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世凯传-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便“据政治会议的决议”,于1914年1月10日公然下令停止全体国会议员职务,每人发旅费四百元,饬令回原籍。并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一个“筹备国会事务局”,派顾 为局长,接收参议院和众议院。上一年4月当国会开幕时,袁世凯曾派梁士治为代表致词,声嘶力竭地高呼“国会万岁!”可是如今不满一年,袁氏就把国会解散了。接着,他于2月3日又下令停办各地方自治会,28日命令解散各省议会,把地方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万能的官吏”。十年前,袁氏是清末筹办“地方自治”的带头人和“召开国会”的吹鼓手(见第七章第三节),而今在他的眼里,一切“民意机构”都变成了罪恶的渊薮,他的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言行,正是一切独裁者、阴谋家的惯伎。
袁世凯所采取的这一系列反人民反民主的政治措施,和北洋政权的性质是完全一致的。它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极少数封建军阀官僚的专政,只有完全剥夺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不让人民监督,才能维持其反动独裁统治。
没有国会,进步党人也就失去了活动的地盘。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的那天,梁启超急忙跑到总统府想加以劝止。袁借口有紧要公事要办,让侍卫转告梁明天再来。梁说:“我正是有要紧公事才来晋见总统”。等了好大一会,袁才出来接见。梁恳切陈词,说明来意。袁装作惋惜地说:“晚了,命令已经发下去,木已成舟,不能再改,只好待以后设法补救。”这些话使梁氏对重开国会一直抱着幻想。
原来,袁世凯让熊希龄担任总理,并非想让他分享统治权力,而是企图利用他为自己攫取更大的权力。当熊希龄恭顺地副署了袁的一切命令,最终把国会送进坟墓以后,袁便立即把内阁看作妨碍自己实行独裁的障碍物。他别有用心地抱怨说:“现制总统、总长、都督为三级制,共有三总,殊多滞隔!”进步党人汪荣宝出任比利时公使,于进谒辞行时,劝袁说:“请勿行总统制,而行总统内阁制,以该制实令总统当冲。今日办事难满人意,若行此制,殊多不利。”袁狡辩道:“不然!往年本行内阁制,而只闻有讨袁,不闻有讨陆讨段!”袁的决定是无可挽回的,“废国务院事既定议”,即命令梁士诒往告熊希龄,“熊愕然”。⑦袁见进步党人对内阁制恋恋不舍,便又使出自己的惯伎来。在他的授意下,安徽都督倪嗣冲于1914年1月24日首先通电各省,倡议修改约法,实行总统制。各省都督、民政长群起响应。四川都督胡景伊和民政长陈廷杰通电说:“项城袁公,绝世之才,中外具瞻,天人合应,允宜屏息退听,纵其展舒,若实行内阁制,俾元首退处无权,何异困蛟龙于沟壑,击麟凤以钳铁。”江苏都督冯国璋说得更干脆、具体,他说:中国“应于世界上总统总理之外,别创一格,总统有权则取美(国),解散国会则取法(国),使大总统以无限权能展其抱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袁记《约法》的产生(3)
熊希龄副署解散国会的命令,本来已经受到社会舆论的责难;由于梁士诒掣肘,财政也陷于“万难之境”,⑧更为重要的是各省军阀声讨内阁制的调门愈来愈高,遂心怀退志,称病请假。这对袁世凯本来是正中下怀,可以挥之使去。可是,这个阴谋家对利用完的工具往往要制造或寻找借口,使其狼狈下台,借此既可对人诬以罪名,又可掩饰自己的阴险毒辣手段。
先是,熊希龄担任热河都统时,曾私取承德行宫宝物多件。民国后每一都统到承德,都以检查为名,私取宝物,据为己有。这本是公开的秘密。清室内务府大臣世续曾将行宫所失宝物开一清单,呈报袁世凯,要求追查下落。袁有意压下不发,束之高阁。当熊希龄称病请假之时,北京的御用报纸突然刊登出“熊希龄行宫盗宝”案。熊写信请内务部转饬京师警察厅追究其事。警察厅将原信送地方检查厅,检查厅竞在信上批道:“饬具诉状,原件部回。”报纸上熊希龄行宫盗宝的新闻愈来愈多,掀起轩然大波。熊希龄深知没有袁氏背后指使,内务部警察厅是不敢对现任总理如此不留情面的,遂上辞呈。2月12日袁照准,并派孙宝琦代理国务总理。
前此,熊希龄内阁的“大政方针宣言书”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司法独立”,“教育改良”,等等。⑨实际上都是哗众取宠,并没有认真推行过,也不可能认真实行。以“司法独立”一事为例,由于袁世凯抱“消极态度”,“致生出无限阻力”,“各省几至全然办不动”。⑩后来,虽然有些省、县成立了法院,但因“用人未尽当,又系初办”,产生了一些弊病。“遂贻旧派人口实,攻击甚烈”,说“法院精神形式较旧日州县衙署且有过之”。因此不仅袁世凯“颇欲尽废新立法院,恢复旧制”,就是主持“改革”的司法总长梁启超本人也以为“改革太骤”,“乃生反动”,转而“从维持现状上努力”了。紒紜矠如今进步党的计划均成空想,所以在袁氏照准熊希龄辞职之后,梁启超、汪大燮也立即连带请求辞职。袁世凯假惺惺地再三慰留,不允所请。梁愤愤不平地说:“大政方针本出自予一人之手,前之不忍去者,实待政策之实行,今已绝望,理应辞职。”紒紝矠后来,袁氏照准梁、汪辞职,但又故作豁达大度,不仅对“盗宝”一案免予追究,而且一再派粱士诒、杨士琦等人拜访进步党人,说明尽管将要实行总统制,仍然渴望与他们合作。进步党人对袁世凯的一片忠心,得到恶报,自然哀怨不止;但仍没放弃承恩邀宠的希望。不久,他们都抱着袁氏实行“开明专制”的幻想,受命担任了新职:熊希龄为全国煤油督办;梁启超则担任币制局总裁,不久又被任为参政院参政;汪大燮改任平政院院长;经杨士琦劝说,张謇仍留任农商总长,直到帝制发生才请假回原籍。煤油督办、币制局总裁和平政院院长都是有职无权的冗职,只拿薪水,无事可作。
熊希龄下台前夕,袁世凯已“根据政治会议的建议”于1月26日下令组织约###议。按约###议组织条例规定,议员六十名均由各省区及全国商会选举产生,实际上都是由袁世凯指定,或各省都督保荐经他同意的。3月18日,约###议在北海团城开幕。实到议员仅四十四人,马良担任临时主席。议长、副议长都是由袁世凯圈定的,议员选举只是形式。袁特地挑选孙毓筠为议长,用以表示增修约法并非北洋派的私意,“革命党”也是赞成的。施愚担任副议长。袁的机要秘书王式通为秘书长,后由顾 继任。孙宝琦代表袁临会致词,重弹《临时约法》“束缚政府”的滥调。20日袁向会议提出增修约法大纲七条,大意说:“建设国家”应“因时制宜”,分为两个阶段;“增修约法为一时期,制定宪法又为一时期”。前一期为“国家开创时代”,后一期为“守成时代”。“开创之时,当多难之际”,与其徒饰美观,“以挽救之责委之于人民,委之于议会”,不如力求实际,“得一强有力之政府以挽救之”。所以,七条大纲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抑人民之权,申总统之权。紒紞矠
根据袁世凯的大纲,约###议匆匆忙忙地制订出一个《中华民国约法》,共十章六十八条。5月1日,由袁世凯正式公布,同时宣布废除《临时约法》。两年前,袁曾指天发誓遵守《临时约法》,骗得资产阶级民主派把政权让给他,而今他又毫不留情地把《临时约法》撕碎。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紒紟矠
袁记新约法通篇贯串封建专制主义的“大一统”、“定于一”的精神和反动的皇权思想,完全否定了民主主义。袁党还美其名曰:只有如此,才合乎中国之“国情”,才能表示出中国“国家制度之特性”;紒紡矠否则的话,据说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而要发生混乱,以至灭亡。新约法有关总统权力的条文都是绝对的、不容有丝毫含糊。如原来《临时约法》规定由“参议院、临时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新约法改为由总统“总揽统治权”。总统“对于国民全体负责”,不对任何民意机关负责。他可以盗用全体国民的名义,做他想要做的一切。总统有解散立法院之权,而立法院弹劾总统要有总议员五分之四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之三以上通过,才能向大理院提出。大理院受理与否,却要由总统决定。实际上取消了立法院的弹劾权。新约法还规定成立参政院,其职能是“应大总统之谘询,审议重要政务”。所有参政都由总统钦定。参政院推荐十名委员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宪法。宪法草案经参政院审定后,“由大总统提出于国民会议决定之”,“国民会议由大总统召集并解散之”。这样,袁世凯便把制定宪法的大权完全收揽在自己手中。新约法之所以作这些规定,据袁氏说是因“人民政治知识尚在幼稚时代,欲其运用议院政治”,“恐转致乱亡”。紒紣矠
袁记《约法》的产生(4)
关于人民的各项权利,新约法都加上“于法律范围内”的附带条件,而法律由袁世凯一手制定公布,人民根本无权过问。这就是说人民权利的予夺均由袁氏自由行之。因此,尽管新约法上写有人民享有言论、结社、出版等项自由,以及请愿、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人民的权利等于零。
新约法规定废除内阁制,改行总统制。“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各部总长直接对总统负责。并规定总统有紧急命令、紧急财政处分等各项非常权力。
总之,新约法把袁世凯两年来恣意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所攫取到的各种封建专制特权,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下来,而且为他进一步扩张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难怪新约法公布之日,他不胜喜悦地说:“予今日始入政治新生涯”。紒紤矠
注 释
① 《政府公报》,1913年10月23日。
② 同①。
③ 袁世凯通电,1913年10月25日。见《袁世凯与中华民国》,页75—79。
④ 《众议院质问追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徽章影响及于国会书》,见《中华民国史料》,中册,页8。
⑤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下册,页424。
⑥ 《白话捷报》,1913年12月16日。
⑦ 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188页。
⑧ 当时交通部收入皆用特别会计,袁世凯指定梁士诒掌握,财政部不能动用。1914年初,熊内阁财政无法支持,梁士诒以五百万元呈献于袁,由袁转交熊希龄,使熊“不胜其难堪”。(见《远生遗著》)
⑨ 《庸言》,第l卷,第21号。
⑩ 同⑤,页429。
紒紜矠 同⑤,页431。
紒紝矠 《爱国报》,1914年2月19日。
紒紞矠 《袁世凯宣布增修约法之经过布告》,1914年5月1日。见同④。
紒紟矠 《列宁全集》,卷11,页98。
紒紡矠 同紒紞矠。又见约###议秘书厅编:《约###议记录》,1915年印。
紒紣矠 同紒紞矠。
紒紤矠 马震东:《袁氏当国史》,1930年版,页367。
。 想看书来
专制独裁制度的确立(1)
从1914年5月起,袁世凯按照新约法,更准确地说是随心所欲地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组。他处处标榜创新,实际上是复旧。其所设“新机构”大都由前清制度脱胎而来,就是气派和仪式也无不模仿帝王。
5月1日,袁世凯下令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政事堂的权限略仿照前清军机处,“凡一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议决施行”。通过政事堂,袁氏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他下达命令原来钤用大总统印,现改为加“政事堂奉策令”之类的话,而钤政事堂印。这恰是前清“内阁奉上谕”那种文牍格式的翻版。政事堂设国务卿一人,对袁世凯直接负责,相当于前清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决定把这个“宰相”位置酬劳给他的把兄弟徐世昌。自辛亥革命后,徐以遗老自命,托辞“国变忧愤”,退居青岛,表面上不问政事,实际上暗中参与袁的各项重大决策,早有“海滨宰相”之称。他一上任,袁及总统府上下均尊称他为“相国”。他亦欣然应之。他与袁氏相交几十年,对袁的性情和野心了如指掌,深知在玩弄政治阴谋方面,袁不仅不亚于他,而且在许多方面比他高出一筹。关于大政方针,他从不主动提出方案,变革现实的一切指导思想都是袁向他提出的。他只是提供建议,起草告令,以及制定一些为达到目标必须使用的策略性的办法。
袁世凯实行独裁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制造派系,利用矛盾,使其互相牵制。政事堂除设国务卿外,还有左右丞二人,其地位略低于国务卿,也直接对袁世凯负责,用来防止出现国务卿专擅的局面。袁任命自己的臣杨士琦为左丞,右丞则让徐世昌的心腹钱能训担任。国务院存在的时候,各部政务由总长主持,可以直接发布命令。现在各部的命令均须由政事堂核阅,转呈总统定夺办理。各部长总直接对袁氏负责。各部总长人选为:外交,孙宝琦;内务,朱启钤;财政,周自齐;陆军,段祺瑞;海军,刘冠雄;司法,章宗祥;交通,梁敦彦;教育,汤化龙;农商,张謇。另外政事堂还设有六个局:法制局,局长施愚;机要局,局长张一;铨叙局,局长夏寿康;主计局,局长吴廷燮;印铸局,局长袁思亮;司务局,局长吴芨孙。以上各部长、局长,除汤化龙、张謇属进步党外,其余都是袁党。
政事堂在总统府勤政殿旁,其匾额为“政事堂”,两旁楹联为“天视民视天听民听”,“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此联为徐世昌自拟、自书。5月4日,袁世凯亲临政事堂训话,他说,本大总统当与诸君以“洁己自爱,开诚布公”八字共勉,“以共挽狂澜,维持大局”。①就是在这种极动听的辞令掩饰下,袁党会聚一堂,开始了“屈天下人奉一人”的新步骤。
开办政事堂的同时,袁世凯下令裁撤了总统府秘书厅,把秘书长梁士诒调离总统府。自从1912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起,梁士诒一直担任秘书长,综揽中枢机要,5月又兼交通银行经理,次年秋曾代理财政部务,事权之重无可比拟。他常常代表袁与各方接洽。有人谒袁禀商事件时,袁也常常说:“问梁秘书长去!”因此梁有“二总统”的绰号。②梁氏以交通部和交通银行为筹款工具,能在短时期内筹挪巨款,如1911年11月袁到北京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后,急需款项。梁从交通银行提取邮传部所存维修黄河铁桥款六百万元供袁收买运动各方。因此深得袁的信赖,被称为“财神”。但是,梁好包揽把持,利用秘书长职权,培植个人势力,在北洋财政界形成著名的交通系;尤其自受命组织公民党后,插手四方,势力更为膨胀,俨然成为政府党党魁,使袁世凯深感不安。1914年初,袁征询他对改制的意见,他建议“将秘书厅扩大组织”,以“扩张府制,网罗人才”,而不必另设国务卿。③这恰为袁所忌。袁氏遂下决心把他撵出总统府,派为税务处督办。
袁世凯以秘书厅原班底成立了一个内史监,专门负责办理“关于大总统切身政务机密者”。派原副秘书长阮忠枢为内史长,曾彝进、王式通为副内史长,内史有夏寿田、张凤台、刘春霖、董士佐等十余人。从清末北洋时代起,阮忠枢就充当袁和北洋文武官吏之间的联络人员,专门负责传达机要指示和反映下情,对袁忠心耿耿。洪宪帝制前夕,他曾对人说:“五年来纷纷乱乱,都只为没有皇帝之故。古语云:宁为太平犬,毋为乱离人。我亦云:宁为帝国犬,毋为民国人。”说时颇有洋洋得意之色,然闻者多笑其生成犬骨。
内史监成立后,仿照前清皇帝经筵进讲例,由参政严复等逐日编述关于中外大势及帝王治国故事以及其他政治、经济诸事,复由夏寿田书写送到袁世凯的办公室居仁堂,称“居仁日览”。袁世凯从青年时代就不喜欢细读宏篇巨著,而好观大略。这种一事一文的短篇日览,很合他的口胃,每日必批阅一两篇,从中总结中外统治者的得失,觅求其所谓“治乱之道”。
专制独裁制度的确立(2)
5月18日,袁世凯下令特设一个小型的“政治讨论会”,派所谓“富有学问经验人员”王瑚等八人为会员,以阮忠枢为会长,凌福彭为副会长。又派施愚和顾问古德诺、有贺长雄等组成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