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次机遇-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9年立宪完成之日将国防开支所占财政比例压缩到3以内……”

    三成以内?台下议论声又起,这个似乎难度也不小。

    当然,徐世昌也描绘了裁剪军队员额之后地好处,旧军素以军饷低微、拖欠克扣严重而出名,但一旦裁汰,改军为警,将5人地军饷用到2人身上,相对就要有保障的多,至于战力也未必会下降到哪里去。

    “诸位议员,本次预算案除了对维新三年有关财政数字做一统筹安排外,对于财政体制也有很大程度的变革。按照财政部清理财政地旧议,维新元年以前均为旧案,需要报部审核,但预算案倘若通过,地方财政就毋庸报部审核。”

    毋庸报部审核?那还不乱了套了?徐世昌此言一出,台下很多人就在摇头。

    “泽公不是将财政清理大权掌控得牢牢的么?怎么这会儿徐总理又说毋庸报部审核,这到底唱得是什么戏?”

    “我也不懂。但是,你看……”有个议员用手一指载泽,“泽公脸上笑眯眯的,恐怕早就胸有成竹。”

    “这事情真是越来越怪了,我差点要看不懂了。”

    “别慌,朝廷总有这么做的理由,只要不过分,咱们一律同意就行。”

    “万一过分呢?你难道还能反对不成?”

    “谁说不能反对,投票反对不就结了……”

    台下议论声再起,徐世昌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地予以解释。

    “所谓毋庸报部审议一节,并非指朝廷对地方财政不管不问,而是指在财政开支上不用走财政部的路子。诸位想必也清楚,以往费用案子如果要销案,地方先是要统计造册,然后要报部审议,最后才能冲销入账。这当中,还涉及到地方银两成色与京库平的换算。涉及到往返折腾。若是稍微有点纰漏,这来回拖杳,没个两三年根本不能销案,碰到胥吏不良,故意刁难,更是烦上加烦。兄弟原先也是一方大员,深以为苦……”

    徐世昌先诉了一通苦,这通苦一诉。台下众人便深有感触:原来报部审议销案当中有很多猫腻。特别是军费案子。不将户部(财政部)地贪官污吏关节打通,休想报销,到时候拖上数年,弄得人筋疲力尽还惹来一身臊。而且由于各地通用的银两标准与京库平不同,光是换算、损耗折记都令人头大。

    除了报销之外,解款进京同样也是麻烦。延误的话轻则降级、降职,重则撤职查办。所以各省都非常小心,但财政部的不良官吏趁机要抰,借口成色不足、数量不符以刁难,目的就是一个,让地方拿出银钱来贿赂,只要好处一到手,成色不足马上就不存在了,数量即便不符也能先呈报上去然后慢慢修正。

    一条报销、一条解款。原本是两条财政监督的善法就这样成了敛财之道。台下的议员中很多都熟谙官场之道,对徐世昌这番不留情面的点破与鞭挞深以为然,只是未免太折损了财政部。大家伙都在看着财政大臣载泽。

    但是。载泽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丝毫没有气

    样——今儿这是怎么了?泽公撞邪了?

    嘀咕归嘀咕,再怎么不对劲也只能埋在心里——难道还能凑上前去问一声:“泽公,徐总理在拐弯抹角指责财政部呢,您怎么没个响声?”

    但徐世昌补充说明地后一条,立即让人感受到了分量:

    “按照中央税制和地方税制地划分,朝廷对地方收支不加干涉,惟加以监察督促。如何监察呢?方法有三:第一,地方从维新四年开始,同样需做地方预算、决算案,报本省议局审议通过,不被认可者则予以撤换行政长官之责;第二,每年经费核销,虽然毋庸报部审议,但须将审核清单报财政部备案审查,若有不法行径,予以纠核之;第三,监察院将汇同财政部组成地方清查核算监管小组,派遣钦差大臣予以实地检查、清理,若有问题者,一律撤职查办。”

    别的都还好,一听“监察院”三字,台下一起竖直了耳朵,脸上却是恍然大悟的神色——难怪朝廷如此放权,原来是捏着如此利器呢。官屠不出则已,一出必然是血雨腥风、牵连一片,而官屠作为命硬之人,前次武昌叛乱都不能奈其何,真是……

    难怪载泽如此沉得住气,倘若财政部依旧掌握核销大权,在监察院的严打之下,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不说牵连,至少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现在一通改革,财政部的权虽然小了一些,但是无形中安全系数也大为提高,出事地可能性降低了,这个财政大臣才能当得稳当——载泽可不想被岑春煊参劾后去颐和园“度假”。

    稍一回味之后,诸议员忽地又想到,按照这一番财政体制的变革,岂不是地方议会的权力也要大大增长?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次议局选举及开会,除个别省份外,其余各省的总督、巡抚都抱着不以为然,甚至能搪塞就搪塞,能应付就应付的态度,丝毫没有将议员们放在眼里。现在按照这个思路,议员们掌握了财政审核权就等于掌握了地方权力的要害。虽然免不了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可毕竟有了说法,朝廷有了旨意,不怕疆臣大员不买账。

    望着台下那100号民选议员脸上露出地兴奋之色,徐世昌心里不由地在感叹皇帝高瞻远瞩、计谋深远。

    皇帝曾在国会开幕前召见了徐世昌和载泽,透露相关意思,但不论载泽还是徐世昌,都对皇帝放手地方财政地提议表示反对。

    载泽情绪当时十分激动,认为:“庚子以来,地方督抚越发肆无忌惮,对朝廷旨意阳奉阴违,越来越尾大不掉,奴才去年好不容易逮住机会用了财政清理的名义压制了一番,如果今后地方开销不用报部审核,则地方更会与朝廷离心离德。”

    徐世昌也表示了反对,虽然他曾也是封疆大吏,但此一时彼一时,坐在内阁总理大臣这个位置上,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皇上顺势而为地主意是不错,但臣以为,倘若朝廷对地方没有财政约束而只有人事约束,即便予以撤换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与大局无益,更不能挽回地方对朝廷的恭顺之心。故臣认为,朝廷可选择若干放权,与要紧处却须牢牢……”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但既然地方对报部审核与财政自主之言呼声日高,朕不顺应民意恐怕不妥。更何况,自维新元年以来,国防部收拢地方兵权,财政部收拢地方盐税,各地督抚早有不满,朕不松绑,只怕他们背地里都要骂朕,何必如此?”

    “可是,皇上……”

    “不要担忧,朝廷虽然不能直接掌握地方财政,但亦不容许地方督抚作威作福,尾大不掉。朕有个办法,地方财政案务必经议局审议通过方可行使,一来,议局人多言杂,不比财政部经手胥吏只有那么几个,地方督抚要对其加以分化拉拢困难重重;二来,议局议员对本省情况说甚详,而且朝夕相处,即便督抚想玩什么花样也办不到;三来,宪政之意,本来就是要发挥议会力量,议局作为地方议会负有监督、纠察地方政府之责,如果不给予相应权力,岂不是外界以为朝廷空手画饼?既然朝廷监管地方不力,那么让议会监管如何?”

    听到议会监管这几个字,徐世昌眼前一亮,载泽则还有几分犹豫。

    “昔年有云,叫‘以夷制夷’,朕便来个仿效,反正这监督之权朝廷操办起来也不甚得心应手,不如来个以权制权,‘地方制地方’。朕想着,地方士绅绝不会让地方官为所欲为、烂地方的。”

    “可督抚权大,议会权小,奴才怕制不住这班人。”

    “这岂不是更好?”皇帝哈哈大笑,“如果地方政府和议会闹得不可开交,岂不是都要找朝廷来寻求支持?地方政府要找内阁寻求支持,议局要找国会两院寻求支持,事情一旦闹大,朝廷便有了介入的理由,到时候要方要圆都极为简便,更何况还有监察院的屠官刀呢……”

    好一个以权制权,以地方制地方,载泽和徐世昌两人回味再三,终觉可行!于是商定,做预算报告之时由徐世昌唱黑脸,尽管把责任往财政部推,然后权力下放给地方议局。

    一句话,皇帝把五权制衡、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发挥到了最充分之处。

    “诸位议员,此次提出维新三年财政预算案,除去为明岁编制参照方案外,还有另外三层用意。第一曰理顺关系,税收中央地方区分,财政自然也要中央地方区分,预决算同样也要分开,这样操办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曰减轻地方负担,地方财政开支毋庸报部审议实行后,各省就不必疲于奔命、苦于稽核,无论办公经费也好,当差之人也罢,都能减轻负担;第三曰减轻民众疾苦,依预算案的要求,明岁旧军裁撤之后,朝廷将减少对各地解款数量的要求,各地对赔款的认缴亦要相应减轻,特别是朝廷已达成币制改革大借款,对原有借款予以清理,各地亦能从中受惠,光是军费一节受惠即达三成,一方面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另一面则可将财政用于改善民生……”

    虽然徐世昌的提议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但从众多议员的角度来衡量,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各省议局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而且还获得了不增加赋税的有力承诺,议员们无一不是有产者,自然高兴异常。这个时候,已经无从去计较为什么财政部那么容易放权。他们脑子里全都是利好消息——手中的权,多了;要缴的税,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

    太好了。

    这样好的大臣不当总理谁当总理?这样体贴民情,顺应民心的内阁不留任谁留任?赞同!!!

    第三卷 

第六十七章 … 国防经费 

    虽然维新四年的预算需要两院三读以后才能正式通过,但在绝大多数议员的心中,过渡内阁对维新四年的预算编制是合格且称职的,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对预算案的认同,对于内阁的人事安排,诸议员亦表示认可。

    经过一些细节之处的修缮,到最后表决之时,两院相继以绝对多数批准了内阁预算案,徐世昌作为第一责任人终于松了口气。按照最终确定的预算案标准,维新四年国家岁入当43782万元,岁出当元。虽然在纸面上略微还能实现一定的财政盈余,但考虑到事情的千变万化和突发情况,没有一个议员会天真地认为这个数字就是最后的实际数字,考虑到庚子以来财政的一贯赤字和年年举债,这个结果已经相当合理了。

    一般而言,农业国家对风险的抵抗力非常孱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臣民岁入通常就有断绝之舆,那时候连必要的生存都难以维系,如何再完税呢?这就是岁入所蕴藏的风险。而在岁出当中,很多议员对预算案的疑惑并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压缩军队员额,缩小军费开支的措施是否能落到实处,但内阁既然作为承诺提了出来,国防大臣铁良也当场表了态,那就要看后续的推进。

    对于维新四年可能出现地财政赤字,议员们已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无论如何,这份预算案的编制结果要远远好于他们的预期。

    按照维新二年2。16亿多的军费底数,倘若实现3以上的节俭,那么数目将定在1。51亿多的程度,但预算案同时又有一条,预备立宪完成后,军费开支将降低到国家财政开支的3,而根据预估。完成之时地财政收入将能达到7亿以上。3就是2。1亿。再加裁军目标需分2完成,经过国会地专项议决。维新三年确定地军费开支为19632元,维新四年的军费开支为18023元,除非爆发战争或者大规模叛乱,否则这两个数字只能下调不能上升,此时军费占财政开支的相应比例44。84%与37。每年大约下降7个百分点左右。

    如果说在争取预算案通过之时是各部门相互博弈过程的话。那么在预算案通过之后,则是各部门内部的相互博弈,这一特征在军费一节显现得尤为突出。

    国防部大本营内,来自各方面的代表本来都提出了各自下一年度的费用预算,倘若每方面地预算都得到满足,则整个国家财政的8都要充作军费,现在既然已将数字定格在19632万,那么势必要进行一番分化重组。就在徐世昌代表过渡内阁提出第二个府案——《关于调整各行省地方行政设置的建议方案》。各位军中大佬已经在国防部正襟危坐。盘衡得失。

    “诸位,依据被国会认可的19632的数字,本大臣主持召开有关下一年度军费分配的会议。我首先声明一点。在会上可以任意讨论,一旦会议做出决议不管是谁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否则不管官有多大,资格有多深,皇上都要一撸到底,决不含糊。”

    “皇上口谕,禁卫军军费今明两年各定1000元,不足部分,由皇上在内帑中拨付。”御前侍从武官舒清阿首先发言,由于禁卫军正处于扩张的阶段,再加上饷厚、械精,开销颇大,1000元看上去挺多,实际上用起来还紧巴巴。

    无论如何,皇上的意思总是要尊重地,这1000就这样定了出去。

    “本大臣和徐总理商议后认为,国家多事,军费不得不留有余地,以便应付不时之需,以免出现突发事件而手忙脚乱,故将零头632万留作国防大臣机动费。”铁良扫视了众人一眼,“倘有变故,则费用首先从机动费中开销,其次再增拨临时费,然后再考虑其他途径。”

    这怎么说呢?这么大地国家,这么棘手的局面,倘若一点余地也不留,应付起来可能真的捉襟见肘,众人想想也有道理,便点头应允——此两事通过后,军费盘子只剩下1。8亿,各方面地

    发紧迫。

    代表陆军系的王英楷有些着急,代表海军系的萨镇冰也有些焦虑,两人的担心都是同样的——虽然彼此的军费需求加起来仍然少于1。8,可这1。8亿不光是给新军和海军的,还有几十万的绿营旧军嗷嗷呢,这几十万旧军背后又是数十位的地方督抚,这中间的大局如何掌握,尺度如何衡量着实让人大伤脑筋。

    所以两人很想表态,但又迟迟不便表态,话不出口还留有余地,话一出口,再要想改可就难了。王英楷背后是近十万的新编陆军,萨镇冰是整支海军,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差事只能办好,不能办坏。到这个时候,两人反而有些想念起以往分配体制的好处了,虽然要钱不容易,但至少可以任意开口,不用像现在一般海军、新军、旧军相互掐架——传出去多难听!

    眼看两人的神色都有些不太自然,尤其是王英楷,几个月前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若不是调养得当再加名医出手,这条性命差点都要报销在里面,现在这条命虽然保住了,但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过于生气,否则肝火虚旺、急怒攻心之下很容易发生不测。

    参谋总长王士珍见两人的窘状,笑着打圆场道:“这争夺预算盘子,原本也是从西洋才有的套路,咱们都不熟谙,这次勉为其难又加上压缩军费,捣腾起来确实有些困难。这样好了,我拟代表参谋本部先将军制改良一节详细诉说。”

    参谋次长从用火漆封口,标注绝密字样的文件袋里取出兵力调整方案宣读起来:

    “第一,分两年裁汰全部绿营。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即有明诏‘裁汰旧军,编练新军’,谓全国绿营一律编遣,当时陆军部做过统计,全国有绿营兵共计39万余,时至今日,仍然有30余,拟以两年为期,裁汰全部绿营,人员按个人职级,一律发给3月之饷。

    第二,变革国防体系,精简地方兵事衙门。按大清旧制,全国设提督衙门18个,其中陆路12个,水路3,水陆兼辖3,除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的提督由巡抚兼任外,其余各设提督一名。根据本部议案,除开边疆、内地各省,如新疆、云南、广西、甘肃等省外,一律裁撤,首先就裁撤这5兼任提督。全国今后将分设三北、三南、京畿七大军区,三北者,谓东北、华北、西北,三南者,为东南、中南、西南。各军区仿照西洋成例,设司令长官一名,司令次官两名,军区参谋长一名,副参谋长两名,另再设军区军需长、军械长、军学长等职……其中维新三年首先设立东南、东北和京畿三大军区。

    由于新军军衔已同禁卫军全面统一,不再同文官职衔挂钩,故军区司令长官定位上将衔,次官为中将衔,参谋长为少将头衔,统辖本军区军务。京畿军区司令长官固定由禁卫军总办大臣担当,辖京畿、绥远、热河、察哈尔四地,以禁卫军为主要看护兵力,兼管其余;东南军区司令长官拟由现任江北提督段瑞担当,辖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六处地方,但不管海军,军区驻地江宁;东北军区司令长官拟由……”

    准备让谁担当呢?众人有些疑惑,东北的军政事务是由赵尔巽一手统揽的,皇帝也寄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