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鸡飞狗跳闹重生 现代重生-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林嘿嘿一笑,耍无赖:“要不这样,你在前面慢慢走,我跟后面,保证不说话!”右手在嘴上一捂,示意保持绝对安静。

  周庄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太阳初升,紧闭的木门被一扇扇卸下,商家好奇的看着这两个早起的游客,猜测着他们的身份和目的。上林正想转回去吃饭,下林突然兴奋的说:
  “姐,我们去画像!”
  不容分说,拽着她就朝河边跑去。

  河边支着画架,似乎是美院的学生出来打工,戴着鸭舌帽低头整理画笔。
  下林拽着她站在画架前:“画画!”
  上林苦笑,劝:“我不想画。”
  她可不想一坐半个钟头只为等待一张四不像。说完转头要走,画架后的人缓缓说:“我不收钱的。”
  她一愣,转回头:“抱歉,我只是不想……”剩下的话音消失在喉中,看着对方发愣。
  对方抬高帽檐,微微抬起下巴,挑眉:“不想什么?”
  上林嘴角微微勾起笑意,再也板不住脸,感慨:“你们呀……”
  下林眨眨眼,狡黠的和长生对了眼神,为瞒住上林给她大惊吓而欣喜。

  他乡怎能不逢故知。下林缠着她来南方,早就提前和长生打好招呼,长生从暑期培训班脱身,坐了一夜车赶来周庄。眼下泛青,却掩不住精神奕奕。
  一年未见,他越发长开了。依旧是小平头,浓眉似墨,许是南方的水米养人,居然比从前白了许多,皮肤晒成了古铜色,更显俊朗。
  常被父亲带着参与公司的事情、和大人们打交道,又结识了迥然于北方人的朋友,见识增长,直接影响到气质。他眉宇开阔,自信非凡。
  依旧坐着,也不站起,手中华丽的转着画笔,调侃的笑:“小姐,赏个光来!”一口熟练的广东腔,逗笑了两人。

  从乌青条砖砌的地面开始,一丛丛细碎的‘人’字,微露着泥,和着水雾,经得起百年的踩踏,又容易修补。
  周庄的主体是两条水道,四座桥连起来三条街,像两个拼起来的“井”字,从西边的东边的双桥,沈厅,张厅,到西边的全福寺,慢慢踱一圈,顶多一个钟头。既然重逢了故交,便不着急回去用早饭。长生说他有熟知的好饭店,不如趁着清晨人少,慢慢享受这江南水乡的安静。
  话虽不错,只是叫上林平白添了几分惊异。
  他和下林一般,从不知享受生活,两人好养活的很,给什么吃什么,也不在乎美景美食,有吃有睡,绝不挑剔。
  却不知,她诧异的目光,让长生暗暗擦了一把冷汗。
  也暗地里窃喜:追女六十八招,果然没有白看!

  早点在一条巷子的民居用,两层老楼在一层临街的位置隔开了小间,三四张极窄小的桌椅,食客寥落,只他们一桌而已。
  早餐店的老板是位中年男子,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招呼他们。下林手指头在餐桌上一抹,皱了眉头,有些厌烦于油腻的环境。长生悄声:“他家的千层糕是周庄一绝,别看店里客人不多,附近居民都是买回去吃的。老太太一早起来做千层糕,数量有限卖完为止。”
  他没说,他赶到周庄就来拍门,千叮咛万嘱咐求老板为他留一份千层糕热在蒸笼上。
  千层糕、清明蓬糕,糯糍油条,又上了两份小馄饨。姐弟俩都不喜吃甜,更讨厌糯米黏黏的感觉。然而摆了一桌子,几乎全是糯米制品,下林不好拒绝他哥的好意,又怕好容易重逢姐姐破坏气氛,率先填了一块千层糕在嘴中,心想我忍一忍吞下去吧,却眼前一亮,被之倾倒。
  清明蓬糕晶莹透绿,形似碧玉,香气扑鼻,上林好奇的询问做法,老板笑呵呵说本该是清明时分去野外摘来嫩绿的青蓬,洗净烫熟,清水漂过,切碎磨成了浆,加糯米和粳米混合的米粉,煎出糖油,倒进蓬浆米粉里搅拌均匀,要稠稀适度蒸出来的糕才软糯不粘牙,旺火沸水里要蒸上两三个小时才出锅。本是清明才偶尔一做的食物,今天算你们有福气。
  再想要,老板却摆手,没有了没有了。我家孩子从外地回来,他想吃,老太太才特意做给他,念在小伙子心诚,特意为你们留了一份,再想要,不如等明年清明。

  上林又讨要了千层糕的做法,信誓旦旦回家做给下林吃。老板看着他们乐,年轻小姑娘哪有耐心守在厨房一层层的加浆。
  从早餐店出来,站在富春桥上,看周庄土生土长的居民挑着担子慢悠悠的行走,又有几艘木船在七八米宽的水道上缓缓而行,船家奋力摇橹,从桥洞中穿行。上林在店面里看着女娘腾腾的织土布,买了三块成品算计着回去铺在床头柜上,摆束洁白的百合相映成趣。
  到了周庄不可不去沈厅。偷窥,总让人热血沸腾。沈万三大约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公众人物,现在的沈厅还略显安静,游客三三两两,后世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参观他的卧室和厨房。
  沈万三据说是巨富,而沈厅却和他传说当中的资产不成正比。厅堂阴暗、门槛过道楼梯都狭窄紧凑,家具们也朴素的让人眼睛发直,几乎要怀疑那个巨富倾国的沈万三是否当真住在这里,抑或只是打了个幌子,其实旁处另有豪宅。
  勤俭发家第一二派商人的做派,秋下林无法理解。
  从他有记忆以来,无论家里再穷,姐姐都会把房间收拾的无比舒适,生活惬意。
  长生充做导游,介绍沈厅共有六进,而女眷们只能在后三进和楼上活动,楼上叫走马楼,靠天井的一圈房间就像是风靡一时的麻将牌,这头是床,另头是窗,窗外是对面的窗,窗里的人面对一点瓦面、一角天空,兴许还能数一数对面窗上的花翎,单调得令现代人心惊的生活。

  不必诧异李长生对周庄各个地方的典故如数家珍。秋上林从小就念叨,周庄、乌镇、丽江、香格里拉……当他有了旅游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摒弃繁华上海,选择了几个江南不为人熟知的小镇,并留意于风景典故和地方美食,终于在这一刻派上用场,成功拉近了因意外和时光而产生的隔膜。

  到了中午又寻到临河酒肆,点了高尔夫球大小的河螺,蒜头红辣椒姜酒下料,炒出一碟美味;带着肥膏的河蚌肉切碎了炒咸菜,据说是老板的拿手好菜,老板娘搬出了私藏黄酒,又得意的告诉外乡人喝酒的妙处,几盏下肚,四十岁上下长马尾扎红头绳的老板娘微醺,大方的翘起兰花指,依依呀呀旁若无人的唱:“春季到来柳丝长……”
  上林抚掌而笑,是了,这才是梦里的周庄,有油菜花田的周庄,雨后无人的周庄,单橹摇过水面的周庄,吴冠中素描里的周庄……
  这一刻她无比庆幸自己因重生而早来了十年,微笑着,视线落在窗外,推开的木窗外光线里漂着细碎的浮物,静谧恬然,心生悠远。

  李长生坐在她的对面,状似不经意,却贪婪的看她的面庞。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楼上,看你。

  谈判,势无可免。他们两个从重逢开始,虽故做随意,却掩不住尴尬。长生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又担心她还在生气,又忍不住想要亲近。以前总嘲笑书里电视上的相思,等轮到自己,才明白相思入骨,想煞人心。
  上林则是愁肠满腹,当初想着他不过一时糊涂,隔开了也就想明白了。今天看他行事,却觉得他非但没有恢复,反更严重些。下林不经意间翻看长生的画册,半册素描,全是她。
  侧脸、正面、微笑、生气……
  上林既感动,又犯愁。假装没有看到,不动声色,思虑该如何再劝他一次。

  从周庄出发,到苏州也只两个小时。一路无话,赶到订好的酒店,父母都还没到,三人放下行李,在附近闲逛。
  酒店附近有个极小巧的街心公园,他们走累了进去坐。上林看看四周,想起去年经历的几乎算惊心动魄的那场意外。下林跑去对面小学操场和人踢球,两人对坐,她犹豫着如何开口。

  “你,还适应?”想了半天,不知从何入手,犹豫着选了安全的话题。
  长生一笑,自讽:“吃好喝好睡好,刚开始被他们排斥,后来经我一顿老拳,全都听话了。”
  上林却知绝非他所说的轻松。
  北方到南方,既要适应环境,又要应付不同的学校生活,风俗习惯全都不同,他这些年形成的一切都被打破,重新适应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

  “有没有看上的女孩子。”该来的总会来,憋着不说,伤口只能流脓,不会结疤。
  她不喜欢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的暧昧。朋友就是朋友,情人就是情人,生活需要清爽,尤其和李长生这么多年情分,几近家人,不想因一时的暧昧而造成决裂。
  长生看她一眼,颇有深意。
  淡淡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也知道我要说什么。”
  上林无语,打好的草稿被他的态度堵回去。
  憋了会儿,忍不住:“长生,你年纪还小可能把感情搞混了……”
  李长生想都没想:“你知道我今年多大了?”
  上林愣住:“啊?”掰着手指头数,认识他的时候他九岁……

  长生嗤笑:“我虚岁二十了。秋上林,无论法律还是心智上,我都是成年人。”无论你承认与否,我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九岁孩童。
  上林怔忡,在心里爆粗口:靠,你没经我同意居然就二十了?
  总觉得他们都还是孩子,却忘记自己在成长,自己都十七岁了,更何况李长生?不过因为每天看着,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他意味深长:“你太聪明了,有时就把自己放低一点。放低一点看生活,放低一点看别人。”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少年老成,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多年依然还是当年的心思。

  上林给他说中痛处,恼羞成怒:“你懂什么,你——”
  他不急不慌的慢慢剥荔枝,汁水顺着手指头淌下,她记起也是那年夏天,李长生从汕头父母处逃走,她心急如焚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他,没等发火,他献宝似的从书包里掏出几个荔枝,巴巴的送到眼前,急切盼望她的夸赞。

  他一直如此,习惯了以她为重的生活。习惯这东西根深蒂固,又能怪得了谁呢。
  叹口气,只怪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想通了,再看李长生,审视的目光就与从前不同。
  以前不觉得,换种眼光来看,他是个大人了。无论说话做事,都有节有度,令人无可挑剔。从前暴露在外的狠厉如今被藏起,只眼中偶尔闪过精光,证明他依旧是那个内心暴戾,无家可归的小男孩儿。
  背上画架,戴着帽子,连她都以为他是某个艺术学院的学生。他支起画架,认真描画,书卷气十足,引得无数女孩儿目光追逐。

  事到如今,秋上林不得不承认——她养了很多年的李长生,已经是个大人。

殷夜遥的追求者

     雨后清新,赤足在白墙黑瓦的巷子里飘荡,青石板小路忽起忽落,冰凉的触感从脚底一直传到心尖,满满的,全是苏州低吟浅唱的气息。
     吴中故地千年风月,在时光中化成细致而平凡的琐碎生活。弯曲幽深的巷子、街角的小馄饨担、玄妙观的小摊头、水乡小镇的茶馆书场、婉转抑扬的苏州评弹、山塘河岸的河埠头,还有听不懂却赏心悦目的吴地软音……
   她自认俗人一个,于是到了苏州,率先想到的并非园林天下,也非“暖风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因梅而盛名远扬的香雪海,姑苏风物,最引人的莫过于苏式美食。
  《天龙八部》一书中,段誉于姑苏美食一尝倾心,而阿朱阿碧两姐妹不过调制了几味小食而已。
  上林讨厌优柔寡断却又因主角定律莫名好运的段誉,却不能质疑他的口味。苏式菜肴,以“焖、煨、炖”等手法烧制为主,口味清淡,甜而不腻,非常讲究食调及配色,在花式和外观上下大工夫。
  早餐在入住的酒店用过,上林下林大呼上当。下林直言不讳,说还不如姐姐自家照着菜谱烧制的苏帮菜,三个年轻人软磨硬泡,秋家夫妇报了苏州的一日游,要跟着旅行社先看园林,上林却想先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纵然不是夜半,也该能听到钟声。

  于是商议,两伙分头行动,午饭也各自用。
  拿着一份最新版的苏州地图,看着地图上“唐寅坟”几个字,下林直叫要去观摩寻找数百年前风流才子的鬓影衣香,谁知道呢,也许秋香姐姐就在巷子口回眸一笑,百媚顿生。
  坐在三轮车上,上林阻止车主实说实说,笑看两个大男生兴致盎然的在弯来拐去的石板小路上穿行搜寻。空寂无人的窄巷、山塘河黝黑的水面,扑面生香的风,兴致盎然单纯快乐的大男生,足以弥补唐寅坟其实只是一条小巷名字,这令人遗憾的事实。
  在青石板上来回走了三趟,车老板子笑眯眯的依靠在车旁,和走过一遍就不肯再找的上林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事主不嫌麻烦,他当然乐于耗时间赚钱,纵然心中稍有歉疚,但看着年轻人新鲜兴奋的面孔,还有什么不足呢。

  在没有桃花的桃花坞大街上,北方的鞋底亲密的与姑苏的青石板摩擦了三遍,上林才满是坏笑的告知他们事实,下林怪叫一声,拔腿扑来,怨怪姐姐不早说实情,害的他们白找三遍。
  上林于是提裙狂奔,她穿了及脚踝的孔雀蓝民族长裙,步步生风,牵着裙子一角跑动起来,裙摆随风而动,绣上去的莲枝也随之摇摆。衬着一截洁白晶莹,线条优美的小腿,在苏州空寂无人的小巷里,笑声如银铃。
  车老板子于是笑谈,女孩儿不像北方人,倒更像苏州人。
  长生没有拒绝这份略显唐突的赞美,在苏州人眼中,夸赞一个女子像苏州女子,是最顶级的赞美。他淡淡微笑,微微颔首,转而谈起苏州人常去的酒楼饭馆,目视姐弟俩打闹笑谈,宠溺而骄傲。

  在寒山寺花两块钱撞了三下钟,断然拒绝秋下林试图再撞三下的妄想,摸摸他长长的头发,笑言不如留下做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省钱省事。
  下林赌气跑开,要去抽签算命,上林站在旁边听着对方天花乱坠。长生问她怎么不抽,上林摇头:“我不听鬼神事。”

  不对,不是不听,而是不敢听。
  怕在佛前露了馅,所以干脆不算命。

  从寒山寺出来,走不远的林荫路边延伸进去木头栅栏围着的一处院子,传出琵琶铮铮,评弹声声。上林好奇的问车老板子,对方笑答是个专门招揽游客的评弹院,老苏州可是都不肯去的。一壶茶老贵老贵,评弹也非是行家。
  有卖花的阿婆挽着竹篮笑眯眯迎来,竹篮里铺着浸湿的蓝布,衬着白兰花透一点儿乳色的白,清润喜人。
  阿婆讲不通普通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秋上林,给她看篮子里的白兰花,目光中透着期盼。

  车老板子权充翻译,一对儿白兰一元钱。
  长生挑了两朵用铅丝儿穿成对的白兰,为上林簪在发际耳边。下林抚掌而笑,只说姐姐历来不肯戴花,说像傻大姐,这白兰却额外衬她。
  上林见篮中还有成串的茉莉,也是五六个半开不开的花苞拿铅丝支成把小扇子形状,车老板子比划着说能挂在衣襟上,放在床头香味两三天不散。
  她挑了三串,不顾他们抗拒,硬是每人在衣襟上别了一支。
  付钱临走,阿婆叫住他们,笑眯眯的取出一串茉莉手环,拉过她,戴在手腕上,花香因风而起。
  长生再要付钱,阿婆却摆手,挎着篮子径直走向下一位游客。

  车老板子便是笑,说阿婆送给小姑娘,因为小姑娘长的水灵漂亮。

  下林看看自己,看看姐姐,嘲笑她果然变成了‘花姑娘’。上林摸一摸发梢,再摸摸耳际,又低头看衣襟和手腕,只觉香气逼人,却是淡雅清新,混在江南水乡的韵味中,仿佛自己也成了画中款款走来的古代女子。
  去虎丘的路上,天空飘起丝丝雨露,几人发愁,车老板子却道声正好。虎丘正宜雨中雨后寻访,放他们在路边买了三把仿古纸伞,伞面油纸,仕女亭亭玉立,伞柄曲木,花鸟跃然其上。秋上林转忧为喜,转动油纸伞,笑语盈盈。偶有路人经过,纷纷注目,更有人怀疑是否是哪位少女明星驾临苏州。
  因为下雨,虎丘游人寥落,山气清新。谢过了车老板子,按他所说不走正门,从旁边的山径绕路而上。途径一片竹林,雨中滴翠。下林调皮,拿出小刀要在竹林刻画‘到此一游’,被秋上林好一番嘲笑。此时中国旅游尚在起始阶段,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喜欢留下一点什么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竹林里拳头粗的竹子,上上下下刻满‘XXX到此一游’的字迹,既痛心又好笑。
  不被允许乱写乱画,下林嘟着嘴不满意:“我白来一趟,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