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玄宗认为是将领之间的争宠,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禄山和你一样,对朝廷十分忠诚。他率兵击溃了迪辇俎里,取得了胜利。现在要彻底将契丹击垮,兵力不足,借三万兵有什么不便的呢?与契丹人打仗,你也很有经验。你愿意参加,助他一臂之力是好事。既然这样,朕就命令你带兵从云中方向出击,也可以相机行事,配合安禄山彻底消灭契丹兵,让迪辇俎里臣服。”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就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过刚刚统一的契丹,三战三捷,迫使一世契丹可汗向唐朝称臣。

    唐玄宗知道王忠嗣会打仗,但对王忠嗣的忠言没有引进重视,与他原来的作风完全不一样。开元二十五年,有人上告当时的太子李瑛有结党争权的嫌疑,他毫不犹豫的将他废了,不久被处死。

    而现在边疆的大帅,想擅自扩充兵力,这样明显的拥兵行为。他能视而不见,这可能与他的年龄有关,也许是他对内宫的权力之争看得重,而忽视了大臣、将军的许逆之心。

    对王忠嗣来说,现在进剿契丹是轻车熟路。为了不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他决定亲自带兵,从云中城②出发,绕过突厥的大利城③向草原纵深进军,拦截契丹的流动军队。为了一击成功,他带上了两名最得力的爱将,郭子仪和李光弼。

    他向安禄山去了一封信,信上说,三万军士如果从太原出发,绕道蓟城,再去追击契丹军队,耽误时间。从云中方向进入草原是捷径。可以直插草原纵深,拦截迪辇俎里的后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能够出其不意,给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抓住了机会,应能一举歼灭敌人。并详细说明了拦截军队的行军路线,让安禄山配合行动。

    安禄山没办法,因为从打仗的角度上讲,王忠嗣的安排无可指责,这是一个很好的战役计划。只是他收编这三万军队的计划落空了,但他并没有死心,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将其收归已有。

    耶律里思吃了败仗,逃到辽西郡,军队安顿下来后,他进帐参见迪辇俎里:“启禀可汗,我们中了安禄山的诡计,折了两万人马,和军用物资,现在只有利用我们骑兵的机动快速,与他们在大漠纵深捉迷藏。先拖垮他们,再寻求战机。”迪辇俎里说道:“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强,他们的驽箭太利害,硬拼我们占不到便宜。现在粮草帐蓬都没有了,军队如何生存?”耶律涅里说道:“可汗现在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向唐朝投降,老臣愿往长安走一趟,请求唐朝皇帝的宽恕。另一条路是立即向回纥求救,争取他们的帮助和配合,还可以周旋。”

    迪辇俎里说道:“请老夷离堇走一趟回纥,请求他们帮助。我自己亲自去大利城,会见突厥可汗,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还可以与唐朝周旋。”

    回纥可汗药罗葛骨力裴罗在大帐中接见耶律涅里,耶律涅里上前参拜:“契丹使臣耶律涅里拜见骨力裴罗可汗,只因大唐欺人太甚,压迫契丹,俎里可汗奋起反击,中了唐军的圈套,大败而归。现在唐军正在追击,我军兵员不足,粮草帐蓬缺乏,请求裴罗可汗支援。”

    药罗葛骨力裴罗挪动了一下身体,右手一伸说道:“请契丹使者上坐,俎里可汗给我出难题了,我们刚刚杀了突厥的白眉可汗,并将其首级送到长安。回纥已经与突厥结仇了,而且投靠了唐朝。来帮你们,有出尔反尔之嫌。更难办的是,突厥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有这样一个强敌,本王睡不安枕。我们正需要大唐的支持和帮助,从回纥的利益出发,是不能与唐朝为敌的。爱莫能助啊,请你们谅解。”

    耶律涅里说道:“裴罗可汗有难处,明的不能支援我们。请暗中为我们提供马匹粮草和帐蓬,俎里可汗还要与唐军继续对抗。我们契丹和唐朝作对,是我们契丹的事,不影响你们与唐朝的关系。”

    药罗葛骨力裴罗正在考虑,一时没有回话。他身边的一人说道:“父王,我国受唐朝和突厥的夹制,唐朝对我们也不信任,有迪辇俎里与唐廷作对,唐朝就会拉拢我们,这样对回纥有好处。”

    耶律涅里说道:“磨延啜王子所说不错,不管怎样说,有我们与大唐作对,你们总会得利的,最起码也会得到重视。”

    药罗葛磨延啜说道:“我们只能提供粮草帐蓬,兵一个不借,其他的马匹、兵器一件不给。”药罗葛骨力裴罗说道:“就按王子说的做,但你们得到物资之后,不要向唐朝人面前炫耀,那样就把我们回纥也扯进去。”

    耶律涅里说道:“我代俎里可汗感谢裴罗可汗,感谢王子。这些物资,契丹人从内心感谢回纥,但决不会向别人说明。”

    迪辇俎里出使突厥,一无所获。突厥首领毗伽可汗已故,他的妻子,骨咄禄婆匐可敦刚刚臣服唐朝。迪辇俎里说破了嘴皮,突厥可敦也不肯帮他。

    回到营地,赶忙打探唐军的动向,好在唐军并没有立即追赶过来。便与耶律里思量讨今后的去向。迪辇俎里说道:“我已经感到末日来临,想与唐朝讲和就不知他们答不答应?”

    耶律里思说道:“现在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沈州一仗,我们契丹人只丢弃了物资,兵员的损失不过两万来人不算太大。如果物资得到补充,还可以战。唐军携带的重武器多,行动迟钝,我们在大漠深处与之周旋,就显示出我们的优势。时间一长他们的军需便供应不上,到时非撤兵不可,我们再抓住时机反击,还可以败中求胜。即使不能击败唐军,他们久战无功,必定重返驻地,我们又可以集中兵力骚扰他们,使他们不得安宁。就此投降,军士们心中不服。”

    正在这时,耶律涅里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和帐蓬,迪辇俎里说道:“老夷离堇果然不虚此行,但我仍然心存顾虑,”

    耶律涅里说道:“现在借到粮草和物资,如果向唐朝求和,我们对回纥也不好交待啊,现在只有硬着头皮,与唐军周旋到底。在大草原中,我们有机动优势,唐军怎能奈何?”

    迪辇俎里骨子里都存在反抗精神,他想求和是怕打不过唐军。现在原来坚持与唐朝和好的老夷离堇都主张与唐朝周旋,使他再次下了决心。立即找来八部首领,在辽西郡商榷。八部首领都掌握着自己部落的人财物。一部分人坚决支持,另一部分人则忧心忡忡,认为唐军势大,难以相抗。有人求和,耶律里思坚决反对。现在有了兵器粮草,他又有本钱了,力主战斗到底。

    迪辇俎里态度坚决,加上耶律里思和萧远山说了一大堆理由,八部再次统一了思想。再次挖掘兵员,增加军队,要利用辽阔的草原与唐军周旋到底。

第二十一章 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 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下)() 
安禄山带领十万大军追到辽西郡,契丹兵早已弃城而去。唐军兵不血刃,全力追击。探子报告,契丹军在大利城东北两百里安营扎寨,安禄山立即部署,兵分三路,进剿契丹军队。

    派史思明带领平卢军从东侧迂回过去,包围东北方向。啊史那承庆和蔡希德的军队合作组成西进军团,从西迂回。啊史那承庆统一指挥并负责西边的攻防,蔡希德负责北面防御。安禄山自己带领主力从正面攻击。三军迅速行动,向契丹军的营地运动过去。

    啊史那承庆是安禄山的铁哥们之一,典型的胡人性格,生得身高八尺,腰粗十围,圆面大耳,络腮胡子稍有卷曲,杂乱的贴满了腮边。他的任务是带领一军,截断契丹军的退路。

    离目的地还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啊史那承庆催促军士急行军。突然八万契丹军向他直扑过来,一场遭遇战在所难免。

    情况有变,他当机立断,就地构筑栅栏,建设防御工事,进行防守。立派信使,通知蔡希德火速赶来救援。

    契丹军蜂拥而来,唐军栅栏刚刚构建起来,车驽、伏远驽等远程打击武器也已经安装到位,军士已经作好准备。

    迪辇俎里想对唐军突然袭击,兵不血刃,直冲唐军的营垒。唐军的驽箭发挥了效用,箭头的穿透力极强,契丹军的锴甲都失去了作用。

    密集的箭雨泼向高速奔驰的契丹骑兵,那些被车驽铁叶主箭射中的人马,立即倒地,被驽箭射中的军士,纷纷受伤,蜂拥而上的骑兵受阻。

    萧远山手持狼牙棒冲到队伍的前面,一支巨箭射来,他挥舞狼牙棒磕向箭头,箭头向身侧偏离,贴着他的肩膀飞过,巨大的冲击力也将他带下马来。

    那匹久经沙场的战马,仍然向唐营飞奔,他跟在它的后面,冲到了百步之内。那马身中数十支羽箭,还在向前奔驰,一支巨箭击中它的要害,立即倒地,一声哀鸣,便不再动弹。

    萧远山扑匐在地,贴在死马的尸体后面,躲避箭矣。这方法虽然不雅,却十分有效。对面射来的羽箭,要么被马尸挡住,要么从身体上方飞过。

    只是他必须贴地,不能进行攻击。有马不断地在他身边倒地,他用狼牙棒撬动马尸垒在面前,竟然堆起了一个掩体。

    有了掩体他就能施展武艺,百步之内他能百发百中,专门对准栅栏内车驽手射击。这招很有效,车驽发射要几人同时操作,伤了其中一人,就会受阻,攻击力减弱。

    啊史那承庆发现了萧远山的攻击点,但他并不知道对方是进攻的主将,以为是一名神箭手。

    立即调集三具单弓弩,单弓驽比较轻便,射程一百六十步,萧远山的攻击点正在它打击范围之内。

    萧远山要发射箭矢,必须先站起来。当他刚一露头的时候,三支驽箭扑面而来,他顾不得发射,连忙倒向一边。还是他武功高,观察力强,反应敏捷,才躲过了一劫。

    然而许多契丹勇士,都来效仿萧远山,唐军栅栏前面百步之处出现很多马尸做成的掩体。那些勇士的箭法不比萧远山逊色多少,很有杀伤力,唐军栅栏内的许多车驽手,弓驽手中箭受伤,有的甚至死亡。

    看到自己的军士遭受打击,啊史那承庆心急火燎。立即改变战术,用一部分军士拿起盾牌在箭手前挡住箭头。这种防御措施很有效,增加了防御的人手,对驽箭的操作有影响。因此箭手但发射箭矢的速度就慢了许多,契丹的骑兵受攻击的力度减弱,已经有一些军士冲到了栅栏前。

    契丹人冒着被驽箭击毙的危险,用长枪挑拆栅栏,唐军是临时搭建的简易防御工事,破坏拆除不是很难。守卫的唐军飞舞陌刀,对破坏栅栏的敌人毫不留情,两军在栅栏前进行殊死搏斗。

    但契丹兵势在必得,他们前赴后继,倒下一批,马上就冲上一批,十分惨烈。栅栏前的尸体越来越多,而唐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更危急的是,唐军的数量只有契丹兵的五分之一。如果栅栏一旦被破,唐军装备优势将会彻底丧失,人少的弱点就暴露无遗。

    阿史那承庆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军中团团转,一万四千人的军队,在只有简易工事的情况下,如何能抵抗八万敌人的攻击。

    时间一长,就会被敌人打开口子,冲进阵地之内,近身肉搏,人多占有优势。面对五倍的敌人,只有任人宰割了,唯一的希望是蔡希德的救援快来。他估计蔡希德快要来了,命令军士全力支撑。希望蔡希德及时赶到,如果能坚持到安禄山元帅的主力到达,就能反败为胜,包围消灭契丹军。

    然而希望的事总是迟迟不来,而担心的事立马就发生了。在契丹军队连续冲击下,栅栏被打开了一个口子,大批契丹兵蜂拥而来。

    他马上派上镇将④薛嵩去堵住缺口。薛嵩是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的孙子,武林奇人皇甫惟雄的三弟子,武艺高强。在前不久安禄山组织的比武大会上艺压众多武林高手,获得第一,安禄山破格任命他为上镇将。

    他使用其祖父的驰名武器方天画戟冲向正要进入阵内契丹勇士。挥戟刺向突在最前的萧远山,萧远山举起狼牙棒向左侧拨挡。

    谁知速度太快,没有挡到戟头,只拨在戟杆上。方天画戟只稍稍偏了一点,戟小枝擦着他的头盔滑过。

    他惊出一身冷汗,知道遇上了对手,振作精神与薛嵩斗在了一起。虽然他的武艺不及薛嵩,但差距不算太大,抵挡一阵不成问题。

    强将手下无弱兵,薛嵩带领的500军士勇猛异常,三人或五人一组,挥舞着陌刀赴向契丹勇士。

    他们兵对兵,将对将,你向我方阵地突进,我向你的军队内部冲锋。一场混战,互不相让。双方的士气都在高涨,各种兵器相互撞击,夹杂着军士的鼓噪声,十分响亮,声传十数里。

    薛嵩将方天画戟舞得风雨不透,着着进逼,萧远山振作精神,舞动狼牙棒全力防御。方天画戟越舞越快,方位角度越来越刁。狼牙棒穷于应付,跟着方天画戟运动。

    萧远山满头大汗,已经岌岌可危,两名契丹勇士上来替换他。他退下来指挥契丹军队扩大入口,突然一名抵抗薛嵩的勇士一声惨叫,被方天画戟刺中左肩,他只得再次冲上去,合战薛嵩。

    蔡希德接到阿史那承庆的求救信件,立即调转马头,向他的防御地点奔驰而来。他是个喜欢弄险的人,执行拦截北面任务时,加快了速度,多跑了三十里,使他与阿史那承庆之间的距离拉大。

    本想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的一举冲乱契丹军队,现在要回援,就成了弄巧成拙,让军士多跑三十里路。

    形势十万火急,好在军队的马匹配备充足,军士可以换乘另一匹马赶路。唐朝的边防军队足额配备,安禄山更是加强装备配置。在战时一个士兵有两匹马,一匹背驮必备物资,一匹用来骑乘赶路,与敌战斗时便下马组成兵阵,向敌进攻获防御。

    蔡希德将资重物资放在后面,只带着一半军队驰援。八九十里路,一个多时辰就赶到了。

    他命令军士大声鼓噪,一马当先,直接进攻契丹的后军。虽然唐军没有这样的战术,但他对军队的要求高,训练过这样的战法。

    蔡希德驰援骑兵的奔跑声音,已经传到了作战的战场,啊史那承庆欣喜若狂,援兵终于来了。

    迪辇俎里则惊恐万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已暗,很难判断唐军的多寡,以为安禄山的主力到了,急忙下令向西退却。耶律里思也判断不出唐军的多寡,请求领军抵挡攻来的唐军,让迪辇俎里带领主力和资重物资先退。

    耶律里思带领两万人马列好阵式,作好防御准备,等待敌人的进攻。蔡希德一马当先向契丹兵阵冲来,契丹的弓箭都是用手拉开弦的,射程近,蔡希德舞动方天画戟,击打箭头。

    他臂力很大,对这种奇门兵器情有独钟,使得出神入化,丝毫不比薛嵩差。耶律里思抵挡一阵,无心恋战,等迪辇俎里安全撤走之后,便通知萧远山撤退。阿史那承庆不敢追击,与蔡希德合兵一处,上报安禄山,等待命令。

    迪辇俎里成了惊弓之鸟,带领大军狂奔了一夜,仍不敢停留,继续向西逃跑,直到中午才停下来搭建帐蓬,起灶做饭。

    帐蓬刚刚搭好,军士埋锅做饭,饭还没有熟。西方飘起了尘土,是大批马群奔驰欣起来的,很可能是唐军。

    迪辇俎里摊倒在地上,军士们奔行了十个时辰,十七个时辰没有睡觉,如何还能战斗,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逃跑。

    士兵们饭还没有进胃,为了逃命,只得打起精神,收拾帐蓬和轻重物资。将没熟的午餐带上,向大漠深处撤退。

    耶律里思和萧远山鼓足勇气,硬着头皮向尘土飞扬的方向组织防御。队形还没有列好,唐军已经冲过来了,为首一人,身高九尺,八字眉,丹凤眼,面色红润,鼻直口方,五绺长须飘在胸前,相貌堂堂。他头戴亮银盔,腰束明光锴,身材魁梧,威风凛凛。骑一匹火龙驹,手持长枪,直冲过来。

    此人就是王忠嗣的爱将郭子仪。此人武进士出身,在军队中拼搏了三十年,得王忠嗣的赏识,晋升为军长,虽然年过五旬,但威风不减当年。

    耶律里思挺身而出,举枪拦截,他没有退路,为了掩护大队人马,必须作出牺牲。郭子仪纵马向前,挺枪便刺,耶律里思闪身躲避,他不敢出枪拦截。对方不但枪速奇快,而且变化莫测。他刚闪身避开一枪,对手的第二枪又到了,仓促之中用双锤挡住。

    两人战在一起,郭子仪枪法纯熟,势大力沉,出枪奇快,枪枪指向敌人要害。耶律里思手忙脚乱,飞舞着双锤拼命抵抗,他已经豁出去了,双锤带风向郭子仪的身上猛砸。均被郭子仪巧妙躲过。耶律里思一则技不如人,加上疲惫不堪,很快败下阵来。

    主将败阵,契丹兵抵敌不住,早已乱成一团,向北溃败。他们顾不得疲劳,仓惶逃窜,不想又碰上了唐兵,为首之人身高八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