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四处观望,武兴宗知道他在寻找诸葛芙蓉,便说道“芙蓉要临产了,你师娘认为这是大事,虽然昆仑山也能为她接生,但还是回到崆峒派让她母亲照顾比较好,去崆峒派了。你想她的话,等伤好后就去。”

    “唉,芙妹乃是掌门千金,跟我十年,没过一天安稳日子,我这心里慌得很,心中有愧呀。”田乾真伤感的说道。皇甫惟雄说道“世道在变,你也不必太过自责。两军阵前,见过方岚没有他去了唐军,找封常清,已经三年了。”他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关门弟子。

    田乾真说道“攻克洛阳的时候碰到过他,去年与师父说过,以后一直没见着。我本想尽快结束战争,不想适得其反。没想到安禄山那么快就死了,更没想到安庆绪这样无能。战争还要继续,百姓还要受苦,我愧对师门。”

    皇甫惟雄说道“你又不是皇帝,一人之力改变不了形势,社稷搞成这个样子,都是皇帝的责任。现在什么也别说了,养伤要紧。这箭头莰入骨头深处,麻烦得很,明天让你师父带你去救命医仙那里将箭头取出。山上的人都去收获庄稼,年初的开荒,现在丰收了。不管这仗要打多久,我们昆仑派的人不用担心自己的的肚子,我们不会饿死在山上了。只是天下大乱,老百姓受苦受难,生灵涂炭啊。这安禄山就是天上落下来的灾星,扰乱社稷,将好好的一个大唐盛世,糟蹋得一塌糊涂。”

    田乾真说道“这不只是安禄山一人的过错,李隆基的错处更大,如果安禄山不反,让杨国忠再胡闹几年,天下人都要反了,那时天下真要大乱了。”

    武兴宗说道“现在去治伤,治好伤之后,你还要去燕朝吗”他十分讨厌朝廷,因此有此一问。田乾真说道“燕朝不会长久了,我用性命保护它,对得起雄武皇帝了。弟子现在回归师门,跟师父师祖一起,其乐融融。”

    皇甫惟雄说道“你不想做国尔忘家的人了这样很好,江湖有江湖的乐趣。我们昆仑派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保护弱小,你也有用武之地。等到兵灾过后,我们再重操旧业,游侠江湖。好好去救命医仙那里养伤吧﹗”

第一百五十三章 乾真归山五琦升币值 思明称帝希逸占青州2() 
    田乾真的伤当真不轻,在药王山下养伤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还是救命医仙的医术高明,不然的话还会落下残疾。一年多的休养,在救命医仙的精心治疗下,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回到昆仑山之后,全派已经习惯了田园种植,在山中另辟天地,自给自足。昆仑山成了世外桃源,昆仑派的门人也成了与外界隔绝的隐士,其乐融融。

    按下昆仑山的事不表,再说朝廷打了大败仗,唐肃宗剿灭叛军的计划全部落空,受到极大的打击。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一下子全没了。他躺在宫中的病床上,不住的叹气。张皇后来到他的面前说道:“皇上要保养身体,你是大唐的主心骨,有个三长两短,国家更加艰难。”

    唐肃宗说道:“朕得的是心病,担心国家前途。让叛军这样无止境的闹下去,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朕这心里就象刀割一样,难受得很。”张皇后说道:“几十万人消灭不了几万人,反而被打得大败,这些将军都有问题。”

    唐肃宗说道:“话不能这样说,两节度使殉职,前线的将士出力了。朕只是不明白,那些叛军怎会如此顽固,难道朝廷就对他们没办法了吗?”

    李辅国说道:“启禀皇上,仗打败了,总得有人来负责任。皇上英明决策,前线将士全力以赴,错在那些宰相办事不力。应该罢免苗晋卿、王玙的宰相职位。”张皇后立即附和:“李公公的提议有根据,这两人在宰相的位置上表现太差,应该对失败负责。现在是多事之秋,皇上应该挑选更好的大臣担任宰相,这样就能力挽狂澜,重建大唐盛世。”

    唐肃宗说道:“苗晋卿是朝廷的老臣,办差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也没有大的失误。和王玙两人处理朝廷的事务,也是规中规矩。筹集粮草,保证后勤,他们都出了大力,朝廷之中还有谁比他们更加合适的?”张皇后说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能按照常规办事。两位宰相是没有大错,但如果不换,朝廷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生机。如何能度过艰难,平定叛乱呢?”

    唐肃宗说道:“皇后所言虽然有理,但宰相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要是换了一个更差的,岂不更坏。此事重大,朕要好好想想。”李辅国想进入权力中心,苗晋卿和王玙两人,虽然给他面子,并且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是在关键事情上,不买他的账,没有言听计从。因此对两人均不满意,乘机说道:“太液湖的水不停的流动,所以清澈见底。这朝廷的官员不停的更换,就会保持生机。为了朝廷的办事效率高,早日平定叛乱,臣上奏皇上,撤换苗晋卿和王玙两人,重新选用有能力的大臣担任宰相。”

    张皇后说道:“辅国说的有道理,现在内忧外患,新的危机已经来临。皇上登基两年多来辛勤劳碌,每天卯时时上朝,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将自己都累病了。但是朝廷的事务只有皇上一人操心不行,还要有众位大臣拥戴。宰相直接对皇上负责,非常重要,经常更换,就能保持活力。”

    唐肃宗本来没有打算换相,经两人这样一说,也怀疑苗晋卿和王玙两人的能力了。这一段时间,不如意的事的确很多,虽然与朝廷决策有关,但主要责任是他这个当皇帝的。如果让他来负责任,百姓就会认为他这个皇帝不行,失去民心,社稷就会更加动荡。将责任推给宰相,皇帝就没有错了,可以保持他的威信。想到这里,唐肃宗似乎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上的病也好了一半。当即起床,对李辅国说道:“传苗晋卿进宫,到紫辰殿议事。”

    接到唐肃宗的宣诏,苗晋卿匆匆赶到紫辰殿。唐肃宗说道:“朕这几天身体不适,都因平叛失利,现在叛军猖獗,江河日下。卿有何良策?”苗晋卿说道:“启奏皇上,邺城一仗,历时半年,朝廷调动几十万大军,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损失惨重。现在叛军一时得逞,气焰十分嚣张。朝廷及时部署防御,防守洛阳、宋州一带,阻止了叛军南下。现在国库空虚,制造兵器虽然缺钱,但为了防止叛军的扩张,仍然大力赶造兵器,武装军队。但是朝廷用钱就得不到保障,官员已经三个月没有发放奉禄了。如果不及时调整,朝廷用钱也会短促。”

    唐肃宗听后,的确感到不安,当即说道:“现在国步艰难,爱卿认为谁当宰相合适?”听到这样的问话,苗晋卿知道他的相位不保了,立即跪在地上说道:“臣自知年老体弱,请辞丞相职位,推荐京兆尹李岘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舍人李揆为中书侍郎。”

    唐肃宗说道:“爱卿在任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是国难尚未平定,百姓仍在受苦,作为宰相,没有扭转局面,愧对天下百姓啊。卿推荐李岘,此人干练,是一能臣,朕接受。要离开相位了,有何建议对朕说说。”苗晋卿说道:“启奏皇上,臣在宰相任上,没有建树,未能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平定叛乱。但平叛不利,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主要是朝廷的经费不足,没有足够的线招兵买马,制造武器。叛军的兵员虽然不多,但他们的武器先进,往往能以少胜多。朝廷要想彻底平定叛乱,只有养精蓄锐,积聚财富,壮大军队。兵在精而不在多。”

    唐肃宗说道:“钱是当前最缺少的东西,朕已经下令,皇宫内开支压缩一半。但是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仍然没钱研制高端兵器。乾元元年,第五琦担任度支郎中时,向朕建议,改变盐法,朝廷统一经营食盐。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为重建朝政解决了经费来源,朕当时就提拔他为户部侍郎。此人理财有一套,朕想让他负责筹钱,卿认为如何?”

    苗晋卿说道:“第五琦当年提出的‘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的法规。虽然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但也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是好是坏还不好说。要想积聚财富,最好的办法是少征兵役,鼓励生产。百姓能安居乐业,财富自然就拥入朝廷了。”

    唐肃宗说道:“朕的心急呀,叛乱不灭,何来的安居乐业啊?所以只有平定了叛乱,才能发展生产。现在需要大量的钱,从那里来,的确是个难题。”苗晋卿说道:“暂时休战,整治朝纲,发展生产,待国力强盛之后,一举歼灭叛军。”

第一百五十三章 乾真归山五琦升币值 思明称帝希逸占青州3() 
    唐肃宗不能接受苗晋卿的方法,想一下子弄到大量的钱财来装备军队。当即说道:“卿的方法太慢,解决不了当前缺钱的难题。第五琦理财有道,如果让他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发挥他的特长,解决了这个难题,朝廷就能一举平定叛乱。”

    苗晋卿对第五琦并不推崇,但皇帝指名让他担任宰相,不好反对。便对唐肃宗说道:“第五琦理财是有一套,皇上想让他担任丞相,何不亲自考察一翻,他有没有能力,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唐肃宗说道:“爱卿说的有理。不在相位了,还是要多向朝廷提建议,看到不顺眼的事,也可直接向朕递奏折,朕一定认真批阅。”苗晋卿再次跪下:“谢皇上恩典,老臣尽心竭力。”起身离开皇宫。苗晋卿走后,唐肃宗立即让李辅国诏第五琦进宫。

    第五琦接到传唤,急匆匆的走进皇宫,跪在地上大声说道:“臣第五琦奉旨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唐肃宗说道:“现在叛军猖獗,扰得社稷不得安宁。朝廷经费吃紧,爱卿主管户部,有何办法解决?”

    第五琦说道:“启奏皇上,当年韦坚尚书做江淮租庸使,掌管江南的财政税收的时候,臣一直跟随他,对理财颇有心得。朝廷的收入的主体是税收,税收的基础是人头税,而朝廷财富的主要来源是靠槽运、通商等收入。现在战争旷日持久,通商萧条,漕运多为战争服务。人头税不能增加,要增加朝廷的收入,只有铸钱,提高钱币的面值,既不会引起民怨,朝廷又能集得钱财。”

    唐肃宗说道:“你是韦坚的心腹,当年朕与李林甫争斗,韦坚作出了牺牲。你提的这个办法很好,就让你来负责此事。”

    乾元二年三月,唐肃宗免去了苗晋卿、王玙的宰相职位。任命京兆尹李岘担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吕諲、户部尚书第五琦三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张皇后与李辅国的关系更密切了,两人都是野心勃勃。张皇后对李辅国说道:“本宫不好招见宰相,你试探李岘一下,让他安排陈仙辅到吏部担任郎中,看看他的态度如何?”李辅国说道:“太上皇当政的时候,内宫的防卫都是高力士掌管,皇后再向皇上进言,让我担任万骑兵的统领。我们先挑拨皇宫的保卫,皇上皇后就安全了。”

    张皇后说道:“这事我昨天就向皇上建议了,你做统领,马英俊做副统领。皇上已经让翰林院拟旨,你马上就要超过高力士了。”李辅国吃了定心丸,当即找到李岘,对他说道:“皇后要向李丞相推荐陈仙辅做吏部郎中,请丞相向皇上上奏折。如果没有皇后,现在的宰相还是苗晋卿,轮不到李大人,这点小事不成问题吧。皇后希望大人快办,等着回话。”

    李岘心想,皇后管理后宫,现在又想插足朝廷的事务,此风不好。但是皇后对皇上的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就要受到她的暗算,只怕是防不胜防。当即说道:“请你转告皇后,吏部马上对陈仙辅进行考核,如果合格,立即上奏折。”李辅国向张皇后回话,张皇后觉得李岘不错。

    李辅国走后,李岘与吕諲商议,吕諲说道:“皇后和首席太监勾结在一起,要掌握朝政,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不是好事。后宫干政,对朝廷只有害处,没有利落。但是如果断然拒绝但不买她的账,皇后不满,李大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建议,拖着不办,看看她后面如何办?”李岘说道:“皇上让我掌管吏部,我就得把好选人关。对皇后、李辅国推荐的人选,与其他官员推荐的人员一样,按程序考核,没有达到录用标准的,坚决不与录用。得罪皇后也是没办法的事,朝廷的规矩不能废。”吏部对陈仙辅进行考核,得出的结论是,此人一直在宫中侍奉皇后,从没有从过政,对政事一窍不通。文化素质不高,不合标准,不能正式录用。

    得到吏部的反馈之后,张皇后气得不行,对李辅国说道:“李岘、吕諲还不如苗晋卿和王玙,刻板得很。本宫说的话在他们面前等于放屁,推荐一个五品官,还被他们退了回来。”

    李辅国说道:“娘娘是后宫之主,说出的话他们都敢违背,奴才就更不行了,跟他们说话,连个回声都没有,简直是欺人太甚。他们不把奴才当回事不要紧,但在娘娘面前耀武扬威就是欺主了。要在皇上面前道他们的不是,编排他们的痛处,让他们离开宰相的位置。”

    “不行啊,他们刚刚接管凤池①,干劲十足,没有把柄好抓。而且皇上非常信任他们,现在进言不是时机,等一段时间再说吧。”后宫与丞相之间产生了矛盾,张皇后和李辅国的怨言很多,经常在一起议论他们。好在唐肃宗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平定叛乱上,两人没有机会诋毁。

    第五琦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户部,经费不足是他最头痛的问题。因为战争,百业萧条,叫他到那里去搞钱。清查朝廷的收支现状之后,他向唐肃宗正式上奏折:“启奏皇上,现在朝廷的财政亏空很大,如果再增加税赋,老百姓负担过重,他们不愿意,对朝廷的敌对情绪就会增加。要增加朝廷的收入,只有提高新铸钱币的面值。”

    唐肃宗将第五琦的奏折拿到宣政殿朝议。李岘上奏:“打仗需要大量钱财,适当提高新铸钱币的面值,很有必要,既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又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感,是当前战乱时期的特殊措施。臣奏请皇上一试。”

    苗晋卿虽然辞去了中书令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担任太子太师,乃是朝廷的一品官员。听到第五琦增加钱币面值的设想,觉得不妥。但皇上十分赞同,李岘也认为可以一试。他不好反对,但认为要提醒一下朝廷。出班上奏:“启奏皇上,增加钱币面额,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朝廷一定要慎之又慎。臣奏请新铸钱币的面额不能太大,先试行一段时间,不行马上就改。”

    朝廷缺钱是不争的实事,其他大臣提不出更好的办法。唐肃宗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同意增加钱币的面值,此事就由五琦负责,先试行一段时间。”

    第五琦着手制造新钱,将原来一文钱的面值升成五文。发行之后,由于量少,对物价的冲击不大。但是朝廷的亏空太大,仍然解决不了缺钱的难题。

    注①唐肃宗时期,尚书省所在地。

第一百五十三章 乾真归山五琦升币值 思明称帝希逸占青州4() 
    钱币小额升值虽然增加了收入,但不能解决朝廷的巨大亏空。第五琦再次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原计划一文的钱币升为两文的设想,试行之后,效果显著,市面上的物价的涨幅波动不大,但朝廷用钱的地方太多,仍然无法满足朝廷的开支。因此要大幅度增加钱币的面值,才能度过难关。臣奏请朝廷新铸大额钱币。在一文钱一枚的币钱里多加一些铜,升为五十文钱一枚。这样不但能解决朝廷的开支,还有钱打仗,加快消灭叛军的步伐。”

    唐肃宗当时只要能弄到钱,心里就满意,尤其是听到说还有钱打仗,能加快消灭叛军,更是高兴。并没有考虑发行大额货币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立即批复了他的奏折。

    新发行的大面值货币投入社会,但社会物资总量却没有增加,而且还在不断的减少,供应的物资越来越少,而投入的钱翻番的增加,物价飞速上涨。新的更大的危机已经出现。

    方岚埋葬鲁炅之后,在军中已经没有落脚的地方。没有了上司,没有了军队,他这个四品裨将,已经失去了作用,只好回归荆州。

    此时他十分想念陆荣荣,尤其是还没有见过面的儿子。不知道生产是否顺利,母子是否平安?虽然他又多了一份牵挂,但领兵打仗,消灭叛军,建功立业的心仍然不死。还想找机会进入军中,请有名望的元帅推荐。

    经过洛阳的时候,他故意穿着深绯色的正四品的将军服在街面上走动。目的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得到郭子仪的招见。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他在城中转悠了两天,市面上十分萧条,酒楼里很少有人,碰上一二个军官,也只是穿绿袍的,人家不认识他,也不愿与他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