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次机遇-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二章 … 快速炮击 

    由于雷区的“示范”效应,鬼子主力在龙口地区登陆后,没有像三岛大队一样急着向前推进,反而是“巩固”了滩头阵地,一方面从运输舰上卸载各类重武器、物资、弹药、补给品,另一方面则让经过了三四天海上颠簸的陆军恢复元气,以利于进攻。

    为了防止国防军趁黑夜前来“偷袭”,鬼子在滩头阵地附近准备了相对严密的防御攻势,布下了重重兵力,舰炮也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往滩头阵地纵深地带进行零星射击,妄图用火力封锁住国防军进军的通道。按照两栖作战的基本理论,登陆后最危险的时刻便是刚刚占领滩头阵地之时,此时进攻方的秩序和调度处于最混乱的时候,各单位建制和火力也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如果守军此时发动出人意料的反冲击,很容易将登陆部队冲下海去。

    但反过来说,倘若进攻方能够占据比较开阔的登陆场,并且能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整训,则登陆作战已基本成功了大半。在优势舰炮火力和较强防御公司的掩护下,登陆方通常游刃有余。拿破仑战争以来,两栖作战的样式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其基本精髓却并未过时——登陆之后的12个小时是最危险的时刻。

    那么,作为帝国指挥佼佼者的王士珍和蒋方震难道不知道这个么?

    非也!在讨论作战方案地时刻,针对鬼子在龙口地区登陆的可能应对。有参谋提出了“滩头反击”法的方案,但为王、蒋等人一致否认。理由只有两点:第一,鬼子有舰炮火力掩护,国防军在火力上并不是对手,强行执行滩头反击,很容易遭到敌人优势火力的杀伤;第二,由于在宽大的防御正面布置了雷区,国防军虽然留出了秘密行进通道,但同样比较狭窄。大部队要想进攻就必须通过雷区,狭窄的行进通道既不利于快速进攻也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敌人可以从容应对。

    所以,整整一个晚上过去。鬼子绷紧了弦,国防军却毫无动静,仿佛任由对方登陆、警戒、巡逻一般。到了天色微明之时,坚持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鬼子终于熬不住了。反正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便连以谨慎著称的神尾,在和身边地参谋军官熬夜研究了一夜的作战御案之后,此刻禁不住睡意的袭击而沉沉睡去……

    可是。雷计划来了……

    当炮弹带着尖厉的呼啸破空而来之时,原本相对慵懒地鬼子们开始着急了。他们或是躺在了没有多少屏障的野战帐篷中,或者是刚刚从遮蔽阵地出来。准备用早饭。没曾想。还没有看到清晨的太阳。却迎来了饱含国防军怒火的炮弹……

    “轰隆隆……”炮弹在炸响。

    “呼啦啦……”弹片在飞舞。

    “哇呀呀……”鬼子在惨叫。

    正睡得迷迷糊糊地神尾被阵阵炮声所惊醒,起先睡眼蒙胧的他以为又是军舰在开火。但仔细侧耳一听,根本就不是那回事——炮弹不是在滩头的纵深,而是直接在滩头炸响,而且,任何有经验的人都可以听出炮弹地呼啸声是从内陆而非海上而来。

    “支那人进攻了?”神尾脸色大变,瞌睡虫都被赶跑,“八嘎……还击……”

    少顷之后,在海边待命的日军军舰发现了滩头阵地的异样,赶紧汇报给同样睡眼惺忪地加藤。

    “混蛋,舰炮火力压制、压制……”

    压制可不是胡乱开火,先得测定弹道,然后计算诸元,最后才能进行压制,否则就只是浪费弹药。

    可是此时专业军士大都在用早餐,等他们扔掉手中只咽了几口地饭团,连一口味噌汤都顾不上喝就噔噔噔赶赴作战岗位,开始了紧张地作业计算。这么一耽搁,滩头阵地上至少已经落下45轮炮击。

    最最要命的是,登陆地鬼子陆军由于重武器搬运不已,火炮尚未完全来得及展开,更迥论构筑阵地,完全陷于不设防的情况。

    “报告,从目前的弹道情况来看,支那人用了至少三种口径的火炮,包括75MM的速射炮,105MM的中型榴弹炮和

    11000处……

    “嗯?”由于神尾营地已经深入滩头阵地逾5000,虽然加藤舰队离海岸极近,但直线距离也在营地的7000开外,换而言之,若是想对国防军进行炮火压制,至少需要动用射程在18000米以上的舰炮,驱逐舰这些100MM,127MM口径的舰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203MM以上口径的舰炮一般射程都在20000以上,但按照舰队的惯常布置,一般都是驱逐舰在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舰靠后布置。强行以最大射程射击,准头不高不说,说不定还会发生事故,当然那些30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不在此限。但这些火炮射速低下,单纯由他们进行压制显然并不可靠。

    所以,饶是日军的反应飞快,计算射击诸元需要时间,调整炮口角度需要时间,进行阵位调整也需要时间,虽然加藤在接到报告的第一时间就下令开火。但除了各舰零星的反击之外,在20余分钟之内并无有组织、有准头的炮击,倒更像是一番闹剧。

    20多分钟,足够了!

    硬碰硬和鬼子干炮仗不是明智之举:舰炮火力猛、射程远、位置调整方便,国防军的炮位又不像青岛要塞那样有厚实的混凝土防护,若是对干,肯定吃亏。

    但是,困难吓不倒有准备、有志气、有勇气的中国军人,前敌指挥部经过商议,认为通过周密部署和准备,国防军抢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进行30分钟的疾速火力覆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说是可能,因为30分钟的炮火足够打掉至少3基数以上的弹药(速射炮足足可以打掉10个),说是可行,那是因为前指对鬼子~距离、方位事先都经过了周密的测量,用不着临时校射,而鬼子登陆后的兵力分布与相应部署在侦察机的眼皮底下亦是一览无遗,所有坐标方位测定起来可是太方便了。所以,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认为要给鬼子一点颜色看看,硬拼不行,智取总可以吧?

    炮弹依然在一发接着一发的落下,但密度已经较开始时有所下降。随着日军反击炮火的日渐犀利,国防军的大口径火炮已经撤出了阵地,向着安全的地点转移。先是150MM重型榴弹炮,然后是105MM中型榴弹炮,接着是75MM速射炮……

    等到鬼子火力终于测准了位置,进行铺天盖地的反击时,炮兵阵地早已成为一片空地,无非是让鬼子炮弹多钻几个洞罢了!望着空无一人的地方被炸成一片废墟,所有的帝国官兵都有说不出的欣慰与自豪。

    就在加藤、神尾等人为本方火力完全占据压倒性优势、国防军炮击戛然而止而欢欣鼓舞,他们想当然的以为,国防军的炮兵阵地在这样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必然已经丧失殆尽,那么即便刚才遭受了不少损失,但也不至于亏输地太多。甚至加藤还自作聪明的认为,按照惯例,炮兵阵地一般在步兵阵地之后,那么缩短距离进行覆盖便能打击国防军的防御工事——他哪里想得到,为了最大限度的掩盖自己的作战意图,国防军会采用预设炮兵阵地,打了就跑的策略呢?

    还没等鬼子从沾沾自喜间回神过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出现在了头顶。自从前几次接触国防军的飞机后,日军便深深为之头疼——要么扫射、要么侦察,总之让人疲于奔命。为了反击,日军士兵自发地竖起高桶,装上机枪用来防空,虽然没有能够击落哪怕一架飞机,但效果看上去还是可以的,只要下面一开火,华军的飞机便会快速拉开并飞快地从防区头顶掠过而不造成实质性危害。

    只是今天这样的架势,着实有些古怪。由于方才的炮击在营地中造成了巨大的混乱,等到日军反应过来要进行防空时,他们根本就来不及进行展开和应对——很多准备得当的高桶都毁于炮火,急得鬼子军官直上火。

    晚了!说什么都晚了!

    第四卷 

第十三章 … 英魂不灭 

    嗡声大作,讨厌的支那人飞机又来了——自从若宫丸被击毁后,入寇山东的日军就失去了空中能力,只能任由华军的飞行器自头顶自由自在地侦察、飞行,甚至时不时还要挨上一串串从天而降的机枪子弹。

    只是,这回驾临上空的可不是只有机枪的侦察机了,而是各携带枚100斤炸弹的轰炸机。轰炸机纵队前几天因为不能痛痛快快出击的憋气在今天总算是发泄出来了。

    “跟着我!”虽然明知道自己的言语不可能为其他飞行员所听到,但领队的中队长还是纵情大呼,然后压低机头,朝日军阵地猛扑下去。

    一看领队进入了攻击状态,所有身后跟随的飞机像是注入了新的火力,一压机头,呼啦啦全部俯冲下去。

    速度越来越快,离地越来越近,鬼子营地里的情况亦愈发清晰,虽然机翼两侧不时掠过地面射上来的子弹曳光,但谁都义无反顾地扑下去,拼了……

    没有无线电联络,没关系;没有精确导航,不要紧;没有精密瞄准器具,可以想办法克服……早期的轰炸机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但中国军人用智慧和勇气告诉了敌人什么叫做创新,什么叫做奋不顾身。

    由于机身的结构强度限制,轰炸机俯冲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可能太大,否则就有空中解体的危险,但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研究,轰炸机地小伙子们已经发现通过俯冲轰炸能最高限度地提高投弹精准度。因此。在保持安全飞行和投弹精准度之间保持平衡,他们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加以琢磨。

    终于,施展身手的机会来了。

    动了投弹键,挂载在机翼之下的炸弹划出了美丽的弧线,“刷”地朝预定目标飞去,飞机的载荷猛地一轻,然后是坚决的拉升、脱离……这个在演练场上经过无数次操练的作战态势在今天终于发挥出了全部功效。

    炸弹倾盆如雨,灾难冲天而降,刚刚遭受过快速炮击洗礼的日军阵地经受着新的蹂躏。100斤地炸弹威力远远胜过方才的炮弹。再加上从天而降的惯性,破坏力非同小可。日军的阵地上到处掀起一阵阵爆炸冲击波引起地气浪,在高高飞扬的尘土中间,有鬼子兵的断肢残臂。有被还原成零件状态的枪支军械,还有被进行连锁引爆地其他弹药,整个日军营地陷入了一片混乱。

    神尾竭尽全力的指挥部队对空射击,但是微弱的防空火力根本不足于压制空中飞行的大团杀气。甚至于专门有轰炸机去寻找防空机枪地晦气,在强烈的爆炸声中让这些鬼子兵坐上了这一次唯一的土飞机。

    “王英钦……”投完弹后地中队长没有急于离开日军阵地,而是在上空位置反复盘旋,一是为了观察投弹地效果。二是为了观察整个中队地作战情况。

    虽然预计到了伤亡,虽然预料到会有损失,虽然每一个人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出击。但当朝夕相处地战友处于危难中。他仍然要大呼。

    标注009号字样的飞机正是王英钦所架势的。他已经投完了机翼下挂载的炸弹,正在拉起脱离的过程中——这是最危险的时刻。遭到了防空机枪的狙击,子弹不由分说地击中了飞机的发动机,中队长看得真真切切,只见飞机猛地颤抖了几下,然后冒出了黑烟,机头亦不受控制地栽倒下去。

    “跳伞啊!”

    “快跳啊!”他的心在呼喊,“再迟就来不及了……”

    然后,迟迟没有伞花绽放出来,相反,飞机却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坠落。猛然间,中队长看清楚了,在飞机下落的时候,甚至还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

    “控制住了?”

    没有!

    飞机以更快的速度下落,朝着地面的目标狠狠扑去。

    “轰隆”一声,飞机化作了一个火球,生命所有美丽的价值在这一刻完全绽放了出来……那不是他要拉起,那不是他不能跳伞,而是我们的飞行员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长城。

    ……

    “父亲大人在上,儿英钦泣血百拜……此次中日开战,实为民族之战、国家之战,敌一日不去,国一日不安。儿自束发受教以来,唯知天下兴亡匹夫

    唯知军人当以精忠报国为己任,儿不能承欢与父亲大不孝矣……儿身为中国人,死当为中国鬼,誓以满腔热血与敌缠斗到底、为国尽忠,宁居不孝,不愿不忠!……儿于出征前留此遗言,父亲大人倘见此书,儿已化成昭烈祠之忠魂矣,父母养育之恩,冀来生再报……”

    睹此墨迹,豆大的泪珠从皇帝的眼眶滑落。

    “皇上,此为禁卫军轰炸机中队飞行员王英钦中尉与出征前所留遗书,王中尉,他……”禁卫军大臣荫昌声音哽咽,“在飞机为敌击中之后,放弃跳伞,与敌同归于尽……”

    皇帝用颤抖的手写下“帝国菁英”四字,良久才言:“明日《帝国日报》头版全文照排王英钦遗书及其事迹,厚加抚恤,激励民众,你亲往湖南王家将朕题字裱成匾额祭奠、慰问……”

    “臣……遵旨!”

    平心而论,炮击也好,轰炸也罢,给神尾师团造成的有效杀伤其实并不严重,但对日军的作战意志和士气的打击却尤为沉重。由于的甲午战争历历在目,日军骄横地以为中国军队还会像以往那样不堪一击,任由自己长驱直入,故而一直狂妄异常。但从舰队遭伏击开始,日军遭到了华军一系列打击,原本所吹嘘的“对支一击”便可宣告华军崩溃的场景迟迟没有实现,反而造成了自身的重大伤亡,这就让日军原本膨胀到顶点的信心一直下降。

    但侵略者终究是善于遗忘的,在整顿了本军,调整了部署之后,连连受挫的日方开始发动了凶猛的反击,力图报复。神尾虽然谨慎,但被接连而至的损失和挫败搞得肝火大盛,指挥作战有些歇斯底里,再加上大本营方面源源不断的问责和海军系统的冷嘲热讽,让这个一贯小心的指挥官也开始有些头脑发热。

    为了报复当面守军,神尾师团完成整体登陆和物资卸载后,开始了三路分兵、扇形展开的态势、分东、中、西三路对国防军进行向心攻击。由于工兵数量有限和进程缓慢,神尾干脆就用军马开道,在雷区中探出一条道路来。由于东西两侧雷区布置本来并不严密,再加上国防军也没有多少部队扼守,因此进军较为顺利,在付出较小代价后已深入到沿岸50里外的地方。

    但中路的胶着却与东西两翼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神尾有意在中路黏住华军主力,希望能够在东西两翼完成包抄后全歼当面华军,因此作战带有佯攻的意味。但战斗打响后,当面国防军的作战韧性与顽强依然大大出乎神尾的预料。

    担任主要防御任务的国防军第3曹部寸步不让,依托有利地形与较为完备的预设阵地与神尾打起了针锋相对的阻击战,双方在激战三昼夜后打成了胶着状态,日军在付出上千人的代价后得到的仅仅是国防军修筑的前三道预设阵地,纵深不到15里,几乎每一个工事、壕、每一座丘陵都要经历反复争夺才能实现易手。战场范围并不宽广的中路阵地上落下的炮弹数量却是各路当中最多的,日军动用大口径舰炮拼命压制,国防军则灵活地运用迫击炮和轻型步兵炮大量杀伤敌人,夺取了局部范围内的火力压制优势。战斗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日军开始进攻前炮火铺天盖地,压得国防军抬不起头来,一旦步兵进攻开始,弹幕开始延伸后,国防军布置的隐蔽火力点开始发威,迫击炮的曲射威力和快速移动将只有步枪和重机枪的日军压得寸步难行,再加上日军处于雷区行进和佯攻态势,使得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大量的生命代价。

    经过五天的交战,日军东西两翼齐头并进,已经完成了在战略态势上对中路国防军的包围,作为一个明显的突出部,第3所处的态势极为恶劣,有被敌人一口吃掉的危险。唯一的利好只是经过层层撤退和阻击,第3的主力已经猬集在距离海岸线90里的地方,成功避开了日军的舰炮范围,亦拉长了日军登陆后进击的距离。难道前敌指挥部对如此恶劣的作战形态竟视而不见?

    第四卷 

第十四章 … 谋定后动 

    3的危险境地,日本人看得清清楚楚,3师的高层也楚。

    虽然还在前敌总指挥的命令,3在缓缓的收缩防线,巩固阵地,进一步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可根据前指发送过来的情报。神尾师团东西两翼的两个箭头已经朝3的两肋猛扑过来,再有3天,顶多两个箭头就将合兵,彻底要将第3困死在包围圈里。

    底层的士兵甚至于少校以下的军官都不知道整体的局面,以为3后路有禁卫军在抵挡,左右两翼有第1、11师在分力,他们所面临的无非是就是当面扑过来的敌人。但师部诸人却清清楚楚,这只是一种虚幻。不错,禁卫军主力确实在3后路,但彼此间距接近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