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衙内闯三国-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喀嚓!嘣!

木辕和绳索的断裂声接连响起,胯下马儿身子一轻,瞬间脱出了桎梏,在司马懿随后的一拍之下,马儿长嘶一声,四蹄飞腾,转瞬间便窜了出去。

☆、第399章:绝杀,跨越轮回之宿命(3)

身后有呼喊他的声音响起,只是随即却转为惨叫,而那惨叫只发出半声,便又戛然而止,淹没于一片乱声之中。

他伏在马上狂奔,心中却是不由的大疼。方才那一声他听的清楚,分明就是僮儿司墨的声音。只是此时,多半已然性命不保了。

其实就算司墨能留得命在,这会儿他也是绝不敢停。他已经听到急遽的马蹄声在身后响起,蹄声四合,隐隐成包围之势,目标却正是以自己为中心。

他往日精研军略,熟谙御射之术。方才遇袭那一刻,虽只是极为仓促的一瞬间,却因无意中的提前转身,在侥幸逃过一劫的同时发现,这拨袭击者,必然是精擅刺杀技击之术。

刚才迅雷轰电般的袭杀,所发箭矢,并不是茫无目的的攥射,而是全部瞄向载人的车驾,还有护卫的将领身上。

这些人是有目的的刺杀!他在电光石火之间已然明了。而此刻,在身后众杀手毫不停留的全数向自己追来的行动来看,显然,此次袭击,自己便是首要目标。而对方在第一时间便将自己锁定,必然是因为司墨临死前那声呼叫所致。

肩膀上的疼痛渐渐麻木,他伏在马上仓惶而走,脑子中瞬间推断出整个环节的同时,阵阵的晕眩却不断□□。

从大臂直到弯曲的肘部,全是湿黏黏的感觉,应该是伤处不断流血的结果。

箭矢入体,在未拔出之前,应该不至于这么短时间流出这么多血来。但此刻自己的感觉,为何却是血流不止呢?而且那流淌速度,几可以用激涌形容,实在是古怪至极。这般下去,不用人来杀,再过一会儿,便流血也会将自己流死。

他眼前阵阵的发黑,潜意识中求生的意志,让他在如此虚弱的状态下,仍能死死搂住马脖子,竟然没掉下马去。只是失血过多,导致心跳的如急促的鼓点,眼前一片模糊之中,耳中时不时的便如炸雷一般。

要想法子先止血!

飞速的奔驰中,飘飞的细雨扑面生疼,也多亏着这丝冷冽之气,让他在流了那么多血后,还能维持着一线清醒。

尽力提起最后一丝清朗,将舌头送入牙缝,狠心咬了下去。霎那间的剧痛,让他终于精神一振。

艰难的微微侧头,想要看看肩窝处的伤势,但便在那头刚刚歪过,忽然只听一声长啸响起,随即,一阵如山如岳的气势自后压来,凌厉的杀气,恍如实质般冲来,让他不由的一声闷哼。

眼角处似有电光闪过,矫跃如龙。脖颈处似乎掠过一丝凉意,眼前的视野猛然急速的向上升起。而那飞升的速度之快,竟让他生出炫目的感觉。

但只不过片刻后,便在猛的一顿,又向下急速落去。目光中,一匹四蹄腾空的奔马上,一具没了头颅的躯体趴伏其上。肩窝处,一支黑郁郁的铁箭横过………

这是什么箭?箭身上竟有一道深深的凹槽,血水便自那凹槽处汨汨而出,毫无半刻停歇。

☆、第399章:绝杀,跨越轮回之宿命(4)

眼前黑暗如潮涌至,终至完全将他吞噬。那支带着古怪凹槽的箭支,便定格成他视野中最后的景象。

司马懿死了,还是那种身首两处的死法。这个原本历史上惊才绝艳的一代军事奇才、战略家、政治家,在他刚刚二十二岁的这一年,便在这个时空,陨落在黎阳之南,黄河之畔。

消息最终传到许昌,已是数日之后。当司马朗看到兄弟没了头的尸首时,当即昏倒在地。魏世子曹丕又是唏嘘又是绝望,下令厚葬司马懿以及此次南迁的司马氏族人。

这一次黎阳司马氏遇袭,几乎伤亡殆尽。杀手的袭杀造成的伤害极低,但是,一击之下,却杀的全是族中首脑人物。其中,也包括了整个护卫队伍中的将领。

护卫们没了将领,大半散去,各自逃生。剩下的小撮儿人,真正本着良心留下的没几个,多是暂时没有去处的。

结果,便在司马懿死后的第二天,颇有财物的司马氏族人,便首先迎来了,来自萧墙的大祸。

在斩杀了半数青壮后,又将一干财物粮食抢劫一空,那帮剩下的护卫就此消失于茫茫荒野之中。

之后,残存的族众凄凄惨惨,踉跄着相扶而行,继续往许昌进发。一路上数次遭受流民、盗匪的袭击,待到活着达到许昌时,数百口人,不过只余寥寥十几个人。

便在司马氏遭受重创后,曹氏领地也在随后的时间里,因首尾难顾,四面受敌的窘境下,接连丢城失地。旬日之间,兖州大半沦陷。兖州守将曹仁数战数败,直退到陈留,才在曹真的接应下,得以缓了口气。

南边豫州一地,在荆州周瑜明攻扶风,暗图汝南的战略下,配合自安风津而来的江东贺齐部,数十战皆捷。是年四月二十六日,会师大军二十万于汝南城下。

其后,四面围住,日夜猛攻。汝南守将审固力战而死,幸得其时因遭曹操所忌,被发往此地的荀彧出面,连番设计,才堪堪抵住。

而后,荆襄大都督周瑜亲临汝南中军坐镇,接连江东所部,以沮授为随军参谋,围而不攻。只是没人发觉,原荆襄所部的副将陈到,却不知所踪。

但一来两方联军兵力似乎并不见少,二来,联军旗号繁杂,少了一二员战将,实在也引不起什么注意。如此,联军合营而围,至五月间,城中粮食渐渐难以为继,士气低落。

荀彧眼见汝南难守,却不见荆州军猛攻,敏锐的发觉周瑜所谋,必是围点打援之策。接连派出数十拨使者,欲要提醒魏公,万不可分兵来援。奈何荆州、江东联军围困甚严,竟无一次成功,荀彧忧思不已。

五月,曹操设谋,借一场暴雨过后,山体松动,发两万士卒掘石蓄水,一举湮没雍凉军五万余众。雍凉各族仆从军几乎丧失殆尽,高顺、张辽大惊,在陈宫谋划下,暂退长安休整。

曹操空出手来,令夏侯渊继续镇守潼关,自己一面往许昌回援,一边派大将于禁,率李典、乐进领兵五万,往汝南来救。

☆、第400章:谁与争锋(上)(1)

第400章:谁与争锋(上)

五月天气,中原的内陆已然颇为燥热。自司隶往河南的大路上,正有一队铠甲齐整的大军进发。

延绵不绝的队伍中,旌旗如林,戈戟生寒。五色旗帜中,三杆主副棋子迎风招展,飘展的旗面上,分别是于、李、乐三个大字。这队人马,正是刚自潼关大捷后,受命往救汝南的,由于禁为主将,李典、乐进为副将的曹军。

抬手抹拭了一把额头沁出的汗水,驱马行于后队的李典手搭凉棚仰头看了看天。明耀耀的日光,拉出一串儿的七彩光晕,令他不由的微微眯了眯眼睛。

低下头来略略适应了一会儿,才有抬头眺望了下前面望不到头的军伍,听着身边哗哗的甲叶子声,和响成一片的橐橐之音,虽然整齐,却难掩其中的疲乏之意,李典面上掠过一丝忧虑之色,轻轻发出一声叹息。

自今春以来,魏公领地四面受敌,几乎是一夜之间,在那位青州刘皇叔的檄文召唤下,各处烽烟四起。也不知都受了那刘璋什么蛊惑,自北往南,数路诸侯尽皆奉其令而动,让魏公首尾难顾,疲于应付。

打从开战以来,原本控辖州郡,已然瞬间缩至原先的一半不到。魏公这些天眼见的消瘦下去,如今尚不及五十的年纪,却已经两鬓染霜,犹如古稀之人。

李典清楚的记得,他以幼龄之年随父兄追随魏公,南征北讨十余载,讨董卓、平李郭、迎汉帝、战徐州。其后冀州争锋、荡涤辽东,大小数百战,期间亦曾多有艰苦之时,但魏公一向进退自如,何曾如今日之憔悴?

青州刘璋!李典心中暗暗念叨着,眼中射出极复杂的光芒。对于这位名震华夏的人物,李典是既佩且恨。

佩服的是此人的惊才绝艳,韬略无双。自黄巾之乱时崛起,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便是在数年前幽州大乱时遭了重创,却犹然能从颓势中浑水摸鱼、攫取利益。一度令当时的魏公和河北大豪袁绍手忙脚乱,空耗军力粮秣无数。

而后更是远走塞北,最后竟从海外杀回,让所有人的希望都落到了空处。

这些还都是军略方面,再看其所占的青徐二州,当年被黄巾祸乱后,又经了魏公东伐、乍融作乱两番摧残,原本残破之地,如今却俨然中原十三州中的首善之地,丰饶之乡。

如今的青州,兵强马壮,战将千员,谋士如雨。其地之兴,其势之盛,虽以二州之地,竟不下于魏公最盛时五洲之地。从这便可看出,这个刘皇叔治政之力,是何等高明了。

魏公与其原先虽谈不上朋友,但却也没有仇恨,两人都是当世英杰,若不是为了争霸天下,原该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只可惜,一山不容二虎,一天不容二主,他们之间的交手,便成了怎么也规避不开的宿命。

此番魏公危急到了极点的境况,不正是这位青州雄主一手造成的吗?只可恨那些跟着起哄的家伙,真个是可恼可杀!他们便不想想,一旦没了咱们魏公的牵制,他们可还能逍遥一方,称王称霸吗?

☆、第400章:谁与争锋(上)(2)

都是些个鼠目寸光之辈!他心中想到这儿,不由的恨恨的吐了口唾沫,嘴中喃喃骂道。只是想及眼前之事,满面怒容却又转为愁绪。

要不是这次得天之助,狠狠的打击了雍凉之军,令其龟缩而回,只怕此次境遇更加危急。四处告急的文书,这许多天来,在魏公那儿估计快要堆成小山一般了。

冀州已然全丧,兖州失去大半,司隶处于并州和雍凉之间,又丢了长安这个屏障,所幸雒阳周围几处险要易守难攻,这才堪堪抵挡的住,但魏公心中之忧思,不知比他人要多出多少。只不过碍于身为主公,不得不力保平静罢了。

便这种危急形势,偏偏豫州又接连丧城失地,如今竟然只剩汝南一地,幸亏荀彧先生在那,还能苦苦支撑着。只是,被二十万大军围困这么久,怕也早到了强弩之末了吧。可是……。

想到这儿,李典再次抬头望望前面,面上忧虑之色更重。汝南当然要救,但是在行军路线上,他却与于禁、乐进二人持不同意见。

自关中往汝南有两条路,一条是出虎牢,自荥阳,过长社,先至许昌而后南下颍阳、蔡县而至。这条路虽远,但是却都在自己境内,能报大军完全。

更可以通过自许昌而出,打通汝南与大后方的联通,保证后路畅通。

当然,唯一的缺点便是,所费时间,也将成倍的增长。虽说救兵如救火,但若为救援而使自身陷入险境,到头来,救不出人却把自己陷进去,实在不智啊。

尤其,在如今魏公这般艰难的情况下,这五万大军虽然不多,却也极是宝贵。毕竟,这些百战老卒,绝不是临时招募之军可比的。

所以,李典认为,自许昌而转汝南,费时虽久,在当前阶段却是最稳妥的。但是,显然于禁与乐进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选择的便是现在正行进的这条路,跨洛水通宜阳,横穿嵩山小路,直下阳人、叶县而至汝南。

这种坚持,也正在于己方兵少,以五万之军对二十万之敌,堂堂之阵绝难取胜的基础上。

他们认为,兵少则需用奇。奇之一字,首要体现在快上。取小路倍道而进,趁对方不妨之际,一举搅动对方阵脚,再与汝南里应外合之下,才可能解去汝南之围。

这种认定,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围困汝南的,毕竟是来自两方的军伍。既为联军,就必然难以保证号令一致。只要引发对方大乱,则大胜之机便在反掌之中了。

李典承认,他们二人说的有道理。但是,眼下这条路虽近,但一路多行于山间之中,不利大军展开。一旦遇伏,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警示,于禁、乐进二人却大笑摇头。因为根据斥候探得的消息,围在汝南的联军数量并未减少。而且,汝南离着这一路最危险难行的嵩山与轘辕间道,尚有极远的距离。只要大军出了山区,再往外便是一路平原,对方还如何设伏?

☆、第400章:谁与争锋(上)(3)

最后,自是少数服从多数,当即传令,大军倍道而进,直往阳人小路而来。

时值正午,烈日当头,五万人一路急行,此时已然深入轘辕之北。山中草木茂盛,到处都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巨大的树冠,将山道遮的一片幽暗的同时,也使得里面冷意袭人,与几步之外的山外,如同两个世界。这里,却是进入了山区最后的一程——十里一线峡。

这十里一线峡便如其名,总长不过十里,所谓一线,并不是说道路狭窄,正相反的是,除了两头稍嫌狭窄,中间大部分地方,却是极为开阔。那个一线,指的是两边山崖耸持,高足数百丈。而且,越往上越是向里倾斜,人在其下,仰头看去,最上处,便只一线蓝天显露。一线峡由此得名。

众曹军一入峡中,顿时每个人都露出舒适惬意的表情。长途急行,烈日如炙,汗出如浆使得人人体力消耗极大。如今乍逢这般凉爽之途,实在是美妙至极。

于禁、乐进二人虽驳斥了李典所虑,但二人终是大将之才。在大军进入峡谷之前,便派出斥候远远哨探,直到斥候奔出峡谷另一端,查访无虞之后,才下令大军进入。

三人中,乐进走在最前,小半个时辰后,前面隐见光亮,有数骑往来巡视,正是早早派出,守在谷口的斥候。

乐进面上露出放松的神情,传令后面加速跟上。虽说探查并无伏兵,但早离险地总是一件令人放心的事儿。

众军得了乐进的命令,果然都加速了步伐。不过片刻后,前军已有近半出了峡谷。乐进心下轻松,正要拨转马头往后再催促一番,却忽听不远处的峡谷口外,传来一声炮响。

随着炮响之后,隆隆的鼓声忽如滚雷般震响起来,喊杀声随风传来,直如惊天动地一般。

乐进面色大变,也顾不上等斥候来报,先自急舞刀拍马,向外急冲。只是冲到外面,却是不由的一呆。

面前一片开阔,两边密林夹道,四周除了先前出了峡谷的,此时也是满面紧张的小部前军之外,压根不见半个敌人的影子。

“文谦,怎么回事?”

正自满心犹疑之际,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遽的蹄声,随即,一个略显惊惶的声音传了过来。扭头看去,却见不远处,主将于禁在李典的伴随着,带着一队亲卫,直往这边奔来。

乐进自己也是满头雾水,心中正琢磨着是不是对方搞出的小花招,不过只是疑兵之计罢了。听到于禁问起,又哪里能回答的出。

正要犹豫着是不是将自己的推断说出,却忽听隐隐从两边林中传出一阵怪声。

那声音淅淅沥沥,时断时续,似是春蚕啮噬桑叶。间或突兀的爆出几个尖利之音儿,宛如刀尖划刻金属,闻之令人牙齿发酸,极是难受。

便这一忽儿功夫,于禁、李典已经走近,三人绵绵相觑,连李典也是一片惊疑之色。

☆、第400章:谁与争锋(上)(4)

正自发愣,忽听周围最外面的军卒一阵哗然,惊骇之声四起,纷纷向后挤来的同时,已是伴随着几声惨叫传出。

三人大惊,正待唤人前去察看,阵风吹过,猛然一阵腥臭之气冲来。于禁刚张开口,迎个正着,只觉胃中一阵翻腾的同时,脑中也是一晕。

四下里军卒混乱更甚,推推搡搡间,已然挤到了三人之前。外围惊呼声、惨叫声也是越来越多。

李典侧耳听去,随即面色一变,踩着马鞍站起眺望,目光所及之下,霎时间冒出一头大汗。

便在这数千人围成的大阵外,漫山遍野的都是一片蠕蠕而动的毒蛇。数量之多,已然将所有能看到的地面尽数遮掩,乍一看上去,几乎以为是地面在诡异的波动着。

怪异的声响越发急促了起来,李典此刻已然听了出来,那是一种哨音,却不知是何物所制,竟能驭使蛇虫。

此刻正值春季,又在深山之中,蛇虫不但数量多的恐怖,而且经了一冬的蛰伏,正是饥饿之时,只这一会儿功夫,外围便不少曹军士卒遭了蛇吻。

这些军卒皆是百战老卒,若遇上敌人,必然是勇猛向前。但如今碰上这些蛇虫,又哪有人肯拿自己性命去跟无知无觉的蛇虫去拼?是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咬伤,整个出了峡谷的这部分前军,终是彻底乱了起来,纷纷向后转身,欲要往峡谷中躲避。

于禁三人这会儿也全都反应过来,明知这漫山遍野的毒蛇是被人役使的,却也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眼见再不后退,惊慌难以控制不说,便自己三人也要遭了蛇咬了。

郁闷之下,只得下令大军缩回峡谷,利用谷口狭窄的地形,掘石填土,以挡群蛇。并传令后军多调火箭、雄黄等物向前,先挡上一挡再说其他。

三人之现在倒还能保持镇定,盖因对方竟然驱使蛇虫来攻,而一路哨探又没发现什么大军埋伏的迹象,那就表明,对方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