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武卒-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的一个不由自主的呈现。最终,王离的死又回到了小樱桃上来,失明的他又想起了最初的爱与纯真,在这里小樱桃给王离提供了一个归宿,一个男人又回到了他的初心,一下子给故事赋予了寓言的意味。可以说,在感情线索上整个的故事设计,完全是对历史的当下想象的构建,把内心的童话自由而淋漓尽致地凸显了出来。于是,读者在阅读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时,得到了另一种视角下的历史叙述可能:一名将军,他的爱,他的勇猛和他的失败。虽然故事极具童话般的诱惑,这难道不是一个现代男人或者说现代的人,在现代都市中所面临的成与败以及由此带来的迷惘和困惑吗?
面对历史的时候,历史在什么样的维度认知对于当下的我们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而我们自身不会被历史的宏大叙事所淹没,我们对它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内心愿望又能够得以构建?想来,小说应该是一种极佳的方式,因为只有在故事里面一切的历史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具体的,同时也是有力的。通过历史,我们难道不是在更为自由的去构建内心童话世界的真实吗?于是历史不能够直接提供的,故事可以提供给我们,这是人类不竭的追求和渴望:在历史中永远活着,作为一个辉煌的胜利者,也作为一个丰富的失败者。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1)
西元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当我的脑子里闪现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我在想,这真是太不人道了。试想,一个以加班为家常便饭的现代人,当他或她晚上九点钟疲惫地回到家,连饭都懒得吃上一口,只盼着能够平安地睡上一觉(这一觉也弥足珍贵,或许只有五、六个小时,第二天天不亮,他或她便得出门,然后,花上一、二个小时坐上北京拥挤的公车、地铁去上班),而此时,他们的枕边也许就是这本《秦武卒》,一本自称把历史写得很绝望的小说。他们此时所需要的仅仅是几个平淡却是真心的笑话,或是一个说不上深刻却又温馨的幸福故事,然后安然地进入梦乡。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体会。前些年,为了能通过北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考试,并且在几十比一的残酷竞争中被录取,我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到了最后一个月,我甚至睡不着觉,只好睁大眼睛看着天亮。当我刚有困意的时候,我便想到还有几十个、上百个和我一样的人也在如此拼命,那一点可怜的困意便被惊吓得无影无踪了。这种残酷的竞争就像是一个压抑而又阴暗的噩梦,如果被淘汰,就永远只能徘徊在世界之外。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现代人有些病态却又顽固的心态吧。
回想那时,当我后半夜二点钟,毫无困意地躺在床上时,努力地安抚自己疲劳而又脆弱的神经,避免去想任何伤脑筋的事情。当时,我的枕边是朱德庸的四格漫画,看上十几页,笑一笑,然后平静地睡去。我想,如果那时我听说谁要把历史写得绝望,并且还要逼着我去看的话,我肯定会发疯。因为我已经很绝望,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什么是绝望了。
这里,我要向读者道歉,让一个神经本来已经很疲惫、脆弱的人去听别人絮絮叨叨地说为什么要把历史写得绝望,这真的不是一件善事。但是,当你有了一段闲暇的时光,在那段宝贵的时光里,你疲惫、脆弱的神经得以恢复,你有了足够的精力去胡思乱想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生活中有哪里不太正常?你是否发现你一直生活,或被迫生活在一个别人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生活中?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生活,整个社会也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生活,可你是否总是觉得不对劲?
当下的生活就是人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当你觉得生活不对劲的时候,你自然也会发现历史在哪里出了毛病。正史、野史看来看去,总是觉得里面应该有的东西却没有写出来。难道历史就象史书上写的那样四平八稳?难道历史上的人物就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迷惘、困惑,那些如我们一样疲惫、脆弱,为衣食住行而焦虑不安的小人物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哪个角落?他们看到的历史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草民们一人写一本历史书,真不知历史会是个什么样子。
记得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来到北京,一起登上了长城。尽管眼前的长城并不如我在照片、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雄伟,但是上面人群熙熙攘攘,中外游客争相留影,而且许多地段也的确十分险峻,风光无限,让我相信,长城的确是世界上少数了不起的建筑之一。就在这时,父亲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秦始皇修长城对吗?”我一下愣了,不知该怎样回答。长城是中国的荣耀,可是这份荣耀竟要归功于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且,长城下又埋了多少修长城的民夫的尸骨?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要问当时在长城上尽情游玩的游客们,他们又会怎样回答呢?一个还未上小学的孩子竟遭遇了这样的问题,真是老天的一个玩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2)
回想起来,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或隐或显地留在我的心里。终于有一天,我具备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能力,于是就有了《秦武卒》。读者不能长久地生活在错乱的生活里,长久地胡思乱想,充其量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放纵一下,偶尔在“正确”的生活里做一点越轨的事情。但是,小说不一样,它不是真正的生活,却可以带着读者远离“正确”的生活,远离“正确”的历史,在梦境一样的世界里胡作非为。报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秦帝国的历史,在“正确”的大历史背后,努力地创造了一个不那么“正确”的小历史,也期待着读者能够跟随着我,也跟随着我的想象力,在“正确”的历史之外撒一回野。
秦帝国最后的将领王离是我最倾心的人物。在史书上,他没有什么记载,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个字。不过,秦帝国的军队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他们越过千山万水征服了百越一带,一直打到南海边上的平原。在北方,他们打败了数十万的匈奴骑兵。这样的战绩,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秦帝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不自觉间,我为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而热血沸腾。能够成为秦军统帅的人物,必定也是集勇武、血性、智慧于一身的人物。但是,秦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暴戾的王朝之一,强悍的帝国军队也在怒涛般的农民战争中覆灭的。在深夜里,我在想,作为这样一支军队的统帅,王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在帝国军队覆灭的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这个人是很难用对与错来评判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在那一刻,我被那段历史震撼着,也迷惘了,于是,我撒开了“错误”与“正确”的训诫,让历史在错误与正确之外展开。我想,小说不是告诉人们对与错,不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历史”,当有人这样做的时候,他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自身也有这样那样认识上的局限。管他呢!小说就是在对与错之外的一次冒险,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一样。同时,我决定,让这样一个暧昧不清的人物作为《秦武卒》的中心人物,而其他历史上闻名的人,如始皇帝、赵高、王翦、项羽、刘邦等人物,统统作为陪衬。
但是,与“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历史作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生活、历史当中长大的,我们是他们的儿子。与他们作对有时就意味着与自己作对。试过在“正确”的生活之外毫不妥协地生活吗?那种感觉其实就是绝望。在那里,没有对与错,没有过去与将来,同时也是没有希望。你会不知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叫《绝望中诞生》。背叛“正确”的生活让人绝望,但其中也孕育着新生活的希望。这不意味着我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只是把自己、把读者领到了“正确”的历史之外。其他的事情,我可不负责任。不过,读者可以放心,这仅仅是一次没有惩罚的冒险。看完了小说,如果你还想得出个一二三四结论,那你尽管深思下去,如果不愿意的话,把它扔到一边就可以了。然后再去过“正确”的生活。嘿嘿。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用心灵书写历史
——评长篇历史小说《秦武卒》
张鹰
谈到历史小说,总饶不开克罗齐的那句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仔细想来,这句话也真是透辟到了极致,同时也解开了历史小说创作之谜。历史原本就是已经远去并尘封了的旧事,而一个当代的作家之所以对这段历史而不是那段历史发生兴趣,自然包含了作者站在当代人立场上对过去了的历史的一种个人化感悟,同时也包含了历史对于作者心灵的一种唤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历史小说的创作都是作者用心灵感悟历史,用文字构建历史的过程。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客观的历史又不可能被真正还原,其字里行间跃动的,都只能是作家对于历史的独特解读。任何历史小说作家,都需要用心灵去书写历史。而这,也正是历史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西元的《秦武卒》(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就是这么一部倾注了作者心力的用心灵书写的历史。仅就选材而言,便倾注了作者独运的匠心。《秦武卒》的主人公王离,在史书上只有百余字的文字记载,且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武卒,作者正是通过这么一位出身贫寒的武卒的视角,一步步地走入了大秦帝国的腹地之中,并由此而展现了秦国从统一六国,建立强盛的大秦帝国到这个帝国衰落的全过程,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如赢政、扶苏、旬况、项羽,甚至赵高、胡亥等历史人物,也作出了即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寄予了作者独特审美评判的艺术表现。主人公王离,则是作者在艺术上构建昔日大秦帝国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担当了对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的评判者的角色。故事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北方边地一个受尽了凌辱的孩子,因为他长了一双酷似匈奴人眼睛的蓝眼珠,他的出生便是母亲的耻辱,也正由于此,他处处遭到村里人的白眼与欺凌。在他目睹了心爱的姑娘也和母亲当年一样,受了前来入侵的匈奴人的凌辱,并由此而丧失了年轻的生命,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了。秦国将军王谫的出现,可以说是圆了他多年来的一个梦——他向往大秦国的武力,收留他的恰恰是大秦国举足轻重的大将军。从此以后,显赫的身世为他报效秦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秦国而战,为秦王而死”便成了他的人生信条,并由此而迈出了从士兵到大将军的艰难中却不乏辉煌的奋斗历程。也正是在这一历程中,他从最初的狂热走向了对其置身其中的大秦帝国,对于千千万万为了大秦帝国的强盛牺牲了的生命,以及正在被大秦帝国的武力所涂炭的生灵,进行了具有当代意识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思索,对于战争与人这一命题,也具有了来自于自身体认的深刻的探询。作者将艺术形象的这一思索与探询放在其所目睹的大秦帝国如日中天的繁盛到无可挽回的日暮斜阳的悲凉中加以表现,这样,王离这一艺术形象不但真实、可信,且具有了思想的内涵与审美的厚重。
善于把握大的历史进程中的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并由此构筑矛盾冲突是《秦武卒》一书的重要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对王离的情感世界的丰富细腻的把握上。伴随着大秦帝国的不断强盛与王离一步步地接近统治中心,王离也一步步地陷入到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之中。作为战胜国的将领,他竟对被征服国楚国的贵族女孩项妍一见钟情,而项妍对他也是欲爱不能,欲恨不得,这种极度矛盾的情境也就决定了这一对恋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何况他们之间还横亘着大秦帝国的公主赢妩。在《秦武卒》一书中,公主赢妩被塑造成了一个美与爱的化身,她几乎集美丽、善良、热情与聪慧于一身,即便是深爱着项妍的王离,也不自觉地被她炽热的爱情所打动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皇家少女,也仍然没有避免悲惨的结局。“赢妩之死”一章被作者铺排得美丽而凄婉,不难看出,作者的意图也在于以美好的毁灭表现处在历史中的人的渺小以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所不可避免的宿命运。赢妩与项妍这两个美好的女性,尽管处境不一样,但却具有几乎相同的命运。历史的车轮,残酷地碾碎了她们作为女性的美好人生向往,她们的悲剧结局,也使得读者对于人与战争的命题作出更深的思索。
第一章 木剑(1)
两千年前,一个被村里人叫做赵瘸子的男人,用仅有的右手上那两根剩下的指头,慢慢拾起门槛前的一块干黄土,端详了一阵子,然后捏碎。黄土尘埃在午后浓浓的阳光里四散开去,显得变幻莫测。
赵瘸子出了神。他想起这辈子为大秦国打的四十几年仗,想起在厮杀中死去的弟兄,还有一桩桩无论是壮烈还是卑琐的故事。一声声呐喊、号叫似乎刺穿了尘土与时光做成的幕障,遥远而又清晰地响在耳边。
天地间一片寂静,日光依旧,尘土慢慢落去,这一切又让赵瘸子有点不安。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仿佛马上就要被风干,变成一根黄草,一片枯叶,随着一阵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在发呆,尘土随着一阵微风呛进了他的嗓子眼儿。于是,赵瘸子便如同一只破筛子,蜷下身子,使尽力气咳嗽了几下,把一股痰吐出去。一只正贴着猪圈根儿专心刨食的大公鸡,惊得缩起一只脚,一动不动,侧眼盯着坐在门槛上喘粗气的赵瘸子。
这阵费力的咳嗽倒把赵瘸子刚才那点不安折腾得干干净净,等他缓过了一口气,怎么看这黄土都不顺眼,于是,好像是埋怨尘土呛着了他似的,恶狠狠却又有点无奈地说:“这杂种操的!”
村外忽然传来高喊声,“匈奴人来了!”然后,有人逃进村躲起来,也有胆子大的跑到村口,想看看来了多少匈奴人。
大地被匈奴人的马群踩得微微颤动,门框上飘下些许尘土,落在赵瘸子的脖梗上。赵瘸子恼火地掏了几下衣领子,费力地拄起拐杖,向村口走去。
那里站了好些人,赵瘸子叫着:“让开,让开。”然后从人堆后挤到了前面。
此时,田野一片碧绿,延伸到天际。匈奴人的队伍如同黑黄的泥浆,势不可挡地滚进了万亩良田。眼前的景象把秦国北部边疆这个小村庄的人惊呆了。他们既震惊又害怕,盯着远方潮水般的匈奴人,说不出话。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被远处的声响吸引着,大睁着眼睛,一滴亮晶晶的口水正挂在*的小嘴唇上,摇摇欲滴。抱着婴儿的少妇愣愣地望着村外,忘记了将自己露在外面的一颗*遮掩起来。
匈奴人在远处缓缓前进着,似乎并不准备在这里停留下来。马群啸叫着跑进农田,迅速而满不在乎地吃着肥美的庄稼。秦国人心疼那些庄稼,可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除了在心里骂上几句外,毫无办法。
有人在问:“这回他们会不会进村?”
另一个回答:“大概不会吧,看样儿,他们只是到南面找些草地喂马。现在粮食都没打下来,村子里也没什么好拿的。”
赵瘸子恶狠狠地扫了匈奴人一眼,使劲又吐了口痰,才向自己家一步一步挪回去。
一屁股又坐在门槛上,赵瘸子消了消气,说道:“王八犊子,赶紧乐和几天吧。大秦国的军队要是来了,就没你们好日子过了!”
想了一会儿,赵瘸子扬起脸,咧开嘴,扯着公鸭嗓子向后面的屋子里喊道:“樱桃儿哇,给我倒碗水。”屋子里没有声音。赵瘸子发着呆,过了好一会儿,他又喊:“死孩子你听到没有,给我倒碗水,我快渴死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喊道:“你不就是喜欢小寡妇家的黑子吗?人家不来找你,跟我赌气有什么用!再说,那小子有什么好,一只眼睛蓝,一只眼睛黑,不知道爹是谁。”
樱桃抱着水罐从屋子里出来,脸儿像个半红的大苹果,快埋到水罐里了。一边走,一边埋怨赵瘸子:“爷,讨厌,别说了。”
第一章 木剑(2)
就在这时,黑子从门外跑过,看到樱桃,猛地刹住了脚。樱桃的头更低了。黑子盯着赵瘸子,一步步想走进院子。赵瘸子也打量着他,没有阻拦,也没表示同意。黑子像得到了默许,擦着樱桃跳进猪圈里。院子里除了那几头大猪觉得被打扰了,哼哼了几声之外,就再没什么动静。
不一会儿,远远听见一阵脚步声、吆喝声。赵瘸子明白了,往门槛中间挪了挪。
一群孩子追了来,兴高采烈,村子外面经过的匈奴人似乎对他们一点影响也没有。他们仍然在兴致勃勃地寻找着生活中的每个乐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