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蓬语录-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必须调伏心,因为一切痛苦都是来自心。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

你要处理你这颗心,也不能离开你现在所有的念头。

若肯当下休,便可当下了。

修行即是将执着的力量化为无的观念,透视它的无常性、无永恒性、因缘和合性。

拒绝烦恼的人,永远得不到菩提,逃避烦恼,就是逃避菩提,因为烦恼当下悟道,就是菩提。

当悲哀在我们耳畔低语,生命是我们难以忍受的重担时,我们需要勇气才能面对烦恼,将其转换成启发本性的动力。

痛苦与欢乐像黑暗与光明,相互交替,只有知道怎样使自己适应它们,并能聪明的逢凶化吉之人,才懂得怎样生活。

如果一个人远离尘嚣,到山中去过着幽寂的生活,那么,只不过是第二流的隐士,还是环境的奴隶。

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一切诸法中皆有安乐性,只因我们不悟,而变为一切皆苦。

忧愁可用智慧观照,透过空性将其转为慈悲。

若你接受一切境界,境界就对你起不了作用。

若生死中有佛,便能无生死,若知生死即是涅槃,便无生死可厌。

但求息妄,莫更觅真。

具有灭一切苦的智识,才是绝对的圣智。

欲入如来圆觉妙地,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觉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处透得过,便是悟处。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无不是觉。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人,那么一切的烦恼都会带来觉悟,就连一切的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其价值与意义。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

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境无好坏,损益在人。

一个人不能够创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创造。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乐就在转角处。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

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

烦恼海出智慧珠,尘劳山长功德宝。

太阳升,黑暗灭;智慧出,烦恼除。

对问题一时的困惑,并不表示你将继续的误解下去。

通常人们并没有通彻领悟到这个真理——心灵的宁静是垂手可得的。

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好天坏天都是你的感觉,其实晴朗、阴雨、刮风都是好天气;若有差别,那是气象台的事。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无明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生死本空,由悟方觉;涅槃本有,以迷罔知。

烦恼因心故有,无心恼何所居?

离境便无心,离心便无境,境能引心,心能变境。

常用大智慧(即观照般若)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即无始无明)。

妄念不是从佛性来,是从无始无明来的。返妄归真,由无生有,有归于无,皆是无始无明作用。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求响。

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烦恼即是菩提,净土生于泥粪;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

有人跌落深井,不用绳子就可以救他上来,既然不用绳子要如何救呢?或者,谁在井里呢?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断除烦恼(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性所变,乃为情,憎爱交加理不清。须知想念即本智,觅水离冰佛岂成?

识得无明,顿息烦恼,正是自在当前的大觉之境。

诸佛解脱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生死百年花上露,悟迷一旦镜中头。

万法本空

在修行中,不试图去达到任何境地。你可以随你的意愿,日以继夜地精进修行,但是,如果心中依然有想攫获的欲望,你永远也达不到平静。

所有物件假以时日,会分解回归其基本元素,这是任何现象界的本然。

唯有当我们明了并经验到某些事物时,我们方能放下。

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任何人的!

在我们仍活着的时候,必须踏实地生活,不过到了最后,我们仍是无法保住任何我们尽其一生所追求到的事物。

只有智者能洞察世界本身所带来的痛苦。他们彻见了快乐与不快乐、美丽与丑恶,对他们而言,已没有什么是值得一看的了。

正确的修行是不执着一切。

前来扰乱你的事物纯粹是诱惑力的表演;无论如何表演,你必须做的只是观照,而不须要和它们一起表演。

当你死的时候,带不走任何的事物,因此,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希求任何东西呢?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紧抓住某些东西时,必须提醒自己别去理它。

彻见一切事物的无常与空性,你便可以结束痛苦了。

'空'就是佛法实践的目的,它是超越无止尽渴求与世俗快乐之轮转的方法。

野心的报酬是:一种小的势力,一种短暂的声望,最后躺进一个坟墓,留下一个凋谢的名字!

人想到死去一物无有,万念自然撇脱。

岂知树上花,委地不如蓬与麻;又如楼中梯,枯烂谁论高与低。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人间的享乐都是空虚的。

试图在精神世界里得证什么,就跟想在物质世界里贪求某物是一样愚痴。

一切'行'的本质是无常和死灭的,但是我们却要捉住他们,背负他们,贪着他们,希望在不是真实的事物中发现真实。

当我们以绝对真理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时,我们只能看到元素:地、水、火、风;氧、氢;色、受、想、行、识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就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空性。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一切都观成空,他就可以如如不动,这种智慧便是观照五蕴的真实性质,可以让我们完全放下不好的执着。

墓园里不就躺满了所谓不可或缺的人物吗?

在无常的变化中保持平静,在悲智双运中看到生命的究竟义。

当痛苦生起时,我们执着痛苦,于是便必得真的受苦。

一切事物到最后,不过只是生、灭罢了。

是身如掣电,类乾达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我们的生命是种种元素的集合体。我们利用世俗(世相)来说明事物,但,我们却反去执着世俗(世相),然后认为它们是真实的事物。

当快乐生起时,理解它们是空的;当不快乐生起时,视它们是非你所有的,会消逝离去。不要视你自己为他们的主人。

佛陀给予我们教导,为的是要协助我们认识身体的真相,使我们能够放下和舍弃我们的身体,可是,到最后,我们诵经却只求延寿,更增加了我们的愚痴。

身体依然追随它的本然——出生、成长,最后死亡;它们如此遵循自然的法律。希望能有其他可能的人,只会受苦而已。

我们常说必须提升和舍弃某些事物,但是,事实上没有东西可以提升,没有东西可以舍弃啊!

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事物本然的样子,我们的心便会放弃了对它们的执着。

聪明人比比皆是,然而却没有人找到世间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将觉醒放在世间一切皆无实体的真理上,那么,我们也许真的能寻得究竟的喜悦。

如果太爱惜这个肉体,就无法解脱。

善照诸幻,似镜无痕,分别诸法,而得不动。

摩诃般若,以毕竟空,了无所得。

了达万法,缘生性空,本自无生,本自无灭,法法皆假,不住执滞。

了一切法,悉从缘生,于缘生中,无有少法,而实积聚。

万法本虚,从心见实,六尘本寂,凡夫妄执。

了幻非实。

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由诸法集,幻化而有,依幻立名,皆无自性。

见闻如翳,三界空华,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但得无心,境自不现。

了境性空,其心自寂。

境本自空,何须坏相?

身心世界,因缘假合,空无自性。

随心所念,一切诸法,悉从缘生,空无自性。

但离虚妄,名为解脱。

心无所得者为顿悟。

要了解财富、地位、赞美和快乐的本然。当它们来时,接受这些事物,但不要自负、自傲,别让它们给愚弄了。

地、水、火、风和合,造成这个色身,那是'自然'的一面,是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的一个物质对象;它依赖食物生存、成长、变化,直到最后消失。

你应该明了这世间,它像一辆国王的皇家四轮马车,使人目眩神摇。愚人被吸引,但智者却没有被欺瞒。

事实上,真的并没有什么在那儿。甚至连人都不存在!他们只是元素的聚合,依因缘条件而生,依因缘条件而成长,存在一段时间后,便随着自然法消逝;没有人能违抗或控制它。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盖世间苦乐,原无自性;云苦云乐,皆由业识妄心自加分别。

身心俱无,即是佛道。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

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若欲断除烦恼,此是无明痴汉。烦恼即是菩提,

何用别求禅观?实际无佛无魔,心体无形无段。

当知所有皆是虚妄心念而生。心有即有,心无即无。

觉诸相空,心自无念。

但自直下内了自心,莫疑外境,心若得了,外境皆虚。一法才通,万象尽归心地。

以因现在立过去,因过去立未来,现在既不住,过去未来亦无生。

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无有定体,皆如幻化毕竟寂灭。

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

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则不生。若知境唯心,便舍外尘相,从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

了此妄心,念念无体,从何起执?

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不得一法,称曰传心。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诸佛传心,不离了幻。执幻则随生死之流;了幻则顺涅槃之道。

若了如幻之一心,则悟甚深缘起。三世五阴,当体凝寂。

一切众缘所生之法,本无自性,如幻如化。

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

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本来无有一物可得。

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若只是借重某一句哲理,来鞭策自己去实践,那是不够的。实践必须汇入空性,方为究竟。

诸法到头皆是幻,万缘放下少留情,大地山河一片云,太阳一出便无踪。

无明使人两眼一抹黑,追求着迁流变化、虚幻不实的东西。由于执着假有的力量,而引出更多幻觉,成了自己的受害者。

世间所有的缘起,无一不是要启发我们的觉性。

如来——本无来去,应缘而已。

世间只有名相在打转,并无真实之体。

一切起心动念,皆是多余的分别执着,因为,终究会过去的。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

若知现前境界,皆是梦幻泡影,即真修行。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当你否定世间所有一切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和得到真正的自己。

你纵有宫廷的住处,仙女的美貌,被人喜爱的青春,「无常」一到,它又代表什么?

事物平等而无差别,称为空。

无明像一阵风,唯有虚空掌握得住它。

一切在感觉层面和心智层面的现象,最终都为绝对的本体所吞没。

一切诸法皆如空幻,从和合有,无有作者;皆从忆想分别而起,无有主故,随意而出,不应执着。

证悟的圣者觉受到:「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我所拥有的都是你的。我呈献一切原本就是属于你的东西,我何曾有所损失呢?」

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爱、恨就不会存在。

浮世吾身外,劳生逆途中,谁能一只眼,豁尽十方空?

空性是永恒的生命。

一个人要进入悟境,不只是要宽恕,而且必须要忘掉它。只宽恕而不忘掉它,那么你的怒气显然尚未去除。

夫有必空,犹若两木,相钻生火,火还烧木,火木俱尽,二事皆空。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遍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自性发时,业识本空。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既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五蕴皆属空寂,与佛性本体无异。

因缘本空,故不须断灭,见性后,因缘即是佛性,故不须断灭。

空中花,水中月,何劳把捉?

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建立水月道场,庄严性空世界。

心空观自在,无阂(阂:障碍。)大神通。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了一切法空,则常在三昧中矣!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

千圣一心,万古一理。

不假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死。

空乃佛之知见。

「大空」方能妙有。

业障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佛性本无业障。

不取于相,当体即空;不舍于相,缘起性空。

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

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

但了一心,自然万境如幻。

迷自心故,不达一切法无自性。谓无性者,性本空寂。

趁那春雷愁去尽,清夜凭栏数繁星;三界原本无诸相,行止意念色即空。

知什么?知常空寂。见什么?真见无生。

诸法以空为座。

困来稳睡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而道成。

向前物物上求通,只为从前不悟宗,如今悟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空。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

若人知缘起法,即知法性。若知法性,即是见佛。

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法由因缘生,则无有自性,无自性便是性空。

当知缘起即是性空,性空便是缘起,性空则无性,无性故能随缘,随缘即是缘起。

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法生何日了,来去枉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有莫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

了了见,无一物。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一切法皆因缘会合而生,因缘本空,故无所入,无所归。

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五蕴生死如眼翳空花,本无体性,证实性之后,皆归消灭。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量劫事即如今,如今觑破这一念,觑破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