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光弼还在犹豫,正在这时辛云京已经带着一队人马进了太原。李光弼想拥兵自重也失去机会了。只得去了徐州赴任,但心中不舒服,整日里担惊受怕,从此之后不敢进入京城,两年后死于徐州,时年五十七岁。

    史朝义在洛阳即皇帝位之后,自称显圣,任命朝廷官员。渐渐步入正轨。但对住在蓟城的废太子史朝英和太皇太后辛氏,很不放心。散骑常侍张通儒上奏:“皇上在洛阳登基,太皇太后在蓟城不适时宜,臣奏请皇上早作处置。”

    史朝义说道:“她到洛阳来,更不适时宜。”张通儒说道:“此事长则生变,皇上要早下决心。”史朝义说道:“朕任命爱卿为为蓟城留守,坐镇蓟城,全权处理东京事务。”张通儒说道:“臣尊旨。”准备去蓟城上任。

    为了稳固燕朝的将领,史朝义又任命张献诚为汴州节度使、李怀仙为平卢节度使。宰相许叔冀上奏道:“启奏皇上,先皇驾崩,以稳定大局为重,臣奏请安志忠、薛嵩、薛忠义、能元浩等人均为节度使。”史朝义说道:“准奏,由许丞相起草诏书。”

    张通儒奉诏来到皇宫,立即跪在地上:“臣张通儒奉旨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史朝义说道:“平身,赐坐。”坐在旁边的骆悦说道:“张大人是蓟城留守,准备何时到任?”

    张通儒说道:“虽然皇上有口谕,但未接到赴任的诏书,下官不敢轻举妄动。”骆悦说道:“大人此去作何打算?”张通儒说道:“蓟城一直由先太子史朝英防守,还有皇太后辛氏当权,下官此去责任重大。如何行事?听从圣上令谕,也请丞相赐教。”

    史朝义说道:“蓟城乃我燕朝根基,朕将根基交给爱卿。是因为爱卿一直是燕朝的重臣,对燕朝忠心耿耿。朕现在将蓟城的生杀大权交给爱卿,希望爱卿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将蓟城治理好。”

    张通儒立即跪下:“启奏皇上,臣得陛下重视,万死不辞。此去蓟城,即使是龙潭虎穴,臣也要竭尽全力,维护皇上的权威。但废太子经营蓟城日久,既知先皇已经将其废弃,势必心中不服。如果对抗朝廷,臣一人之力实在难以平息。”

    史朝义扶起张通儒说道:“辛氏和朝英并不知朝中之事,你去蓟城并非孤立无援,平卢节度使李怀仙将策应于你。朝英已经废了太子之位,如能配合,卿则善待之,即使不服也不能太过无情。具体事宜,爱卿与丞相商讨,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张通儒对骆悦说道:“阿史那玉、高如震辅佐辛氏和史朝清守卫蓟城,先皇驾崩,这样大的事,不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吗?此去虽然凶多吉少,但我并不惜命,仍会全力以赴。但是我死不足惜,要是坏了朝廷的大事,如何向皇上交待?”

第一百五十七章 京官嚣张光弼杀御史 城内生变怀仙进蓟城5() 
    

    张通儒的担心,骆悦十分清楚,对他说道:“你担心的事,早已安排好了。我这里有一份先皇的手谕,你带在身上。到了蓟城之后,不传先皇的死讯,就说先皇患病暂住洛阳。先稳住阿史那玉和高如震两人,秘密杀掉太皇太后辛氏和废太子史朝英及其死党。行使蓟城留守的责任,掌握蓟城的权柄。阿史那玉和高如震两人,如果听话,可保留官职,若是反抗,就地正法。”

    张通儒说道:“没有一兵一卒,此去十分冒险。”骆悦说道:“大燕军队都在边将的手上,蓟城守军不多,如果大人带兵前去,势必引起他们的怀疑,反而影响秘密行事。你一人前去,他们不会戒备。没有了提防,正好行事。至于帮手嘛,可遣亲兵扮成百姓,混入蓟城,然后想办法将他们招入衙门,这样神不知鬼不觉。有了亲兵便即下手,事可成矣。”

    张通儒和太监李猪儿一起到达蓟城,高如震到城门迎接,进入皇宫,当着史朝英的面,李猪儿大声说道:“太子史朝英接旨,皇上手谕:蓟城重地,加强防卫,令散骑常侍张通儒担任东京留守,统管蓟城事务。负责保护皇宫。宦官李猪儿,照顾太子起居,管理宫内事务。”

    高如震接过伪造的史思明手谕,递给史朝英。史朝英说道:“外间传闻,皇上已经驾崩,怎么还有手谕?”张通儒说道:“这手谕可是皇上的字迹?”史朝英说道:“字迹不假,好象是的。”

    张通儒说道:“这就是了,驾崩了还能写字吗?皇上现在坐镇洛阳,正准备进攻长安。只是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所谓皇上驾崩,那是唐朝的密探散布的谣言。皇上怕太子年少,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特地派我来蓟城,以正视听。从现在开始,东京留守正式行使职权。按照皇上的旨意,李猪儿负责皇宫内的事务。阿史那玉、高如震负责京城的安全,维护京城治安。东京留守处正式招纳衙役,行使职权。”

    街道上贴满了东京府招聘衙役的通告,前来留守处报名的人成群结队。那些秘密混入蓟城的张通儒原来的亲兵,都通过招聘进入了东京府衙门。新建留守处,正需要人手。张通儒将他们安排到身边,担任官员和护卫人员。并与李猪儿配合,将一批亲信换入皇宫,担任皇宫的护卫。

    准备好之后,张通儒请辛氏和史朝英到东京留守处赴宴。派人通知李猪儿,李猪儿到宫内传话。史朝英说道:“张通儒为何事举行宴会?裨将阿史那玉和高如震是否参加。这些天我总感到不安,父皇在洛阳已经几个月了,也不来蓟城,皇上不到京城,不合情理。”

    李猪儿说道:“张留守上任,自是要大宴宾客,阿史那将军一定会参加的。皇上正在谋划攻击长安,长安不克怎好回蓟城。我带上太子的贴身护卫去赴宴,不会有事的。”

    史朝英虽有疑虑,但年轻不更事,和辛氏一起到了东京留守处,张通儒迎出门外,进入餐厅,辛氏问道:“怎么不见阿史那将军和高将军?”

    张通儒说道:“不忙。”史朝英说道:“张通儒大胆,怎样对皇后讲话呢?”张通儒说道:“请二位来,就是告诉你们,皇后和太子已经被废了。这是应天皇帝的诏书,请李公公宣读。”

    将伪造的史思明的圣旨递交李猪儿。李猪儿接过圣旨说道:“史朝英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身患重病,已经垂危,现国步艰难,太子年幼,难当重任。朕传位于长子怀王朝义,废除朝英太子称号。钦此﹗”

    史朝英说道:“圣旨是假的,大胆张通儒竟敢伪造圣旨,来人哪,赶快与我拿下。”张通儒说道:“史朝英,皇上念你是他兄弟,本不愿杀你。但你还想树立太子的权威,就不能留你继续在人世间了。”

    辛氏说道:“慢,宰相周挚和元帅李归仁呢?他们怎么不来?”张通儒说道:“他们也随应天皇帝去了,皇上任命许叔冀为宰相,田承嗣为元帅,已经废除了你的皇太后。识时务的话,便乖乖的听话,叫阿史那玉和高如震等人拥护当今皇上,饶你们一死。”

    “哈、哈、哈…”辛氏大笑,指着张通儒说道:“你为燕朝首任宰相,见风使舵,助纣为虐,几年间已经杀了三个皇帝。燕朝不会长久,现在又来蓟城,杀皇后和太子。忠于应天皇帝的忠臣不会饶你,你只要杀我们母子,你马上就会身首异处。你到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燕朝的三任皇帝。你这人间恶魔,有本事现在就动手,我已经将信号发出去了,阿史那玉和高如震马上就到。”

    张通儒气急败坏,指着辛氏骂道:“你这,迷惑应天皇帝废长立幼,酿成大祸。还有脸奢谈忠心,我现在为国家除害。李公公还不动手,等待何时?”

    李猪儿上前一刀,刺死了辛氏。史朝英呆住了,看着身边的护卫,喊了一句:“护卫在那里。”没有人动,李猪儿又一刀杀了史朝英。张通儒松了一口气,对那些护卫说道:“赶快将尸体装进棺材,收拾干净,请高将军来。”

    阿史那玉接到辛氏的亲信送来的求救信息,立即找到高如震。对他说道:“皇上已经遇害,张通儒奉史朝义的命令,要殊杀皇后和太子,我们赶快去救援,迟了就来不及了。”

    高如震说道:“这信息准确否?我们早就听说皇上遇害,可张通儒拿来了皇上的圣旨。”阿史那玉说道:“圣旨是假的,带上人马快走,迟了就来不及了。”高如震走出府祗,正要披挂上马。一名留守处的衙役上前报告:“留守大人请将军速到留守处,有重要事情商榷。”

    高如震说道:“你是留守处的衙役,我怎么不知识你啊?”衙役说道:“我是留守大人新招收的,将军当然不认识。”

    高如震说道:“你告诉我,皇后和太子是不是已经被害了?”衙役的身子轻微的颤动了一下说道:“将军听谁说的?没有的事。皇后和太子正在与留守大人商议事情,所以请将军前去。”

    高如震说道:“你慌什么呢?”满脸笑容的走到衙役的身前,突然出手,一把捉住了衙役的右手。反扭过来,对手下兵丁说道:“这斯是奸细,与我捆绑起来。”将衙役关押后高如震对阿史那玉说道:“太子已经不在人世了,张通儒已经准备对我下手,紧接着就是你。现在如何是好?”

第一百五十七章 京官嚣张光弼杀御史 城内生变怀仙进蓟城6() 
    阿史那玉早有疑惑,高如震的话使他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当即说道:“外间的传闻是真的,史朝义弑父夺权,不得人心,燕朝内部必乱。现在又派张通儒来杀太子,还要对你我下手。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只有一搏。除掉张通儒,我们在蓟城自成一军,**行事,自己掌握命运。”

    高如震说道:“杀了张通儒,史朝义不会放过我们,要是派大军来围剿,我们的日子也难过啊。”

    啊史那玉说道:“投降他日子就好过吗?你今天投降,明天就会死得不明不白。张通儒不会放过我们,卧榻之旁岂能容忍他人鼾睡,他不会不知这个道理。为了自身的安全,宁可错杀,也不会放任危险。”高如震说道:“既然只有一条道可以走,我们就走到底。”二人带领军士直冲留守处。

    张通儒正在等待高如震的到来,前去迎接的衙役一直没有回来,很不放心。让人前去打听,得到的消息是高如震带兵来了。他立时感到不妙,但单凭他的几十个亲信,是不能与几千军队对抗的。

    李猪儿已经惊呆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张通儒说道:“快躲藏起来,”“藏到那里去啊?”高如震已经到了他们的面前。

    张通儒说道:“将军来得好快,我已经安排酒宴,要与将军把盏。不想将军误会了我的一片心意。”高如震说道:“是吗?你请太子和皇后,让我来作陪,太子皇后在那里。”张通儒惊慌失措,一时语塞。

    阿史那玉上前一刀,结果了张通儒。李猪儿转身就跑,高如震宝剑一挥,人头便落在了地上。然后搜查留守处,将张通儒的亲信衙役全部捉拿。那些人见张通儒已死,当即见风使舵,投降了高如震。

    李怀仙接到史朝义的圣旨,嘴角上露出一丝阴笑。裨将朱希彩说道:“元帅乃应天皇帝的得力干将,手下有三万雄兵,如何听那小儿的命令?”

    李怀仙说道:“史朝义愚笨之极,关键时刻帮了唐朝,燕朝完蛋了。我们占领蓟城和平卢,见机行事。”

    朱希彩说道:“元帅此计甚妙,先掌握实力,在乱世之中就有了话语权。属下建议,立即进军蓟城,占领之后再上奏讨封。”李怀仙右手一挥:“就按你的计划行动,组织军队,向蓟城进发。”

    高如震杀了张通儒之后,忽闻探子报告,李怀仙带领大队人马,正向蓟城奔来。高如震感到事态严重,考虑如何抵御李怀仙的军队。紧接着又来一名探子报告,说李怀仙离城池已经不远了。“来得好快。”高如震大惊失色。对阿史那玉说道:“李怀仙此来不怀好意,我们怎么办?”阿史那玉说道:“蓟城兵少,难以抵敌他的大军,不如与他讲和。合兵一处对抗洛阳和长安,只是不知他们是否愿意。”

    高如震说道:“蓟城城高,工事坚固,我欲抵抗,将军以为如何?”阿史那玉说道:“将军要战,我愿相助,但有没有能力击败李怀仙,要深思熟虑。”二人正在计议如何对敌的时候,李怀仙的军队已经到了城下。

    高如震和啊史那玉立即带兵迎敌,刚出城门,未及列阵,李怀仙的军队就到了。军队准备不到位,军士们见来的是燕朝军队,都不愿出战。高如震不敢交战,亲自走到李怀仙的面前说道:“得知元帅到来,末将出城迎接,请元帅进驻蓟城。”

    李怀仙说道:“皇上驾崩,国家动荡,本帅进驻蓟城,管理蓟城之兵,实为社稷安全。”朱希彩、朱泚、朱滔三人站在高如震的身边,李怀仙带领二万大军进驻蓟城,高如震不敢动弹。

    李怀仙进入蓟城帅府,派遣手下军队,迅速接管了蓟城留守的各个要害地方,控制了全城的防御。

    朱希彩向李怀仙建议:“高如震对元帅不服,存有异心,应该尽早除之。”李怀仙说道:“我军接管城防,可有阻碍?”朱希彩说道:“阿史那玉没有不良表现,高如震表面上拥护,内心之中似乎不快。”

    李怀仙说道:“洛阳方面有何信息?”朱希彩说道:“张通儒杀太子和皇后,以及高如震杀张通儒、李猪儿的事,还没有上报洛阳,史朝义还不知道蓟城出了事故。”李怀仙思考了一会,对朱希彩说道:“通知城内六品以上军官,明天在元帅府开会。”

    军官都到了蓟城帅府,所有人的兵器都放在门外才能进入大厅。高如震最后一个到达,在解兵刃的时候,迟疑了一下。

    朱滔说道:“元帅府开大会,将军不能带兵器进入,这是惯例,李元帅都不例外。高将军为何迟疑啊?”高如震放下佩剑,昂首赶往。

    人都到齐了,李怀仙说道:“应天皇帝驾崩,传位于显圣皇帝,朝廷派前宰相张通儒担任蓟城留守。张通儒许逆,秘密杀害皇太后和前太子,实为大逆不道的行为。高如震杀死张通儒和李猪儿,本是为国除奸。但他私下行事,不上报朝廷,也是叛逆行为。为整顿朝纲,严明军纪,现将高如震推出去斩首,然后上报朝廷。”

    台下的军官一个个毛骨悚然,不敢吭声。高如震想逃,朱泚、朱滔两兄弟早就站在他的身后,听到李怀仙的命令后立即上前。一人捉住他的一只手臂,动弹不得。

    高如震立即向李怀仙求情:“元帅开恩哪,末将对元帅忠心耿耿,天诱其衷,末将死心塌地永远跟随元帅,鞍前马后,为大帅执缰坠蹬。”

    李怀仙说道:“如诺是对我李怀仙不敬,你这样忠心耿耿,本可饶你,但你暗杀朝廷重臣,不向皇上奏报,国法不容。本帅不能因私废法,求情无用,推出去斩首。”

    史朝义接到李怀仙的奏折,对骆悦说道:“李怀仙控制了蓟城和平卢,虽然上书请求驻守蓟城,但口气十分坚硬,逼朕答应,不是臣子所为。”

    骆悦说道:“李怀仙现在进驻蓟城,得蓟城平卢两地兵马,总兵力不下五万。朝廷要抵抗唐朝的进攻,没有能力消灭他。不如任命他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守卫后方。将来再利用唐朝,让他出兵进攻太原,逐步削弱他的势力。”

    史朝义说道:“丞相拟旨,任命李怀仙为蓟城、平卢节度使,领兵西进,进攻太原。”李怀仙接到圣旨,按兵不动,没有带兵西进,而是镇守蓟城,收取赋税,巩固他的统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唐宫争斗两皇帝病危 燕朝分离众将军自保1() 
    胡风略地过潼关,马嵬除奸拒进川。

    灵武登基举大旗,两京收复唱凯旋。

    边将朝廷相猜忌,邺城围攻空回转。

    不尽艰难困成疾,病卧内宫向天怨。

    唐肃宗躺在病床上,张皇后端着一碗药进来说道:“皇上该吃药了。”上前将他扶着坐起来。唐肃宗半靠在张皇后的身上,喘着粗气说道:“朕的病是忧出来的,登基四年多来,没有过一天的舒心日子,几年的征战,败多胜少。虽然收复了两京,但洛阳又丢失了。然而叛军越来越顽固,朕用尽了心思,一连更换了几个宰相,年年平叛,调动全国的军队,搞了几次大规模的攻击,但都以失败告终。现在国力日益衰弱,百姓苦不堪言,而叛军越闹越大,何时才能平定啊?”

    张皇后说道:“上天派来这样一个魔王来扰乱社稷,合该百姓受苦。皇上不要过于自责。来将药喝了,病好了才能为江山社稷操劳。”

    唐肃宗吃过药,叹息一声说道:“朕这次感觉不对,病情日益加重,已经不能下床了,只能躺在病榻之上怨天尤人。朕不甘心,上天对朕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