自己站出去张全,都希望别人去一下。

    刘据又等了一会儿,见还是没有人答话,猛地站了起来,一甩袖子说道:“哼!既然大家没有意见,就按张全说的做吧。”说完,刘据头也不回地走了。

    许多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看样子皇上是生气了,可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又会同意这样的要求,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可在场的也有一些明白人,于是很快就有人跳出来组织大家再次饮酒,而张全则悄悄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第100章 新的风波(12)】………

    看着大家再一次热闹了起来,李仲元才对旁边的张全说道:“全哥,你看出来没有,你的这条建议让大家都很高兴。”

    张全一脸的奸笑:“嘿嘿,那还用说,给他们权力有什么不高兴的。”

    大家又喝了没一会儿,突然后面跌跌撞撞闯进来一个人,一进太液池就用沙哑的声音大叫着:“安息八百里密报!要面呈陛下!”

    所有的人再一次停下了手中的酒杯,把目光都投到了这名汉军身上,只见他满身灰尘,走路不稳,看样子是赶了很长时间的路了,大家心中一惊,不知道安息方面出了什么事。

    张全也吓了一跳,看样子这个信使送来的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不然就应该是捷报,还不是密报了,张全三步两步地走到了他的面前,大声问道:“密报在哪儿?”

    信使从怀中掏出密报,然后说道:“密报在此,李将军有命,要面呈皇上。”

    “给我!”张全不由分说,直接从他手里把密报拿了过来,在场众人都吓了一跳,没想到张全连给皇上的密报都敢抢。张全却没在意这些,直接把密报展开,旁边的霍光、金日磾等人急忙向后退了两步,离他远一点,生怕一不小心看到密报上的内容。

    张全在全场的注视下迅速看完了这份密报,而密报中的内容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张全接过李陵的密报很快地就看了一遍,看完之后张全瞪大了眼睛愣在了那里,李仲元见他神情有异,快过走上前去问道:“全哥,全哥,出什么事了?”

    李仲元的问话让张全稍稍清醒了一些,他用颤抖的手把密报递给了李仲元,李仲元从来没见过张全这种样子,知道肯定是出了大事,他急忙接过密报看了起来,而张全失魂落魄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前坐了下来,目光呆滞地看着面前的一桌酒菜。

    李仲元也快速地把密报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的表情同样充满了惊慌和无助,他也走到了张全的旁边坐了下来,嘴里还喃喃地说道:“怎么办?怎么办?”

    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明白出了大事,不然大汉的两位重臣也不会如此德行,可大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甚至不知道该不该问他们两个。最后,还是霍光先反应过来,他快步走到那个信使面前,低声问道:“说!到底出了什么事?”一听霍光问了这个问题,其它几位重臣都挤了过来,他们都想知道出了什么事,现在,大家已经管不了是不是密报了。

    那名信使见几位大臣围着自己询问,吓得手足无措,急忙解释道:“卑职不知何事,只知道李将军在安息那边都快急疯了,他让小的万里外赶回来送信,只是说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尽早报知陛下,可到底出了什么事卑职实在不知。”

    桑弘羊又问:“那你来的时候,安息方面出了什么事?”

    “卑职也不是很清楚,好象是我们的一小队士兵到安息的都城送信,路上遇到了瘟疫,有人死在了半路,但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

    桑弘羊见他什么也不知道,于是吩咐人带他下去休息,然后对在场的众臣挥了挥手,说道:“各位大人,时候已经不早了,就请各位几回府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听了桑弘羊的话,大伙儿知道他是在赶大家走,于是所有的人都告辞离开了,只留下霍光、桑弘羊、金日磾和终军几人。他们等其他人走得差不多了,才急忙来到了张全和李仲元面前,终军先问道:“二位大人,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桑弘羊也问:“是啊,如果事关机密,就请两位速速报于皇上,如果能让我们看,那就先告诉我们出了什么事,也好让我们有个应对之策啊!”

    他们几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可张全和李仲元还是呆呆地坐在那里,一点反应都没有。霍光实在受不了了,他走到张全的面前,双手使劲摇着他的双肩,大声叫喊着:“快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一次,张全有了反应,他用带着哭音的嗓子轻声说道:“太子……归天了!”

    “什么?”在场的几个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太子驾薨了!”

    “太子驾薨了!?不可能!决不可能!你一定是看错了。”桑弘羊咆哮着,又从李仲元的手中抢过那份密报,而霍光等人也都凑上前去,几个人挤在一起把密报又看了一遍。李陵的密报中写得清清楚楚,他派刘进去番兜城送信,结果路过安息的冬宫期宾城时遇上了瘟疫,虽然他们快速离开了那里,可刘进还是得了病,结果还没回到卡雷基地就身亡了。李陵在密报中把罪责都归到自己的头上,在请示善后事宜的同时,也在请罪,他在信的最后写道:“……臣无颜面君,愧对皇恩,愿以死谢罪。”

    看完了这封密报,所有的人都呆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刘进是当今皇上的唯一的一个儿子,身为太子,国之储君,他的生死不仅关系到皇室的稳定,更关系到大汉的江山。现在,刘据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刘进的儿子才满周岁,如果刘据这几年中不幸身亡,那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很可能会付之东流。这种情况从大汉开国以来就没有遇到过,因为以前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儿子,可刘据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大家感觉到了皇室人丁的稀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金日磾才问在场的众人:“现在怎么办?是不是马上禀报皇上?”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还是终军说出了大家的担心:“皇上受的了吗?”大家都知道,本来今天是孙子过周岁,却传来儿子归天的消息,这换成是谁都可能受不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张全才清醒过来:“受不了也不能瞒着,这是大事,一刻都不能耽搁,必须让皇上早做决断,不然的话,这天下可就要大乱了!”

    桑弘羊觉得有理,于是也劝大家:“张全说得对,这事不能隐瞒,我看我们大家马上就去见陛下,把事情告诉皇上,再一起劝一劝他吧。”

    众人无奈,只得一起去见刘据,并把一切都告诉了他。等刘据看完李陵的密报,同样是愣在了那里,他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多历练历练,没想到一去竟成了永别。

    霍光一见刘据看完了密报,于是上前劝道:“陛下请节哀,一切以国事为重,还望陛下保重龙体!”

    终军也站出来说道:“是啊,人死不能复生,还请皇上节哀。”

    张全也想劝几句,可他刚站出来就被刘据制止了:“你们都别说了,其中的道理朕都明白,你们让朕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明日早朝,让在长安城的千石以上官员都到临华殿候旨。”

    大家见刘据这么说,一时都不知道该不该离开,几个人站在那里互相看着,都希望有人能拿个主意。刘据见他们半天没反应,于是又说道:“行了,你们不必在这里了,都回去吧,有事明日再议。”

    众人无奈,于是告退,张全和李仲元还想留下来陪刘据,再刘据执意要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二人只得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第101章 新的风波(12)】………

    太子刘进归天的消息在一个晚上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朝中大臣在惊愕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起来,生怕此事影响到大汉的前途。所以,第二天一早,所有在长安的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早早地来到了临华殿候旨,由于人数太多,许多人只能在殿外等候消息。

    终于,刘据出来了,他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地走进了大殿,坐到了自己的宝座上,所有的人在行礼之时都偷偷地看了看皇上的表情,只见刘据面无表情,看不出悲伤之色,不过,许多人都感觉到,皇上面带憔悴,应该是昨夜一夜未眠。

    刘据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一挥手,示意身后的侍卫把一个托盘端了上来,托盘上盖着一块黄布,刘据亲手掀开黄布,大家这才发现托盘里是几份圣旨。刘据先拿出第一道圣旨,然后看了看大家,最后他把目光投到了霍光身上,刘据对霍光说道:“太尉,就烦劳你来宣读这道圣旨吧!”

    听说让自己宣读圣旨,霍光急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走上前来,从刘据手中接过了这道圣旨。霍光展开圣旨,大声地宣读起来,这份圣旨是刘据给自己的孙子起名的,刘据原本打算等刘进回来了再起名,可现在刘进死了,于是下旨诏告天下,给自己的孙子起名为刘洵,同时封张全、李仲元、丙吉和田千秋四人为太傅,共同担负起教育刘洵的重任。

    张全等人听完,急忙领旨谢恩。

    霍光读完这道圣旨后就退了下去,而刘据又从托盘中拿出第二道圣旨,他又看了看大家,然后点了桑弘羊的名,让他来宣读这道圣旨。

    桑弘羊接过圣旨又宣读起来,这道圣旨是诏告天下,由于太子刘进驾薨,现立皇长孙刘洵为国之储君,封为亲王。

    等桑弘羊宣读完了以后,刘据又让李锋宣读了第三道圣旨,这道圣旨就给远在安息的李陵的,在这道圣旨中,刘据没有责怪李陵,反而宽慰他,让他继续训练好安息军,一切以国事为重,不必心存顾虑。等李锋把这道圣旨宣读完了,刘据又对李锋说道:“李锋,就烦劳你跑一趟,把这道圣旨送到安息,你告诉李陵,太子之事与他无关,朕不怪他。”

    “臣遵旨。”

    “终军,这最后一道圣旨就由你来宣读。”说着,刘据从托盘中取出最后一道圣旨交给了终军。这一道圣旨是关于安排刘进的后事的,安息距离长安何止万里,刘据下旨,就把刘进葬在安息,另在长安附近为他修一座衣冠冢。

    等终军宣读完毕,刘据又对他说:“就烦劳你随李锋跑一趟,去见见安息王,为进儿选一块福地,朕这辈子是不可能去看他了,你就替朕送送进儿吧。”说到这里,刚才还面无表情的刘据此时显得忧郁而伤感,仿佛一下老了许多。

    见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刘据才问大家:“诸位看看如此安排可有什么不妥吗?”

    殿内众人最关心的还是储君之位,见刘据已经把刘洵立为储君,大家心里才有了底,虽然刘洵才一岁,可刘据也才四十出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现在见刘据询问,齐声答道:“陛下圣明!”

    刘据见大家没什么意见,于是挥了挥手:“今日就到这吧,诸位回去要各安其位,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桑丞相!霍太尉!”

    “臣在!”

    “最近朝中大小事务就由内阁处理,二位多辛苦一下,替朕多分担一些!”

    “是,臣理当为陛下分忧。”

    刘据点了点头:“张全和李仲元留下,其他诸位都散了吧。”

    很快,临华殿内外的大小官员都离开了,虽然这次朝会时间很短,而且都是在听皇上安排,不过大家心里有了底,皇上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大汉朝至少是不会乱了。等大家都走了以后,张全和李仲元才陪着刘据到了宣室。

    等三人一落座,李仲元就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