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胆琴心-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道:“那就先罗织几条罪名,先把他软禁起来再说,以防万一。”

  多尔衮本来就对豪格手握两黄旗人马,心中有这么一块心病,现在听洪承畴这么一说更是提心吊胆了起来,便欣然同意。

  第二天上朝,多尔衮起奏道:“肃亲王豪格放纵家奴行凶,为祸地方,现国家初定,不可丧失民心,当严惩之以按民心。”

  顺治皇帝听了,便道:“此事摄政王叔你就看着办吧!”

  多尔衮道:“遵旨!”便命人将豪格的肃亲王府团团围住,将豪格抓了起来,软禁到内务府中。

  豪格是十分不满,开口大骂众人道:”你们这群奴才,敢对本王无礼,老子叫两黄旗的大军来将你们碎尸万段。”众人一看这豪格还真横,便一拥而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六回 2‘
将豪格五花大绑,强行架出肃亲王府,押往内务府中,又将府中老小全部软禁了起来。

  洪承畴一看这多尔衮真的把豪格抓了起来,心中暗喜,又紧接着心生一计,他又来到多尔衮府中,笑嬉嬉的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办事真是雷厉风行,干得好,像豪格这种拥兵自重之辈,早该名正典刑了。微臣听说这豪格府中有一个小妾叫做袭人,长的国色天香,现在豪格这厮已经完蛋了,他的小妾王爷可以正好拿来好好享用一番。”

  这等尔衮也是个好色之徒,听了之后有所心动,便道:“真有此事吗?那你快去将那袭人押来我府中。”

  洪承畴又问道:“那么这个豪格该如何处置呢?”

  多尔衮道:“这个还用说,难道还让他活着出来复仇不成。”

  洪承畴听力,忙道:“卑职明白了,卑职立即就去办!”说着洪承畴又率人闯入肃亲王府,把豪格的小妾袭人押到摄政王府。

  多尔衮一看这袭扰长得倒的确蛮水灵的,也顾不得这是他侄子的小妾,便命人将袭扰关在王府后花园的天香楼中,又对洪承畴道:“你去把后事料理一下吧,要干得干净一点!”

  洪承畴道:“遵命!”便又率仍跑到内务府,用一根绳子将豪格勒死了事。

  多尔衮听说豪格死翘翘了,心中一大快石头落地,便哼着小曲,一步三摇的上天想香楼来找袭扰的乐子。

  这天香楼建在摄政王府的后花园,小楼不高,却雕花精美,建造的十分雅致。着袭扰别看是一个弱女子,却跟豪格练过几天拳脚,还随身带着一个独门暗器名叫“风月宝鉴”。这“风月宝鉴”外看只不过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已,里面却暗藏玄机,其反面用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制作而成,有极强的放射性,只有对准一个人的头部连续照射,此人必会口耳出血而死。

  多尔衮那里知道这暗器的厉害,来到天香楼上,先吹嘘了一下自己道:“本王乃堂堂大清摄政王是也,你若从了本王,保你有享不完的富贵荣华,你若不从于我,那本王一不高兴把你送到窑子里去作妓,你看害怕。”

  那袭扰也是冰雪聪明,便假意应付多尔衮道:“妾身久闻摄政王威名,无缘相见,今日有幸侍奉摄政王爷,实在是三生有幸。”

  多尔衮听了大喜,又命人端上酒宴,二人对饮了起来,袭人便趁机将这多尔衮灌得酊酊大醉,然后偷偷拿出暗器“风月宝鉴”用其反面对准多尔衮的头上那么一照,不多时多尔衮便口耳出血而死。

  袭扰一看多尔衮死了,心想:自己害死了摄政王,恐怕也难逃一死,不如自行了断。于是这袭扰便在天香楼

第三十六回 3‘
上悬梁自尽了。袭人还有一个贴身侍女名叫麝香,一看主人死了,也一头撞死在天香楼上。

  第二天,王府中的下人跑到天香楼一看,多尔衮死掉了,吓得方寸大乱,连忙报入宫中。

  顺治皇帝听说多尔衮这个权臣死了,心中大喜,便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悲伤的神色,他传旨道:“摄政王劳苦功高,今日因病逝于府中,以国葬之礼待之。”于是下面的人领旨之后,十分风光的把多尔衮的国葬料理了起来,他们找了一副上好的樯木棺材,安葬多尔衮。

  多尔衮的弟弟多择闻讯,也赶回京城为哥哥发丧,顺治又亲自送多尔衮灵柩到了城外,一路送了5里地,路边大清的八大铁帽子王纷纷前来吊丧,有礼亲王代善,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亲王杜度,余亲王阿巴泰,襄亲王水容等人。文武大臣聱拜,索尼,范文程等人也在路边送行。

  顺治帝送完多尔衮灵柩之后,又命人将多尔衮安葬于东陵努尔哈赤身边。顺治帝在回来的路上又看见自己的哥哥襄亲王水容,只见这襄亲王长得仪表不凡,有王者之气,身边还有一个王妃长得楚楚动人,顺治帝便停下来脚步,来问襄亲王道:“老哥你好艳福啊!啥时搞来如此美貌的王妃啊!”

  襄亲王听了,笑道:“皇上真会讲笑,此王妃乃是多择回京时送给本王的礼物,听说是当年秦淮八艳之一。”

  顺治帝听了,心想:自己做皇帝还不如襄亲王做王爷来得自在。便又问道:“此女叫何名啊?”

  襄亲王含糊其词的道:“他们那些汉名,咱也不记得了。”

  顺治帝一看这襄亲王是在打马虎眼想蒙混过关,心中有点不悦,心想:过几天等到江南再起战事,送你小子去江南打仗去,然后把你的王妃搞到宫中来尝个鲜。顺治帝想着,便起驾回宫了。

  再说此时江南的明朝遗民听说多尔衮死了,多择回京了,便又开始活跃了起来,他们推举前朝兵部主事陈子龙为首领,在姑苏城发动起义,并和福建的郑成功人马遥相呼应。

  多择回京时,留下副将曹锡远镇守金陵,他听说姑苏城反了,怕多择怪罪于他,便连忙率军杀出金陵府,来姑苏征讨陈子龙。陈子龙别看在前朝兵部里混过,其实他只是个书生,并无作战经验,他一面组织人马守城,一面又派人去向福建的郑成功求援。这福建离姑苏千里之遥,援兵未至,曹锡远的清军便已兵临城下。曹锡远早年也是一员明将,在明军中得不到重用,后来在辽阳之战中归顺了后金军,因其熟悉南方地形,被破格重用,他对陈子龙这些把持前朝兵部的书生十分反感,便立即率兵大举攻城,这姑苏城当时乃是一个风月之处,城防工事并不坚固,和辽东山海关一带的工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曹锡远率八旗人马不费吹灰之力,便杀入姑苏城中。

  陈子龙一看不好,率着残部向老家松江府败退。曹锡远闻报哈哈大笑道:“陈子龙你这个百无一用的书呆子,看你往哪里走!”说着他下令追赶,这江南水乡河流密布,这八旗铁骑倒也真跑不快,陈子龙借着对故乡地形的熟悉,一路跑到了松江府嘉善县的一处水月庵中躲了起来。

  曹锡远命手下士卒四处搜索,最后接到有人举报说陈子龙躲在水月庵中。曹锡远立即命人将水月庵团团围住,在门前大呼一声道:“陈子龙你已经被包围了,快乖乖陈出来投降!你已经无路可走了。”

  这水月庵的庵主并非别人,正是隐居在此的丐帮帮主贾惜春。原来自从郝摇旗在太原阵亡之后,贾惜春便接过了丐帮帮主之位,并来到江南水月庵隐居。她听说陈子龙也是个大才子,便手留他在庵中,现在听见外面有追兵来了,她拿着手中的打狗棍出了庵来道:“何方毛贼,敢来佛门净地撒野!”

  曹锡远一看是个女流之辈,笑道“你们小庵之中胆敢窝藏朝廷钦犯,真是胆大包天,不要命了吗?快快将陈子龙交出来,免你们一死!”

  贾惜春冷冷的道:“这要问我的手中打狗棍同意不同意?”

  曹锡远一听,不以为然道:“你敢在本将军面前逞能,本将军从辽东一路打到江南,所向无敌,还怕你一个女流之辈不成,看枪!”语罢,挥动手中长枪一招“黑蛇出洞”向贾惜春扎来,贾惜春不慌不忙,一挥手中打狗棍一招“仙姑甩线”轻松化解攻势,又反手一招“三环套狗”直取曹锡远的面门。曹锡远没料到这贾惜春的棍法如此灵巧,大叫一声不好,措手不及被贾惜春一棍子打下马来,摔了个四脚朝天。

  曹锡远身披重甲,一下子竟然还爬不起来,手下牛录们连忙过来扶起曹锡远。曹锡远恼羞成怒道:“兄弟们一起上,踏平此庵,活捉陈子龙者升官三级!”

  清军们一拥而上,贾惜春人单势孤,一看无法应付,只得杀开一条血路,往南方而去。那陈子龙在庵中被清军给活捉了。曹锡远一看总算抓住了这家伙,便传令回金陵。走到半路,突然有哨马来报:“将军,不好了,郑成功率军来偷袭金陵了。”

  曹锡远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这万一金陵丢了,上面怪罪下来,自己脑袋恐怕要搬家。便传令道:“骑兵先随本将回援金陵,步兵压着陈子龙在后面走。”下面士卒齐声得令。这曹锡远便率着旗兵一路狂奔回金陵而去。这些步兵押着陈子龙,陈子龙一路走得慢吞吞,他心想:自己被押回金陵多没面子,还不如一死以谢天下。”想罢,他在队伍路过一条小河之时,乘人不备,一下子跳入河中自尽了。

  这些旗兵都是辽东人,不习水性,无人敢下水救人,又去找当地人帮忙。谁知当地人见了清军像见了瘟神一般,都躲得远远的,结果这陈子龙便跳河殉国了。

  再说曹锡远人马一路狂奔来到金陵城外,正遇郑成功的铁甲军团。郑成功在福建经商多年,又从海外买来了许多铁甲装备自己的军队,这铁甲军人人都戴着铁面,穿铁臂,铁裙,用铁锁定之,只露出眼,耳,口,鼻,每人手中一把巨大的云南斩马刀,专门对付清军的骑兵,要知郑成功如何消灭曹锡远人马,请看下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七回 郑元帅围攻石头城  襄亲王中炮扬子江
话说郑成功在福建听说陈子龙向他求援,便火速率人马走海路往江南而来。此时的郑成功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不但已经拥有了十几万大军,还被南明皇帝朱由松封为南平郡王。他率舰队从厦门出发,路过舟山群岛时,不巧遇到了台风,刮翻了几只战船,伤亡了一些人马,

  郑成功手下谋士冯锡范十分迷信,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便来劝郑成功退兵道:“南平王,老夫近来夜观天象,北方将星明亮,主北军强盛,不可逆取也。这次在舟山群岛舰队又遭遇台风,实乃上天示警也,北去江南用兵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郑成功听了。心中不快,他心想:这范老头还真迷信。便道:“范先生此言差矣,这台风在海上多的很,并不足为奇,偶有损失也兵不伤筋动骨。”

  郑成功手下大将施琅也道:“听说现在清军中的悍将豫亲王多择回京城奔丧去了,只留下副手曹锡远镇守金陵城。这曹锡远听说是个当年辽阳的降将,是个软骨头,不堪一击,我军当乘此良机,一鼓作气杀入金陵,光复大明半壁江山。末将不才愿为先锋,率前部人马直取金陵石头城,生擒叛将曹锡远,为铳祯皇帝祭灵。”

  郑成功闻言大喜道:“施将军真乃我军之勇将也,那本王就命你先率五万铁甲军星夜直取金陵。”施琅一声:“得令!”便率着铁甲军抢先向金陵城杀来。

  他率军来到金陵城的神策门外,正遇曹锡远回援的骑兵,施琅下令命铁甲军布阵前进,再看这些铁甲军布成密集的铁甲方阵向曹锡远人马攻来,曹锡远一看对方都是步兵,不以为然,命手下骑兵挥刀跃马向前冲来。谁料这铁甲军人人手中一把云南斩马刀,长达六尺,挥舞起来专砍清军战马的马蹄,八旗军的战马纷纷被砍倒在地,骑兵们掉下马来,在步战中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这些铁甲军人人身披重甲,刀砍不进,枪也扎不进,八旗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曹锡远毕竟戎马生涯多年,是个老兵油子,他一看战局不利,连忙下令道:“三军发挥机动性的优势,绕过对面铁甲军,先回金陵城再说。”

  下面的人一声:“得令!”这八骑骑兵的机动性还真强,撒开了马蹄如风驰电掣一般,饶过施琅的铁甲军,一路狂奔进入了金陵城,然后把城门一关,闭门固守了。

  施琅的铁甲军行进迟缓,二条腿的士卒又怎么追得上四条腿的战马,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曹锡远的骑兵退入金陵城中。施琅心中郁闷,心想:曹锡远这老家伙这打得是什么滑头仗,看来自己是低估他了,有一想:自己在郑成功面前夸下了海口,还真不好收场,岂不是会被冯稀饭之流嘲笑。想罢,他便传令攻城,但清军在金陵城头装备了许多红衣大炮,施琅部下攻了半天,也攻不进去。他无奈只得来向郑成功请罪,郑成功听了经过之后,一笑道:”施将军不必灰心,这曹锡远缩在金陵城中装孙子,清廷不会放过他的,看明锐本王亲率大军去生擒此贼。”

  再说郑成功攻打金陵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之中,此时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便已经开始亲政了,他听说之后,便上殿召集众文武大员商议对策。

  这时豫亲王多择出班说道:“本王上次领兵南下过江南,对江南之地较为熟悉,愿率一支人马南下援救金陵,活捉郑成功。”

  顺治帝听了,心想:这多择是多尔衮同母的弟弟,不能再让他掌握兵权了,让他退居二线,当个有名无权的亲王,然后再慢慢找机会收拾他。想罢,顺治帝微微一笑道:“豫亲王乃是我朝之擎天玉柱,像对付郑成功之流的小毛贼何劳豫亲王大驾,豫亲王还是留在京中拱卫皇室的好。像南下金陵这种小事,就交给年轻人去办好了。朕听说襄亲王水容年轻有为,通晓战策,如今正是培养锻炼新生代之时。朕想派襄亲王率军去南下援救金陵。卿等以为如何啊!”

  多择听了,心中不悦,心想:这小皇帝还真人小鬼大,这看来是不放心中自己手握兵权,竟然襄亲王这个小毛孩子领兵打仗,真是岂有此理。他正想发作,但转念又一想:如今大哥多尔衮已经去世了,自己在朝中没了靠山,也只好忍气吞声,低调一点了。他正想着,而这时大臣索尼等人却迎合顺治帝道:“万岁圣明,襄亲王定能胜任此职,打败郑成功人马于金陵城下。”

第三十七回 2‘
顺治帝听了。龙颜大悦道:“既然没有人有异意,那此事就这么定了,传旨让襄亲王火速率军南下,不得有误。另外听说金陵守将曹锡远在金陵城外畏敌如虎,丢了八旗军的脸,朕要贬了他的官,让他去江西当总兵吧!”

  众人齐声道:“遵旨!”

  再说那襄亲王水容此时正在王府中和侍妾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突然有太监进来传旨道:“圣旨到,襄亲王接旨!”襄亲王听了,连忙跪地接旨。那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襄亲王年少有为,可堪重用,今特命襄亲王为平南大元帅,率二十万水陆大军南下金陵平乱,钦此!”

  襄亲王听了一楞,觉得这事有点莫名其妙,自己从来未打过仗,怎么会让自己去带兵平乱,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但他又不感抗旨不遵,便只得勉强接过圣旨道:“臣领旨谢恩!”襄亲王又问那传旨太监道:“公公你可知是何人提议让本王为帅的吗?”那太监答道:“据说是皇上自己点将的,并无别人提议。”

  襄亲王听了,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这皇上这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真是不可思议!”但既然圣旨已下,他也只好率军一路往金陵而来。

  这时郑成功正在金陵城外率军猛攻石头城,突有小校来报:“禀王爷,大事不好了,清军的援军来了。”

  郑成功听了,大吃了一惊又问道:“有多少人马啊?”

  那小校道:“据说有20万之多。”

  “二十万!”郑成功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现在围攻金陵城进展不顺,如今清军的援兵又到了,这好像不太妙啊!这时郑成功身边谋士冯希范又进来进言道:“我军孤军深入而来,万一清军切断我军退路,则我军危矣!为今之计,只有先退军,再待机卷土重来。”

  郑成功有看了一下地图,长叹一声道:“看来也只好如此了,传令三军沿着长江东撤。”

  郑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正督师南下的襄亲王的耳朵里,这小王听了十分高兴,他心想:这郑成功闻风而逃,看来皇上是给自己这个美差,让自己建功立业的,这回去还真得好好感谢一下皇上。”

  于是他下令:“三军开进金陵城。”他率军刚来到城外,那曹锡远早已出来迎接,他见了襄亲王,迎上去溜须拍马道:“襄亲王大军如同天兵天将一般,敌军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襄亲王威武!”

  不料襄亲王听了,却冷笑一声道:“曹锡远接旨!”曹锡远连忙跪倒在地,襄亲王打开圣旨念道:“朕闻曹锡远率军在金陵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